首页 理论教育孙中山关于平均地权的紧迫土地问题

孙中山关于平均地权的紧迫土地问题

【摘要】:而百余年来,缘于资本帝国主义之侵略而暴发的农村经济的破产,又更使土地问题益加紧迫起来。由上所述看来,可知土地问题,已到严重的地步,而必得予以最后的解决。孙中山看到这一点,所以力倡“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之说[3]。

自唐中叶班田制度破坏以后,中经宋、元、明、清以至民国,千余年间,除对于农民痛苦略有解除,对于田赋制度略有改进[2]外,至对于土地问题,则均取放任政策,谈不到调剂均平这一步。然而,因生齿日繁,谋活不易,而酿成的千余年间屡次的农民骚动,却正是由于土地问题不曾得到究极的解决之结果。而百余年来,缘于资本帝国主义之侵略而暴发的农村经济的破产,又更使土地问题益加紧迫起来。

日本人1917年的统计,则中国尚为小农制度,如下表所示:

②疑有误,但原文如此。

但是,因为兵祸天灾的影响与生活的不易,便有大多数的小农出卖田地变为佃农或工钱劳动者的趋势,结果就是土地集中,如下表所示:

①疑有误,但原文如此。
②疑有误,但原文如此。

更据最近调查,中国约有农民三亿三千六百余万人,然此三亿三千六百余万人中,其有土地的农民,却只占全农民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五,如下表所示:

(表中人数、土地百分数之和均为98%——选编者注)

但是,简直没有土地的,却占全农民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五;再加上小农,则现在需要土地的农民,就占全农民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了。

由上所述看来,可知土地问题,已到严重的地步,而必得予以最后的解决。孙中山看到这一点,所以力倡“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之说[3]

【问题提要】

(一)井田制度为什么发源于奴隶制的国家?

(二)土地私有制,到什么时候才确立起来?并且,因什么而确立起来?

(三)井田制度为什么会破坏?

(四)富豪兼并是因什么而发生的?并且,兼并的影响,又是怎样?

(五)从经济的角度解释,去说明王莽的改革之失败。

(六)什么叫做授田制度?并且,授田制度是因什么而发生的?

(七)什么叫做两税法?并且,两税法是因什么而发生的?

(八)土地问题为什么会紧迫?究应如何去解决土地问题?

【注释】

[1]《文献通考》上说:“中叶以后,法制隳弛,田亩之在人者,不能禁其卖易;官授田之法尽废;则向之所谓输庸调者,多无田之人矣;乃欲按籍而征之,令其与富豪兼并者,一律出赋,可乎?”这便是说班田制度已坏,结果,人民不仅不曾得到人人有田之益,反要担负无田而须纳税之苦。

[2]从来都有力役之征,自宋代王安石行免役法,人民才解除为国家服力役的义务。又,明代神宗时行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的赋役,量地计丁,凡地丁之赋及其他杂项支纳,总括为一,叫做一条鞭,都是计亩征银,由官代办,不必分缴粟米、绢布等物——这可以叫做田赋制度的一种改进。清代乾隆时,将丁税合地税为一,称为地丁,所以今日的田赋,就只计田收租,而丁税、户税,则已免除。

[3]参看熊得山著《中国社会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