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写”是作文常见的练笔形式之一,特别能提升人的想象力。文题三本单元的课文,情节富于戏剧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鲜明,从中选择一篇改写成课本剧。初学改写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改写实质上是以原作作为题材进行再创作,重在一个“改”字上。改写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改写《三顾茅庐》光阴荏苒,又是新春。改变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更容易叙事。......
2023-08-16
论证是用严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说理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说理要严密、有层次,要辩证、有理论性。
议论文的根本要求就是说理。有理论性就是要能从对事实、材料的充分分析中,做出本质的概括,阐明事物的因果,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做到使人懂、使人信、使人行。这样,理论论证就必须具有合理性,必须有道理,不懂装懂,信口胡说不行;强词夺理,散布谬论更不行。
文题一
《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的精神。请你也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200字左右。
提示:
题目从《怀疑与学问》这篇课文的精神内涵出发,要求论述怀疑精神的积极意义。可以扩大怀疑精神的外延,从“好问”“兴趣”“求实”“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等角度,选取一两则新颖典型的素材加以论证。
文题二
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题目由“知足常乐”这句谚语出发,要求围绕“知足”与“快乐”之间的联系写作。我们可以正向立意,论述“知足常乐”或“不知足常忧”,谈谈良好的心态对人生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从反方向立意,论述“知足未必常乐”“知足必忧”“不知足常乐”等,谈进取向上的拼搏精神对人生更具积极意义。
文题三
中国有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题目要求写一篇驳论文,所驳斥的观点是一句俗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类文章有一个写作思路,那就是:列现象—示弊端—探根源—指出路。可以从观点本身去剖析立意:近朱者未必赤,或近墨者未必黑;也可以从更深层立意:外部环境并非个人品质转变的关键。
在前面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观点要明确”和“议论要言之有据”。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议论文要想以理服人,最关键的是论据充分。有了明确的论点和充分的论据,论证还要合理,这样行文才能严密,无懈可击。
论证合理就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符合逻辑,要展现材料和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论证的过程中不要简单地采用观点和材料相叠合的方式,要通过恰当的分析使读者明白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避免出现材料和观点不相干或材料不足的情况。
要做到论证合理,就要较好地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如运用例证法最常见的模式是:事例—评析—事理,即通过对事例的评价,使事实上升到理论。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夹叙夹议的写法。再如,运用引证法要做到引用准确,并对引语做出恰当的分析,引和评要结合起来,不能只是单单地引用。
要做到论证合理,还要注意合理安排结构。文章的骨架就是结构。结构安排得好,文章才能体现出条理分明、结构完整的特点来。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引论(是文章的开头,往往提出问题)、本论(是文章的主体,主要是分析问题)、结论(是文章的结尾,主要是解决问题)。为了使论证的结构合理,也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论述。
初中生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引用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5.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6.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7.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的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8.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近墨者未必黑
古语说:“近墨者黑。”强调了不良环境会改变人的好品性。在我看来却不尽然。此“墨”即周围环境,能够影响人,但绝不可能是使人改变的绝对条件,因为一个人的特质并非由外界赋予,而是由内心决定。若是坚守住内心,那么我想,就算近墨也未必黑。
心志的强大足以抵制外界的纷扰尘嚣。其实更多的时候,人未必能够选择环境,身边的人、事、好、坏,并非能顺应己愿。如果真的近墨者黑,那么世界早已污浊不堪了,又何来坚守与原则呢?所以总有人能够近墨而不黑,若是愿意,也总能够“出淤泥而不染”,而这“不染不妖”归根结底还是源于一颗不受侵扰的坚定的心。
一代清官海瑞,偏偏处在明朝中后期那样一个开始走向腐朽的时代。身边的官吏守旧、自私、懈怠,而他,之所以传为千古佳话,正是因为处于这样一个“墨色染尽”的年代依旧两袖清风,励精图治。他敢违众人而上,他不畏成为众矢之的。是心志的坚定在为他做前进的动力。海瑞,是个近墨者,但他在那样一个黯淡的时代,用他的原则、他的坚持,使自己置身于官场的黑暗之外,近墨而不黑。
永远不会忘记汨罗江的忠魂,高歌“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宁愿生命同江水一同逝去,也不违心成为时代的附庸。他不妥协,不退却,坚守自己的原则。他的一跃,却是这个近墨者的生命中的一抹亮色。他传奇的一生也告诉我们:近墨者未必黑。
古今中外,多少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不灭之光,他们之所以傲然独立,正是因为心志坚定。境由心生,心志的强大与否,决定了一个人是洁身自好或是同流合污。心志足够强大,不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为外界纷扰迷乱视野,迷失方向,这才算是一个真正独立的人。
不难看出,即使近墨,只要坚持自我,培养心志,就能够使自己傲然世外。自我价值的发现、心性的建立才是决定一个人品性的关键,而周围环境往往起不到颠覆人的作用。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一味地抱怨环境不好,我们有理由相信,近墨者未必黑。
引用古语,并分析其内涵,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多方论证,突出坚守与原则对人“近墨而不黑”的重要作用。
列举海瑞在腐朽的时代依然能够两袖清风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进一步列举屈原的事例,再次证明:近墨者未必黑。
总结上面的事例,分析论证心志坚定能使人不受环境的干扰。
总结全文,照应文题,深化了文章主旨。
作者采用反驳论点的方法,对“近墨者黑”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文中既有道理论证,又有事实论证,所引用的诗句、俗语和人物事迹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样就论证有力,也容易让读者认同。文章的布局合理、结构得当,材料的选择恰如其分,对材料的分析精辟有力,很好地支撑了论点。
知足不一定常乐
古语云:知足者常乐。但是,知道满足就一定能带来快乐吗?
“夜郎自大”相信大家都听过,故事的主角是个弹丸小国——夜郎国的君主,他满足于自己统帅的那块巴掌大小的领土,自以为举世无双,直到汉朝的使者来访,还不知道自己的渺小可悲,最终沦为世人的笑柄。盲目的自我满足并不能带来快乐,这只是目光狭隘的表现。无独有偶,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夜郎”,这些人一旦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便心满意足地躺倒在这份功绩上,从此沾沾自喜、目中无人,却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深山里静静地躺着两块石头,石质都很好。有一天,一位工匠来了,他捡起了第一块石头:“你想跟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石头说:“我不愿意,我在这里过得好极了,周围山青水绿的,我是知足常乐啊!”工匠无奈地放下了。工匠又捡起了第二块石头:“你想跟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石头想了想,觉得深山里虽好,终归是寂寞了些,便点点头说:“好啊,我正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工匠把第二块石头带到了繁华之地,独具慧眼地精心雕琢。终于,第二块石头成了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让一代一代的人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再来看看第一块知足常乐的石头吧,它就年复一年地躺在深山里遭受风吹日晒雨淋,直到分化,灰飞烟灭,化为乌有。所以,不同的心态让两块石头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知足有时候甚至是倒退和毁灭,一块不会遭遇任何纷争的石头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披荆斩棘的人类呢?
知足的确能免去世俗功利的纠缠,获得内心的安宁静逸。但“常乐”并不容易,因为保持内心的安宁静逸也是需要极高的智慧和修养的,并不是说只要隐居深山,远离世俗,不羡慕位高权重,不奢望荣华富贵,自给自足就可以了。况且即便一个人真能做到如此,兴许可以获得短暂的快乐,但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新人类,在享受了现代生活的斑斓以后,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知足”吗?最关键的是,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足”而止步不前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如果你还拘泥于自我满足,沉浸在自己的那片小天地里,那就会像井底之蛙般盲目无知,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回天无力”,已无法融入这个社会。正如清朝的覆灭一样,泱泱大国,以天朝自居,闭关锁国,沉浸于自娱自乐的“常乐”之中,终被洋枪铁炮砸开了“铁门”,结束了自己虚无缥缈的美梦。
知足可以减轻心灵的重负,但与此同时人必须要有自知之明,还要“风物长宜放眼量”,紧跟时代的步伐,永葆进取之心,方能做到真正的“常乐”!
作者别出心裁,反向立论,先以“知道满足就一定能带来快乐吗”提出疑问,接着引用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和历史史实等逐步论证,且从个人到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层层深入,最后总结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知足不一定常乐”,“常乐”要靠进取。思路清晰,论证充分,语言流畅。
知足常乐
如果有两种橘子式的人生:一种大而酸,一种小而甜,你会选哪种呢?你是抱怨大的太酸,甜的太小呢,还是拿到小的庆幸它的甜,拿到酸的感谢它的大?如果你选取了后者,那么,在我看来,你就是一个生活充满快乐的人,因为知足常乐。
也许你不受上天眷顾而天资聪颖,但是你灵动可爱;也许你无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但是你心地善良;也许你是在一个无人顾及的黑暗角落,但是你一向在欣赏着自己。我相信,命运在关掉一扇门的同时也必然打开了另一扇窗。满足于此刻的自己,快乐的敲门声必定会如太阳升起一样如期而至。
以前有一位身体有缺陷的人抱怨上天的不公,命运的捉弄,他认为残疾的身体已经决定了他的人生,正在这时,有一个人告诉他说,每个人其实都是被咬过一口的苹果,先天的缺陷越大,证明这只苹果越馨香,越受上帝青睐。此后,他不再认为自己比别人少什么,他有明亮的眼睛,他还有爱他关心他的家人,他是一个芳香四溢的苹果,他比别人更受上天关照,他感谢命运给他磨炼的这个机会,艰苦奋斗用心进取,终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诸葛亮满足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田园诗人陶渊明宁愿“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从自己的内心召唤,不要被所谓的命运左右。
继帕瓦罗蒂之后的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在幼年时不幸被球击中双眼,造成双目失明,父亲对他说:“虽然看不到这个世界,但是能够倾听这个世界,能够让这世界看到你。”父亲的话激励了他。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他还有敏感的耳朵,他酷爱音乐,一个渴望让世界看到的梦想在心中点燃,最后,乐坛上有了他的歌声,舞台上有了他的身影。
贪得无厌必然自食其果,作茧自缚。和珅贪得够多了,到头来,还不是被嘉庆抄家?史载,嘉庆继位后第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就是斩和珅的头,抄和珅的家,和珅苦心搜求二十年的财宝就这样被尽数剥夺。
不要再怨天尤人,要善于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满足自己所拥有的。当然,知足常乐并不等于止步不前,平凡的生活并不等于平庸。当生命在向你发出挑战时,我们并不会屈服,我们要迎接挑战。知足只是羡慕人有而己没有的东西,这样的知足才会常乐,真正地常乐。
这篇文章是巧妙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的典范之作。在运用中外名人材料之外,作者以一道题目开篇,中间又插入一则故事,使整篇文章显得转折自然、妙趣横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结尾对论点的补充处理也值得借鉴。
要有怀疑的精神
一个人无论学问有多大,总会有无知之处。而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但是,“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的思考的基础之上的。达尔文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所以说,只有“善疑、质疑、探疑”,才能使得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这篇佳作言简意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然后列举巴尔扎克的名言和达尔文怀疑“特创论”而确立“自然选择学说”的事例并加以阐释,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学贵质疑
爱因斯坦说:“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由好奇、疑虑而开始的飞跃。要想成为出色的人就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怀疑前人的成果与学问,才会有所创新。”
物理学家丁肇中对学习一丝不苟,遇到疑难问题,便找遍书本,务必得到答案才肯罢休。一次物理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很多同学觉得很难就放弃了,丁肇中却是吃饭想、走路想,终于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马上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验证,直到确认正确才满意而去。正是因为这种“学贵质疑”的精神,才会有他后面发现J粒子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就。
这篇文章运用引用论证、事例论证论述了“学贵质疑”这一中心论点,所选事例——物理学家丁肇中“学贵质疑”发现J粒子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典型生动,分析深入,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近墨者未必黑
耳濡目染,身边的人会在潜意识里影响你。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好环境或坏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就可能受到好环境或坏环境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在我看来,近墨者的“黑”与“不黑”,却未必是定论,它会因人而异。众所周知,那玲珑剔透的美玉总是产于乱石之中,那罕见的灵芝总是与杂草为伍,那价值永恒的黄金却藏身于沙砾之中。而由于自身的磨炼变为“赤者”的,亦不胜枚举。
在“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楚国,屈原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在“文官爱钱,武官怕死”的封建王朝,于谦却“两袖清风朝天去”“留得清白在人间”。如果近墨者必然黑,就不会从“声波满堂”中站起一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在锦衣玉食中,就不会走出一个“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秋瑾。
鲁迅先生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早年的鲁迅是一位进化论者,是五四运动的主将。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很多和他一起从事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但他却不同流合污,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止下而求索”的坚韧意志继续前行,继续战斗,并最终由一名民主主义者转化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为无志者,无论环境多么优越,条件多么便利,也是一无所成。而有为有志者,不论道路多么曲折险阻,环境是多么昏暗不明,他也会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冲出污泥,如出水芙蓉般去放射自己的美!
朋友,近墨者“黑”与“不黑”,全凭我们自己;近墨者未必“黑”已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让我们以必胜的信心去冲破险阻,去抛开环境的优劣,去实实在在地寻找自己的价值,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吧!
这是一篇结构紧凑、主旨显豁的驳论文。开篇即以简洁的语言竖起驳论的靶子,接着运用大量的反例,摆事实讲道理。素材选取典型,有详有略,起到了丰富充实的使用效果。在充分论证之后,收束干净利落,观点鲜明地冲击读者的观念。
近墨者未必黑
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事实果真如此吗?环境对人真的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吗?我认为,近墨者未必黑,关键在于我们自身如何选择。
炎炎的夏日,你是否被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美景所吸引?再看池塘中的污泥,你是否被莲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所折服?是啊,生长在如此污浊的环境中,莲却不被沾染,反而高洁如玉,着实令人感动,着实令人叹服。
大唐王朝,亦有如此文“莲”——青莲居士。“好友”劝他:融入我们的群体吧,你才能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然而,他却高昂起自己的头颅,蔑视那奸臣小人,让贵妃为其斟酒,让力士为其脱靴,然后仰天大笑出门去。这是李白在告诉我们:近墨者未必黑。
有“沉鱼落雁”之美称的昭君,被选入宫中后,与三千佳丽住在同一屋檐下,博取荣华富贵。为此众姐妹纷纷买通画师,令其为自己“创造”出更美好的容貌。然而,她却选择远嫁匈奴,带着那份高洁离开故土,去开创她的新生活,只是把无限的遗憾留给皇帝。这是昭君在告诉我们:近墨者未必黑。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那混乱不堪的近代社会,在那污浊不堪的社会,鲁迅却拿起自己的笔杆,同那一片漆黑做斗争。尽管周围笼罩着烟雾,尽管在黑暗中常常碰壁,然而他依旧坚持做他自己。这是鲁迅在书写:近墨者未必黑。
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告诉我们:有了“墨”,未必就会产生“黑”。形成“黑”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自己。只要我们坚持做我们自己,再多的“墨”也无济于事,再多的“墨”也束手无策。
本文首先指出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接着列举李白、王昭君、鲁迅等名人的典型事例驳斥错误观点,再从理论上加以批驳,从而归纳出“形成‘黑’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自己”的结论。
论雷峰塔的倒掉(节选)
鲁迅
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俶塔”,是钱王的儿子造的。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我对于玉皇大帝所做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水满金山”一案,的确应该由法海负责;他实在办得很不错的。只可惜我那时没有打听这话的出处,或者不在《义妖传》中,却是民间的传说罢。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那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
(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夹叙夹议是鲁迅的文艺性短论的一大特色。为了阐明观点,作者运用了灵活的手法,把雷峰塔倒塌的社会新闻,同“白蛇传”“蟹和尚”等与塔有关的民间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边叙述故事,边插入议论,记叙为议论服务,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行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观点便从中得到了论证,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名人名言
1.对明天的认识的唯一限度,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怀疑。——罗斯福
2.人最可贵的品质是能明智地意识到什么不该相信。——欧里庇得斯
3.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阿奎那
4.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日的信仰开路。——罗曼·罗兰
5.要追求真理,我必须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情都来怀疑一次。——笛卡儿
6.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好奇、疑虑而开始的飞跃。——爱因斯坦
7.快乐不是件奇怪的东西,绝不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有时你分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古龙
8.快乐不在于事情,而在于我们自己。——理查德·瓦格纳
9.快乐,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事!——高尔基
10.快乐就像香水,不是泼在别人身上,而是洒在自己身上。——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经典素材
印第安人的捕熊法
美洲印第安人的捕熊方法非常独特。首先,他们会把蜂蜜涂在巨大的石头上,然后用绳索把石头挂在结实的树枝上。如果熊来到这里,它就会为了抓住石头而举起前爪触碰石头。悬挂着的石头受力后就会开始钟摆运动,并打到熊的身上。愤怒的熊会越来越用力地去击打那块石头,而石头打回来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大。最终,筋疲力尽的熊就会被石头击倒。
愚笨的熊并不懂得“如何停止暴力的恶性循环”,它在意的只是如何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已,因此就会想:“打我的是这个家伙,我得给它点颜色看看。”熊的愤怒最终会让它距离死亡越来越近。
就这样,印第安人很轻松地就可以猎到一头熊。从这件事情中,印第安人学到了复仇情绪最终会杀死自己的道理。
素材运用:
心中充满复仇情绪的人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痛苦,他们的内心布满了苦涩与悔恨的乌云。而你要做的就是,远离这些负面情绪。如果你不懂得愤怒可以杀死自己的道理,那么,熊就是你的“榜样”。
·时鲜素材
丹·吉尔伯特的公开信
北京时间2016年6月20日,勒布朗·詹姆斯带领骑士队力挽狂澜,在抢七大战中击败勇士队,缔造了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总决赛历史上首次1∶3翻盘的夺冠纪录,并打破了克利夫兰这座城市52年来无缘北美四大职业体育联赛冠军的魔咒。
夺冠的那一刻,詹姆斯跪地痛哭,从小的梦想此刻终于实现,他曾背负着叛徒的罪名,但他的心中永远没有忘记克利夫兰这个家,没有忘记要为它赢得一座总冠军奖杯。
2010年7月,在勒布朗·詹姆斯宣布离开克利夫兰骑士队而选择与迈阿密热火队签约后,骑士队老板丹·吉尔伯特在球队官网上发表了一封致球迷的公开信,在这封信里他严厉地批评了勒布朗·詹姆斯的决定,还指责了他一些其他事情,说他是“懦夫”“叛逃者”。丹·吉尔伯特对勒布朗·詹姆斯离开克利夫兰骑士队的决定显得非常愤怒,并表示“骑士一定会先于詹姆斯拿到冠军”。“我以我个人的名义保证,克利夫兰骑士肯定会在那个自命为‘皇帝’的家伙夺冠之前拿到冠军的!”吉尔伯特在信中写道。
然而,之后的四年中,詹姆斯率领热火队连续四次打进总决赛,并且完成“两连冠”,与此同时,骑士队却陷入了极度的低迷,并连续四年无缘季后赛。
2014年夏天,詹姆斯与热火队合同到期,他立即成了众多球队追逐的“香饽饽”,这其中,也包括克利夫兰骑士队。
在一次雅虎体育对骑士老板丹·吉尔伯特的采访中,吉尔伯特表示他在和詹姆斯探讨回骑士打球的可能性时,对他曾经的言行表示抱歉,尤其是对他写的那封“不太光彩”的公开信表示歉意。吉尔伯特说他意识到了他做得太过火了,不应该做那样错误而愚蠢的事情。
“我们一起有着五年的美好回忆,和一个糟糕的晚上。”吉尔伯特对詹姆斯说,随即在周日晚上启动了谈判,“我告诉他(对之前的事)我非常抱歉,表达了我的悔恨,我不该在那天被自己的情绪和冲动牵制着。我告诉他我真的希望我从来没有那样做过,如果可以的话,我更希望能够收回我所做过的事。”“我非常感激现在能够重新在一起的机会。”吉尔伯特说道。
2014年,勒布朗·詹姆斯决定重返克利夫兰骑士队,四届常规赛MVP(最有价值球员奖)又回到了他生涯效力的第一支球队,也是他的家乡球队。
素材运用:
有时情绪失控,逞一时口舌之快,一方面可能会伤及他人,另一方面也会让自己陷于尴尬的境地。头脑发热时要学会让自己降温,凡事要等自己情绪冷静下来再做决定。
1.当你在皎洁的月光下漫步的时候,当你沉醉于荷塘的美丽的时候,你看到洁白的荷花下那黑的只是淤泥吗?你记得《爱莲说》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吗?
2.朱砂、墨汁,只是一个事物发展变化的外因,它们要想使事物近其者变赤、变黑,还需要看内因,即事物的本质同不同意。将布匹浸入朱砂或者墨汁,那么,布匹必然会染成赤、黑,但倘若将本来不能染色的物质以同样的方法近朱砂和墨汁,它们会变颜色么,当然不会。物皆如此,何况人乎。
3.满塘污泥,黑否,黑!然而莲花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楚国,黑否?黑!然而屈原却“嚼然泥而不滓”“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文官爱钱,武官怕死”的封建王朝,黑否?黑!然而于谦却“两袖清风朝天去”“留得清白在人间”;“只有门前的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的贾府,黑否?黑!然而林黛玉却在“风刀霜剑严相逼”中,“质本清来还洁去”!试想,如果真的近墨必黑,那么从“声波满堂”中,就不会站起“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在锦衣玉食中,就不会走出“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巾帼女侠!
4.阐发明义式开头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中国古代奉为经典的一句话,此语出自晋朝傅玄,意思是:靠近朱砂的,就会变红;靠近墨汁的,就会变黑。比喻近好人,则变好,近坏人,则变坏。我虽浅薄之辈,对于这句话及其寓意却有颇多疑点。
5.启发引入式开头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个观点,似乎在很多人的心里都根深蒂固了。古代圣人留下的千古名言,留给后人传诵与学习,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那些近赤之人,是否个个都会是高风亮节、志在千里的人?而那些近墨之人,又是否个个都会是卑鄙无耻、胸无大志之徒?当然不是。
6.时代的轮轴已转到了21世纪,我们当有近墨不黑的勇气,化墨为赤的决心,维持自己的本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正途中勇往直前,在迷途里悬崖勒马,确定自己的人生主线,不被墨所侵蚀。让人生主线像手心的纹路一样清晰,只要握紧拳头,未来便把握在自己手中,我们也必定拥有一个鲜红的未来!
试练一
下面是一篇以“逆境成才”为中心的议论文,请在横线上补写一个片段,并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逆境能压倒弱者,也能造就强者。在逆境中同困难搏击,能磨炼意志,强化毅力,提高才智,培养崇高的品德。青松之所以能在风暴的袭击中傲然挺立,是因为它是在与风暴和雷霆的搏击中生长起来的;温室里的花朵之所以一遇风霜就枝零花落,是因为它们从未经受过风霜雨雪的考验。逆境造就强者。不磨不利,不炼不纯,不锤不坚。
道路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先驱者披荆斩棘开辟出来的;钢铁不是从地下直接挖出来的,而是在熊熊的大火中熔炼出来的;老练的舵手是在与大风大浪、激流暗礁的拼搏中闯出来的;英雄战士的钢筋铁骨都是从艰苦卓绝的境遇中锻炼出来的。
试练二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练三
题目:小议“包容”
要求:①写成议论文;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有关同步作文读与练.九年级.上的文章
“学习改写”是作文常见的练笔形式之一,特别能提升人的想象力。文题三本单元的课文,情节富于戏剧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鲜明,从中选择一篇改写成课本剧。初学改写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改写实质上是以原作作为题材进行再创作,重在一个“改”字上。改写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改写《三顾茅庐》光阴荏苒,又是新春。改变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更容易叙事。......
2023-08-16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所选材料一定要明确指向论点,切忌驴唇不对马嘴。作文题目二的立意不局限于第一题所给的几个观点,同学们也可自主立意。无论是批评、反对还是赞成,只要观点明确,找到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来证明其合理性,都是符合写作要求的。......
2023-08-16
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要有正确、深刻的论点,还要有确凿有力的论据,这样才能使文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所谓“有据”,就是要有论据。洪迈的“不使差忒”便是论据可靠。议论文只有选取确凿真实的论据来证明观点,文章理由才能充分,才能让人信服。这个道理便可用来说明议论文的写作要“论据典型”。一句话,论据典型就是要求论据的选择要做到既必要又充分。分论点之一,使文章要点突出。......
2023-08-16
思而不读的另一端是读而不思,也是没有的,那就退一步说:多读而少思,这就学作文说也不妥当,除了黑白不分、莫衷一是以外,还要加上茫无头绪、难于运用。以上是说思的作用的一些主要表现。思路有条理,一方面是由读来。这里需要注意的只是,为了学作文,多读之后还要用思来消化,使外来之物变为自己的。......
2023-08-07
我的作文题目是《风筝》。细致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熟悉放风筝的技巧。妙招关注本文运用歌曲开头,新颖活泼,让读者很快进入风筝满天的情景当中。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联想丰富,尤其是对小朋友放风筝动作的描写十分准确。看,草坪上已经有好些人在放风筝了。......
2023-08-12
很多同学在写记事作文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将整个事情从头到尾不分重点地复述一遍,就像一篇流水账,让人看起来索然无味。如果把它用于作文,则指一篇作文中所写的“点”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三个。我们要学会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对事情进行“分步详解”,比如事情可以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阶段,经过又分为发生、发展、高潮三个环节,把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写清楚了,文章重点自然也就突出了。......
2023-08-12
带你们一起来看看我做的有趣实验吧!首先,我把已经准备好了的实验材料生鸡蛋、食盐、烧杯、勺子等放在桌子上。后来,我去网上查了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原来鸡蛋会浮起来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密度越大,浮力越大!科学知识无处不在,真是神奇有趣!(张可佳)老师评语小作者通过一场小小的实验,告诉读者生活处处有科学。这样的句式把实验的过程完整地串联了起来,每一个环节紧密相连,层层递进,让读者充满着好奇。......
2023-08-04
实现同步回路的方式较多,现仅举几例。图6.34双向速度同步回路图6.35用分流集流阀的速度同步回路用分流集流阀的同步回路如图6.35 所示,两液压缸活塞上行时,分流集流阀起等量分流作用,而当活塞下行时,分流集流阀起集流作用。图6.36并联液压马达的同步回路图6.37并联泵的同步回路并联泵的同步回路如图6.37 所示,用两个同轴等排量液压泵分别向两液压缸供油,也可实现两液压缸活塞的同步运动。......
2023-06-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