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在歌唱活动中选择我国艺术性强的拍民族歌曲,或者幼儿园所在地的优质民间作品。(五)音色1.阶段性指导对于小班幼儿而言,音色活动中不要使用太多不同的音色,且不同的音色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因为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以歌唱为主的。......
2023-08-16
(一)强弱
大班阶段重在借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感受力度的渐强和渐弱,然后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各种核心实操方法如奥尔夫乐器来表现音乐的渐强和渐弱。
1.说白节奏
渐强和渐弱在幼儿的平时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个声音现象。例如,走在马路上随着远处的车慢慢接近,声音就会越来越强,然后随着车离自己渐行渐远,声音就会越来越弱。说白节奏可以以此进行设计,如谱例5-21所示。
谱例5-21
火车进站
原创:王京龙
谱例5-21中选择的节奏是大班阶段的重点切分节奏。用切分节奏表现出的是火车运行中的节奏感[18],同时“哧”这个说白词是表现火车刹车停住的声音。因为火车刹车停住并不是急停,所以采用了时值更长的全音符表现火车慢慢刹停的情景。从幼儿气息能力发展来说,大班阶段幼儿可以做到保持四拍也就是一个全音符的值。但是注意速度不要太慢,太慢的话时值就会被拉得很长,即使大班幼儿气息也会不够用。最重要的是把火车进站时的渐强和火车出站时的渐弱用说白节奏的方式表现出来。
2.身体打击乐
借助前面谱例5-21《火车进站》的谱例,可以给四句说白节奏配上身体打击乐。第一句“小朋友,快来看,远处的火车进站啦”采用拍手的方式,拍手还可以表现出幼儿看到火车后一种兴奋的感觉。第二句“擦擦擦 擦擦擦 擦擦擦 擦擦擦 擦擦擦 哧”的“擦”音节采用拍腿的方式,因为这里重点要把渐强的声音做出来,所以拍腿的力度要渐渐加强。“哧”的音节可以直接发声模仿火车刹车的声音,同时这个音节的四拍需要把时值填满。第三句“快上车,快上车,火车马上要离开”采用踏脚的方式,也符合急忙赶火车的情景。第四句“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同样采用拍腿的方式,重点要做出力度渐渐变弱的变化以表现火车的远离。注意刚开始的第一组的“擦擦擦”要强一些,然后逐渐变弱。如果刚开始就弱的话,后面就没有继续弱下去的余地了,所以这个度要把握好。
3.奥尔夫乐器
以谱例5-21《火车进站》为例,编配奥尔夫乐器可以采用竖笛和音条打击乐器。首先,第一句“小朋友,快来看,远处的火车进站啦”可以采用竖笛。竖笛其实也是奥尔夫本人非常推崇的一件乐器,采用这件乐器可以表现火车进站前的汽笛声。演奏时不管吹奏什么音,采用什么指法或音高,只要吹出声音而且能够模仿出火车进站的汽笛声即可。第二句渐强的“擦”声,可以使用奥尔夫乐器里面的音条打击乐器,配器方式多种多样。例如,采用两台中音木琴,由两名幼儿控制,一台由一名幼儿敲击C的音条,另一台由另一名幼儿敲击E和G的音条,交替演奏就出现了一个半分解大三和弦。之后,用切分节奏加入渐强的要素演奏,以表现火车进站。第三句再用竖笛表现汽笛的汽鸣声,预示着火车再次发动即将离开。第四句与第二句采用同样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把渐弱的效果做出来。
4.指挥训练
教师在为奥尔夫乐器活动指挥时重点要表现渐强和渐弱,可以根据幼儿能够做到的渐强和渐弱的极限进行指挥,当发现幼儿已经不能够再继续强或者弱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了。为了让幼儿感受到渐强和渐弱,教师的动作幅度应该慢慢变大或变小。指挥不必死板地按照拍或
拍的指挥图示进行,可以采用点指指挥法把切分音的节奏视觉化,给幼儿展示出来。在指挥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加入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这也是指挥家经常使用的方法,无论是指挥合唱还是乐队都可以使用。这么做的原因是可以增强“代入感”,在指挥幼儿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例如,教师在指挥渐强的时候可以先微微弯曲自己的双腿,然后随着声音逐渐变强伸直自己的双腿。又如,教师可以先在嘴里哼出切分的节奏,再配合自己的点指指挥动作,把幼儿带入音乐中。
5.即兴演奏
大班阶段幼儿的生活经历要比小班、中班幼儿更加丰富,所以在即兴演奏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象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其他渐强或渐弱的情形。例如,风声慢慢强起来、慢慢弱下去。又如,在家中烧水用的烧水壶会随着水温的慢慢升高声音越来越强,电源断掉后,水咕噜噜的声音又会慢慢变弱。根据上述的生活现象,让幼儿借助前面介绍的各种奥尔夫核心实操方法尝试表现声音的渐强渐弱。
6.音乐剧
将谱例5-21《火车进站》拓展为一个音乐剧,如案例5-16所示。
案例5-16
我是小小列车指挥员
剧本创作:王京龙
今天小金要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他要去做一名小小列车指挥员。列车指挥员的主要任务是,当火车进站和离站的时候,提醒乘客注意安全,还要提醒旅客不要错过列车。
小金来到车站,坐火车的人可真多,熙熙攘攘。不一会儿,小金看到远处的火车徐徐驶来,发出了“呜呜”的声音,说明火车慢慢靠近了。于是,小金拿着喇叭喊道:“火车进站啦,请乘客们远离站台!注意安全!”乘客们也很配合,远离火车站台并自觉地排成一队。“哧”的一声,火车慢慢停了下来。“请旅客们有秩序地乘车,看清楚票上的车次,可不要坐错车哦。”小金拿着小喇叭又说道。旅客们一个接一个有秩序地依次上车。
火车再次发动,“呜呜”的声音预示着火车又要驶向下一站。火车渐行渐远,运行的声音慢慢变小。小金这次作为一名小小列车指挥员非常成功,还受到了列车指挥员阿姨的表扬,心理美滋滋的。
熙熙攘攘的人群,其实是一个嘈杂的环境状态,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打击乐器来表现,甚至可以是一种无序演奏。火车徐徐驶来“呜呜”的声音可以用竖笛这件乐器来表现。火车慢慢接近时采用前面奥尔夫乐器演奏环节的方法,同时注意,这里其实伴随着声音的渐强,但又有一个速度的渐慢要素存在。大班阶段可以加入速度渐慢这个要素,让幼儿尝试用乐器将渐强和渐慢两个要素同时表现出来。小金的指导性语言以及乘客排队乘车则可以让幼儿表演出来。火车再次发动时,竖笛的声音还要再次加入。火车离站是慢慢加速以及声音渐弱的过程,也可让幼儿同时表现出这两个要素。
(二)速度
大班阶段速度仍以中速为主,但可以偏快或偏慢。通过小班和中班的速度活动,幼儿能够做到以稳定的速度进行演唱或演奏,并且能够判断速度快慢和表现速度快慢,因此大班阶段可以进一步增加难度,加入渐快和渐慢。
1.说白节奏
可以先通过说白节奏的形式设计活动体现速度的渐快和渐慢。以谱例5-20为例,重点在第二句和第四句。第二句,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哧---(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要做出渐慢,表示火车进站。第四句,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xxx xxx xxx xxx xxx xxxx---),要做出渐快,表示火车出站慢慢加速的过程。在做渐慢和渐快时,切记不要突然慢或突然快,两者都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要慢慢加或减速。当然,也可以在渐快和渐慢中分别加入渐弱和渐强两个要素。
2.身体打击乐
身体打击乐的节奏谱参照谱例5-21。因为渐快和渐慢的难点在于慢慢加速和减速的速率问题,所以首次做时教师可以参与到身体打击乐中来,和幼儿一起做。教师可采用打响指的方式规范幼儿渐快和渐慢的速率。具体位置,在每一组“擦擦擦”(三个擦为一组)的第一个字上打一次响指。渐快的情况,响指出现的间隔时间变短,反之,变长。最后,全音符时值的“哧”意味着停止,全音符时值的“擦”意味着火车最终进入一种匀速的状态。
3.奥尔夫乐器
乐器使用的节奏谱同样参照谱例5-21,刚开始教师要控制速率渐快、渐慢的变化。因为是乐器合奏,声音效果丰富多样,教师可以用乐器控制速率,不过要用音色效果比较突出的乐器,特别是在众多乐器中“一耳就能听到”的。建议教师采用金属类高音乐器,如三角铁、碰铃等。三角铁和碰铃的声音清脆明亮,即使在众多乐器中也容易被听到。具体打击的位置同身体打击乐,三个“擦”为一组,在第一个“擦”的位置上打击乐器即可。老师要注意将渐快和渐慢的速率用打击乐器表现出来。
4.指挥训练
上述三种活动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效果更佳。重点在教师指挥的速率上,注意指挥手势的速度要慢慢加速或慢慢减速。慢慢减速时,最后要给出一个终止手势;慢慢加速时,在最后到达一个匀速后再给出终止手势。
5.即兴演奏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说说生活中遇到过的速度渐快和渐慢的情形。比如,爸爸妈妈骑电动车或者开汽车,刹车的时候会渐渐慢下来,启动的时候就会慢慢加速。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使用说白节奏、身体打击乐或奥尔夫乐器将渐快或渐慢即兴演奏出来。
6.音乐剧
加入渐快和渐慢速度要素的音乐剧,如案例5-17所示。
案例5-17
我是小司机
剧本创作:王京龙
小全星期天和爸爸一起逛公园,看到公园里有小电动车,小全想要过一把司机的瘾,迫不及待地坐在了车上,准备发动!
爸爸坐在小全的旁边,说:“开车的时候一定要慢慢加速,不然会不安全的。”小全握好方向盘,慢慢地踩下油门踏板,车慢慢地发动并开始加速。(此处设电动车加速并开始匀速运行的配乐)。“不错!开得真稳,开车就要稳,开慢点也没关系,安全第一。”爸爸说道,“好了,现在踩下制动踏板,开始慢慢减速吧。”小全踩下制动踏板,车缓缓停了下来。(此处设电动车减速并慢慢停止的配乐)。“我们小全真棒呀!”爸爸称赞道。
小全恋恋不舍地下了车,喜欢开车的他暗暗下定决心:等长大以后,一定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这部音乐剧的配乐重点在电动车加速并开始匀速运行和电动车减速并慢慢停止上。配乐可以采用身体打击乐或奥尔夫乐器。如果以身体打击乐表现的话,可以采用交替拍腿的方式,因为拍腿表现渐快和渐慢要比拍手和跺脚简单。如果以奥尔夫乐器表现的话,可以采用音条打击乐器。因为这里重点要表现出速度的渐快和渐慢,所以没有必要使用很多音条,甚至音条打击乐器上可以只保留一个音条。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两个音条最佳,幼儿双手握琴槌交替打击即可。角色方面,有故事讲述者、小全、爸爸共三个角色。教师可以在电动车加速和减速时以指挥的方式介入,以视觉的形式呈现给幼儿加速和减速的速度变化以及匀速和停止两个状态。匀速时教师的指挥速度也是匀速的,结束时要告诉幼儿何时停止。
(三)节拍
大班阶段节拍重点活动内容为拍。
拍的感觉明显不同于
拍和
拍,
和
拍作为偶数拍,给人的感觉更稳定,适合曲风音乐,
拍作为奇数拍,稳定性差一些,同时,
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弱”,也不同于
拍和
拍。
1.说白节奏
创编一首拍的说白节奏儿歌,比如,我们以刷牙为主题创编一首《刷牙歌》,如谱例5-22所示。
谱例5-22
刷牙歌
原创:贝瓦儿歌/改编:王京龙
谱例5-22中加黑的节奏谱和文字是需要用强力度的地方,其他则使用弱的力度。教师带领幼儿说白时务必把“强-弱-弱”的强弱规律表现出来。
2.身体打击乐
响指虽然属于奥尔夫身体打击乐的五种基本动作之一,但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仍旧有一定难度,如果幼儿做不到也不必强求,可以采用之前用过的拍手、拍胸、跺脚、拍腿四种基本身体动作。除了这五种基本身体打击动作之外,大班阶段幼儿还可以多去尝试打击身体的其他部位。重点是通过身体打击表现强弱弱的规律。以拍手为例,第一拍的时候用力拍一些,第二、三拍则要轻柔一些。也可以使用组合动作,如拍手拍胸组合,强拍拍手,弱拍拍胸。使用身体打击乐给谱例5-22的说白节奏进行伴奏,效果更佳。
3.奥尔夫乐器
使用奥尔夫乐器也可以给说白节奏伴奏,演奏谱例5-22的节奏谱即可。其原理与身体打击乐相同,可以选择同一种乐器,也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乐器表现强弱弱。例如,第一拍的强拍使用手鼓,第二、三拍的弱拍使用三角铁。
4.指挥训练
指挥的时候,教师采用拍的指挥手势图(见图5-3),对上述三种活动进行指挥。重点在第一拍,指挥的动作运行幅度要大,击拍点的着力动作要重,以表现强拍的感觉,第二、三拍表现弱拍,则反之。
图5-4 拍的指挥图示
资料来源:阎宝林.合唱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32.
5.即兴演奏
即兴演奏方式与小、中班相同,教师可选择多种多样的作品让幼儿做节拍伴奏,唯一的准则是选择拍的作品。奥尔夫乐器的话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如果选择不同的乐器效果最好,因为不同乐器的音高和音色会有明显不同,相当于表现不同的强弱。如使用碰铃和低音木琴演奏强弱弱,碰铃打第一拍的强拍,低音木琴打第二、三拍的弱拍。
6.音乐剧
音乐剧以谱例5-22《刷牙歌》展开,如案例5-18所示。
案例5-18
保护牙齿从我做起
剧本创作:王京龙
小全不爱刷牙,甚至到了大班以后,也做不到一天刷两次牙。时间一久,小全得了蛀牙,拔牙的时候别提有多疼了。
拔牙的医生哥哥对小全说:“到了晚上一定要给我们的小牙齿洗个舒服的澡,这样牙齿才能好好入睡,不然身上的细菌会让他们浑身不自在,甚至生病呢!”小全点点头,露出了后悔的表情。接着医生哥哥说:“我教你一首儿歌吧,当你不想刷牙的时候就唱一唱。”小全应声答应开始试着学唱(谱例5-22《刷牙歌》)。
小全跟着医生哥哥唱完后,决定以后一定认真刷牙,好好保护自己的牙齿,绝不让自己的小牙齿再生病了。
音乐剧的重点在“小全应声答应开始试着学唱”这个地方。说白节奏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可以辅以身体打击乐和奥尔夫乐器的形式为其伴奏,再加入教师的指挥进行配乐。角色有医生哥哥、小全,旁白三个。通过此音乐剧既可以感受并表现拍,还可以加强刷牙的卫生教育。
(四)节奏
大班作为幼儿园的最后一个阶段,可以加入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为复杂的切分节奏。
1.说白节奏
说白节奏的素材可以选择幼小衔接或者与毕业相关的主题。《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大班(下)》中《毕业歌》[19]的歌词就可以配上切分节奏。当然,前面所学的所有节奏型都可以纳入其中,如谱例5-23所示。
谱例5-23
毕业歌
词:佚名/改编及节奏谱原创:王京龙
2.身体打击乐
根据谱例5-23的节奏谱,附点四分音符配上踏脚的动作,十六分音符采用两手交替拍肚子的动作,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对应拍手的动作,八分音符配上拍胸的动作,切分节奏则可以配上交替拍两肩的方式。每种不同音符构成的节奏型采用不同的身体打击动作以增加难度。
3.奥尔夫乐器
同样因为是节奏要素,乐器建议选择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进入大班后,可以选择操作上更复杂的乐器,如三角铁。虽然中班可以尝试操作三角铁,但是真正的使用建议放在大班阶段。首先,三角铁拿在手里很沉,对于幼儿来说难把持;其次,演奏技术上三角铁更复杂,因为在敲击时,三角铁会晃动,这增加了演奏的难度;最后,三角铁的演奏法多样。因为三角铁属于金属延留音乐器,所以打击时值短的音符时需要用左手除食指外的四根手指阻断其振动,而当遇到时值长的音符时又要松开四根手指。综上所述,三角铁是更适合大班阶段演奏的乐器。
在演奏谱例5-23《毕业歌》的节奏时,四行节奏可以采用不同的乐器,幼儿可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以打击乐器大合奏的方式展现,或一组说白节奏读儿歌,另一组做伴奏的形式进行。
4.指挥训练
教师使用双手交替点指的方式指挥谱例5-23《毕业歌》,需要注意的是,十六分音符较短,特别是在指挥四个连在一起的十六分音符的时候,双手交替点指可以左右晃动手臂去做,这样在视觉上更容易捕捉到节奏点。
5.即兴演奏
大班阶段可以进一步深化幼儿在即兴演奏这一环节的能力。加上切分节奏,大班阶段已经积累了6种不同的节奏型,如果已经对这6种节奏型非常熟悉的话,做即兴演奏是没有问题的。大班阶段的即兴演奏可以增加一点难度,采用模仿即兴的方式。幼儿先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然后分组,如以5名幼儿为一组,第一名幼儿即兴演奏一段,第二名幼儿把第一名幼儿的即兴演奏模仿出来,再创造一个新的即兴由第三名幼儿模仿并演奏,以此类推,直接第五名幼儿结束。如果谁模仿出错就要被淘汰,坚持到最后的即为胜者。在即兴演奏的过程中,教师是裁判,要注意倾听,以淘汰模仿演奏出错的幼儿。此即兴演奏引入淘汰机制,充满了挑战,更具有游戏的竞争性,会让参与其中的幼儿更加全神贯注地倾听上一位幼儿的即兴演奏,而且模仿结束后,还要求幼儿马上即兴创造一段新节奏,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集中力以及创造力很有帮助。
6.音乐剧
根据即兴演奏中提到的幼儿相互模仿再创即兴演奏的模式,可以创编一部《营救外星人》的音乐剧,故事概述如下。
案例5-19
营救外星人
剧本创作:王京龙
A从火星飞过来的外星人小杰,因为飞船出了故障,被迫降落在地球上,着陆在了某所幼儿园的大操场上。路过的小薛和另外3位小朋友一行4人正好遇到了,他们决定帮助小杰重返火星。
B小杰的飞船是由5台发动机引擎构成的,这5台发动机要使用不同的修理工具,而这几个工具幼儿园也有,就是铃鼓、双响筒、三角铁、沙锤、手摇铃这5件乐器。工具是有了,但是要想修理好这五台发动机,还需要外星人小杰和4位小朋友齐心协力才行。方法就是第一个人先使用乐器工具即兴演奏一段节奏修好第一台发动机,第二个人把第一个人即兴演奏的节奏模仿出来并再创造一个新节奏修好第二个发动机,以此类推,直到5台发动机全部修好。
C经过五个人的合作和努力,他们终于把小杰的飞船修好了。小杰说:“如果没有你们我就回不了家了,谢谢你们!”小薛小朋友一行4人说:“不客气!能够帮助你我们非常开心呢!”“轰隆隆,轰隆隆”小杰的飞船发动要起飞了,他们相互道别说着再见,不一会儿飞船消失在了天边。
首先,教师要给幼儿把剧本或者故事概要讲述一遍,5~6岁大班阶段的幼儿已经能够做到自编自演故事,如果对剧本内容熟悉了的话,将其即兴表演出来并不是问题,难点在于使用乐器进行即兴演奏和模仿。建议教师让幼儿不要把即兴演奏做得太长。参与演出的分为两组,总人数6人。一组讲故事者,教师1名;二组演员组,小薛一行4人和外星人小杰。
A段由讲故事的教师叙述起因。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故事进行即兴表演。这里之所以不能选择幼儿叙述是因为讲故事的教师还要承担评判他们的模仿演奏是否正确的角色。
B段是故事的高潮。小杰向4位小朋友说出解决方案后,首先他们5个人要去找修理发动机的工具。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旁白说明:“工具就在幼儿园的区角里面,他们二话不说就去搜集工具了。”幼儿听到这句话以后就可以在教室里找寻工具,也就是乐器,做即兴表演,而且幼儿们还可以即兴加入符合故事情景的对话。找到工具后就可以开始修理工作,也就是五个人要开始即兴演奏与模仿演奏了。当第一个人演奏完以后,讲故事的教师就可以说:“看!第一个发动机修好了,成功发动!”如果提前做好发动机道具,效果更佳,比如,教师可以在一张大纸上画一个五边形飞船,然后在五边形飞船的五个点上挖空放入五颗荧光灯泡,一个发动机修好之后,老师操作点亮一个灯泡,以此类推。下一个人需要把上一个人的演奏模仿正确才可以发动下一个引擎。只有所有的即兴模仿演奏全部正确才能点亮所有灯泡,也就相当于修理好了发动机。
C段是结尾,随着讲故事者说:“通过五个人的合作和努力,他们终于把小杰的飞船修好了。”后面关于相互致谢、道别的情景由幼儿即兴表演即可。
(五)音色
大班重在分辨各种人声、乐器声以及自然声音的音色并将其表现出来。奥尔夫乐器作为奥尔夫最具有特色的学习媒介,大班阶段可以此更加深入地展开活动。
1.奥尔夫乐器音色的分辨
打击乐器的音色分辨分为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和有固定音高打击乐器的音色分辨两种。教师可以准备好无固定音高和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若干,让幼儿自由打击,进行音色上的探索。等熟知了乐器的音色以及各种乐器的学名以后,教师可以让一名幼儿背对着乐器,另一名幼儿打击乐器,进行听音色猜乐器名的游戏练习。
2.配合说白节奏熟悉各种乐器的音色
可以借用说白节奏的方法加深幼儿对各种乐器音色的印象。先由教师在前半句中点名说出要演奏的乐器,再由幼儿用乐器的音色进行回应。音色回应的节奏谱如谱例5-24所示。
谱例5-24
大班音色探索
原创:王京龙
前半部分的说白词由教师说出来,节奏采用“xx xx xx x xx xx x”,后半部分的节奏谱用前半句说白词中出现的对应乐器的音色来回答。
3.即兴演奏
大班音色探索还可以以即兴演奏的方式呈现。可以提前准备好各种奥尔夫打击乐器,教师随机用说白节奏的形式点出乐器名称,幼儿听后要迅速找到相应的乐器并用该乐器即兴演奏一段节奏。教师的角色也可以由幼儿来担当。还可以做成游戏,如果选错了乐器就要被淘汰,或者做出的即兴演奏与前面的幼儿重复也会被淘汰。
4.指挥训练
指挥训练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好各种乐器的图片,配合前半句的说白节奏出示图片,由幼儿即兴演奏后半句。出示图片的目的就是表现出指挥的特性,以视觉的方式给予演奏者指示。后期也可以加大难度,教师不使用说白节奏只出示图片,幼儿看到图片就要找到相应的乐器并进行即兴演奏。
5.音乐剧
奥尔夫打击乐器音色要素活动重在对各种音色的分辨。以此为切入点设计的音乐剧本如案例5-20所示。本剧本以深受幼儿喜爱的动画片《汪汪特工队》为蓝本进行创作。
案例5-20
汪汪特工队的拯救行动
剧本创作:王京龙
大灰狼一伙抓了好几只小兔子,把他们关到了自己的森林监狱中,羊伯伯向汪汪特工队请求支援。大灰狼一伙火力强大,不能硬碰硬,经过羊伯伯和汪汪特工队商议,大家决定秘密营救小兔子。
因为森林监狱的大门上没有窗户,所以看不到里面到底是谁。但是羊伯伯说,小兔子们身上带着不同的乐器,如果能够分辨出乐器的音色,就可以确定是不是小兔子了。分辨乐器音色的任务交给了阿奇,羊伯伯说总共有3只小兔子被抓走了,他们分别带着钟琴、三角铁、沙锤。羊伯伯分别演奏了三种乐器,阿奇记住了这三种乐器的音色。
汪汪特工队出发来到了由大灰狼把守的森林监狱,不一会儿,阿奇就潜入了监狱,一眼望去足足有八个牢房在里面。阿奇一个接一个的敲了八个牢房的门,通过听乐器音色,打开相应的牢房门,最终解救出了三只被大灰狼抓走的小兔子。
此剧本可以模仿《汪汪特工队》这部动画片做一个互动式的表演,互动的场景主要出现在阿奇一个接一个地敲击八个牢房门的时候。八个牢房分别需要八种不同的奥尔夫打击乐器,在设计上要遮住乐器,让台下的幼儿看不到将要演奏什么。饰演阿奇角色的幼儿或教师在敲完门后,门后演奏乐器的幼儿开始打击乐器,阿奇就可以和台下幼儿互动了,问:“小朋友们听听看,这是不是我们要营救的小兔子呢?”小朋友回答是或者不是,阿奇开门确定,直到最后救出三只小兔子。
(六)音高
大班阶段相比中班,新加入了b和c2的音高。不过活动重点放在c1到c2这个区间即可,也就是一个八度。
1.说白节奏
参照谱例5-18《爬楼梯》(中班版本),再往上进行拓展,拓展到八层楼,也就是一个八度。但是教师要把说白节奏的难度加大,加入切分节奏,如谱例5-25所示。
谱例5-25
爬楼梯(大班版本)
原创:王京龙
谱例5-25的八层楼代表一个八度,也是最终大班阶段幼儿需要达成的音高目标。
2.身体打击乐
谱例5-25中,爬一楼时跺脚、爬二楼时拍小腿、爬三楼时拍大腿、爬四楼时拍肚子、爬五楼时拍胸、爬六楼时拍肩膀、爬七楼时拍一下自己的小脑袋、爬到八楼时双手举过头顶拍手。随着楼层的增高大班幼儿所拍打的身体部位也慢慢增高。下楼时,反之。打击时注意切分节奏的准确性。
3.奥尔夫乐器
教师可以先教给大班幼儿用音条打击乐器演奏音阶的方法。因为演奏音阶需要双手交替打击音条,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剩下的实施进程同小班、中班,当说白节奏说到一楼时打do音砖、说到二楼时打re音砖,以此类推。
4.指挥训练
说白节奏的指挥教师带领幼儿说白;身体打击乐的指挥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奥尔夫乐器的指挥同小、中班的实施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一个八度的所有音由一名幼儿独立完成,所以对演奏的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不过教师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指挥告知幼儿如何演奏。如教师模仿幼儿握琴槌敲击乐器的动作进行指挥,幼儿看后容易产生共鸣,也有助于其抓到演奏音阶的诀窍。
5.即兴演奏
大班阶段的即兴演奏同样要增加难度,如教师给出一个坐热气球的情景:画一幅有8层云彩的简笔画,从下往上依次代表音高不同的八个音,当把提前准备好的热气球剪贴画放在最下面的云彩上时,幼儿就要敲击do音,当热气球上升到第二层云彩时,敲击re音,又下降到第一层云彩,敲击do音……注意这个过程是即兴的,可以或上或下,也可以一直上或一直下,教师即兴发挥控制热气球的位置,幼儿敲击对应的音条。注意尽量不要跳跃云彩,也就是说最好一层层地依次向上或者向下呈现音高,因为按音阶依次上行或者下行的方式练习能够让幼儿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音高的变化。
6.音乐剧
音乐剧配乐的部分使用谱例5-25《爬楼梯》(大班版本)。剧情可以接着小、中班进一步拓展,小金又长大了一岁,成了大班的大姐姐,今天她要挑战顶楼,也就是第八层楼,证明自己可以做得到。其余的音乐剧进行方式及配乐方法同小、中班的音高音乐剧活动。
(七)时值
大班阶段感知时值仍然重要。可选择时值长短不明显的音符进行活动,如让幼儿判断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长短。
1.说白节奏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说白节奏图,例如,在小黑板上画上一条短线和一条长线。当教师指向短线的时候,幼儿说短,时值就是八分音符,指向长线的时候,幼儿说长,时值就是四分音符。如果教师依次指“短短 短短 长 长,短短 短短 长”的话,就指出了一个“xx xxx x,xx xxx”的说白节奏。
2.身体打击乐
与小、中班时值要素的身体打击乐实施方式一样,短的时值上拍一下手,长的时值上交替拍手。例如,当教师指短线的时候,幼儿拍一下手,当教师指向长线的时候,幼儿拍手,交替拍腿或者拍自己的小屁股增加趣味。交替拍也是因为身体打击乐有一个特点,即不具有延留音效果。
3.奥尔夫乐器
此处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可供参考使用。一是采用非延留音乐器加延留音乐器的方法,如沙锤(非延留音乐器)加三角铁(延留音乐器)的组合。用沙锤演奏八分音符(教师指向短线的时候),用三角铁演奏四分音符(教师指向长线的时候),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乐器因其本身的特性便于幼儿区分八分和四分音符的时值长短。二是采用音条打击乐器。音条打击乐器也分为延留音和非延留音两种。非延留音如木琴,敲击一下代表八分音符,交替连续快速敲击代表四分音符。延留音乐器如高音金属琴因为打击后有延留音,所以打击八分音符的时候当延留音时值到达半拍后,要注意用手按压音条以抑制其振动,四分音符因其时值较短也需要用手按压。
4.指挥训练
以上提到的活动因为是以一个说白节奏图的方式展开的,所以指挥起来相对比较简单。教师使用指挥棒或类似的教具点指说白节奏图即可,但是教师在指挥的时候要注意节拍的稳定性以及节奏的准确性。
5.即兴演奏
比如,教师做切菜的动作。往下切菜的时候就是八分音符的时值,用刀把菜移到盘子里的动作就是四分音符的时值。教师做完这两个动作以后可以让幼儿先行判断一下切菜和移菜动作哪一个适合用时值长的音符表示,哪一个适合用时值短的音符表示。最后,教师表演动作,让幼儿用乐器即兴演奏为动作配乐。
6.音乐剧
音乐剧的剧情可以以上述即兴演奏中的切菜情节展开,让幼儿看着其他小朋友的即兴表演即兴配乐。但是注意表演的时候既要有表现短促八分音符时值的动作如切菜,又要有表现四分音符时值的动作如移菜。表演时动作要明显,这样配乐的幼儿才能够演奏出时值长的音符和时值短的音符。
(八)旋律
大班阶段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fa和si两个音后,七个音就配齐了,再加入一个高八度的do,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八度音阶。因为si有向do解决的听觉倾向,加入do更具有完整性。
1.说白节奏
音扩大到了八个音后可选择的旋律就更多了。奥尔夫和柯达伊一样,重视本国音乐素材的开发,但同时也不排斥国外优秀的音乐素材。小、中班阶段已经接触了很多国内五声音阶的作品,大班可以加入一些优秀的外国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择的作品尽量是C大调或者a小调,不要有变化音出现。还要注意最好旋律中不要出现大跳音程,旋律线条以音阶的上行、下行为主,不然不利于后期在音条乐器上使用。类似的作品数量很多,如英国传统歌曲《摇篮曲》、西班牙民歌《划船》等。以我们所熟悉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为例,全曲由上行和下行音阶构成,跳进也只有三度,适合大班幼儿演奏,见谱例5-26。先将旋律去掉,保留节奏和歌词做说白节奏即可。
谱例5-26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资料来源:肖素芬,周昶.乐理与视唱练耳[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00.
2.身体打击乐
如谱例5-26所示,乐谱由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休止符构成。八分音符使用拍胸的动作,前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采用踏脚的动作,最后的四分音符拍一下手,八分休止符则不需要做任何动作。教师示范过后,让幼儿模仿,最后用身体打击乐的形式呈现出来。
3.奥尔夫乐器
大班阶段的幼儿可以使用体积更大的中音木琴和中音金属琴,身形大的幼儿甚至可以使用低音木琴或低音金属琴。同时在大班阶段教师也要强调正确的握琴槌方式和演奏方法。相比中班的五个音,大班又增加了三个音,共八个音,幼儿演奏的旋律会变得更加丰富。教师注意,乐谱中没有出现的音可以将其音条拿掉以降低演奏难度。以谱例5-26《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为例,因为乐谱中没有si,所以只保留六个音条(do-la)即可。
4.指挥训练
以谱例5-26《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为例,总共有六个音,大跳音程只有三度,剩下的都是音阶,乐曲速度适中,可以通过彩色鸟瞰图指挥法进行指挥,即画一个音条打击乐器的鸟瞰图,在其音条上画上不同的颜色,然后在真实的音条打击乐器上配上与鸟瞰图相统一的颜色,教师点指鸟瞰图引导幼儿完成这个作品的演奏。如果遇到音多且大跳音程较多的乐曲,跳音程在四度或五度甚至是八度上,就采用音砖打击乐器来代替音条打击乐器。我们以奥芬巴赫的《康康舞曲》为例,见谱例5-27。
这部作品共由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构成,音多,跳音程也多,有三度、四度、五度、八度,即使是大班幼儿,一个人演奏也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可选择八名幼儿分别演奏八个音高不同的音砖。若幼儿已通过说白节奏和身体打击乐熟悉了乐曲的节奏,就可以按照教师双手的点指指挥合奏了。被点到的幼儿敲击乐器,未点到的幼儿不敲击,但是要一直看着教师,同样教师也要和被点到的幼儿有眼神上的交流,告之轮到他演奏了。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并不熟悉,但是重复几次后,幼儿会形成“音乐上的条件反射”。当他听到一个音或者他旁边的小朋友在敲的时候他会知道下一个就是他,届时教师的指挥就变成辅助性的了。点指音砖演奏旋律特别适合大跳音程的作品。如谱例5-27第15小节的do音到sol音,教师指挥时先示意并点演奏do音的幼儿,然后示意并点演奏sol音的幼儿,就可以轻松把五度音程演奏出来,中间不会出现延迟现象。但是如果换作幼儿一个人演奏,这首乐曲有八个音,琴上有八个音条,可尝试使用彩色鸟瞰图指挥法,因为音比较多,指挥时建议把速度放慢。
谱例5-27
康康舞曲
作曲:奥芬巴赫
资料来源:韩国国立教员大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的配套学习材料。
5.即兴演奏
即兴演奏前要做的仍然是加入一个波尔东音型或固定音型。有了小班和中班阶段的积累,到了大班阶段可以试着让幼儿自创一个波尔东音型或固定音型。以固定音型为例,教师可以让幼儿即兴演奏一段旋律,这一段旋律的长度可以是4拍或者3拍。演奏完后要求幼儿记住自己所演奏的旋律。在大班阶段,还可以增加一点难度,做一个复数型的固定音型。以二声部复数型固定音型为例,可以由两名幼儿同时完成,两名幼儿分别用音条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并记住自己所演奏的旋律。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两段旋律中无论有没有休止符,其长度要相等,也就是拍数要等同。做好固定音型后,幼儿就可以开始即兴演奏了。因为有八个音条,幼儿可以做出更加复杂的即兴演奏,比如演奏滑音(gliss)。滑音容易演奏且好听,能够激发幼儿的演奏兴趣[20]。
最后教师在指导即兴演奏时要注意,因为有八个音条,幼儿可能做出的即兴演奏比较混乱,所以教师应该适当介入。比如,一名幼儿的即兴演奏比较无序,教师可以先演奏一段好听的旋律,再模仿幼儿刚才打击的旋律,让他判断哪一个更好听,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做出更好听的即兴演奏。整个即兴演奏指导过程遵循的其实就是一个幼儿观察、模仿、自己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21]。
6.音乐剧
大班幼儿的音乐剧可以做得更复杂一些,配器上也可以做得更加丰富。可融合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和音条打击乐器,还可以加入奥尔夫的特殊音效类乐器,如常用的雨声筒、蛙鸣筒、海洋鼓等。教师可以先把故事概要讲给幼儿听,然后让他们选择合适的乐器配乐并表演。如案例5-21所示。
案例5-21
毕业旅行
剧本创作:王京龙
A小全今年顺利从幼儿园毕业了,爸爸妈妈为了庆祝小全人生中的第一次毕业,决定带小全去她心仪已久的大海边游玩。8月的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淅淅沥沥的小雨驱走了炎热,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妈妈开着车,一家人其乐融融,踏上了开心的旅途。
B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一家人来到了大海边,小全兴奋地喊道:“哇!是大海,美丽的大海!”车刚停下来,小全就迫不及待地冲出车门,爸爸喊道:“慢点!慢点!注意安全呀!”走在沙滩上,虽然光着脚丫,但是并不觉得疼,反而有一些痒痒的,像是按摩一样。越接近海边,大海的声音就听得越明显,海风中也带有一点咸味。小全在沙滩上堆起了小房子,还用捡到的贝壳给小房子做了漂亮的装饰。就在不远处,还有一座小滑梯。“爸爸妈妈,我要去滑滑梯!”小全说道。妈妈说:“去吧去吧。”小全小心翼翼地慢慢爬上了滑梯,然后“哗”一下,就滑了下来。“哈哈,好玩好玩!真好玩,我还要再玩一次!”说着小全又爬了上去,“哗”的一下又滑了下来。
C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到了回家的时间,虽然有一点依依不舍,但是下次还会有机会的。晚上,小全回忆着一天的经历,嘴角挂着微笑,听着夏日夜晚外面的蛙鸣,进入了梦乡。
教师讲完这个故事后,可以先把剧中重点的场景再次介绍一下,然后让幼儿选择合适的乐器。重点场景有四个,分别是:A段中“淅淅沥沥的小雨驱走了炎热”的场景;B段中“越接近海边,大海的声音就听得越明显”和“小全小心翼翼地慢慢爬上了滑梯,然后‘哗’一下,就滑了下来”的两个场景;C段中“听着夏日夜晚外面的蛙鸣,进入了梦乡”的场景。上述四个场景可以分别选择雨声筒、海洋鼓、音条乐器、蛙鸣筒来表现。
如此,在一名讲故事的幼儿的陈述下,另让三名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小全。表演者要注意听讲故事者的陈述以做出符合故事情境的即兴表演。
配乐方面,三段音乐可以各找三组幼儿分别演奏,每组5名幼儿,总共15名。让尽可能多的幼儿参与进来。
A段中,由第一组幼儿演奏。第一组的第一名幼儿可以用音条乐器即兴演奏出比较欢快的旋律,因为A段主要是开心出游的场景;第二名和第三名幼儿合作演奏复数型固定音型为第一名幼儿伴奏;第四名幼儿演奏无固定音高的节奏乐器如铃鼓等,可以单纯做打节拍的演奏,这对于整个配乐节拍的稳定性很有帮助;第五名幼儿在听到“淅淅沥沥的小雨”时演奏雨声筒。
B段中,由第二组幼儿演奏。因为也是愉快的场景,所以第一名幼儿用音条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出比较欢快的旋律;第二名和第三名幼儿合作演奏复数型固定音型伴奏;第四名幼儿需要注意,滑滑梯的场景出现时,要用音条打击乐器演奏出慢慢上梯的音乐,也就是按音条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敲击上行音阶,当滑下来的时候,演奏下行滑音以符合滑滑梯的情境;第五名幼儿演奏无固定音高的节奏乐器如三角铁等以规范节拍稳定。
C段中,由第三组幼儿演奏。因为是安静祥和的场景,所以整体音乐的氛围应该是慢速慵懒的感觉。第一名幼儿即兴演奏出舒缓的旋律;第二名和第三名幼儿合作演奏复数型固定音型伴奏;第四名幼儿演奏无固定音高的节奏乐器如串铃等打节拍;第五名幼儿在听到“外面蛙鸣”时要演奏蛙鸣筒模仿蛙鸣。
上述音乐剧演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指挥是不可或缺的,如演奏的开始、结束时,以及A、B、C段转换时演奏小组的切换,都需要教师给予信号。
(九)曲式
大班阶段可以回旋曲式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即ABACA曲式。因为中班已经掌握了ABA曲式,在此基础上掌握回旋曲式并不难,就是在三段曲式的基础上加入新的C段内容,最后再回归到A段。当然,回旋曲式还可以继续回旋,加入新的D段内容,再回归到A段,变成ABACADA。如果需要还可以再加,但是在幼儿园阶段最多到ABACADA足矣。
1.身体打击乐
根据回旋曲式的特点,以ABACA曲式为例,B、C两段要有与A段不同的身体打击动作与节奏。在安排上,A段可以采用拍手动作进行身体打击乐的大合奏。B、C两段由个别幼儿做身体打击乐节奏,如在B段幼儿采用拍肚子、C段幼儿采用拍肩膀的方式。B、C两段的打击节奏不能一样,整个身体打击乐的过程要遵循ABACA的曲式结构。
2.奥尔夫乐器
通过身体打击乐初步熟悉回旋曲式后,就可以通过奥尔夫乐器进一步熟悉回旋曲式,使用有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乐器都可以。以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为例,A段节奏使用响板,B段节奏使用蛙鸣筒,C段节奏使用手摇铃,这样的设计可让幼儿从音色和视觉上同时感受到A、B、C段的不同。当然,三段的节奏也要不一样。通过A段的两次再现,幼儿能感受到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3.即兴演奏
可以使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即兴打出节奏,也可以使用有固定音高的音条打击乐器即兴演奏旋律。音条打击乐器在大班阶段增加到了八条,可选择的音条变得更多,但是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地演奏,仍要根据乐谱把不需要的音条去掉,以降低难度。A段采用大合奏,B、C两段由幼儿即兴演奏。其实前面身体打击乐活动的B、C两段也可由幼儿即兴演奏。
4.指挥训练
上述三种不同活动方式,身体打击乐、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演奏、音条打击乐器演奏,都需要教师的指挥介入。身体打击乐的A段需要教师带领一起做,起到指挥的作用;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的A段需要教师的点指指挥;音条打击乐器的A段需要教师使用彩色鸟瞰图指挥法进行指挥。三种活动方式的B段和C段幼儿的即兴演奏也需要教师的指挥,告知幼儿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5.说白节奏
在教师的指挥下,在身体打击乐、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有固定音高打击乐器等媒介基础上加入说白节奏,见谱例5-28。
谱例5-28
感知回旋曲式
原创:王京龙
谱例5-28的B、C段,幼儿采用即兴演奏,可选择身体打击或乐器演奏,也可以采用说白节奏。在此活动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到ABACADA曲式,B、C、D段的活动形式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但是节奏或旋律一定要不同。
6.音乐剧
根据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可以展开如下的一部音乐剧,见案例5-22。
案例5-22
学做三明治
剧本创作:王京龙
小海特别喜欢吃妈妈做的三明治,周末的早上,妈妈准备了三明治和新鲜的牛奶。小海对妈妈说:“妈妈,你教我做三明治可以吗?”妈妈笑着回答道:“哈哈!可以呀!”
“三明治一般需要三片吐司面包。在三片吐司面包的中间要加两层馅料,一层是蔬菜,一层是肉。妈妈今天给你准备了番茄还有培根。”说着妈妈开始了示范操作,先在砧板上放了一片面包,然后铺上番茄,再放上一片面包,接着铺上培根,最后把一片面包盖在培根上,大功告成。
接下来,小海开始了自己的操作,按照妈妈的操作顺序,依次在砧板上放一片面包,铺上一片番茄,在番茄上放上一片面包,铺上培根,最后放上一片面包。“小海真棒!”妈妈称赞道。小海听到妈妈的称赞很开心。
妈妈接过小海做好的三明治,沿着斜对角线用刀切开,就做成了两份三明治。小海和妈妈享受着美味的三明治开始了新的一天。
以音条打击乐器为例,配乐重点在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三片吐司面包用统一的一种音乐旋律。当表演者表演放面包片时,演奏者就要开始演奏面包的主题音乐,音乐的长度要和表演的长度相统一,这是难点,需要表演者和演奏者的相互协调。中间番茄和培根的主题音乐则由幼儿即兴演奏,音乐的开始需要演奏者注意听台词和观看演员表演,当然,看教师的指挥会更加方便一些。因为三明治要做两次,一次是妈妈示范做,一次是小海模仿做,所以演奏需要重复一次。两次演奏的面包主题音乐可以是一样的,两次番茄和培根的主题音乐可以不同,最终配乐只要呈现出ABACA的曲式结构特点即可。
有关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的文章
教师应在歌唱活动中选择我国艺术性强的拍民族歌曲,或者幼儿园所在地的优质民间作品。(五)音色1.阶段性指导对于小班幼儿而言,音色活动中不要使用太多不同的音色,且不同的音色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因为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以歌唱为主的。......
2023-08-16
(一)强弱小班阶段要求幼儿能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感受音乐的强弱,最终达到可以分辨强弱的目的。如下大雨的时候声音要比下小雨的声音更强一些。建议这个地方强的部分由教师完成,弱的部分由幼儿完成,因为小班幼儿很难做出持续强力度的身体打击。此活动由四组构成:一组说白组、二组手摇铃组、三组沙锤组、四组音条打击乐器组。表演方面,讲故事由教师担任,主角小树苗由幼儿表演。......
2023-08-16
大部分作品中是有强弱力度对比的,以山东民歌《打硪号子》为例,作品中分为“领”和“合”两部分。所以当教师指向ta时,幼儿要用强的力度读出节奏音节,指向ti时,则要用弱的力度读出节奏音节。(二)速度1.速度的阶段性指导中班阶段速度要素的重点是感知其快慢并将其表现出来。其中ta对应四分音符、m对应附点、ti对应八分音符。......
2023-08-16
相比《纲要》,虽然《指南》有某些细化的音乐构成要素活动目标,但是并不完整,也不够体系化,为此,本书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特点,结合前面概括总结出的音乐教育总目标,细化并明确了小中大班三个不同阶段九大音乐构成要素的活动目标和内容。下面将详细地介绍小、中、大班三个阶段音乐构成要素的细化目标和活动内容。......
2023-08-16
又可能,随着单音的渐强幼儿动作幅度慢慢变大,反之,慢慢变小。(四)节奏切分节奏是大班阶段节奏的重点活动内容。切分节奏属于不规则的、非方正型节奏,是幼儿园阶段幼儿所接触到的最难的节奏型之一。教师可以把切分节奏与小、中班阶段所有不同类型音符构成的节奏相结合,让幼儿聆听,然后幼儿根据自己对于整体节奏听觉的感受和节奏要素特性的理解用各种身体动作做即兴演奏。......
2023-08-16
(二)速度中班阶段同样是速度这个音乐构成要素重要的培养期,应在此阶段继续培养巩固幼儿对于快慢的感知和理解。在舞蹈表演的时候做一些肢体与地面的接触动作是很正常的,所以有条件的幼儿园在实施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时建议配备干净的场地,好让幼儿能够随心所欲地做各种动作。又如,听到钢琴具有颗粒感的音色时,会模仿做出弹钢琴的姿势;听到用二胡演奏的《赛马》时,可能会做出模仿拉二胡的姿势。......
2023-08-16
节奏可以说是音乐中最为核心的音乐构成要素,即使只用节奏这一个要素也可以做出一首好听的音乐作品,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时间艺术,而节奏同样也是依存于时间而存在的。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从业者来说,曲式这个音乐构成要素相对其他要素相对陌生,下面重点来谈一下曲式。表1-1音乐与语言结构的对应关系我们以下面这一段文字中各语言结构要素分别对应的音乐结构要素为例,分析理解音乐的结构要素。......
2023-08-16
音乐的力度与音乐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力度的各种变化,可以塑造出丰富的音乐形象。不同音高的音按照一定形式组织在一起后,给我们的听觉感受是音与音之间出现了高低起伏,而这种高低起伏也是构成旋律的基础。在音乐中有长的音也有短的音,音乐中用音符和休止符来表示音的长短。......
2023-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