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活动设计

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活动设计

【摘要】:(一)强弱中班阶段应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一步加强幼儿对于音乐强弱的感知,强化其深入表现音乐强弱的能力。指挥教师指挥九名乐器演奏者在对应的九种小动物登场时开始即兴演奏。(二)速度在中班阶段让幼儿分辨乐曲的快和慢,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快和慢是主要的活动内容。

(一)强弱

中班阶段应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一步加强幼儿对于音乐强弱的感知,强化其深入表现音乐强弱的能力。可以加入“特强”(sforzanto,简写为sf)这个力度变化使强弱要素活动变得更加有趣。

1.说白节奏

说白节奏因为是通过自己语言和嗓音呈现,所以较简单也易于操作。编排上在表现强弱的同时可加上特强这个力度表现,使说白节奏的强弱变化变得更加丰富,如说白节奏谱例5-10所示。

谱例5-10

鞭炮

原创:王京龙

从谱例5-10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三种不同的力度变化,除了小班阶段的强和弱,还加入了特强,以体现中班阶段进一步感知强弱的目标。第一句的力度变化可以自由处理,第二句和第三句是该说白节奏的重点,变化较多。以第二句为例,“小心翼翼点上火”的说白节奏力度要弱。“兹”这个音是模仿鞭炮的引线被点燃的声音,所以也要弱,紧接着特强对应的“棒”这个字是为了表现鞭炮爆炸那一瞬间的声音,所以使用特强这个力度比较符合情境。特强后“一声,鞭炮响又响”采用强的力度,表现听到鞭炮声的兴奋感,但是力度要比特强弱一些。最后一句的强弱可以自由处理。

2.身体打击乐

因为身体各部位的构造不同,所以即使使用相同的力量打击身体不同部位,其音量也是不同的,加入特强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力度。借用打击身体不同部位能够产生不同的音量效果,配上说白节奏有助于中班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强弱这个要素。如谱例5-11所示。

谱例5-11

动物进行曲

原创:王京龙

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使用说白节奏,重点在中间的三句。从小猴子到小象,随着动物的体型慢慢变大,其步伐的力度也跟着慢慢变强,所以使用了强弱不同的身体打击乐动作。拍手的声音最弱,拍胸比拍手强一些,跺脚的声音最强。但是为了方便幼儿辨认,三种力度最好做得夸张一些,拍手的时候轻轻拍,跺脚的时候多用点力,拍胸则介于两者之间。通过说白节奏,幼儿能够首先在脑海中想到并感知动物的大小,以此投射到步伐的强弱上,再通过身体打击乐动作将强弱力度表现出来。

3.奥尔夫乐器

每件奥尔夫乐器本身的特性就决定了其力度的强弱。以谱例5-11为例,使用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的时候,可以在表现小猴子时使用响板、表现小斑马时使用木鱼、表现小象时使用铃鼓。因为这三种乐器听起来,响板声音力度最弱,铃鼓声音力度最强,木鱼介于中间。如果使用音条打击乐器会更合适,因为音条打击乐器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三种,高音琴给人感觉力度要弱一些,而低音琴给人感觉力度要强一些。以木琴为例,可以在表现小猴子时用高音木琴,小斑马时用中音木琴,小象时用低音木琴;此外,通过交替打击音高不同的两个音条还可以表现动物一摇一摆走路的情景。

4.指挥训练

在指挥上面的奥尔夫乐器合奏时,教师要重点通过指挥引导幼儿表现出谱例5-11中间三句不同的强弱。采用拍指挥手势如图5-2所示。为了表现这三句的三种不同力度,教师指挥手势的幅度要一句比一句大。幼儿看着教师指挥手势幅度的增大,也会加大自己的演奏力度。

图5-2 拍的指挥图示

资料来源:阎宝林.合唱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37.

5.即兴演奏

通过前面的各种活动幼儿能够感受到三种不同力度的强弱并能够初步表现。即兴演奏环节可以让幼儿自由想象排列三种不同动物走路时候声音的大小。也可以由教师选择三种不同动物让幼儿排序,教师引导幼儿从动物体积的大小上进行判断。从弱到强排列好以后,让幼儿使用奥尔夫乐器自由表现出三种不同动物行走时的力度大小。排列的时候注意,或者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不要从中间开始,因为从中间力度开始,无论是对于幼儿的感受还是幼儿的表现都容易产生混淆。

6.音乐剧

音乐剧可以接着前面身体打击乐中谱例5-11的情节展开,如案例5-10所示。

案例5-10

森林运动会开幕式

剧本创作:王京龙

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开幕了,今年参加运动会的有三个小组。一组有猴子、斑马、大象;二组有小鸡、狐狸老虎;三组有兔子、小猪、大熊猫。小朋友们瞧,他们朝我们走来了。

向我们走来的第一组的第一个小动物是小猴子,他步伐轻盈,是一个攀爬高手;第二个小动物是斑马,他可是赛跑的高手;第三个是大象,重重的脚步,要是拔河比赛的话可能没人是他的对手。

紧接着向我们走来的第二组的第一个小动物是小鸡,别看她个头小,步伐轻快得很呢;第二个小动物是狐狸,虽然个头比小鸡大,但是论灵活程度可是不输给小鸡;第三个是老虎,他是二组里面个头最大的,别看他现在的步伐慢吞吞,真要赛跑起来,可是不输给斑马。

最后向我们走来的是第三组,走在最前面的是小兔子,她腿脚灵活,蹦蹦跳跳,跳高跳远她最擅长;第二个小动物是小猪,今天他要用行动证明小猪也是勤快勤奋的;最后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重重的步伐,仿佛大地都在颤抖,今天他要和大象比一比谁才是真正的力量之王。

好了,小朋友们,开幕式结束,运动会正式开始了!

开幕式配乐在三组小动物入场的时候使用。每组动物都是按照步伐从轻到重排列,所以在配乐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指挥幼儿演奏的力度要慢慢变强。在配器时也就是乐器选择方面,因为有三组共九种不同的动物,所以要选择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小动物。同理,九种不同的小动物要选择九名小演员,教师可以准备好九种不同小动物的头饰让幼儿戴在头上,这样更加直观形象。解说由教师来担任,配乐方面可以再指派一名指挥教师。指挥教师指挥九名乐器演奏者在对应的九种小动物登场时开始即兴演奏。不过即兴演奏要尽量贴合小动物行走时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同一组里面的三种不同强弱力度要表现出来,这是重中之重。

(二)速度

在中班阶段让幼儿分辨乐曲的快和慢,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快和慢是主要的活动内容。中班同样以中速为主,可以适当稍快、稍慢以增加难度。例如,具体速度可以采用92拍/分。92拍/分的速度也属于中板的速度区间。

1.说白节奏

与小班一样,中班首先也需要一个说白节奏。教师打开库乐队软件,将速度调整至92拍/分,带领幼儿进行说白节奏即可。其实如果教师自身会演奏架子鼓,且自己所在园区有架子鼓这件乐器的话,可以现场打鼓带领幼儿说白节奏,整个带入感以及效果会更好。学有余力的教师可以尝试自学一下,仅仅使用架子鼓去单纯打一个鼓点难度其实不大,一个月的训练绰绰有余了。

上述速度92拍/分的活动还有一种匀速的练习,培养的是幼儿音乐速度的稳定性。中班阶段因为还加入了分辨快慢、表现快慢的活动内容,所以教师可以以乌龟和兔子作为参照物来让幼儿感受速度的快和慢,见说白节奏谱例5-12。

谱例5-12

龟兔赛跑

原创:王京龙

不同音符构成的节奏型给人的速度感觉是不同的。谱例5-12中四分音符一拍一个音,十六分音符一拍里面四个音,所以在相同速度下十六分音符给人感觉要快,因此在这个案例中选用了四分音符来表现小乌龟的速度,使用十六分音符来表现小兔子的速度。但是这并不能用节奏来取代速度,速度的快慢还是要用速度来区分,所以谱例5-12第二句采用了76拍/分的速度,第三句采用了92拍/分的速度。76拍/分和92拍/分的速度差较为明显,再加上本身不同节奏上的速度感不同,幼儿是可以分辨和表现快慢的。

2.身体打击乐

根据《龟兔赛跑》的说白节奏谱,一边说白节奏一边加入身体打击乐会使得活动更加有趣,四句说白节奏所配的具体打击部位见谱例5-13。

谱例5-13

《龟兔赛跑》身体打击乐

原创:王京龙

3.奥尔夫乐器

小班阶段一般选择单手把持的乐器,中班阶段则可以选择双手把持、演奏方法上更加复杂的奥尔夫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响板等。在进行合奏的时候,重点在第二句(76拍/分),以及第三句(92拍/分)上,需要用不同的速度演奏乐器,这是重点。在使用奥尔夫乐器的同时还可以加入说白节奏以及身体打击乐。

4.指挥训练

教师在指挥的时候重点要放在第二句与第三句的速度对比上,所以指挥要体现出速度的不同,也就是指挥动作的速度要根据第二句和第三句速度的不同而改变,从视觉上告知幼儿演奏第二句要比第三句慢一些。

5.即兴演奏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象一下运动速度明显不同的小动物,或者给出选项让幼儿判断哪种小动物速度更快或者更慢。通过换词的方式套用谱例5-12的说白节奏,换词内容可根据动物的种类、叫声、走路方式、跑步的动作确定。如小鸡可以换成“唧唧唧”(动物叫声);大象可以换成“咣咣咣”(走路声音);小鸭子可以换成“摇摇摇”(走路方式)。让幼儿自由表现自己对于不同小动物速度快慢的理解时,速度方面没有必要非按照76拍/分和92拍/分来定,但是选用的速度,快慢对比要明显。

6.音乐剧

对说白节奏《龟兔赛跑》的说白词进行扩充,将其改编成一个音乐剧,按照我们所熟知的经典故事情节展开,如案例5-11所示。

案例5-11

龟兔赛跑

剧本改编:王京龙

今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小兔子和乌龟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要比比谁跑得快,小兔子笑道:“哈哈哈,乌龟兄弟,你和我比谁跑得快,那结果还用问吗?”乌龟不服气地说:“哼!那也要比试比试才能知道呢!”说着他们就站到了起跑线前。

“预备!跑!”随着小猴子的一声令下,赛跑正式开始,小兔子一个箭步就冲了出去,A“跑跑跑跑,跑跑跑跑,跑跑跑跑,我最快;跑跑跑跑,跑跑跑跑,跑跑跑跑,我最快!”小兔子一边跑一边给自己加油;而我们的乌龟兄弟,速度并不可观,B“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努力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不放弃!”同样也在为自己加油鼓劲。

跑了一会儿,小兔子回头看了一眼,发现乌龟兄弟不见了踪影。小兔子心想:“还想和我比速度?开玩笑,我先睡一会,等等他,等他追上了,我再追他,赢他比赛也不迟。”就这样小兔子在大树下就睡着了。过了一会儿,乌龟追了上来,C“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努力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爬,不放弃!”还在为自己加油鼓劲继续前行。不知什么时候兔子醒了过来,他向远方眺望。“糟糕!乌龟马上到终点了!”小兔子叫道。小兔子赶紧开始追赶D“追追追追,追追追追,追追追追,我最快;追追追追,追追追追,追追追追,我最快!

可是,一切都太晚了,乌龟离着终点太近了,小兔子再怎么追也追不上了,最终乌龟赢得了这场赛跑的胜利。

这一出音乐剧中主要有三个角色,小猴子、乌龟、小兔子,同时,还有一个旁白。本音乐剧中最重要的就是A、B、C、D四句,A、D两句是兔子的说白,所以在配乐的时候速度要快,B、C两句是乌龟的说白,所以在配乐的时候速度要慢,这是本部剧的重点。A、B、C、D四句均采用“x·xx x,x·xx x,x·xx x,x x x-,x·xx x,x·x x x,x·xx x,x x x-!”的节奏,但是要用快慢不同的两种速度如92拍/分和76拍/分分别表现小兔子的快和乌龟的慢。通过本剧,教师还可以教育幼儿养成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行,告诉幼儿正是乌龟的坚持不懈使他能够赢得比赛,另一方面,小兔子的骄傲自大使他输掉了比赛。

(三)节拍

小班幼儿掌握了拍以后,中班阶段则可以引入拍,把节拍要素活动重点放在拍上。拍是拍的延伸,呈现出“强—弱—次强—弱”的规律,难点在于强和次强的区分。《指南》中提到4~5岁幼儿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可知,中班阶段是培养节拍感的重要时期。

1.说白节奏

还是以谱例5-5《洗手歌》为例,教师可以将其改编成拍的说白节奏儿歌。强-弱-次强-弱的规律中“强”用粗体表示,“次强”用粗斜体表示,如谱例5-14所示。

谱例5-14

《洗手歌》拍版本

原创:王京龙

拍比较容易感受到强弱的不同,但是感受强和次强就有难度了,所以在拍中要能够作出“强>次强>弱”的明显力度对比。为此教师可以把此节奏儿歌分成三个组,每一组人数均等。第一组是从头到尾说白;第二组只在强拍上说白;第三组既在强拍上说白又在次强拍上说白。我们会发现如下规律。

强拍:三个组都说白,力度最强。

次强拍:第一和第三组说白,力度次强。

弱拍:只有第一组说白,力度最弱。

通过上面的分配再做说白节奏就能够听出强>次强>弱的强弱规律了。当然,可能会出现某些幼儿天生声音力度强的现象,所以教师在划分组别时尽量做到三个组的幼儿的音量是均衡的。这样的话按照上述编排一起说白节奏就会出现“强-弱-次强-弱”的效果了。三组的说白节奏配合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使用指挥介入。

2.身体打击乐

身体打击乐与说白节奏同理,首先需要分成人数均等的三个组,分别是一组、二组、三组。奏强时,三个组共同演奏;奏次强时,第一组和第三组共同演奏;奏弱时,只有第一组演奏,每个组只要使用相同的力度做身体打击即可,通过不同组演奏的叠加,力度自然会产生变化。可以采用第一组拍手并加入说白、第二组拍胸、第三组跺脚的身体打击方式来演示。

3.奥尔夫乐器

此处与上述两个活动原理一样,分成不同的三组。一组说白配上沙锤,沙锤声音相对弱一些;二组使用手鼓,手鼓声音强;三组使用木鱼,木鱼声音听上去弱于手鼓但是强于沙锤。在此基础上进行奥尔夫乐器合奏。

4.指挥训练

上述三种活动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同步进行。如果是三种活动混搭同时进行,其原则当然还是奏强拍时三个组都演奏、奏次强拍时两个组演奏、奏弱拍时仅一个组演奏。例如,可采用一组纯说白、二组配打击乐器的手鼓、三组配身体打击乐的跺脚方式开展活动。在此活动中,教师的指挥极为重要,教师要通过指挥告知三个组的幼儿在什么时间谁演奏谁不演奏。具体参照表5-1的说明。

表5-1 强弱分组指挥说明

通过表5-1可以看出,第一拍,教师告知三个组都要演奏;第二拍,只有一组演奏,教师使用点指的方式告知;第三拍,一组和三组一起演奏,教师使用双手点指告知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同演奏;第四拍,只有一组演奏,教师使用点指的方式告知一组。

5.即兴演奏

拍同样有利于培养幼儿节拍的稳定性并感受“强—弱—次强—弱”的规律。此时也可以像小班阶段一样,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拍的音乐,让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奥尔夫打击乐器为音乐打节拍以感受拍的律动。教师根据强、次强、弱三种不同力度将幼儿分成人数均等的三组,具体实施方法同前。

6.音乐剧

音乐剧的开展同小班音乐剧案例5-3《我是讲卫生的小宝宝》。唯一不同在于“接着,小波跟着护士小姐姐唱起了儿歌”后面的部分要使用谱例5-14《洗手歌》拍版本。具体的配乐、指挥前面已讲到,此处不再赘述。

(四)节奏

进入中班后,在对幼儿继续强化四分、八分、二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基础之上,再加入十六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节奏。

1.说白节奏

进入中班后同样可以结合儿歌去做说白节奏,下面的说白节奏儿歌《小动物的声音》中融入了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以及小班阶段已习得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二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如谱例5-15所示。

谱例5-15

小动物的声音

原创:王京龙

谱例5-15前面的四行说白节奏儿歌用①的节奏谱,最后一行说白节奏儿歌用②的节奏谱。

2.身体打击乐

当熟悉了上述说白节奏儿歌之后,就可以加入身体打击乐了。身体打击乐是《指南》面向4~5岁幼儿所推荐的一个方法。身体打击乐的五种基本动作中,除了小班阶段已经掌握的拍手、拍胸动作外,中班阶段还可以加入踏脚的动作,在附点四分音符上编配。十六分音符因为要求速度快一些,可以采用两只手交替拍胸的动作,在八分音符上也可以配上拍胸的动作。拍手的动作对应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二分音符可以拍手两次。

3.奥尔夫乐器

因为是节奏要素活动,所以这里使用的乐器可以选择无固定音高的节奏打击乐器。进入中班后,可以选择比沙锤、手摇铃在操作上更难一些的乐器,如铃鼓、双响筒。相比沙锤和手摇铃,铃鼓和双响筒的操作必须两只手协调一致方可演奏。以铃鼓为例,演奏的时候,一只手把握铃鼓,另一只手根据节奏击打铃鼓[12]。可以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说白,另一组伴奏,合作演奏。

4.指挥训练

幼儿在说白节奏儿歌演奏乐器的时候,需要看教师的指挥。以谱例5-14为例,教师需要双手交替,以点指的方式完成指挥。需要注意的是,加上二分音符之后,谱例一共由五种音符构成,节奏长短是不一样的。指挥重点是教师用点指的方式表示出音符的长短,这样的话幼儿即使看不懂节奏谱也没有关系,只需要看着教师的点指手势即可。

5.即兴演奏

在即兴演奏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来一段节奏的即兴演奏。因为到了中班已经积累了五种不同音符构成的节奏,所以可以尝试节奏的即兴。在进行节奏即兴演奏之前,务必加入一个波尔东音型或者固定音型,因为没有伴奏音型的“束缚”,对于即兴演奏经验还不丰富的幼儿来说就像是脱缰野马,会显得毫无头绪。以固定音型为例,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编造一个固定音型,如“x x x x x xx x-”,让幼儿先使用自己的乐器熟悉它,等熟练后再正式开始。具体实施过程,例如,四名幼儿为一组,首先大家一起演奏固定音型三遍,然后从第四遍开始四名幼儿依次按照自己的节奏即兴演奏。即兴演奏做完后再接着演奏固定音型,注意,不做即兴演奏的三名幼儿一直演奏固定音型,直到最后一名幼儿的即兴演奏结束,大家再一起合奏三遍固定音型,这样一遍完整的即兴演奏就结束了。整个过程必不可缺的就是教师的指挥。合奏的开始和结束、每个幼儿即兴演奏的开始和结束都需要教师以指挥的形式告之。幼儿全程不需要看任何其他辅助教具,只需要听合奏并看教师的指挥即可。

6.音乐剧

根据以上即兴演奏中的固定音型,加上四名幼儿的即兴演奏,就可以创编一部简单的音乐剧了。如创编一部小音乐剧《勇战大灰狼》,故事概要如案例5-12所述。

案例5-12

勇战大灰狼

剧本创作:王京龙

A从前,森林里有一只大灰狼,他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总喜欢欺负比他弱小的动物。小乌龟来了,大灰狼把它踩到脚下,小羊来了,大灰狼追着小羊到处跑……可是小动物们都很弱小,单个是斗不过他的。这一天,小动物们聚在了一起,商量齐心协力一起惩罚大灰狼的办法,参加会议的有小乌龟、小羊、小猴子,还有小牛。最终的办法如下:首先,由小羊吸引大灰狼追逐,接着,乌龟出来将大灰狼绊倒,然后,小猴子用绳子把大灰狼捆起来,最后,由小牛把大灰狼推到大家一起挖好的坑里。

B第二天,四只小动物一起开始行动,小羊说:“大灰狼快来抓我呀!”大灰狼说:“看我怎么抓到你!”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大灰狼快要抓住小羊的一瞬间,小乌龟挺身而出,说:“你休想抓住小羊!”同时,用硬硬的龟壳把大灰狼绊倒了。大灰狼“哎哟”一声,滚了好几圈!小猴子一直在树上观察,手中拿着提前准备好的大网,看到大灰狼摔倒动弹不得,立马从树上跳了下来,说道:“我要把你绑起来!”来回几下就把大灰狼捆了起来,大灰狼说:“我动不了,动不了了!”最后,小牛冲了过来,向大灰狼说道:“我现在就把你关起来!”说着就把大灰狼推到了事先挖好的坑里面。四只小动物在坑口向下望着大灰狼说道:“这就是对你的惩罚,你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吧!”大灰狼回答道:“对不起,对不起!是我错了,我向你们道歉,以后我再也不欺负小动物们了,好好和你们相处。”

C就这样,经过小动物们的齐心协力,终于战胜了爱捣乱的大灰狼。受到惩罚的大灰狼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欺负小动物了,森林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首先,教师给幼儿讲解整个音乐剧的故事情节,动员幼儿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其次,动员幼儿给这个故事配上现场音乐,这也是奥尔夫音乐剧教学法中独特的地方——现场配乐[13]。其中,大灰狼的角色建议由一名教师来担当,因为故事情节中有四只小动物对抗大灰狼的场景,如果选幼儿来当不太合适。另外再安排一名教师来指挥现场配乐的乐队。奥尔夫乐器乐队由四名小朋友担当,分别演奏前面说到的铃鼓、沙锤、双响筒、手摇铃。双响筒因为有音高上的差异,可以表现小羊奔跑;打击铃鼓有“蹦蹦”的声音,可以表现小牛的力气;手摇铃“铃铃铃”清脆的声音可以表现小猴的敏捷;沙锤“沙沙”平稳的声音则可以表现小乌龟的声音。参与演出的幼儿人数共11人,分为三组,如下所示。

一组:讲故事幼儿1名。

二组(演员组):扮演大灰狼角色的教师1名、扮演4种小动物的幼儿各1名。

三组(乐队组):教师指挥1名;演奏沙锤、手摇铃、铃鼓、双响筒四种乐器的幼儿各1名。

所有的参演人员都要注意听故事。故事导入阶段的A段音乐伴奏使用固定音型的合奏。教师根据故事进展指挥由4名幼儿组成的乐队开始合奏。台上的5名演员根据所听到的故事进行即兴表演。

B段是故事的高潮阶段。4只小动物有各自单独对抗大灰狼的任务,这个时候就需要乐队幼儿做即兴演奏。4位乐队成员要知道自己所对应的是哪只小动物,哪只小动物登场就要开始做相应的即兴演奏,指挥老师也要通过指挥提醒要做即兴演奏的幼儿准备好开始和结束。除了即兴演奏的幼儿,剩下的3名幼儿演奏固定音型伴奏。5名表演者根据听到的故事情节即兴表演,也可以听着即兴演奏的音乐做即兴表演。即兴演奏和即兴表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兴表演做得越好,即兴演奏也会越精彩,即兴演奏越精彩,即兴表演就会越投入。

C段是结尾,随着故事的讲述慢慢进入尾声,5名演员接着即兴表演即可,乐队组一同演奏固定音型直到指挥老师给出结束的手势,全剧终。

(五)音色

奥尔夫乐器和身体打击乐是音色活动的理想媒介,中班阶段可以做身体打击乐和奥尔夫乐器的音色分辨。

1.说白节奏与身体打击乐的融合

中班阶段可以分辨身体打击乐的音色,也就是奥尔夫身体打击乐的五种基本动作:打响指、拍手、拍胸、拍腿、跺脚。因为打击这五个不同部位会发出不同的音色,所以可以结合这个特点给这五种基本动作配上合适的说白节奏。如谱例5-16所示。

谱例5-16

身体的音色

原创:王京龙

如谱例5-16所示,前半部分的词用说白节奏说出来,节奏可以采用“xx xx x x xx xxx-”或由幼儿即兴说白。后半部分的节奏谱要用前半句词中说到的身体打击动作的声音来呈现。

2.说白节奏与奥尔夫乐器的融合

此处方法和说白节奏与身体打击乐的融合类似,只不过用乐器代替身体打击而已。可以先选定五种不同的打击乐器,如响板、铃鼓、三角铁、木鱼、双响筒。前半句用说白节奏提问的方式,采用“xx xx xx xx xxx-”的节奏,或由幼儿自我创造。后半句则直接使用奥尔夫乐器演奏节奏谱进行回答。如谱例5-17所示。

谱例5-17

打击乐器的音色

原创:王京龙

3.指挥训练

可采用看图指挥的方式。教师先提前准备好画有手掌、腿、脚、木鱼等身体部位和乐器的图片,然后通过出示不同的图片要求幼儿像谱例5-16、5-17那样,前半句说白,后半句用图片上展示的身体部位或乐器表现音色和节奏。此活动可以两种方式来做:一是集体性质的,因为集体要求整齐划一,所以教师应该统一好节奏;二是随机性质的,教师随机出示图片,抽点幼儿说白节奏并用图片上指示的身体部位或乐器演奏出音色和节奏。幼儿可以按照集体的说白节奏展示,也可以自我即兴说白节奏。

4.即兴演奏

即兴演奏可以由老师和幼儿一起来完成,教师可以即兴说白前半句,如“敲桌子的音色是什么”,后半句由幼儿敲桌子回答,敲桌子的这段节奏幼儿采用即兴的方式将其创造出来。也可以反过来,幼儿即兴提问,教师用音色节奏即兴回应。无论幼儿是提问还是回应的角色,都可以锻炼其随机应变的能力,更可以锻炼其即兴创作和演奏的能力。

5.音乐剧

中班阶段的音色要素活动可放在对音色的探索上。例如,身体打击乐本身也算是一种对于自己身体音色的探索。除了自己的身体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周边环境的音色。通过下面的这个音乐剧案例5-13,可激发幼儿对于周边世界音色的好奇心。

案例5-13

夜晚幼儿园中的玩具兵

剧本创作:王京龙

小波今天带着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兵来到了幼儿园,但是粗心大意的他竟然把玩具落在了幼儿园里。幼儿园里有一只热爱音乐的小精灵,最近正忙着探索各种有趣的音色。小精灵看到这群玩具兵,打算要复活他们,然后让他们帮自己找寻幼儿园中各种有趣的声音。

夜晚降临,幼儿园里安安静静,音乐小精灵飞到玩具兵的身边,手中的魔法棒一挥,玩具兵们竟然开始动了起来。音乐小精灵问道:“各位都醒来了吗?”玩具兵问道:“你是谁?”音乐小精灵回答道:“我是音乐小精灵,你们能帮我探索这个幼儿园中好听的声音吗?”玩具兵们异口同声说道:“我们可以帮助你的,你说怎么做吧。”音乐小精灵回答道:“谢谢!我会给你们每人一个魔法棒,然后你们用魔法棒在这个幼儿园中轻轻地敲打不同的物品,感知每个物品的音色。如果你们感觉这个音色好听,就使用一个咒语把这个声音告诉我。这个咒语就是用你们的魔法棒敲击找到的物品,但是一定按照x·x xx x xxxx xxx的节奏。如果不按这个节奏敲的话我就收不到啦!”

于是,玩具兵们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有的敲桌子、有的敲花瓶、有的敲杯子、有的敲鱼缸……他们把自己认为好听的、喜欢的音色发给了音乐小精灵,不一会儿就收集到了许多好听的音色。完成任务后,音乐小精灵向玩具兵们表示了感谢。

清晨到了,幼儿园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玩具兵顺利完成任务后恢复了原样。小波来到幼儿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自己心爱的玩具兵,再次见到玩具兵的他决定以后一定做一个不丢三落四的孩子。

表演这个音乐剧教师先找寻饰演玩具兵的角色若干,表演则可以交给幼儿去即兴发挥。重要的是,每名幼儿找的物品一定要不一样,方可确保音色是不同的,还要注意找到物品以后敲击的节奏要准确。

(六)音高

中班阶段进一步扩展音域,一般在c1到b1之间。幼儿在巩固c1到a1的基础上,加入b1的音高。《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也就是幼儿园中班阶段能感知声音的高低,因此中班阶段是培养音高的关键期。

1.说白节奏

可以参照谱例5-7《爬楼梯》进一步拓展,达到七层楼。教师可以把说白节奏换成中班幼儿可以掌握的由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或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加大难度,以区别于小班阶段。如谱例5-18所示。

谱例5-18

爬楼梯(中班版本)

原创:王京龙

谱例5-18中的一楼到七楼分别唱do到si的音高。在争取唱准音高的同时注意节奏的准确。

2.身体打击乐

在谱例5-18中,若采用身体打击乐的方式,可以爬一楼时跺脚、爬二楼时拍小腿、爬三楼时拍大腿、爬四楼时拍肚子、爬五楼时拍胸、爬六楼时拍肩膀、爬七楼时拍一下自己的小脑袋。随着楼层的增高所拍打的身体部位也慢慢增高。下楼时,反之。

3.奥尔夫乐器

中班阶段可以适当采用音条打击乐器,但是音砖乐器在中班使用也完全没有问题,毕竟操作上较为方便,相比小班再增加si的音砖即可。当说白节奏说到一楼时,打do音砖,二楼时,打re音砖,以此类推,到七楼打si音砖。

4.指挥训练

说白节奏中因为加入了音高,教师带领幼儿演唱即可;身体打击乐的指挥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奥尔夫乐器的指挥同样由教师通过点指的方式进行,点do音砖,负责do音砖的幼儿就敲一下,点re音砖,负责re音砖的幼儿就敲一下,以此类推,点谁谁就敲,教师不点就不敲。教师要注意,中班阶段的节奏稍复杂,在指挥幼儿用说白节奏、身体打击还有乐器演奏表现音高的变高和降低时,不仅音高要准确,还要通过点指的方式把节奏的不同指挥出来。

5.即兴演奏

可以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思考一下还有什么现象可以用音慢慢变高或者降低来表现,然后让幼儿通过说白节奏、身体打击乐、奥尔夫乐器三种方式表现出来。以奥尔夫乐器为例,因为又多了一个音,音变高或者降低的过程可以表现得更加细腻。

6.音乐剧

可以参照小班音高音乐剧案例5-6《爬楼梯》。需要注意的是,里面配乐的部分要使用谱例5-18《爬楼梯》说白节奏的中班版本。剧情也可以接着小班版本进一步拓展,如小金长大了一岁,今天她要挑战自己,爬到更高一层楼上去。

(七)时值

中班是感知时值长短的关键期,《指南》中也指出,4~5岁的幼儿要能感知声音的长短等变化,所以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能够感知声音的长短是需要达成的目标。小班阶段的幼儿已经能够判断八分音符和全音符这种时值长短“明显”的音符,中班阶段则可以选择时值长短“比较明显”的音符,如可以让幼儿判断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时值的长短。

1.说白节奏

中班说白节奏儿歌的内容与小班相仿,要使用长短不一的事物作说白词。不过最重要的是,在编配时要使用更加接近的音符时值来增加判断上的难度,如使用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编成说白节奏,如谱例5-19所示。

谱例5-19

比长短

原创:王京龙

中班阶段随着幼儿气息的增加,把二分音符的时值说满没有太大难度。说白的重点在“短”(xo 的x处)和“长”(x-处)字上。在说到“短”和“长”时,教师可以伸出两手的食指比量一下长短的距离,配合说白,给幼儿音符时值长短的视觉感,方便幼儿感知。

2.身体打击乐

随着中班身体打击乐加入拍腿和跺脚的动作,可以在“短”(xo的x处)和“长”(x-处)字上分别使用跺脚和拍腿的动作设计。特别是在二分音符处,要通过交替拍腿的方式把二分音符的时值打满。另外,可以在xx 处采用拍手,x处采用拍胸的方式。

3.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选择方面可以让幼儿尝试使用三角铁。三角铁演奏长音和短音的效果比较明显,但是操作上有一定难度。作为金属质地的乐器,三角铁的延留音效果明显。以谱例5-19中“短”和“长”为例,在演奏短音八分音符时,敲击后要立马抓住三角铁抑制其振动使其停止发音。演奏二分音符有两种方法:一是敲击听其振动两拍后抓住三角铁抑制其振动;二是上下连续敲击三角铁的封口处,发出“叮呤”的声响,两拍后抓住抑制其振动。两种方式均可,但是第二种方式更加复杂一些。不过,如果幼儿能够掌握的话,对于他们感受音值长短很有帮助,因为这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控制了音的长短。演奏按照谱例5-19进行即可。

4.指挥训练

上述三种活动中,说白节奏教师可以使用拍的手势进行指挥。身体打击乐和奥尔夫乐器均可由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带领幼儿一起做,这也算是一种指挥方式。以奥尔夫乐器为例,前期教师可以和幼儿一同演奏三角铁,待幼儿能独立演奏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无实物指挥方式,仅空手做动作来指挥。

5.即兴演奏

此阶段可以延续小班阶段的即兴演奏活动,教师通过说白词提问,然后让幼儿用身体打击、说白节奏或者奥尔夫乐器的方式回答。如教师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用手中的乐器表现出小雨滴滴答答的声音和大雨哗啦哗啦的声音吗?”小雨滴滴答答的声音长度就可以使用八分音符的时值表现:xx xx xx xx滴滴 答答 滴滴 答答);大雨哗啦哗啦的声音长度就可以使用二分音符的时值表现:x-x-x-x-(哗-啦-哗-啦-)。

6.音乐剧

音乐剧同样要以时值长短为主题展开,内容上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他们对于时值的长短会更加感同身受。如在上面的即兴演奏活动中提到的小雨和大雨的主题就可以展开编成音乐剧。在给音乐剧配乐时,表现小雨场景用短促的八分音符时值,表现大雨场景用时值更长的二分音符呈现。感受整部音乐剧会有利于幼儿分辨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时值的长短。

(八)旋律

旋律学习的阶段性仍可参考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小班阶段已经掌握了sol和mi,中班可以继续加大难度,增添新的音,使旋律更加丰富。中班可以加入la、re、do三个音。所以音条打击乐器上就有do、re、mi、sol、la五个音条。而这五个音就构成了五声音阶,所以中班阶段旋律活动要以五声音阶构成的旋律为主。素材方面教师大可不必担心,我国用五声音阶写作的作品浩如烟海,教师只需要挑选适合中班幼儿的即可。

1.说白节奏

教师把挑选好的可以用音条打击乐器演奏的旋律的节奏抽取出来,配上词,进行说白节奏以熟悉旋律的节奏。注意选择的旋律最好仅限于do、re、mi、sol、la五个音,也就是一个五声音阶。因为我国用五声音阶写作的作品非常多,教师可以为幼儿挑选简单容易演奏的作品。挑选的时候注意节奏不要太复杂,如我国台湾儿歌《一只鸟仔》就是一个适合作为说白节奏的素材,也便于后期演奏旋律。把这首作品的旋律去掉,只保留节奏和歌词,进行说白节奏练习即可。当然,也可以不用原词,如正好是秋天,教师就可以配上与当季秋风扫落叶的主题相符的歌词。

2.身体打击乐

身体打击乐的动作除了拍手和拍胸,还有踏脚。以《一只鸟仔》为例,这首短小精悍的作品中有且只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14]。所以给四分音符配上拍手动作,八分音符配上踏脚动作,十六分音符配上拍胸动作,然后将其节奏用身体打击乐的形式呈现出来。

3.奥尔夫乐器

中班阶段旋律活动中使用的音条打击乐器与小班不同,因为到了中班阶段,随着幼儿身体发育,可以操作使用体积更大一点的乐器,如中音木琴和中音金属琴。在握琴槌的方式上,中班阶段可以教给幼儿正确的把持动作,即手背朝上,用大拇指和食指的第二关节握住琴槌。相比小班阶段,因为多加了三个音,所以也就多了三个音条,乐器上总共有五根音条。《一只鸟仔》这首作品中也只需要do、re、mi、sol、la五个音,但是需要注意原谱中re、sol、la是低八度的音,这里教师可以灵活地将其高八度演奏,也就是说还是打击re、sol、la音条即可,不必管它是高八度还是低八度音,这样就降低了幼儿的演奏难度。

4.指挥训练

中班增加到五个音条后,教师使用两只手点指指挥就比较困难了,可以画一个音条打击乐器的鸟瞰图,也就是画一个以幼儿视角看乐器的图。画的时候五根不同音高的音条务必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然后在幼儿要打击的乐器音条上贴上对应的颜色,最后教师拿着指挥棒按照歌曲的节奏打击乐器鸟瞰图上不同颜色的音条,幼儿看教师的指挥并结合自己面前打击乐器上对应颜色的音条进行打击即可完成演奏。需要再次提醒的是,教师指哪个,幼儿就要打击哪个颜色的音条,而且必须按照教师指挥的节奏进行,这是完成旋律演奏的重中之重。因为通过前面的训练幼儿已经熟悉了节奏,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幼儿熟悉音条。相信借助教师的指挥和音条颜色幼儿能够演奏好这首五声音阶写作而成的乐曲。这种指挥方式本书将其命名为鸟瞰图指挥法。

5.即兴演奏

即兴演奏前可以先加入一个波尔东音型或固定音型,建议使用波尔东音型,因为基本和声的1、5、8波尔东音型简单易操作。中班有五根音条,可采用纯五度(do-sol)的波尔东音型。不建议单纯只用四分音符的节奏型,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过于单调,要稍微复杂一些,比如“x·x x x xxx x-”的节奏型。

首先,5~6名幼儿一组,大家一起演奏波尔东音型,直到记住这个音型为止,这里需要指挥教师注意听,并判断何时结束。然后,按顺序进行即兴演奏,不做即兴演奏的幼儿就演奏波尔东音型,做完即兴演奏的,也要马上再次加入波尔东音型的演奏团体中去。整个即兴演奏的过程,无论开始还是结束都要看教师的指挥信号。

可能教师会有疑问:幼儿能否做好即兴演奏?其实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中班阶段的即兴演奏没有所谓的对错。正如凯特曼所言,如果注重的是演奏上的对错,这种学习的结果会造成儿童即兴演奏上的心理负担,引发发现声音和音乐创造上的障碍。[15]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即兴演奏时不要给幼儿设限,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方式演奏即可,更何况只有五个音条的五声音阶再怎么敲击也不会太难听。

6.音乐剧

中班阶段的音乐剧也是围绕着即兴演奏而展开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听音乐会,比如听西方交响音乐会的场景。在听西方交响音乐的时候有很多礼仪性的礼节在里面。比如鼓掌只能在音乐开始前、后,不能在音乐进行当中,而且音乐进行的过程当中一般不能大声喧哗、交头接耳,更不能来回走动。因为交响曲的时间一般比较长,由好几个乐章构成,音乐进行的过程当中不可离场,要离场必须等到一个乐章结束方可。教师将上述的音乐会礼节解释后,就可以演出一部《小明听音乐会》的音乐剧了。

案例5-14

小明听音乐会

剧本创作:王京龙

星期天晚上,小明跟着妈妈一起来到国家大剧院听一场音乐会,演奏团体是中国民族交响乐团,演奏的作品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关峡的《百鸟朝凤》。小明第一次来到灯火辉煌的音乐厅兴奋不已,妈妈提前给小明讲好了听音乐会的规矩,小明点点头,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音乐会正式开始!小明第一次听音乐会听得如痴如醉,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妈妈赶紧给小明说:“音乐会进行当中不可以鼓掌哦!”不一会儿,小明有点坐不住了,站了起来,伸起了懒腰,妈妈急忙把小明拉回到座位:“我刚才不是也说了,听的过程中不可以乱动吗?”音乐会过半,小明的肚子叫了起来,对妈妈说:“妈妈,我饿了,我想吃东西。”妈妈回答道:“刚才吃饭的时候就叫你吃,你不吃,你看饿了吧。”接着妈妈又说道:“等音乐结束后我们出去买点吃的,音乐进行过程当中不能出去。”

乐曲结束后,妈妈带着小明来到大剧院的大厅,准备带小明去吃东西,并对小明说:“今天听音乐会的礼仪都记住了吗?下次可不能这么随意了,这样对舞台上的表演者不尊重。”小明点点头说:“以后再来听音乐会我一定要做一个乖孩子!”

这部音乐剧有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孩子,一个是妈妈。根据上面的故事概要,让幼儿即兴表演即可。但是务必要把小明“鼓掌”“伸懒腰”“出去吃东西”不符合听音乐会规矩的场景表演出来,这个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剩下的就是担当乐队角色的幼儿了,教师作为指挥当然也要一起出现。教师扮演指挥家,带领幼儿乐队上台也是可以加入的场景。演奏的过程就是教师指挥进行上述即兴演奏活动[16]。讲故事的幼儿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所有的演员都要注意聆听讲故事者的讲述。幼儿乐队可以适当忽视,因为有教师的指挥。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就是,音乐演奏结束后,才可以表演妈妈带小明出去吃东西的场景。

(九)曲式

中班阶段的目标是掌握三段曲式,即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为常见的ABA曲式结构。

1.身体打击乐

中班阶段的三段曲式ABA就是在小班阶段习得的二段曲式AB基础上把A段再反复一遍。因为有此特性,所以在运用身体打击乐时不但A和B两段要采用不同的身体打击乐动作,而且A段和B段的节奏要明显不同。重点在于让幼儿感受到A段重复了一遍,总共出现了两次。

2.奥尔夫乐器

为了让幼儿更明了地感受ABA曲式结构,还可以使用奥尔夫无固定音高和有固定音高的音乐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教师可以采用音色、材质不同的乐器如三角铁和铃鼓,A段使用三角铁,B段使用铃鼓,再现A段时再使用三角铁,A、B两段演奏的节奏不可一样。若使用音条打击乐器,配以do、re、mi、sol、la五个音条,A段和B段要演奏不一样的旋律,最后A段的旋律再现一次,当然还可以将长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和音条打击乐器结合起来。例如A段用长固定音高的三角铁演奏纯节奏,B段用音条打击乐器演奏旋律,最后用三角铁重复演奏A段纯节奏后体现ABA曲式结构。

3.即兴演奏

ABA曲式中可以让个别幼儿即兴演奏B段的节奏或旋律,A段的节奏或旋律由大家一起合奏。演奏时可以一次即兴演奏只选择一名幼儿。一次ABA结束以后,可以重新再来一次,以加深幼儿对于ABA曲式结构的感受。注意不要做成ABCDA的曲式结构,BCD指多人多次的即兴演奏[17]

4.说白节奏

可以在前述三种不同的活动基础上加说白节奏。以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为例,下面的这段节奏谱例5-20中加入了说白节奏和即兴演奏,还体现了ABA三段曲式结构的特点。

谱例5-20

感知曲式: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和说白节奏的融合

原创:王京龙

重点是体现出A、B两段的不同,并再现A段。说白词“用你的乐器给我们演奏吧”顺理成章地引出了B段的即兴演奏,B段使用奥尔夫乐器。

5.指挥训练

上面提到的四种活动可以在教师的指挥框架下展开。音条打击乐器合奏时,A段旋律教师可以采用本书推荐的鸟瞰图指挥法进行合奏,B段旋律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即兴演奏,当然,即兴演奏的开始和结束看教师的指挥,最后,还要再回到A段。指挥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时,因为要演奏节奏,所以A段采用双手交替点指的指挥方法,B段幼儿自由发挥即兴演奏节奏,最后回到再现的A段。身体打击乐则可以采用A段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B段挑选幼儿即兴打击的方式进行。带领幼儿一起做其实也是一种指挥,最后带领幼儿再现A段身体打击动作。

6.音乐剧

根据ABA曲式的结构特点,将其创意性地编成一部音乐剧,剧情要贴合ABA曲式的结构特点,如案例5-15所示。

案例5-15

我是小厨师

剧本创作:王京龙

别看小迪年纪小,她可是一名非常厉害的小厨师,星期天她邀请她的朋友们来到了家里做客,小迪说要亲自给他们做好吃的,今天小迪准备的是可口的汉堡。“当当当”敲门声响了起来,朋友们说来就来了,小迪开始做起了料理。

总共来了三位小朋友,小迪说:“我今天要亲自给你们做汉堡哦!”第一位小朋友说:“我要吃牛肉汉堡。”第二位小朋友说:“我要吃生菜汉堡。”第三位小朋友说:“我要吃培根汉堡。”听完大家的要求小迪就开始动手了。牛肉汉堡,首先在桌上放一片面饼,然后把烤完的牛肉饼放到面饼上,再把一片面饼盖到牛肉饼上;生菜汉堡,首先在桌上放一片面饼,然后把切好的生菜放到面饼上,再把一片面饼盖到生菜上;培根汉堡,首先在桌上放一片面饼,然后把准备好的培根放到面饼上,再把一片面饼盖到培根上。

大功告成!小迪说:“来!大家尝一下味道如何?”三位小朋友吃着可口的汉堡为小迪竖起了大拇指。小迪也开心得不得了,下次还要邀请朋友们一起到家里品尝汉堡。

此音乐剧可以使用音条打击乐器进行配乐,配乐重点在第二自然段。三种不同口味的汉堡在放第一片和第二片面饼的时候使用相同的音乐,而中间因为食材不同,有牛肉、生菜、培根,所以要求幼儿即兴演奏不同的旋律来表现。最终三种不同口味的汉堡的配乐就呈现出了ABA曲式的结构特点。而表演者可以采用不同的表演动作来表现处理不同的食材,如设计烤牛肉、撒生菜、放培根的动作,负责即兴演奏的幼儿则按照这些动作进行配乐。在放两片面饼的时候,要注意用相同的动作,表明处理的是同一种食材。通过表演和音乐,幼儿就能够感受到ABA曲式结构的特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