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作品中是有强弱力度对比的,以山东民歌《打硪号子》为例,作品中分为“领”和“合”两部分。所以当教师指向ta时,幼儿要用强的力度读出节奏音节,指向ti时,则要用弱的力度读出节奏音节。(二)速度1.速度的阶段性指导中班阶段速度要素的重点是感知其快慢并将其表现出来。其中ta对应四分音符、m对应附点、ti对应八分音符。......
2023-08-16
(一)强弱
小班阶段要求幼儿能够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感受音乐的强弱,最终达到可以分辨强弱的目的。还可以让幼儿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试着表现音乐的强弱力度。
1.说白节奏
教师编配一条说白节奏,加上合适的说白词,最主要的是要表现出力度的强弱,如说白节奏谱例5-3所示。
谱例5-3
生活中的强和弱
原创:王京龙
在进行上述说白节奏前,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说一说平时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声音强弱的案例,然后把上述说白词的内容让幼儿进行对比,说出哪个声音强,哪个声音弱。如下大雨的时候声音要比下小雨的声音更强一些。导入过后教师就可以进行上述说白节奏活动,让幼儿真正地感受说白节奏的强弱了。小班阶段重在感受,也可以教师承担说白节奏的强力度部分,让幼儿尝试说白节奏的弱力度部分,也就是教师说前半句,幼儿说后半句,通过此方式师幼一同表现力度的强弱。
2.身体打击乐
为了更好地感受身体打击乐带来的强弱感受,还可以融入说白节奏的元素,做一个身体打击乐融合说白节奏的活动,见谱例5-4。
谱例5-4
感受身体的强和弱
原创:王京龙
除了最后一句,前四句需要一边读说白节奏,一边做身体打击。身体打击乐方式根据说白词的内容做,说到拍手就拍手,说到拍胸就拍胸。另外,说到用力拍的时候,后面就要用力拍出强的声音,说到轻轻拍的时候,后面就要轻轻地拍出弱的声音。建议这个地方强的部分由教师完成,弱的部分由幼儿完成,因为小班幼儿很难做出持续强力度的身体打击。
3.奥尔夫乐器
说白节奏的谱例5-3可以使用奥尔夫乐器进行伴奏。奥尔夫特殊音效类打击乐器中虽然雨声筒(Rain Stick)可以完美表现雨声,但是谱例5-3的情况并不适合小班幼儿操作,因为雨声筒无法演奏出精确的节奏。所以当说到“大雨哗啦啦啦下”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手摇铃来代替雨声筒表现哗哗的雨声,大雨的时候要多用点力表现强,小雨的时候轻轻操作表现弱。同理,沙锤则可以用来演绎风声。音条乐器则可以用来表现第三句,例如,“大狗汪汪汪汪叫”用力敲击sol的音条表现强,“小猫喵喵喵叫”轻轻敲击mi的音条表现小猫叫声的轻柔。演奏乐器时,可以教师和幼儿一同完成,也可以由教师指挥,幼儿负责演奏。
4.指挥训练
谱例5-3说白加奥尔夫乐器演奏活动中,做好教师的指挥尤其重要。此活动由四组构成:一组说白组、二组手摇铃组、三组沙锤组、四组音条打击乐器组。开始由教师指挥导入,第一句由说白组和沙锤组来呈现;第二句,教师指挥示意沙锤组休息,由说白组和手摇铃组呈现;第三句,教师示意手摇铃组休息,由说白组和音条打击乐器组呈现,还要指出前半句打击sol的音条,后半句打击mi的音条;第四句,由说白组单独呈现,其他组休息。此活动最重要的是保证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前提下,表现出强和弱。这里注意,强的力度可能幼儿在表现上会有困难,所以如果有副班老师在班的话,可让他加入幼儿以增强强部分的力度,然后主班老师指挥。
5.即兴演奏
奥尔夫乐器比较适合做强弱要素的即兴演奏。前面已经说到大风、微风,大雨、小雨的情景,幼儿也能够演奏出弱的力度并尝试表现强力度。但是前面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挥做出的,下一阶段需要幼儿即兴做出,不过幼儿同样需要一定的情境方可做出合适的即兴演奏。比如,教师在说“忽然间一阵大风袭来,差点把小树吹倒”的时候,幼儿就要用手中的乐器表现大风来袭时强的力度。所以教师可以借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即兴演奏,提醒幼儿注意听,当故事中出现类似“大风袭来”“微风轻轻地吹”“大雨瓢泼”“小雨淅沥沥”这些关键词或者关键场景时,就要即兴演奏,用不同的强弱力度表现这些场景。此举既可以让幼儿全神贯注地倾听老师讲的故事内容,又可以培养幼儿表现音乐强弱的能力。不过在表现上述情景时,没有必要像上面的练习一样死板地卡节奏或节拍,因为自然的大风、大雨一般是没有什么固定节奏和节拍的,所以如果幼儿能够模仿表现出像大自然一样的大风或小雨的感觉,就是最好的即兴演奏。
6.音乐剧
案例5-1《坚强的小树》这部音乐剧其实就是上述即兴活动的一个拓展,原理是一样的,要求幼儿听到具体的关键词后,对应其情境做出相应的即兴演奏。因为是音乐剧自然要加入表演这个重要元素。
案例5-1
坚强的小树
剧本创作:王京龙
小树苗在大树爸爸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一天,伐木工人来到了森林,把大树爸爸带去了远方,离开了大树爸爸的小树苗只能靠自己的力量面对未知的一切。
这一天,忽然狂风大作,大风呼呼呼地吹着小树苗,小树苗展开双臂,丝毫不畏惧大风的侵袭,纵然小树苗左摇右摆,但并不气馁,她挺直身板,屹立在风中。终于大风过去了,微风吹来,吹去了小树苗身上的汗水,小树苗开心地笑了。
又一天,大雨瓢泼哗哗哗哗,硕大的雨点砸到了小树苗的身上,小树苗弯下了腰,但是她并没有放弃,每当被雨点淋到弯腰,还是会再次挺起胸膛。忽然间,大风又呼呼呼地吹来,小树苗这一下子,来来回回、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地被风和雨左右着,甚至连头都抬不来了。弯下腰的小树苗咬着牙仍在坚持,她在蓄力以再次挺起胸膛!嘴里数着“1、2、3”,终于在3的时候,小树苗慢慢地站了起来!无论风、雨如何袭来,小树苗都矗立在那里。渐渐地雨慢慢变小,风也停了下来,小树苗仰望着天空,天空渐渐放晴,太阳公公也从山腰爬了出来,对小树苗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配乐方面按照即兴演奏环节说到的方式,即教师讲故事,幼儿认真听故事即兴配乐。案例5-1中“大风呼呼呼地吹着小树苗”,幼儿就要用手中的乐器表现大风吹的声音,当听到“终于大风过去了”的时候就要停止演奏。又如,听到“被风和雨左右着”的时候,用乐器表现风雨交加,就要求担任表现风和雨两个声部的幼儿同时演奏。表演方面,讲故事由教师担任,主角小树苗由幼儿表演。表演小树苗的幼儿也要认真听老师讲故事,听到如“左摇右摆”“弯下腰”等关键词时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其他的则可以自由即兴表演。至于大雨和大风,教师则可以在硬纸板上将其画出来,作为代表大风和大雨的道具,由两名幼儿担当。如说到“大风呼呼呼地吹着小树苗”时,担任大风角色的幼儿就可以拿着画有大风图案的硬纸板走向表现小树苗的幼儿来表现“大风”吹向“小树苗”的情景。
(二)速度
整个幼儿园音乐教育阶段的速度多以中速为主,小班阶段更是如此,以104拍/分为宜,也可以适当再慢一些,但是不能低于中板速度的下限96拍/分,建议不要加快,如果再加快就进入小快板的速度区间了。小班阶段活动的重点在于速度的稳定,而速度的稳定也是节拍稳定的重要基础。在开展速度活动的时候,建议教师准备一个节拍器,因为节拍器有利于稳定速度。但是节拍器有一个弊端就是单一的声音持续反复,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时间久了会产生厌倦,所以不妨利用一下手机APP软件,如苹果的库乐队,库乐队中使用的是架子鼓打节拍,听上去不会让人感到无聊。下面我们以库乐队这个软件为例,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速度要素展开讲解。
1.说白节奏
教师首先自编一个说白节奏,因为是小班,所以可选择八分、四分或二分音符构成的节奏,细节请参照谱例5-6《老师像妈妈》。然后,打开库乐队软件,将速度调至104拍/分。最后,带领幼儿进行说白节奏活动即可。
2.身体打击乐
小班最容易做的就是拍手,可以根据谱例5-6《老师像妈妈》,一边说白一边拍手将节奏表现出来。后期还可以尝试拍胸,增加新的身体打击元素。记得打开库乐队,将速度调至104拍/分。
3.奥尔夫乐器
选择适合小班幼儿演奏的奥尔夫乐器,如沙锤或手摇铃,因为它们只需要摇晃即可发声,演奏方法非常简单。演奏时,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要挺胸抬头,如果坐下,注意后背不要贴着椅背,要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大概1/2处。教师可以把幼儿分成三组,分别是说白节奏组、身体打击乐组、奥尔夫乐器组。大家统一按谱例5-6的节奏进行合奏。上述活动也要在库乐队104拍/分的速度下进行。
4.指挥训练
上述活动中将幼儿分成三组,幼儿一边听着库乐队的速度,一边看着教师的指挥进行合奏。这种方式因为是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同时对幼儿产生刺激,所以对于稳定小班幼儿的速度更有帮助。教师在指挥的时候要将重点放在指挥速度的稳定性上,不需要去做动作幅度上的变化,因为幅度的变化表示的是强弱要素。
5.即兴演奏
在这一部分可以尝试着用其他速度进行上述活动,但是也要注意使用中板区间内的速度,例如96拍/分。然后把新的速度引入幼儿创编的新的说白节奏词中,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即兴演奏活动。注意,速度改为96拍/分以后,库乐队同样要调至96拍/分。以96拍/分的速度即兴演奏结束后,可以用104拍/分的速度再来一遍,让幼儿初步感受快慢速度的不同。
6.音乐剧
以“老师像妈妈”为主题,进行拓展,将其改编成一个有故事情境的音乐剧,如案例5-2所示。
案例5-2
像妈妈一样,我的王老师
剧本创作:王京龙
小波今年刚上幼儿园,被分在了小一班。每次妈妈把他送过来,他都舍不得妈妈离开,总是抱着妈妈不让她走。多亏幼儿园中有他喜欢的王老师在,每次在幼儿园门口,虽然舍不得妈妈,但是想想在幼儿园的一天中还有王老师的陪伴,心里也就没那么难过了。特别是看到王老师的笑脸,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妈妈一样。
王老师每天辛勤地照顾小波和其他小朋友,还教给他们各种有趣的知识,为了表示对王老师的感谢,小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为王老师编了一首说白节奏儿歌(参照谱例5-6《老师像妈妈》)。小波说道:“王老师,请欣赏我们为您编的儿歌。”王老师笑着说道:“好吧,开始你们的表演。”
王老师看完小波和他的小伙伴们的表演后感到无比的温暖。对他们说道:“你们都是乖孩子,我会像妈妈一样呵护关爱你们。”
在这个音乐剧中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表演,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特别是故事情节涉及小班常见的分离焦虑现象,剧本中提到小波看到王老师情绪就会有所缓解,也在暗示让幼儿将焦点投射到自己的主班老师身上,以缓解分离焦虑。音乐剧的艺术形式本来就具有艺术教育所特有的“潜移默化”的功能,所以用这种方式缓解分离焦虑比单纯的道德说教效果要好得多。音乐方面,当小波说“王老师,请欣赏我们为您编的儿歌”时,就可以让幼儿开始表演了。表演形式可以是单一的说白,也可以采用说白节奏、身体打击乐、奥尔夫乐器三者融合的方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使用库乐队,让幼儿时刻能够听到速度。
(三)节拍
小班的重点是掌握拍,而
拍的关键特点就是“强—弱”规律,所以在使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节拍要素进行设计时,应注意结合以上规律特点。
1.说白节奏
在设计其他音乐要素说白节奏时,可以淡化节拍这个要素,但是节拍的说白节奏重点是突出节拍要素,所以小班的说白节奏务必要把其强弱规律设计出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给儿歌配上节拍,可以是已有的儿歌也可以是原创的儿歌,如谱例5-5所示。
谱例5-5
《洗手歌》拍版本
原创:王京龙
谱例5-5采用拍,每小节两拍,突出
拍强弱的规律性是重点。如第一句“我是讲卫生的小宝宝”的说白节奏“x x | xx xx|x x | x-|”中,加粗的“x”要说强,未加粗的“x”说弱。教师带领幼儿读儿歌是感受节拍非常理想的一种方法。
2.身体打击乐
小班阶段采用的是拍手或拍胸这两种身体打击乐方式。在拍手或拍胸的时候注意只在重拍位置拍,其余位置不拍。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感受到第一拍出现的声音更强一些,其余位置弱一些,从而感受拍的强弱规律。以谱例5-5为例,加粗的节奏谱和字就是要用强的力度表现的地方。
3.奥尔夫乐器
首先教师把幼儿分成两组,第一组使用沙锤,第二组使用手摇铃,也可以加上第三组,第三组做说白节奏。活动进行方式同谱例5-5,只需要在加粗的节奏谱和字上使用乐器即可,配合说白节奏可让幼儿充分感受拍的强弱规律。
4.指挥训练
说白节奏、身体打击乐、奥尔夫乐器演奏三种活动也可以同步进行,在同步进行的时候加上教师的指挥,可以让幼儿的节拍更加稳定,教师的指挥手势参照图5-1的拍的指挥。注意,指挥时要在第1拍(图5-1中标“1”的位置)加入强力度的指挥手势;第2拍(图5-1中标“2”的位置)使用弱力度的指挥手势。
图5-1 拍的指挥图示
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强弱要通过指挥的运行幅度和击拍点的着力程度来表现[6]。所以在表现强力度也就是第1拍的时候,从“着力点1”运行到“着力点2”再到“3”的轨迹要完整且幅度要大,到达“着力点2”处时要用力且动作明显;在表现弱力度也就是第2拍的时候,从“3”运行到“着力点1”的轨迹要完整但幅度不可过大,同时要弱化到达“着力点1”过程中的力度以表现弱。
5.即兴演奏拍的强弱规律是固定不变的,节拍本来就是一个固定的套路和模式,所以在节拍这个要素上做即兴演奏较为困难。因为节拍本来培养的重点在于一种稳定性,所以如果以即兴演奏的方式呈现
拍的话,教师可以选择
拍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为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打
拍的节奏伴奏,首先,幼儿不会因为一直是同一首歌曲或纯音乐感到无聊,其次,在给各种不同类型音乐打节拍伴奏的时候,幼儿能够发现
拍“强—弱”的规律从而感受节拍共性,进一步理解
拍。
6.音乐剧
这里把谱例5-5拓展改编成了音乐剧,如案例5-3所示。
案例5-3
我是讲卫生的小宝宝
剧本创作:王京龙
小波是一个不讲卫生的宝宝,每次玩完玩具去吃饭都不洗手。一天中午,到了吃饭的时候,他一放下手中的玩具就去吃午饭了。“哎呀!”小波叫道,“我的肚子好痛!”说着就跑去了厕所。后来护士小姐姐说小波因为不洗手,手上的脏东西被吃到了肚子里,所以肚子才会痛。
护士小姐姐对小波说:“以后吃饭前一定记得要洗干净小手哦,这样以后肚子就不会痛了。姐姐教你一首儿歌,以后多唱唱,而且还要按照儿歌的要求去做哦!”小波点点头。接着,小波跟着护士小姐姐唱起了儿歌(参照谱例5-5)。
从此以后,小波吃饭前一定会把手洗干净,再也没有肚子痛过,成了一个讲卫生的乖宝宝。
音乐剧的重点在“接着小波跟着护士小姐姐唱起了儿歌”这个地方。说白、身体打击以及奥尔夫乐器都可以加入进来,按照教师的指挥进行配乐。角色方面,小波和护士姐姐外加旁白角色共三人。音乐剧活动后,教师还可以询问通过这部音乐短剧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进行健康卫生教育。
(四)节奏
小班的节奏以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以及二分音符构成的节奏为主,而四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相对简单,可以先从四分音符入手,然后过渡到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当然也可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结合起来进行活动。
1.说白节奏
因为说白节奏是节奏和语言的结合,所以语言的选择至关重要。《指南》中针对3~4岁幼儿提出的要求是“注意听别人对自己说的话并做出回应且能听懂日常会话”。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设计一个结合日常会话的情景做说白节奏。小班阶段是产生入园焦虑的时期,让小班幼儿尽快与教师建立依恋关系非常重要。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说白节奏的活动中,使用读诗或者儿歌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诗和儿歌的韵律,还可以感受到节奏,所以选择诗和儿歌作为说白节奏的素材非常合适。在《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小班(上)》中有一首儿歌《老师像妈妈》[7]就很适合用来作说白节奏的素材。为了使儿歌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二分音符的音节相符,本书对原儿歌有所修改,见谱例5-6。
谱例5-6
老师像妈妈
原创:易秋/改编:王京龙
2.身体打击乐
当熟悉了《老师像妈妈》之后,就可以加入身体打击乐了。身体打击乐的五种基本动作中,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拍手、拍胸较合适。因为拍手最简单,而且儿歌中四分音符偏多,所以将四分音符配上拍手的动作,八分音符配上拍胸的动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理之一是模仿,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做动作让幼儿跟着模仿是较好的入门方法。
3.奥尔夫乐器
当使用上述方法完成活动后,也就意味着幼儿已经掌握了儿歌,下面就可以使用更为复杂的奥尔夫乐器进行活动了。适合小班阶段幼儿使用的乐器是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沙锤、手摇铃,需要大肌肉动作来操作完成。这些乐器操作简单易上手,几乎不需要专门的练习即可演奏。以沙锤为例,幼儿在四分音符的地方摇一次,八分音符出现时以两倍速摇两次即可。可以让幼儿一边读儿歌,一边使用乐器,也可以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读儿歌,另一组用奥尔夫乐器为儿歌伴奏。
4.指挥训练
教师指挥的方式对幼儿读儿歌和乐器演奏的融合更有帮助。有指挥的便利在于整个过程幼儿并不需要看懂节奏谱,只要认真看教师的指挥按要求做即可进行奥尔夫乐器的演奏,而且看指挥有助于幼儿集中精力。指挥训练中,教师是主导性的角色,让幼儿看懂教师的指挥是其感受到节奏韵律的前提。其实幼儿看懂教师的指挥并不是一件难事,以谱例5-6《老师像妈妈》为例,教师只需要使用双手“右-左,右-左……”在空中画半圆弧的方式即可完成指挥。但是注意,因为两个八分音符等于一个四分音符,所以指挥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候速度应该是四分音符的两倍。配合着教师的指挥做说白节奏、身体打击乐、奥尔夫乐器演奏等各种活动对于幼儿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二分音符构成的节奏效果更佳。
5.即兴演奏
在即兴演奏这一环节,让幼儿仿编儿歌的歌词是一个不错的入门方案。以谱例5-6《老师像妈妈》为例,可以引导幼儿想象一下老师还有哪些地方像妈妈,老师给了幼儿什么样的感觉[8],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即兴演奏活动。形式上,既可以单独即兴说白,也可以配以乐器伴奏。
6.音乐剧
音乐剧中不仅有音乐,还有表演,虽然《指南》中对于小班阶段幼儿的要求是喜欢观看表演即可,但是表演就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大部分幼儿还是会主动参与并接受音乐剧这种形式的。剧本的设计可以以谱例5-6《老师像妈妈》为主要内容进行拓展,但是考虑到小班幼儿很难记住台词,而且生硬地背记台词会使他们失去对音乐剧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使音乐剧发展下去。剧情一般可分为引入、高潮、尾声三个阶段。中间的高潮阶段当然要放在儿歌的学习上,如案例5-4所示。
案例5-4
星期一的早上
剧本创作:王京龙
【引入】
王老师:冉冉,早上好呀!
冉冉:王老师早上好!
王老师:冉冉今天又带什么好玩的玩具来幼儿园啦?
冉冉:我带了小汽车来,王老师,你要和我一起玩吗?
王老师:嘿嘿,谢谢冉冉,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会更开心哦。
冉冉:好吧,那我去找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王老师:真乖!冉冉,你能说说当老师对你微笑、拥抱你、亲亲你时的感受吗?
冉冉:嗯……老师的微笑像太阳,给人感觉暖暖的;拥抱的时候像妈妈一样,给人感觉很幸福;亲亲的时候也像妈妈,感觉很开心!
王老师:冉冉说得真好,那我们一起来按你说的做一首儿歌怎么样?
冉冉:好呀好呀!
【高潮】
教师带领幼儿以说白节奏的形式创编儿歌,歌词以冉冉的回答为主,只采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构成的节奏。
【尾声】
王老师:哎呀!冉冉说得真不错!一会儿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也可以教给他们哦!
冉冉:嗯嗯!我现在就去!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其他看剧的幼儿精神集中,在看剧前教师要布置好任务。比如,看完剧以后请小朋友们说说冉冉在接下来的剧中学会了什么等。
(五)音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说白节奏、身体打击乐、奥尔夫乐器可以和音色要素相结合构成说白节奏音色、身体打击乐音色、奥尔夫打击乐器音色。小班阶段可做说白节奏音色,也就是人声音色的分辨,身体打击乐和奥尔夫乐器的音色分辨暂缓。
1.说白节奏
首先让幼儿回忆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宝宝说话时的音色,然后让幼儿试着模仿一下。注意爷爷和爸爸选择男幼儿,奶奶和妈妈选择女幼儿,宝宝则可以不受此限制,最后教师编一条说白节奏,可参考谱例5-7。活动重点在于让幼儿用嗓音把上述不同人声的音色表现出来。小班幼儿声带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没有必要表现得那么栩栩如生,点到为止即可。
谱例5-7
快乐一家人
原创:王京龙
前半句的说白节奏可以用幼儿本来自然的音色表现,后半句对应的不同角色就要模仿使用相应角色代表性的音色。后半句的说白节奏,幼儿可以采用即兴演奏的方式,即即兴说白节奏。
2.即兴演奏
即兴演奏环节可以让幼儿尝试即兴说白节奏音色,也就是让幼儿自我发挥,找到自己想要模仿的其他音色。小班幼儿很可能会选择自己熟知的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进行模仿。刚开始可以自由模仿,后期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在说白节奏的框架下进行。例如,说白词是“小花猫叫的音色是什么声音?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说白节奏可参照谱例5-7。如果幼儿能够自创一个节奏更好,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因为前期的节奏素材积累不足,相对来说还是有困难的。
3.指挥训练
可以将指挥训练融入上述说白节奏音色活动中。同样以谱例5-7为例,幼儿需要看教师的指挥,教师指到哪位幼儿,那位幼儿就要说白节奏音色,也就是说没有顺序,随机抽点,这就要求幼儿全神贯注看指挥。建议教师在指挥的时候带领幼儿们一起拍手打节拍,因为打着节拍能够使节奏更加准确。在打节拍的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性教具,如节拍器或者手机APP里面架子鼓的伴奏,效果更好,因为多变好听的音色会使整个活动变得更加有趣。
4.音乐剧
上述的音色活动还可以改编成音乐剧,不过因为小班阶段主要是掌握说白节奏音色,所以重点放在对人声音色的辨别上,音乐则可以相对先淡化,如案例5-5所示。
案例5-5
过大年
剧本创作:王京龙
小灿最喜欢过年了,因为过年能吃好吃的,有新衣服穿,还有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一年一年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来到了2021年的春节,爸爸妈妈带着小灿来到了爷爷家。
“爷爷奶奶过年好!”小灿见到爷爷奶奶别提有多开心了。爷爷说道:“我们乖孙女过年好呀!个子又长高了呢!”奶奶笑着说:“来来来!奶奶给你准备了压岁钱。”小灿接过来说:“谢谢奶奶,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答奶奶!”奶奶听着、笑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小灿和爷爷奶奶坐在一起看电视,爸爸妈妈则跑到厨房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去了。
“开饭喽!”随着爸爸的一声“令下”,热腾腾的饭菜端上了餐桌。妈妈提议道:“让我们一起举杯!干杯!新年快乐!”一家人其乐融融,吃着、聊着、笑着,这就是家温馨的感觉。
教师可以先把剧本当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即兴表演一下“过大年”的情景,也可以以上述案例抛砖引玉,让幼儿根据自己过年时候的真实情景进行现场即兴表演。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包括上述案例中的五个不同角色;二是在表演五个不同角色的音色时,要符合人物特征。如果表演时能加上不同角色的神态和动作则效果更佳。
(六)音高
小班阶段幼儿重在培养听辨音高的能力,因为大部分小班幼儿入园之前对音高没有概念,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因此,在小班幼儿的大脑中“写入”正确的音高是关键。小班阶段音高活动的内容放在c1至a1这个区间,采用音阶的方式让幼儿感受。
1.说白节奏
以往的说白节奏是纯节奏的说白,没有音高,但是为了让幼儿感受到音高,可以在说白节奏中加入音高,以说白节奏儿歌的形式呈现,如谱例5-8所示。
谱例5-8
爬楼梯
原创:王京龙
谱例5-8中的一楼到六楼分别唱do到la的音高。在小朋友的生活经验中,随着楼层的上升,高度也会慢慢变高,反之,高度变低。映射到音乐上用音高表示,就是上楼的时候音慢慢变高,然后下楼的时候音慢慢变低。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更有利于他们感受音的高低。
2.身体打击乐
小班阶段身体打击乐的主要动作虽然是拍手和拍胸,但是为了感受音高可以暂时加入其他身体动作。在谱例5-8中,为了让幼儿感受音慢慢变高和降低,教师可以让其在说白爬一楼时跺脚、爬二楼时拍腿、爬三楼时拍肚子、爬四楼时拍胸、爬五楼时拍肩膀、爬六楼时拍一下自己的小脑袋。也就是随着身体拍打部位的慢慢增高,对应着的音也慢慢变高,反之,变低。配合有音高的说白节奏效果更佳。
3.奥尔夫乐器
小班阶段主要以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为主,但是为了感受音高,教师可以采用奥尔夫音砖乐器。音砖乐器上面有且只有一个音条,即使是小班幼儿也可以非常轻易地演奏,没有任何难度。当说白节奏说到一楼时打do音砖、到二楼时打re音砖,依此类推,直到六楼打la音砖。注意打音砖的节奏同说白节奏。
4.指挥训练
如果是单独的说白节奏活动可以采用拍的指挥手势。身体打击乐中因为也融入了唱音高的元素,所以教师可以在使用
拍指挥手势的同时,在上下一楼到六楼的说白节奏部分加入身体打击乐,带领幼儿一起做。奥尔夫乐器的指挥并不难,教师通过“点指指挥”的方式即可实现。所谓“点指指挥”就是,教师点到谁,谁就敲一下,不点就不敲。如教师点一下do音砖的幼儿,幼儿就敲一下,点一下re音砖的幼儿,幼儿就敲一下。教师要把“x x x-”的节奏通过点指的方式指挥出来,手的上下一次运动算一次点指,所以“x x x-”的节奏就是“上下、上下、上下”共三次运动。
5.即兴演奏
可以问下幼儿生活中还有什么音慢慢变高或者降低的情况,让幼儿通过说白节奏、身体打击系、奥尔夫乐器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教师扮演小树苗,把慢慢破土而出的过程通过身体动作表演出来。破土而出的过程教师可以将其分成六个阶段,分别对应六个不同的音高。以奥尔夫乐器为例,首先让幼儿看到教师的表演,然后让幼儿用奥尔夫音砖乐器演奏,通过演奏出来的音高表现出小树苗慢慢长高的过程。长高的动作应尽量明显一点且要表现出六个阶段的不同,幼儿通过自己实际的演奏,就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音慢慢变高的过程了。
6.音乐剧
根据谱例5-8《爬楼梯》说白节奏词的内容可以将其拓展成音乐剧,如案例5-6所示。
案例5-6
爬楼梯
剧本创作:王京龙
现在我们国家都在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健康出行的理念,其实节约能源从我们自己,从我们身边就可以做起。比如,如果楼层比较低二楼或者三楼的话,可以选择走楼梯,既节约了能源又锻炼了身体。
小金的家住在六楼,本应坐电梯的她决定今天走楼梯回家,既节能又能锻炼身体,听!她唱着儿歌,开始啦!
瞧!小金成功了!她走楼梯回到了自己家里,爸爸妈妈夸奖她,既节约了能源又锻炼了身体,真的好棒!
本剧本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创作框架,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框架再添加更具体的内容开展音乐剧活动。配乐集中在从“爬一楼”到“爬六楼”的部分,使用音砖打击乐器进行演绎。扮演小金角色的幼儿可以即兴表演的方式表现慢慢爬楼梯的动作。本音乐剧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需要注意,毕竟是小班幼儿,如果楼层过高还是要坐电梯,教师要告诉幼儿,一定量力而行,切不可以超越自己身体所能够承受的极限,不然就不是锻炼身体而是伤害身体了。
(七)时值
《指南》中虽然只规定了中班阶段的幼儿要能感知声音的长短,对小班没做硬性要求,但在小班阶段进行简单的音值长短的感知也是可以的。需要注意的是,时值的长短要明显。比如,不要拿一个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让幼儿去感知甚至是分辨,因为这两种音符时值的差异并不明显,即使是大班幼儿也很难辨别。但是拿一个八分音符和全音符让小班幼儿去分辨是完全可以的。下面的各活动方法以八分音符和全音符为例展开。
1.说白节奏
设计理念同样采用说白节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时值长短。教师可以先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如先举一个交通工具的例子:火车的长度比汽车长。然后让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长短不同的事物。幼儿可能会说汽车比自行车长,可能会说小猫的尾巴比老鼠尾巴长,还可能会说妈妈的头发比爸爸长等。最后以幼儿的发现生成一段说白节奏儿歌[9],如谱例5-9所示。
谱例5-9
长短歌
原创:王京龙
前三句说白词使用A的说白节奏,第四句说白词使用B的说白节奏。需要注意,小班幼儿说全音符的时值,气息很难维持,所以这里由老师来说白,让幼儿去感知和判断即可。教师在说白的时候重点要放在前三句中的“短”和“长”字上,短字配八分音符,长字配全音符,要把时值说满,该短短,该长长。配合“长”“短”两字本身的含义再加以听觉上的长短感知,幼儿就能够分辨出时值的长短了。
2.身体打击乐
A段说白节奏中在“短”(八分音符位置)和“长”(全音符位置)字上拍胸,其余拍手。“短”字上拍一下胸,但是在“长”字上要双手交替连续拍胸以表示全音符的时值,此过程可以淡化双手交替连续拍胸的节奏性,但是一定要把时值打满的。因为是采用身体打击,所以不用考虑幼儿的气息问题,即使再长的时值幼儿也是可以打满的,只需要连续打击即可。B段说白节奏在二分音符位置上拍胸把时值打满,其余拍手。整个过程由教师负责说白,幼儿的任务是认真听教师的说白并做出相应的身体打击动作。
3.奥尔夫乐器
教师负责说白,然后把幼儿分成两组。A段说白节奏中在“短”(八分音符位置)和“长”(全音符位置)字上使用沙锤,这是一组;其余的节奏使用手摇铃,这是二组。如果想用手摇铃把时值打满的话要通过左右或者上下晃动手腕的方式演奏,这种精细化动作对于小班幼儿有难度,所以在打全音符时值的时候使用沙锤,通过左右或上下摇动自己手臂的方式,就可以表现时值较长的全音符。B段二分音符上使用沙锤,其余使用手摇铃,同样沙锤是一组,手摇铃是二组。
4.指挥训练
奥尔夫乐器因为分成了两组,教师可以左手指挥手摇铃组,右手指挥沙锤组。在使用左手指挥手摇铃组的时候,可以采用打节拍图示或点指节奏的方式;在使用右手指挥沙锤的时候,则可以作出用手臂摇动沙锤的动作引导使用沙锤的幼儿打满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时值。
5.即兴演奏
教师可以换成别的说白节奏词,挑选有长短对比的事物,然后让幼儿听到短和长的时候用身体打击乐或奥尔夫乐器即兴表现出来。注意,时值上长短对比要明显。为了让幼儿演奏的时值有明显对比,教师可以采用指挥的方式告诉幼儿时值演奏的长短。幼儿没有必要知道自己演奏的是八分音符还是全音符的时值,因为此阶段重在感知时值的长短。
6.音乐剧
教师可以以小班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为主题,编一个比长短的故事,如案例5-7所示。
案例5-7
比长短
剧本创作:王京龙
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个非常特殊的比赛,因为小动物们要比比谁的尾巴长、谁的耳朵长、谁的鼻子长。参加这个趣味比赛的有大象、兔子、蛇三位小动物。
谁的尾巴长呢?
比来比去才知道原来每种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优势,真是一场分不出输赢的比赛呢。
上述音乐剧中,教师可以根据剧情将故事情节再拓展一些,以便幼儿将其表演出来。选择三名幼儿分别表演大象、兔子、蛇,可以给他们提前做好代表这三种动物的头饰。一名幼儿叙事,说白节奏(见案例5-7)由教师担任。重点仍然是“长”字的地方要指导幼儿把全音符的时值打满,“短”字的地方是一个八分音符,所以时值要短一些。配乐的时候可以采用身体打击乐或奥尔夫乐器的方式,也可以两者结合起来实施。
(八)旋律
歌唱是感受旋律最为直接的方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学习媒介之一虽然也有歌唱,但因为其最具有特点的是打击乐器,所以下面对于旋律要素的活动介绍不以歌唱,而以奥尔夫有固定音高的音条打击乐器为主展开。不过旋律活动的阶段性借鉴了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即在唱歌的时候首先唱下行的小三度“sol-mi”,然后是la,接着是re、do,最后是fa和si。用奥尔夫乐器演奏旋律同样采用上述顺序。小班阶段主要以三度及三度以下音程构成的旋律为主。
1.说白节奏
先把要用音条打击乐器演奏的旋律的节奏抽取出来,配上词,进行说白节奏,以让幼儿在学习旋律之前熟悉节奏和歌词。注意选择的旋律不能太难,因为幼儿还要用音条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最好用sol和mi两个音构成的旋律。如果能找到现成的旋律片段最好,但是一般很难找到一个完全符合要求的旋律。没有的话,教师可以尝试着只用sol和mi两个音创编一条旋律。
2.身体打击乐
因为适合小班幼儿的是多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构成的节奏,所以身体打击乐的动作仍然采用拍手和拍胸。同时在选择作品时也是以这三种音符构成的节奏为主。四分音符配上拍手的动作,八分音符配上拍胸动作,最重要的是,把旋律的节奏用身体打击乐的形式呈现出来。
3.奥尔夫乐器
使用说白节奏和身体打击乐掌握了旋律的节奏和歌词后,就可以使用奥尔夫乐器演奏旋律了。演奏旋律可选择有固定音高的音条打击乐器。小班幼儿的肌肉及力量仍在发育中,可以选择体积较小的高音木琴或金属琴作为入门乐器,因为在高音、中音、低音琴中,高音琴的体积最小,使用的琴槌也最短,最适合小班幼儿演奏。在拿捏琴槌的时候,幼儿只要能够拿稳、好操作即可。因为旋律有且只有两个音构成,所以教师要把剩余不需要的音条全部去掉,只保留sol和mi的音条,还要给幼儿强调一点,左手打左边的mi音条,右手打右边的sol音条。
4.指挥训练
有了前面的准备,接着,就可以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音条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了。同样使用点指指挥法,教师根据具体旋律sol和mi出现的顺序以及节奏的不同,两只手交替点指指挥,点谁谁就演奏,不点不演奏。教师指挥时注意,左手指挥幼儿用右手打右边的sol音条,右手指挥幼儿用左手打左边的mi音条,因为老师指挥和幼儿演奏是面对面的位置,要考虑镜面动作因素,从而确保幼儿看着教师的指挥即可把旋律演奏出来,不需要看任何乐谱。教师还可以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演奏音条打击乐器作为伴奏,另一组听着乐器伴奏的旋律演唱,两组配合进行旋律活动。
5.即兴演奏
即兴演奏是建立在一定素材积累基础之上的活动,大部分的小班幼儿之前并没有什么音乐方面的经验,所以小班阶段即兴演奏旋律是一个难点。《指南》中对于3~4岁的幼儿并没有做即兴演奏方面的要求,但是这也不妨碍让幼儿一试,重要的是教师语言上的引导。比如,教师说:“想象一下,当一天的幼儿园生活结束时,妈妈来接你回家,你的心情怎么样啊?你可不可以用手上的乐器为我们演奏来表达你见到妈妈时的心情呢?”又如,“当你吃到特别想吃的糖果时,是不是很开心?那你能不能借助你面前的小乐器把你开心的心情表现出来呢?”这时幼儿可能会乱敲乱打,甚至是杂乱无章没有任何节奏、节拍可言,但没有关系,如果在幼儿的即兴演奏中教师能够听出演奏力度大、速度快的话,就说明幼儿的这个即兴演奏是成功的,因为他表现出了见到妈妈、吃到糖果时兴高采烈的心情。经过小班第一学期即兴演奏的经验积累,到了小班第二学期,教师就可以启发、引导幼儿按有节奏、节拍的旋律做即兴演奏了。
6.音乐剧
音乐剧其实和戏剧一样,其中需要有戏剧冲突的元素,但是小班阶段的音乐剧没有必要做得过于复杂。因为幼儿无法看懂剧本,所以剧本需要教师先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解读。3~4岁的幼儿是能够听懂短小的故事的,在理解了教师所讲的故事后,幼儿就可以即兴表演了。音乐伴奏要贴合剧情,要求幼儿根据所听故事的情节以及老师讲故事的语气即兴配乐。案例5-8改编了《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小班(下)》中《小熊拔牙》的故事[10]。为了配合音乐伴奏,对原故事有所改编。整个音乐剧配器较为简单,采用高音金属琴、木琴还有沙锤三种乐器。
案例5-8
小熊拔牙
剧本改编:王京龙
有一只小胖熊,非常惹人喜爱,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喜欢刷牙。一天早上,熊妈妈出门去了,①小熊在家里找到了一大堆糖果,还有甜甜的蜂蜜!小熊开心地吃了起来,但是吃着吃着,忽然间他叫了起来:②“哎哟!我的牙好疼呀!”正巧,兔大夫路过小熊家,听到叫声,急忙进屋询问小熊发生了什么事情。兔大夫看了看小熊的牙齿,摇摇头说:③“你平时吃了太多的甜食,又不爱刷牙,几颗牙齿都出了问题,有一颗还需要拔掉呢!”最后,兔大夫帮小熊拔掉了那颗坏掉的牙齿。从此以后,小熊每天坚持刷牙,一排牙齿白白的,再也不疼啦!
在进行上面的音乐剧之前,建议教师先讲一遍故事,让幼儿听懂这个故事的内容。案例5-8中三处画线的地方要求幼儿即兴配乐,这三处需要教师的引导:①小熊找到了一大堆糖果和甜甜的蜂蜜,这种心情你们能用手中的乐器(高音金属琴、高音木琴、沙锤)表现出来吗?②牙疼的感觉怎么用音乐来表达呢?③当听到有一颗牙齿要拔掉的时候,当时小熊的心情如何用音乐来表现呢?当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手中的乐器尝试演奏完成后,就可以正式地演绎这部音乐剧了。重点是当幼儿听到这些重要段落的话语时,就要为这三句台词现场配乐。配乐可以是刚才教师引导时的再现也可以是新的即兴演奏。音乐剧结束后,还可以强调一下刷牙的重要性,进行讲卫生的教育。
(九)曲式
一段曲式和二段曲式是较为基础、简单的曲式结构,小班幼儿通过曲式活动可以感知音乐作品的结构特点。一段曲式和二段曲式要体现出完整的乐思,以一段曲式为例,一般上句结束在属音上,下句结束在主音上,听上去的感觉似一问一答。
1.说白节奏
为了让幼儿能够体验一段曲式属到主的音乐特性,可以给上句配上“你的名字叫什么(说白节奏可以采用x x x x x x x)”,上句采用问句,音条打击乐器演奏sol音,符合属音不完全终止的听觉感受;下句配上“我的名字叫××(说白节奏可以采用x x x x x x x)[11]”的说白节奏词,音条打击乐器演奏do音,即下句结束在主音do上,体现出完全终止的特性。注意上下两句的拍数要相等。像这样采用“提问—回答式”的说白词,配上音条打击出来的音高更容易让幼儿产生属到主的听觉感受,从而理解一段曲式的结构特点。
2.身体打击乐
上述说白节奏的活动中可以再加入身体打击乐的元素,在上句使用拍手的方式,下句采用拍胸的方式。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拍手的音高听觉感受更高一些,所以适合表现提问;而拍胸的音高听觉感受要低,所以适合表现回答。身体打击乐的节奏同说白节奏。
3.奥尔夫乐器
小班阶段音条打击乐器上的音条不宜配置过多,以一段曲式为例,配置两个即可,一个音条是sol,一个音条是do,以体现出属到主的结构特点。具体演奏方式同说白节奏,上一句按说白节奏的上句节奏打sol的音条,下一句按说白节奏的下句节奏打do的音条。
4.指挥训练
在教师的指挥下幼儿用两个音条演奏出sol-do的旋律。前面已经讲过,教师通过左右手交替点指的方式即可指挥幼儿演奏旋律。上述说白节奏活动中的上一句教师用左手点指,指挥幼儿演奏sol音条,下一句教师用右手点指,指挥幼儿演奏do音条。
5.即兴演奏
在教师的指挥下,幼儿先演奏一段曲式结构的音乐问答,sol到do的旋律,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在刚才sol-do旋律基础上再即兴演奏一段旋律。因为只有sol和do两个音条,小班幼儿完成即兴演奏也是没有难度的。即兴演奏结束后,教师提问幼儿:刚才即兴演奏出来的旋律和之前的一样吗?幼儿一般会演奏出不一样的旋律。因为两段音乐旋律不一样,也就产生了对比,所以第一段旋律和幼儿即兴演奏的第二段旋律就组成了二段曲式结构。这个二段曲式还可以配上说白词。如前半句是“你能为我演奏旋律吗(节奏谱:x x x x x x x x x-)”,后半句是“可以,我现在就为你演奏(节奏谱:x x x x x x x x xx-)”。前半句由教师指挥,幼儿跟着音条打击乐器做说白节奏,加上sol-do的音高更佳,后半句则让幼儿用音条打击乐器即兴演奏,从而进一步感受二段曲式。
6.音乐剧
一段曲式重点在于感受上句落在属音上似有提问的感觉,下句落在主音上似有回答的感觉。二段曲式重点是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的对比性,以此特征可以设计一个音乐剧剧本。下面的这个音乐剧剧本根据经典的《小蝌蚪找妈妈》改编而成,如案例5-9所示。
案例5-9
小蝌蚪找妈妈
剧本改编:王京龙
春天到了,小蝌蚪们孵化出来了,它们在水里快乐地嬉戏,看到岸边的小鸡跟它们的鸡妈妈很亲热,小蝌蚪们十分羡慕,于是决定去寻找自己的妈妈。
小蝌蚪们游啊游,遇到了虾公公,问:“我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子?”虾公公告诉它们:“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小蝌蚪们看到金鱼有两只大眼睛,便问金鱼:“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金鱼回答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着白肚皮。”小蝌蚪们继续寻找,见到有白肚皮的螃蟹,问道:“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螃蟹回答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儿。”小蝌蚪们游着游着又看见乌龟正好有四条腿,问道:“你是我们的妈妈吗?”乌龟回答道:“我不是你们的妈妈。”后来,小蝌蚪们遇见鲶鱼问道:“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鲶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要吃掉你们!”这时青蛙妈妈出现并救下了小蝌蚪们,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问道:“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青蛙妈妈说:“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们欢呼雀跃:“我们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啦!”
在这个音乐剧中,主要是给对话进行配乐,对话有一段曲式结构,也有二段曲式结构。一段曲式结构的对话是:小蝌蚪和虾公公、乌龟的对话;二段曲式的对话是:小蝌蚪和金鱼、螃蟹、鲶鱼、青蛙妈妈的对话。下面分①②具体解读。
①在一段曲式中,以小蝌蚪和虾公公的对话为例,如下所示。
“我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子?”【一段曲式的上句,结束在属音】
“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一段曲式的下句,结束在主音】
②在二段曲式中,以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为例,如下所示。
“你是我们的妈妈吗?”和“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二段曲式的一段】
“我们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啦!”【二段曲式的二段】
通过表演并给对话加上只用sol和do两个音条演奏的即兴配乐,幼儿能够感受到一段曲式对话式的特点,也能够感受到二段曲式的第二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的不同。
有关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的文章
大部分作品中是有强弱力度对比的,以山东民歌《打硪号子》为例,作品中分为“领”和“合”两部分。所以当教师指向ta时,幼儿要用强的力度读出节奏音节,指向ti时,则要用弱的力度读出节奏音节。(二)速度1.速度的阶段性指导中班阶段速度要素的重点是感知其快慢并将其表现出来。其中ta对应四分音符、m对应附点、ti对应八分音符。......
2023-08-16
教师应在歌唱活动中选择我国艺术性强的拍民族歌曲,或者幼儿园所在地的优质民间作品。(五)音色1.阶段性指导对于小班幼儿而言,音色活动中不要使用太多不同的音色,且不同的音色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因为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以歌唱为主的。......
2023-08-16
竖笛其实也是奥尔夫本人非常推崇的一件乐器,采用这件乐器可以表现火车进站前的汽笛声。列车指挥员的主要任务是,当火车进站和离站的时候,提醒乘客注意安全,还要提醒旅客不要错过列车。火车再次发动时,竖笛的声音还要再次加入。通过小班和中班的速度活动,幼儿能够做到以稳定的速度进行演唱或演奏,并且能够判断速度快慢和表现速度快慢,因此大班阶段可以进一步增加难度,加入渐快和渐慢。......
2023-08-16
音乐的力度与音乐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力度的各种变化,可以塑造出丰富的音乐形象。不同音高的音按照一定形式组织在一起后,给我们的听觉感受是音与音之间出现了高低起伏,而这种高低起伏也是构成旋律的基础。在音乐中有长的音也有短的音,音乐中用音符和休止符来表示音的长短。......
2023-08-16
虽然本书第二节在排列音乐构成要素的时候是按照音的要素和乐的要素进行分类的,但是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融入音乐构成要素开展活动的时候还要注意九大音乐构成要素实施时的顺序问题。最后,旋律和曲式对于幼儿来说是相对复杂的音乐构成要素。[13]久石让认为旋律、节奏﹑和声是音乐最为重要的三个要素。......
2023-08-16
节奏可以说是音乐中最为核心的音乐构成要素,即使只用节奏这一个要素也可以做出一首好听的音乐作品,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时间艺术,而节奏同样也是依存于时间而存在的。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从业者来说,曲式这个音乐构成要素相对其他要素相对陌生,下面重点来谈一下曲式。表1-1音乐与语言结构的对应关系我们以下面这一段文字中各语言结构要素分别对应的音乐结构要素为例,分析理解音乐的结构要素。......
2023-08-16
(二)速度中班阶段同样是速度这个音乐构成要素重要的培养期,应在此阶段继续培养巩固幼儿对于快慢的感知和理解。在舞蹈表演的时候做一些肢体与地面的接触动作是很正常的,所以有条件的幼儿园在实施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时建议配备干净的场地,好让幼儿能够随心所欲地做各种动作。又如,听到钢琴具有颗粒感的音色时,会模仿做出弹钢琴的姿势;听到用二胡演奏的《赛马》时,可能会做出模仿拉二胡的姿势。......
2023-08-16
综上所述,我国一般会把旋律、节奏、音色等定义为音乐的元素、因素或者要素。本书综合各家之所长,将音乐构成要素的概念界定为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具体来说可以在《指南》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中将音乐构成要素解析出来。这里出现了高低、长短、强弱三个要素,高低和长短并非专门的音乐术语,这两个词对应的音乐构成要素的音乐术语是音高和时值。毫无疑问,这里音乐构成要素就是指节拍和节奏两个要素。......
2023-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