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马来西亚网络发展初探

马来西亚网络发展初探

【摘要】:该计划是马来西亚计算机网络的扩展和延伸,融入了此前所有的努力和经验,目标是建设规范全面的通信网络。通过分布在马来西亚全国16个主要城市的接入点,用户可以通过本地电话拨号的方式接入联合网络并连接互联网。

1.马来西亚互联网的起步

马来西亚互联网的发展始于1983年。当时的马来亚大学电学与电子学系专家穆罕默德·阿旺拉(Mohamed Awang-Lah)博士尝试在实验室通过计算机网络使马来西亚与世界对接,迈出了马来西亚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步,他也被称为马来西亚的第一位网民。随后,穆罕默德·阿旺拉博士加入了马来西亚政府建立的旨在促进网络连接的马来西亚微电子系统研究所(the Malaysian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 Systems,MIMOS)(以下简称“微电子系统研究所”)。

1989年,穆罕默德·阿旺拉博士建立具备国际连接设备的马来西亚计算机网络(Rangkaian Komputer Malaysia,RangKoM),各所大学成为该网络的第一批用户。虽然马来西亚计算机网络具备通信和资源共享的功能,并可以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的方式连接澳大利亚、美国、荷兰和韩国等国的计算机网络,但初期用途主要集中在邮件和电子论坛方面。

马来西亚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为马来西亚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1991年,联合高级综合网络(Joint Advanced Integrated Networking,JARING)(以下简称“联合网络”)计划正式展开。该计划是马来西亚计算机网络的扩展和延伸,融入了此前所有的努力和经验,目标是建设规范全面的通信网络。在马来西亚第五个发展计划(1986~1990年)中,微电子系统研究所把联合网络作为发展重点,与许多学术研究以及政府、私人机构建立了连接,并与国际互联网实现对接,以促进各种教育、研究和商业活动。联合网络初期主要包括四项发展计划:(1)与国家图书馆合作开发知识网络(Jaringan Ilmu);(2)与国家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开发研究网络(Jaringan Penyelidikan);(3)创建连接马来西亚各所中学的教育网络(Jaringan Pendidikan);(4)创建向公众提供信息设备的公众网络(Jaringan Awam)。四个计划包含四个阶段的发展步骤,分别是计划阶段、建立一个实验点进行测试阶段、定向联机组网试验阶段和最后的应用阶段。

1992年11月14日,连接美国的速率为64Kbps的国际专线正式投入使用,使马来西亚互联网服务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扩大容量方面有了改进。1994年11月,在美国主要通迅公司斯普林特(Sprint)的帮助下,联合网络使用光纤技术,采用信息传输速率达到1.544Mbps的T1线路,使马来西亚与美国的专线速率提高了24倍。通过分布在马来西亚全国16个主要城市的接入点,用户可以通过本地电话拨号的方式接入联合网络并连接互联网。联合网络的注册用户数量在同期也有了较大增长,1992年初有29家组织和政府部门成为联合网络的注册用户,到年底时,包括个人和组织在内的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200个。1994年,联合网络的个人用户到达1693人,公司数量达到254家。个人用户主要通过电话拨号的方式连接互联网,机构用户则可以通过电话拨号或专线连接的方式接入互联网。

2.马来西亚互联网初期的快速发展

(1)微电子系统研究所与联合网络

联合网络在1995年完成了两项重大发展,分别是设备升级和增加新的网络连接方式。

为了适应用户数量的增长,联合网络在1995年进行了升级,通过增加接入点、接入点互连电缆、提高租用线路网速和增加拨号线路数量的方式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网络堵塞的发生。在此次升级中,槟城和新山的接入点互边电缆速率从64Kbps提高到2.048Mbps,拨号上网用户的专用线路提高到1000条,新增接入点40个。

信息传输速率高达2.048Mbps的E1线路的安装和使用则是联合网络在1995年取得的另一重大发展。作为T1线路的重要补充,E1线路的使用使联合网络的容量大辐增加,1995年,联合网络用户月平均增长率高达22%。

1995年9月,微电子系统研究所向马来西亚国内有兴趣加盟联合网络并成为联合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JARING Access Service Provider,JASP)的公司发出邀请,意味着私营机构或组织将被允许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这也标志着马来西亚互联网服务即将迈入商业化。1996年3月,微电子系统研究所宣称已从106家作出积极回应的公司中选取了8家公司作为联合网络的备选供应商。经过数月的谈判和磋商,1996年8月1日,纳良卫星系统(Binariang)、新海峡时报集团(the New Straits Times Press)、时代卫视(Time Media)、马来西亚前锋报(Utusan Malaysia)和硅谷通信(Silicon Communication)5家公司成为马来西亚第一批联合网络供应商,向马来西亚全国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1996年11月9日,微电子系统研究所与日本的亚州互联网控股(AIH)签订协议,合作开发JARING-A-Bone网络,为马来西亚和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快速和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1996年11月,微电子系统研究所改组为微电子系统研究有限公司,成为财政部下属的一家集研发、国家科技政策制定和商业发展为一体的国有公司,以促进本地互联网服务与芯片研发技术的发展,总部也随之迁往马来西亚科技园。1999年5月,联合网络开始提供针对150多个国家的全球检索服务。1999年6月,联合网络架设的速率为45Mbps的国际线路安装成功,成为亚洲地区除日本以外第二个达到这一传输速率的国家,同年,联合网络的注册用户数量也超过10万人,用户超过30万人。

(2)马来西亚电讯(Telekom Malaysia,TM)与马来西亚电讯网络(TM net)

1996年7月,马来西亚电讯成为继微电子系统研究所后马来西亚国内第二家获得提供互联网服务供应许可证的机构。虽然马来西亚电讯最初只作为联合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但是在此后的数月里,马来西亚电讯一直为成为独立的ISP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并很快宣布了一项高达一亿令吉的投资计划,用于建设互联网的基础设施。1996年11月1日,马来西亚电讯经营的马来西亚电讯网络正式向公众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电讯网的在线注册业务为新用户的注册登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新用户在向当地电信部门缴纳一定的费用后,便可以通过安装相关软件进行在线注册。在电讯网刚推出的前三个星期,它的注册用户就多达5000多人。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马来西亚电讯网络建立了以共同信息高速公路(Corporat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COINS)为枢纽的国内用户互联网接入系统,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了数十个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点,并与美国和日本建立了国际宽带网络连接。

(3)多媒体超级走廊

为迎接21世纪信息革命的挑战,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马来西亚经济向知识型经济的转变,1995年8月马来西亚宣布建立多媒体超级走廊(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MSC)的宏伟计划,并于1996年8月开始实施。多媒体超级走廊位于首都吉隆坡以南30公里,从吉隆坡北部的国油双峰塔延伸至南部的新国际机场,长50公里,宽15公里,总面积750平方公里。该地区涵盖4项大型国家计划:吉隆坡城市中心(KLCC)、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际机场新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电子化行政中心”布城(Putrajaya)和电子信息城赛城(Cyberjaya)。

多媒体超级走廊的建造是实现马来西亚“2020年宏愿”的重要步骤之一,从1996年到2020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多媒体超级走廊的建设;第二阶段在马来西亚其他地区建立类似的多媒体超级走廊并构建互联的网络,完成制定电子信息法令的框架,实现4~5个智能城市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第三阶段在马来西亚全国实现多媒体超级走廊模式化,建立国际网络仲裁法庭,使12个智能城市连上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以电子政府、电子商务、智能学校、远程医疗、研发群组和智能卡为发展重点的多媒体超级走廊将推动马来西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