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缅甸互联网的初期发展改为缅甸互联网初期发展现状

缅甸互联网的初期发展改为缅甸互联网初期发展现状

【摘要】:同年,“缅甸信息和通信技术公园”揭幕,旨在促进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2002年3月,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服务被正式引进缅甸。2005年,通过缅甸邮电部的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用户总数约5000户。2007年,缅甸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获得迅速发展。2008年,缅甸国内互联网带宽为198Mbps,2009年全年新增宽带用户1万户,较上年增长6%。表2-71999~2009年缅甸互联网发展概况资料来源:缅甸邮电通讯部

1979年,缅甸第一台计算机(IBM公司的PDB-11/70)在缅甸高校计算机中心投入使用。1989年,缅甸第一家计算机公司成立,为软件使用提供培训业务。1992年,出现第一个Windows平台上的缅语字体。1994年,缅甸政府推出官方网站“www.myanmar.com”。为了加快缅甸通信技术发展,缅甸计算机科学发展委员会(MCSDC)在1996年成立,缅甸计算机学会也于1997年成立。1998年,政府启动有限的拨号IP连接服务,从该年起,政府组织的ISP提供的拨号上网服务最高速度是56Kbps。但是,由于电话线路连接状况不良,在用户端提供的最高速度仅有32Kbps。从1998年5月5日起,缅甸邮政和电信企业(MPTE)通过最初容量400B/s的拨号线路向一些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提供互联网服务。2000年起,普通民众可以通过拨号服务连接到互联网,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个政府组织提供电子邮件服务,但主要对象是政府部门和外国使团。同年,缅甸还成立另外一个ISP——“蒲甘网络”(Bagan Cyber Tech,BCT),它是一个半政府的组织。200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地区首脑会议上,缅甸签署了“电子东盟”框架协议,成立国家电子工作队,以支持IT发展。同年,“缅甸信息和通信技术公园”(MICT)揭幕,旨在促进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2002年3月,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服务被正式引进缅甸。

2005年,通过缅甸邮电部(MPT)的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用户总数约5000户。2006年,缅甸政府计划在全国100多个镇区增设互联网服务中心(Public Access Centers,PAC),为商业教育等部门的通信提供便利。2006年初,缅甸政府在仰光、曼德勒、毛淡棉、蒙育瓦、东枝、东吁、彬马那等12个地区开设了PAC,并计划在不久之后使同样的服务中心可覆盖到全国的326个镇区。与此同时,缅甸Ahaed公司和加拿大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公司达成了一项谅解备忘录,争取在缅甸扩大互联网服务,与缅甸信息和通信技术公司和香港SS8网络公司合作为ISP运行提供安全保障。为了改善缅甸的互联网接入状况,政府还进一步加大力度将ADSL连接到每个乡镇,在仰光和新首都内比都等地区都安装了宽带。根据政府规划,全国将更换现有电话线路,新增7000多个ADSL连接,计划将目前4KB/s的电话线路容量增加到2MB/s,互联网连接速度在现有的基础上将提升500倍。2007年2月,缅甸全国共有91,450个互联网用户,其中,拨号上网占71.25%,ADSL占12.64%,无线宽带占6.73%,卫星终端占5.66%,光纤电缆线路占2.9%,其他占0.82%。

2007年,缅甸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获得迅速发展。缅甸邮政和电信企业为提高缅甸国内与国外在通信领域的沟通,不仅建立了卫星通信连接,而且还建立了国际光纤传输系统。Yatanarpon数码城市第一阶段完成,建成电讯枢纽,全国所有的骨干大城市可通过光纤连接。至2007年底,缅甸共运作1628条电话线路,与11个国家有卫星通信联系,也可通过国际光纤电缆线路与次湄公河区域国家连接,清除了制约缅甸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2008年,缅甸国内互联网带宽为198Mbps,2009年全年新增宽带用户1万户,较上年增长6%。目前,由于政府对互联网接入控制严厉,造成地下网吧异常活跃。在缅甸的最大城市仰光,开设在隐蔽居民住所中的低级网吧越来越多,这些网吧均设置了境外代理网站或代理服务器,在网吧管理员的帮助下,用户可轻松避开政府的网络防火墙,自由连接国际互联网。

表2-7 1999~2009年缅甸互联网发展概况

资料来源:缅甸邮电通讯部(www.mpt.net.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