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老挝互联网初期发展概述

老挝互联网初期发展概述

【摘要】:2000年4月24日,老挝政府颁布了《关于成立国家互联网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决定正式成立老挝国家互联网管理委员会。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有助于推动老挝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这可以被认为是老挝互联网历史的开端。虽然政府成立了老挝国家互联网管理委员会,但这个机构并没能针对互联网市场建立一套清晰而有条理的管控标准。2000年老挝国内3家ISP为大约6000名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占全国总人口的0.1%。

1994年,以移居国外的老挝人为主所组成的LaoNet设立了一个电子公告牌(Soc.Culture.Laos),他们的目标是在老挝建立第一个互联网接入。同年12月,LaoNet在万象国立工学院通过拨号连接建立了到华盛顿的E-mail服务。后来由于经济原因,此项服务被迫中止,建立互联网接入的目标也无疾而终。

1996年,加拿大国际开发研究中心(IDRC)与科技和环境部门(Science,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Agency,STEA)合作,利用在新加坡的服务器通过拨号连接为老挝提供E-mail服务。

老挝的电信政策是由交通运输邮政建设部(MCTPC)负责制定的。电信管制机构是邮政管理局,负责电信市场的管制,其中包括管理无线电通信设备和频率许可证的发放以及互联网的管理等等。1997年11月28日,老挝政府颁布了《关于引进、使用和管理互联网络的第116号总理令》,提出必须对互联网的引进和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并提出将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网络工作。1999年9月、2000年3月老挝总理府办公厅相继出台了《关于国家互联网管理委员会组织及活动的决定》、《关于互联网在老挝的组织、服务、使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对即将成立的国家互联网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及活动、互联网在老挝使用等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规定。2000年4月24日,老挝政府颁布了《关于成立国家互联网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决定正式成立老挝国家互联网管理委员会(LANIC)。该委员会由交通运输邮政建设部、新闻文化部、内政部和外交部以及STEA组成,其任务是对全国的互联网进行管理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此外,老挝总理府办公厅、老挝国家互联网管理委员会又分别于2000年9月、10月公布了《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管理委员会监管互联网传播错误倾向的通告》、《关于在老挝提供互联网服务和禁止在互联网进行传播的内容》等公告,对浏览和制作网页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有助于推动老挝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1998年,一家美国公司Globenet与老挝新闻文化部的合作得到了老挝政府的批准,通过卫星链路建立了到菲律宾的第一个Internet接入。这可以被认为是老挝互联网历史的开端。最初的网络用户是一些通过无线技术系统连接到互联网的机构和网吧。由于接收信号的范围有限,互联网的使用集中在万象市的网吧和酒店。Globenet和Planet Online于1999年1月获得LANIC颁发的ISP许可证。

老挝电信业务主要经营者是国营企业老挝电信有限公司(LTC)。迫于Globenet和Planet Online的压力,1999年8月老挝电信(LTC)建立了连接到新加坡的64Kbps链路的商业服务。老挝电信的容量增长到了512Kbps,使得全国Internet上行链路达到1.244Mbps,下行链路达到1.644Mbps。老挝电信是老挝唯一一家国营电信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电话、通信等,因此,通过使用电话线路连接是其连接到互联网的主要方式。这也扩大了互联网的使用范围,而不再局限于万象市。

老挝互联网的初期发展举步维艰。首先,这个国家缺乏宏观管控机制。虽然政府成立了老挝国家互联网管理委员会,但这个机构并没能针对互联网市场建立一套清晰而有条理的管控标准。其次,低收入和低教育水平限制了互联网的使用。2000年老挝国内3家ISP为大约6000名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占全国总人口的0.1%。此外,STEA还为8个政府部门提供互联网服务,还有一些互联网用户则通过泰国的ISP连接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