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文明古国,不仅诗书礼乐种类繁多,就连武器也是五花八门,远远不止十八般。当然,也有人认为法国之所以发表如此声名,只不过是目前没有研发出类似的武器系统,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味。......
2023-06-27
人类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发现癌症的,已很难追溯了。人们只能从古人留下的文字记载中,探索与癌症斗争的历史。
中国古代医学中关于肿瘤的发现和记述不仅最早,而且内容丰富。在殷虚甲骨文中就有“瘤”字出现。两千多年前的《周礼》中记载有关治疗瘤的专科医生,称为“疡医”。受这一影响,日本和朝鲜至今仍将肿瘤学科称为“肿疡学”。此后,从《黄帝内经》到各家论著,许多都有关于肿瘤的记述,内容涉及极为广泛,从对肿瘤的命名到肿瘤的病因,从临床表现到治疗措施,都有明确的记载。
▲黄帝内经书籍
良性肿瘤,中国古代医学多称“瘤”,如血瘤、骨瘤、脂瘤等。恶性肿瘤命名较复杂。古语中的“岩”与“癌”通用,特别是乳房中长出的高低不平、坚硬如石的肿块就被形象地称作“乳岩”,即现在的乳癌,其他还有“肾岩”、“舌菌”、“茧唇”等。
为什么会出现癌肿呢?古老的中医学认为,人体正气不足,阴阳失调,邪气便有机可乘,就可能发生癌肿。至于临床表现的记述,更为形象具体。如“咽喉生肉、层层如叠,渐渐肿起,不疼,多日乃有窍,出臭气,逆废饮食。”显然,这是咽喉部位的恶性肿瘤。
宋代的医学论著中,已开始使用“癌”字,并对癌作了记述。明代医书《医学正传》中已对乳癌作了更具体的描述:“乳癌有核,肿结如鳖,棋子大,不痛不痒,五七日方成疮……如成疮之后,则如岩穴之凹,或如人口有唇……”此种表现和现在的乳癌基本相同。
此外,关于肿瘤的预后、治疗措施的记述也很多。如“喉旁结肿发紫如浮萍,症属喉菌,极难调治”;“初帝且有瘤疾,使医割之”;除手术治疗外,还有用中医辩证施治等方法。
古埃及医学家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就记载了有关肿瘤的症状,但大多只限于体表的肿物和不能治愈的溃疡,其中有些记载无疑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癌肿。真正发现癌肿,并进行科学记述的,当推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大约公元前460年,希波克拉底出生于爱奥尼亚地区柯斯岛的一个医生世家。柯斯是一个有着悠久医学传统的小岛,医生在那里受到特别的尊重。希波克拉底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据说他到处求学,是智者高尔吉亚的学生。成年之后,他便在希腊各地为人治病,曾提出著名的“体液学说”。由于他在医学方面的杰出贡献,雅典城特别授予这位外邦人以雅典荣誉公民的称号。希波克拉底的最大贡献是将医学从原始巫术中拯救出来,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生病、治病。他不仅以医术高超著称,而且以医德高尚为人称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希波克拉底及其领导下的内科医生们,最先发现了发生在乳腺、胃和子宫等处的肿瘤现象。
希波克拉底根据多年的研究,首先将这类难以治疗的疾患定名为癌(Cancer),Cancer是从希腊词Crab(蟹)引申而来的。希波克拉底选用这一词,可能是因为有些乳腺癌类似蟹爪那样四处突起,扩张到邻近组织,或者由于患者所遭受的疼痛,好似蟹螯刺伤那样难忍。为了消除肿瘤,他曾尝试过用烧红的铁去烙,犹如今天用电光凝固肿瘤和激光炭化肿瘤的方法一样治疗癌症。
时间过去了500年,希腊医学集大成者盖伦在希波克拉底贡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希腊医学自希波克拉底以来的成就,创立于自成体系的医学理论,把癌症的问题提到新的理论高度,同时他提出一种分类方法。他的分类方法,与现在我们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分类方法基本一致。
现在,人们似乎感到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因癌症死亡的人在逐渐增加,这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慌。随着近代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家发现,肿瘤在生物界普遍存在而且种类繁多。如植物中常见的冠瘿病肿瘤、创伤性肿瘤,烟草类中的遗传肿瘤等。在动物中,从鱼、蛙到小鼠,常见的有表皮样癌、腺癌、神经母细胞癌等。当然,人体的癌症就更多了。
▲医学家盖伦
有关一本书读完科学发现的历史的文章
中国是文明古国,不仅诗书礼乐种类繁多,就连武器也是五花八门,远远不止十八般。当然,也有人认为法国之所以发表如此声名,只不过是目前没有研发出类似的武器系统,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味。......
2023-06-27
历史故事韦编三绝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将一篇文章用的所有竹简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纸张发明以后,简牍还和纸张并行数百年。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2023-10-01
梁桥是我国古代最普遍、最早出现的桥梁,古时称作平桥。这是见于古书记载的最早的一座梁桥。山东省沂南出土的汉墓画像石上,甚至已刻有石梁桥的图案。到了宋朝,人们战胜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又在福建泉州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濒临海湾的大石梁桥万安桥,即洛阳桥。洛阳桥建成后轰动一时,有“天下第一桥”的美誉,因而在当地掀起了“造桥热”。据史料记载,在甘肃与新疆交界地区古代被称作段国的地方,曾建有伸臂木梁桥。......
2024-01-25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古代交通已有所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把过去杂乱的交通路线,加以整修和联结,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车辆可以畅行各地。汉朝在秦朝原有道路的基础上,继续扩建延伸发展了以京都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交通网。唐朝京都长安发展为国内外交通的重要枢纽和中心,变成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日趋衰落。......
2024-01-25
索桥,即吊桥、悬索桥,首创于我国。古书把索桥称为絙桥、笮桥和绳桥,并分为独索和多索两大类。独索桥又叫溜索桥。索桥悬在空中,随风摇晃,初过索桥时不免心惊胆战。在众多的古代索桥中,四川都江堰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杰出代表,而凌驾于大渡河的泸定桥,则是铁索桥中的佼佼者。在桥梁史上,浮桥属于从船只到正式桥梁的过渡形式,多为临时性结构物,时过即拆。宋朝初年修建的长江大浮桥,可算是我国古代最大的浮桥了。......
2024-01-25
南美洲的“黄金国”——寻找“ 黄金隧道”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遍地黄金的国度,“黄金国”和“黄金隧道”似乎只是出现在那些奇思妙想的小说家杜撰的世界里。他们都渴望到南美洲寻找“黄金隧道”与“黄金国”,于是掀起了一股“黄金热”的狂潮。从1976年以来,考古学家在南美洲曾发现许多重要的远古文化遗址和文物,对今后深入揭开“黄金国”和“黄金隧道”之谜有着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4-06-10
中国历代由私人开办的各类学校统称为“私学”,是相对于政府置办的“官学”而言的,是对官学的一种有效补充。中国古代的私学兴起于春秋末年,秦汉时经历了禁止又复苏的过程,两汉受独尊儒术的影响不断经学化,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繁荣发展,出现儒佛道融合趋势,宋朝以后私学开始为科举服务,明清时期正规化。蒙学程度的私学主要进行启蒙和伦理常识教育,相当于小学。......
2023-08-30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相关论著中提到了一些金属建筑案例,用来作为评价中国的建筑、铸造等相关技术发展水平的例证。他以此作为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水平的积极评价。但从其引用的文献可知,李允鉌的论述实际上也是基于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金属建筑的观察和评价。......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