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剖析:“以审判为中心”的要义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旨在发挥庭审的决定性作用,要求诉讼各阶段要以庭审中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标准来进行,保证案件质量。因此,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至少应当满足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确立庭审作为整个诉讼的中心环节。......
2023-07-22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生动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遵循和终极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带领各族人民建立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治国理政各环节,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彰显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不变初心与使命担当,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冲锋在前,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遮风挡雨,为群众的生产恢复和生活需求提供保障,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践行在抗击疫情的具体行动中。无论是“把人民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钟南山院士、“让共产党员都顶上去”的张文宏组长、身患重疾依然坚守急难险重岗位的张定宇院长、因感染新冠肺炎殉职一线的刘智明院长,还是默默无闻帮助群众买菜的社区干部,关键时候,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给群众吃下“定心丸”,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给人民群众当服务员”的要求,给“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写下了生动注脚,也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更加彰显。
有关求真文萃: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教学及学科研究文集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暨学术论坛论文集的文章
(一)理论剖析:“以审判为中心”的要义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旨在发挥庭审的决定性作用,要求诉讼各阶段要以庭审中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标准来进行,保证案件质量。因此,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至少应当满足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确立庭审作为整个诉讼的中心环节。......
2023-07-22
(二)由“审判为中心”的改革模式决定的刑事证据制度运行中的问题是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些观点认为以审判为中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法院行使定罪权,二是以审判为中心是以庭审为中心,三是侦查、起诉为审判作准备。因此,以审判为中心本质上是以证据为中心的,即审判、起诉、侦查和辩护应侧重于证据收集、证据审查、证据判断。......
2023-07-22
由于我国的诉讼模式和法律制度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中的相关证据制度也应该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所以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不能直接照搬域外制度。综上,是否能够消除法官审前预断,不是“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的必要条件。可见,对于认定案件事实来说,“以审判为中心”要求庭审在认定事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07-22
单位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快速形成并主导了中国城市经济社会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全能型政府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遭遇的总体性危机。基于此形成了以具体单位为模块的总体性方向安排,其特点包括:生产为中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单位之间的相互封闭。1)单位模式下的城市制度是政府集中有限资源推动工业化的组织方式单位模式下政府通过公有制实现了行政权和财产权的合一,成为集中资源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023-07-22
红军要坚持下来,生存下去,根本的办法是扎根于群众之中,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红军把人民群众看作“重生亲父母”,处处爱护群众的利益。吃饭问题,是敌人经济封锁给红军造成的最大困难。游击区的妇女特别精明勇敢,她们为支援和保护红军游击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24-04-07
驳人以理,斥人以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屡屡见到令人不满或生气的事,这时“骂人不带脏字”的反驳方式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在现实生活中,反驳别人的不适当的言行可采用以下一些技巧。显然,这是针对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清廉而来的。员工们经常批评,甚至谩骂相关负责人。......
2023-12-01
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并不是一日之功,更非在所谓“顺境”中推进的,国际国内、党内党外的多种因素同样形成了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现实制约。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有效推进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开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有力开展和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中国共产党具有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成绩的卓越领导能力。......
2023-08-16
诗学价值因而必然是一个以审美价值为中心的多元价值系统。二是,如前所述,诗歌作品的价值关系是在审美对象的建立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诗歌作品的所有非审美性价值都必须“假道”审美对象方能显示出来。当然,强调诗学诸价值中审美价值的中心地位,并不否认诗学的其他种种非审美价值的存在也具有重要性。......
2024-0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