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战争适应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战争适应

【摘要】:[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处于战争的环境,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进行反对压迫的革命,建立新中国。为了满足战争对干部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多所干部学校。为了领导妇女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还成立了中国女子大学,培养了大批有理论武装的妇女干部。在战争的特殊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各个方面都突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特点,都是以增强干部在战争中的工作能力为目的。

“一定的教育政策与教育制度,是一定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一定社会、一定历史时期中政治、经济的反映。”[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处于战争环境,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进行反对压迫的革命,建立新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分析了国际国内斗争形势的基础上,认识到中日矛盾已经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现在的主要任务。因此,在“一切为着前线,一切为着打倒日本侵略者和解放中国人民”[4]的总方针的指导下,中共中央提出了抗战教育政策。

干部教育学校作为最直接的革命干部培养基地,从办学目的到课程和内容都以适应战争需要为原则。为了满足战争对干部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多所干部学校。其中有很多干部学校的抗战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当时已是闻名中外。抗大以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为办学目标,在这样一切为着战争胜利而读书的学校,抗大培养的干部也是革命的和进步的。在战争形势下,妇女干部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领导妇女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还成立了中国女子大学,培养了大批有理论武装的妇女干部。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上指出:“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5]

此外,干部学习的课程也是为着战争而设。《解放日报》曾发表社论指出:“我们的干部教育,无论名目过去叫做中学、师范、大学、学院或训练班,都应该把指导战争和生产实际需要的知识列为课程。”[6]抗大训练抗日救国军政领导人才的宗旨也明显呈现在抗大的课程中。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学校开设许多军事课程如战略战术、炮兵、筑城、射击等。而且干部学校对学生还实行军事化管理,这种军事与文化相结合的办学方式成为延安时期干部教育学校的一大特点。

在战争的特殊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各个方面都突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特点,都是以增强干部在战争中的工作能力为目的。正如中共中央在发给北方局、山东分局等的指示中所提出的:“要使全党干部明白这个正确的发展路线,才能造成猛力向前的作风,才能实现这个计划。集中一切力量为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而斗争,乃是你们最主要最主要的任务。要使干部明白,没有伟大革命武装与伟大革命根据地,抗日胜利是不可能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