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尊重历史逻辑,取得成果

党史学习教育:尊重历史逻辑,取得成果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新的逻辑起点。以党的历史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历史逻辑的“形”,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历史逻辑的“神”,神形兼备,这样的思路,不仅使我们知其然,而且重在知其所以然、所必然,也才能回应学习者在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历史假设为何不成立的思想困惑,让学习者懂得在诸多历史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历史的必然。

历史的逻辑,体现的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验证的是历史选择的唯一性和必然性。历史逻辑是党史学教育实现其知识价值功能必备的基本属性。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引导学习者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党的历史的大系脉络及其相互关系,引导学习者重视历史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帮助学习者理解每一个相关党的历史的重大历史变故的起因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对党的历史学习中学习一种思虑周全、兼及整体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历史思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四个自信”。

要讲深讲透党的历史,不能忽视党的历史是围绕着“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展开的,所以,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逻辑就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何以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为逻辑起点展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两大历史任务的由来,然后中国社会各阶级是怎样去回应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对国家出路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在这些探索和尝试中,中国人经历了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文化层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学习。但“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和“辛亥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那么谁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党的历史是在各种探索失败后必然产生的结果,中国人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革命指导思想(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领导核心(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新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党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在艰难的探索中寻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创立了崭新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然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虽然期间也走过一些弯路,遇到了挫折,甚至爆发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但党依靠人民的力量结束和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拉开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其后的几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接力奋进,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在中国近代以来最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建党10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

以党的历史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历史逻辑的“形”,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历史逻辑的“神”,神形兼备,这样的思路,不仅使我们知其然,而且重在知其所以然、所必然,也才能回应学习者在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历史假设为何不成立的思想困惑,让学习者懂得在诸多历史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历史的必然。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用辩证的、理性的、发展的思维把握历史,从表面的、纷乱的历史活动中,去伪存真,厘清历史转折的前因后果,从盘根错节的历史进程中,摸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反映历史的本质真实;同时,充分肯定人类认识的深化有其动态的反思与自省的过程,但历史反思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语境,脱离具体历史条件的抽象反思则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所在,它在出发点上包含目的、评价,也就是包含历史的因素、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