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成果集:探寻本土革命故事

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成果集:探寻本土革命故事

【摘要】: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赵祚传积极投入革命,英勇斗争,三次被捕,最后为党、为国、为民慷慨就义捐躯。云南军阀唐继尧拥兵自重,敌视国民革命,广东国民政府决计解除这个隐患。“四一二”事变后,白色恐怖蔓延到云南。为揭露李宗黄来云南勾结反动派,镇压革命的阴谋,赵祚传等组织青年学生走上昆明街头,发表演说。省临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确定了发动工农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的方针。

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过艰辛的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祖国大地播撒无数可歌可泣的红色基因。

姚河流淌红色血脉,蜻蛉延续红色传统,历史赋予姚堡丰富的红色文化、优秀的红色基因。历史文化名邦大姚是一块具有悠久历史的深厚红色革命沃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大姚籍革命知识青年赵祚传、甘瑞、刘执之等革命志士,在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云南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12月,赵祚传担任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书记,组织开展农运、工运、学运活动;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在萧克、王震带领下,长征过大姚,历时三天两夜,攻占盐丰城,开仓放盐,进行革命宣传,播下了革命火种;1938年,血战台儿庄,白祥云等大姚籍八百抗日将士为国捐躯……革命战争年代,大姚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塑造了一座座永垂不朽的历史丰碑,让人民永远缅怀。

革命烈士赵祚传是“人民英雄流芳万古,革命烈士碧血千秋”的本土杰出革命烈士典型,他高扬“愿化作一抔泥土,换得山河永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是我们培育时代新人最迫切需要传承好的红色血脉基因。

赵祚传(字统一),1903年8月20日出生于云南省大姚县七街乡仓西村书香门第家庭。少年时期,他在忠孝寺小学、昆明东区和北区小学及姚安四县联合中学读书。1919年,先后就读于成德中学和省立一中。

赵祚传走上革命道路,寻求革命真理。五四运动爆发后,赵祚传受其影响,参加了“云南学生爱国会”,并组织大姚旅昆学生上街宣传,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主张“富国强兵”,号召抵制日货。1922年,赵祚传倡导组织了以“培养民德,改良社会,挽救国家”为宗旨的“大姚旅省学生励志会”,并创办了《大姚学生》会刊。赵祚传常在会刊上发表文章,针砭时弊,积极向恶势力宣战。“励志会”的进步活动赢得了人民群众和进步人士的好评与支持,并得到大姚县部分教育经费的资助。赵祚传用资助经费购买了《新青年》《新潮》《向导》等革命书刊,与会员们一道潜心攻读。赵祚传说:“一个人出门要戴上‘望远镜’,进山要戴上‘显微镜’,这样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才能心明眼亮,认清方向,找到真理。”通过学习,赵祚传开始懂得了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共产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更多的青年认识革命真理,他曾把《新青年》等书刊带到大姚等地广为传播。1924年春,为进一步寻找真理,赵祚传怀着“以天下之饥为饥,以天下之寒为寒,天下之饥寒应承担”的抱负到南京,考入江苏省立第一中学。同年夏天,考取上海同德医科大学,并参加了云南学生在上海组织的由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团体“新滇社”,进一步提高了觉悟。

赵祚传立下坚定的革命志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看到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特别是对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侵入云南,义愤填膺。他在日记中写道:“青年的泪,应该洒在祖国的边疆,青年的血,应该流在革命的路畔。”1925年2月,他毅然弃学回到昆明参加革命斗争。在此期间,赵祚传积极参加“云南青年努力会”的活动。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赵祚传参与“沪潮后援会”的工作,积极声援上海工人的正义斗争,并编写了《伤心歌》,印成传单,大量散发,揭露英、日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1926年秋,在大革命浪潮感召下,赵祚传响应“新滇社”的号召,到广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的政治训练班学习。学习期间,他聆听了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阮啸仙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诲,确立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人生道路。同年,赵祚传经同乡革命者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政训班负责人王德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赵祚传被派到国民党中央党部受训,取得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资格。

赵祚传积极投入革命,英勇斗争,三次被捕,最后为党、为国、为民慷慨就义捐躯。1927年初,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大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云南军阀唐继尧拥兵自重,敌视国民革命,广东国民政府决计解除这个隐患。为加强革命领导力量,中共广东区委和国民党中央派王德三、赵祚传等10余人回到云南开展斗争。2月6日,在中共云南特支的配合下,推翻了唐继尧的反动统治。3月1日,在中共云南特支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王德三任书记,赵祚传为委员。3月12日,王复生、赵祚传等在省教育会内主持召开大会,纪念孙中山逝世两周年,同时宣布正式建立“中国国民党云南临时省党部”,赵祚传当选为执行委员,并任组织部长。中共特委建立后,赵祚传和王德三主办党团员训练班,并亲自讲课。赵祚传以高度的革命热情,积极为党工作,使基层党组织在短期内得到较大发展。到年底,仅党员就增加到198人。

“四一二”事变后,白色恐怖蔓延到云南。5月11日,龙云根据国民党中央“清党”密令,逮捕了赵祚传,并将其关押到五华山看守所。在狱中,赵祚传和难友们一起开展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大部分被捕人员被释放。而王复生、赵祚传等六人,则被指控为“赤化乱党”继续关押,敌人企图加以杀害。面对白色恐怖赵祚传始终泰然处之,毫不畏惧,同难友们一道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胡若愚囚禁龙云的“六一四”政变发生后,胡若愚为了标榜开明,笼络人心,才将赵祚传等六人释放出狱。7月,龙云赶走了胡若愚,重新执政,蒋介石派特使李宗黄到云南唆使龙云、胡若愚联合亲蒋反共。为揭露李宗黄来云南勾结反动派,镇压革命的阴谋,赵祚传等组织青年学生走上昆明街头,发表演说。8月,赵祚传和刘玉瑞在启文街再次被捕。在中共云南特委指导下,国民党左派省党部联合各界进步人士请愿示威,要求释放被捕人员。此时,正值蒋介石通电下野,龙云重新执政不久,为巩固其统治,政治上举棋不定,于第三天托词“误会”,释放了赵祚传、刘玉瑞二人。12月初,云南省特委在昆明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和讨论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会上决定建立临时省委,王德三任书记,赵祚传仍负责组织工作。省临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确定了发动工农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的方针。

1928年1月12日,龙云下令组织“清共委员会”,王德三、赵祚传等人受到通缉。在严峻的形势下,赵祚传以对党的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日夜奔波,坚持斗争。由于劳累过度,他患了肺结核病,并且病情日益加重。同志们多次劝他治病休息,他总是说:“我的病是重的,但国家的病更重。时间不等人,救国家要紧啊!”4月,临委书记王德三去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为了继续指导全省的革命斗争,经召开临委扩大会议,选出赵祚传、吴澄、吴绩熙三人组成特委,赵祚传任特委书记。

赵祚传三次变卖家产,为党筹集活动经费。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情况下,共产党不能公开活动,党员无法公开求业。赵祚传说服父亲将宜良狗街的田产变卖,动员妻子把结婚陪嫁的金手镯、金戒指等首饰当卖作为党的活动经费。为了战胜困难,党组织决定派赵祚传回大姚,以兄弟分家的名义拍卖田产,筹措党的活动经费。

正当赵祚传准备携带家里为他典卖田产所得的款项返回昆明时,龙云政府密令大姚县长杨振海:“迅速严密缉获,妥解来省,交由清共委员会依法讯办。”9月27日晚,杨振海派县团丁,突然包围仓西村并逐户搜查。赵祚传自知无法脱身,便镇定自若地销毁了党的机密文件,从容对付敌人。赵祚传被捕后,中共云南省临委派刘玉瑞前往设法营救,经多方努力,营救未能成功。以大姚县教育局局长张子聪为首的进步知名士绅,亦曾六次联名具保,均遭到反动当局拒绝。

在狱中,赵祚传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念念不忘的是人民疾苦,革命的胜利。他在狱中写道:

镣锁锒铛进县城,狱里无处不冤声。

茹尽人间无限苦,但期革命早日成。

耕者无田是乱根,贪污腐化交相侵。

世间多少不平事,搔首问天恨无垠。

12月3日,国民政府电令大姚县长将赵祚传解省。30日,赵祚传被解到牟定县,几天后国民政府又恐解省途中有变,复电令大姚县长:“勿庸解省,着即就地正法。”

赵祚传为革命不惧生死、视死如归。1929年3月4日,赵祚传被押解回大姚。国民政府电促大姚县长执行死刑。3月28日,县教育局局长张子聪获悉赵祚传次日将被秘密处决的消息,带上纸笔赶到监狱里告知赵祚传:“你的事无可挽救了。要对亲友说些什么可写下来,我帮你转交。”又劝道:“你与其受枪决的痛苦,何不如服毒自尽。”说着说着,张子聪不禁声泪俱下,赵祚传视死如归,坦然自若,沉着镇静地说:“我没有做过什么污名败节对不起人类的事,值不得自寻短见,你也用不着为我悲伤。”说完后赵祚传接过纸笔,在最后一天内写下分别致父母、兄妹、岳父母、妻和未满周岁遗子的五封遗书[4]

赵祚传给父亲赵竹村的遗书

父亲大人膝前敬禀者:

前两年有匪祸之变,竟使房屋概为灰烬,继而有福贞侄女之夭亡,现有男为国家而执行枪决,大人处此,当然不免伤怀。然而这都不足惜,世界好比舞台,一切均属空虚。儿生赋性单弱,年未及冠,常过药炉生活,及冠至长,不稍健壮,以致诗书久废,不能竟如人意,空度光阴廿余岁,而今竟为人刀俎,虽有负大人之培植,然为国牺牲,算死得其所。恨者未能效劳疆场,竟为小人所算,含冤莫白,言之伤心,谨遗数言,万祈鉴查。

儿祚遗禀

民国十八年二月十八日

赵祚传给岳父母李少庭夫妇的遗书

岳父母大人尊前敬禀者:

叩辞以后,转瞬经年,不期现在竟成永别。婿以身体素弱,早为社会废物,不早年病死床褥,今死于稠人广众之中,虽遗祖母母亲悲伤,然亦无法事耳。人生若大梦一场,诚然不错。

婿祚遗禀

民国十八年二月十八日

给其大哥赵贯一和三妹赵淑传的遗书

贯一大哥、淑传三妹同鉴:

相别数载,祗冀宁垣重见,不期现在已经成了永别。这是最后的一刻,执行枪决的一刻了。我为主义而牺牲,为民众而牺牲,虽然以最后的手段对我,这是毫无疑虑的。我心很坦荡安然。

哥哥妹妹接我最后的这封信,正不必为我悲伤。世界上如我这样牺牲的不知多少,不如我这样死得其所的,更不知几何?别了!别了!从此永别了。旁的话要说的还多,如果再说下去,不免感情复发,一些感情话,徒遗生者以伤悲。人生是准备来牺牲的,虽置诸法场,又何足惜。别了!别了!我与你们梦中相见。

胞弟兄祚亲遗寄

民国十八年二月十八日

给其妻李善徵的遗书

善徵妹妹:

你我四五年的结发,祗望夫妻同偕老,不期今日两离分。天下事岂可尽如人意,这是我平常对你说过的。我的身体素弱,在平时有病时,诚恐死不得其所,现在有此结果,或许是我的希望。何以呢?因为我本是不足道的人,因为参加国民革命的原故,年余奋斗,其实说不上奋斗,就被戴上了一顶红帽子,政府也就看得我很重大。像我这样空无所有的人,而博得利害重要,要执行枪决。这倒不是我愿创造的历史——其实我也没有创造历史的本领——而是当局者,愿如此干写出一节惨剧来,以遗现在及以后的人,看我是如何伟大,我是如何重要,值得枪决,这倒是死得其所了。

祚遗

民国十八年二月十八日

给其子昆儿(赵锡家)的遗书

昆儿:

在你未及岁的时候,我因犯了国法执行枪决。你若成人,当记勿忘,而遵我以下遗言一切做去,切不可忽。

我因身体素弱,未冠之前,均为药炉生活所缠,及冠以后,即努力读书,亦为身体常病所苦。一生之志,竟未遂而死。你成人后,当继我之志,而从事读书,要做一个读书明理的人。不要希图做官而走到旁的途径去。换句话说,就是要继承我读书之志,而切实努力。

父祚亲笔嘱

民国十八年二月十八日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赵祚传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化作五封表现共产党人无限忠诚的文字,留给了至亲家人和人民大众。赵祚传烈士秉持的是信念坚定、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革命情怀。他给父亲和大哥的遗书中写道:“我为主义而牺牲,为民众而牺牲……我心很坦荡安然。”“然为国牺牲,算死得其所。”“虽置法场,又何足惜。”豪言壮语,气吞山河,动人心魂!表达了赵祚传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英勇就义前,他提前为自己写下了一副挽联:“有儿有女亡,论寿算,不为短命。半凭半吊死,享福泽,可比高年。”横批:“死得其所。”[5]“坦荡安然”“死得其所”,深深地饱含了一个革命者对真理的无限追求和对信念的忠诚坚守。

1929年3月29日黎明前,赵祚传在大姚北城外惨遭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

赵祚传烈士波澜壮阔、鞠躬尽瘁的辉煌一生,不因年久而褪色,而在党的历史中放彩增辉!革命青年赵祚传烈士永垂不朽!楚图南为赵祚传烈士题词:“赵统一烈士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流芳万古,革命烈士碧血千秋”;李一平为赵祚传烈士题词:“取义成仁三十五,头颅换得好山川。人民饮水思源处,浩气长存日月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