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马克思说大可不必,即使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因为他动手之前已经在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所以,在马克思看来,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动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计划的,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人的活动是超越于肉体需要的,是追求自由的,动物的活动是局限于满足肉体需要的。可见,人和动物本质区别在于他们的存在方式。因为人和动物拥有不同的世界。......
2023-07-28
人学是第五个维度,实质是把握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的本性、人的本质。把握经济活动的本体,理解经济活动、经济问题的哲学之“道”,对经济活动进行辩证分析和价值评价,主体都是“人”,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人”,所以,对经济活动的人学追问,是经济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传统中,有一种人性假设问题。这种人性假设,核心是确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之本性,而不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的本性是两个既有联系但又有本质区别的概念。人的本性主要指所有自然人共同具有的原初本性,如“追求自我利益”“趋利避害”“自保”。人的本质则是指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据。前一个“人”指的是“自然人”,后一个“人”既指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的“理想的人”,也指作为具有“类”属性(或类意识)的人、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作为具有自主创造个性的个人。就作为人的修养、塑造和境界而言,人的本质显然高于人的本性。西方经济学具有自己的“人性假设”,这种“人性假设”中所谓的“人的本性”,核心是指“每个人追求其利益最大化”或“自我利益驱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就是建立在这种“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它们由此认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追求其利益最大化的人,对这样的“人”,不宜作价值判断,由此就产生了自由主义经济学、功利主义经济学及其诸多变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作“人性假设”,而注重谈论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前提。在马克思看来,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抽象的人”或抽象的“自然人”,人都是现实的人,这种现实的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中进而满足其需要的人,人的需要、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关系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
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建构的政治经济学也是围绕“人”进行的,但他所讲的“人”是现实的人,是具有需要并“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总和中的人,是“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马克思把“现实的人”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而对经济活动进行人学追问,就要分析研究经济活动中人的需要、人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个性。“出发点”与“人性假设”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人性假设”中的“人”是抽象的、固定不变的,而“出发点”中的“人”,是处在社会关系总和中的现实的、发展变化的人,如在《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所讲的“人”,都是现实的人。正因如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也具有浓浓的人文情怀,当然,更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
由此,把握经济活动还要确立一种科学的人学观,对从事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中的“人”给出科学和道义的解释,对经济活动、经济问题作出事实和价值相统一的科学判断。“经济哲学”的本体论理解、辩证法阐释、认识论分析、价值观解读和人学追问之间,既有内在逻辑关系,构成理解“经济哲学”的完整图景,也构成以哲学方式把握经济的完整框架。生产劳动是经济活动与经济哲学的基石,离开生产劳动,就无法从根本上理解经济活动与经济哲学,所以在经典文献中,马克思把生产劳动作为理解经济活动的前提,把生产劳动看作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这便引出对经济活动的本体论理解:追问劳动的本质。存在决定意识。既然对经济活动首先有一种本体论理解,接着就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认识论分析,从哲学上进一步追问经济活动、经济问题中的哲学之道,从哲学之“本”来理解经济活动、经济问题,这便有了对经济活动的认识论分析。任何事物和对象都是一种矛盾性存在,对任何事物和对象的认识也是一种辩证认识过程,从哲学上理解经济活动,所看到的是经济活动也具有辩证的性质。由此,便有对经济活动的辩证阐释,对经济问题进行哲学分析,其实质就是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方法分析经济活动和经济问题。从哲学上讲,对经济活动、经济问题不仅要从客观存在上加以理解,注重其“事实尺度”,而且也要从逻辑上对经济活动、经济问题进行价值评价,注重“价值尺度”,这就从逻辑上进一步提出要对经济活动、经济问题作价值观解读,其实质,就是要把握经济活动、经济问题中的事实尺度和价值尺度、实证和规范之间的关系。人是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理解经济活动和经济问题最终都是为了人,所以,在经济活动和经济问题的深层背后,在经济学与经济哲学研究中,都有一个对“人”的理解问题,这就是对经济活动、经济问题的人学追问,其实质,就是要把握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
有关求真文萃: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教学及学科研究文集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暨学术论坛论文集的文章
但是马克思说大可不必,即使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因为他动手之前已经在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所以,在马克思看来,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动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计划的,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人的活动是超越于肉体需要的,是追求自由的,动物的活动是局限于满足肉体需要的。可见,人和动物本质区别在于他们的存在方式。因为人和动物拥有不同的世界。......
2023-07-28
本体论是第一个维度,实质是追问经济活动的本体——劳动的本质。马克思的《巴黎手稿》是对经济活动给以本体论理解的一个典型样本。其中,马克思从哲学上批判国民经济学,认为国民经济学只看到劳动的经济学意义,把劳动的本质看作“生产财富”的劳动。进一步来说,国民经济学只关心劳动创造财富,而马克思则更加关切当时的劳动如何被异化的内在机理。显然,国民经济学和马克思的经济学都是基于对劳动本质的本体论追问。......
2023-08-16
科学的“策划”过程,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必须是独特的、创新的。科学地解决问题,概念创新和理念创新,是策划的本质特征,资源整合在一起,能不能产生新的绩效、有没有创新,这是策划的核心关键。(三)策划对象,即被策划的体育项目本身,应当具有清晰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五)策划效果评估,项目策划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效果监控,最终进行效果评估,通过监控与评估,对策划形成反馈和调试机制。......
2023-11-18
相应地,我们对进步概念进行重审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以科学的进步为基础的。然而,这并不等于说,现代的进步概念没有早期的萌芽形态。这些观点成了现代“进步”观念的思想资源。......
2023-11-26
到“新新中国”,中国人更加进步,不仅行为不可自私,自私的念头也要不得,于是,全民“狠斗私字一闪念”。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最新中国”,自私从首恶的席位上退了下来。而且,很快,听理论家说,人都是自私自利的。经济学里的理性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普通评论家没有自己的理论,理论家说人都是自私的,报章杂志便常把“人皆自私”当做人所周知的公理。......
2024-10-01
也不是,有感觉、能活动的这种生命状态是人和其他动物,包括微细生命共有的属性,不是人独有的特性。因此,这种有感觉、能活动的生命状态不能作为区分人和非人的标准。虽然人是物质和精神的对立统一体,但人之所以成为高级生命,人的本质规定性,绝不是物质的肉体,而是感知智能、精神特质。因明学界最流行的人的定义是“会说话、具有认识能力的生命”。......
2023-12-04
认识论是第二个维度,实质是从具体到抽象,自觉从哲学之本的层面来认识和理解经济活动、经济问题,或者自觉理解和把握经济活动、经济问题中的哲学之本。经济活动、经济问题中的根本,讲的就是反映经济活动、经济问题的哲学理念、哲学思想。《资本论》就是从理性层面揭示经济活动、经济问题的哲学根本的典型样本。分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涉及人的根本利益。......
2023-08-16
高波在对西方哲学的系统阅读中所获得的理性,最终转化为一种感性的认识而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高波在他的作品中所使用的中药水、碘酒、血液、精液、食盐、菜汁、泥土等材料,都是基于医学或生物学上的考虑,比如药能对有机体的死亡进行预防和治疗。“存在”和“死亡”都是生物学或医学上的“真实”的而不再是哲学中的“抽象”。高波的作品正是用这样的事实为个体的存在收集着证据。......
2023-0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