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追问劳动的本质:楚雄师范学院研究文集

追问劳动的本质:楚雄师范学院研究文集

【摘要】:本体论是第一个维度,实质是追问经济活动的本体——劳动的本质。马克思的《巴黎手稿》是对经济活动给以本体论理解的一个典型样本。其中,马克思从哲学上批判国民经济学,认为国民经济学只看到劳动的经济学意义,把劳动的本质看作“生产财富”的劳动。进一步来说,国民经济学只关心劳动创造财富,而马克思则更加关切当时的劳动如何被异化的内在机理。显然,国民经济学和马克思的经济学都是基于对劳动本质的本体论追问。

本体论是第一个维度,实质是追问经济活动的本体——劳动的本质。

生产劳动,是经济活动与经济哲学的基石和基础,离开生产劳动,就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和把握经济活动与经济哲学,所以,在《巴黎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等文献中,马克思既把生产劳动看作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又把经济活动作为理解一切经济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马克思的《巴黎手稿》是对经济活动给以本体论理解的一个典型样本。其中,马克思从哲学上批判国民经济学,认为国民经济学只看到劳动的经济学意义,把劳动的本质看作“生产财富”的劳动。在国民经济学看来,生产劳动的真正目的是带来多少利息,每年总共积攒多少钱,它不知道处于劳动关系之外的人不把工人当人看,认为劳动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李嘉图看来:“人是微不足道的,而产品则是一切。”对劳动本质的这种经济学理解,本质上是一种功利主义经济学。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批判了这种对劳动本质的功利主义理解。

他指出:“国民经济学按其本质来说是发财致富的科学。”马克思从“人”的维度来理解和把握劳动,“认为劳动的本质,就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就是人的自我产生过程”。这种理解,本质上是在构建一种人本主义经济学。进一步来说,国民经济学只关心劳动创造财富,而马克思则更加关切当时的劳动如何被异化的内在机理。所谓“异化劳动”,本质上就是工人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被资本家占有,成为与自己对立的力量,工人本身为此做出巨大牺牲。正如马克思所讲的: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工人劳动被异化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马克思给出的答案是:人和人的关系异化了。他进一步指出,这种人和人关系异化之根源,就是私有财产制度。“尽管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同时“它是外化劳动的后果”。“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这里的私有财产制度,实质上就是财产、财富的所有制度和分配制度。这种财产、财富的所有制度和分配制度虽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却剥夺和牺牲了劳动工人的利益。马克思从当时他所接受的人本主义出发,对劳动的本质作出不同于国民经济学的新的哲学理解。显然,国民经济学和马克思的经济学都是基于对劳动本质的本体论追问。不过,国民经济学家是自发的,而马克思是自觉的;国民经济学家只从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劳动的本质,只把劳动看作一种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活动,而马克思则从人本主义哲学上理解劳动的本质,把劳动理解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和人的自我实现。对劳动的本质理解不同,经济学研究的路向和路径也就不同:一个是功利主义经济学,一个是人本主义经济学。

因此,当面对经济活动、经济问题与经济学时,首先要追问经济活动的本体之维度——对劳动本质的理解。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一些地方往往既把经济建设仅看作“项目经济”,又把项目经济仅看作“金钱经济”。这种理解是对经济建设的本质在认知上出现了偏差。在这种把追求经济项目、GDP增长当作唯一的进程中,从事经济哲学研究的学者强调,不能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仅理解为GDP的增长,还要关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公平正义”“人的价值”。后来,中央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又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上这些,都体现了对我国经济活动、经济发展、经济问题之本质的哲学反思和追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