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冷战联盟:不同结局及其解释与不足

冷战联盟:不同结局及其解释与不足

【摘要】:在冷战时期,欧洲大陆的两端出现了以北约为代表的西方阵营与以华约为代表的东方阵营。为什么冷战时期的北约同盟最终发展出了安全共同体,而华约同盟没有。虽然安全共同体理论意识到了联盟的动态演进性,并且认识到了和解的重要作用,[21]但在本研究问题中,此类理论可为北约的案例提供一定的解释,却无法解释华约的案例。

在冷战时期,欧洲大陆的两端出现了以北约为代表的西方阵营与以华约为代表的东方阵营。这两个阵营以遏制对方为目标,并分别在内部发展出了相应的军事政治等联盟组织,可谓互为镜像,但是这两大拥有相同初始条件的联盟最终发展结果却不同。为什么冷战时期的北约同盟最终发展出了安全共同体,而华约同盟没有。这一问题除了是历史[19]和区域研究讨论的重要问题外,也是国际关系理论讨论的重要问题。

既有对此问题的理论解释主要是从联盟与安全共同体构建两个角度展开,联盟理论将此问题视为联盟维持问题,认为该联盟面临的外部威胁、内部实力对比与互动情况是影响此问题的变量。此理论认为拥有共同敌人和内部实力不均衡,并存在较多的互动的联盟体系更易持续。[20]但此理论并不能有效地解释北约与华约这两个案例,因为这两个案例都满足拥有强大对手、内部存在霸主并有较多互动等条件,故而根据联盟理论,北约与华约的联盟体系长期维持下去,并且在华约解体后,北约也会随之解体。而这与实际观察到的现实并不相符。

与联盟理论相比,安全共同体理论更为动态地理解了这一问题,认为联盟演进是一种内部成员认同身份变化的过程,安全联盟通过成员内的和解而演进为共同体。虽然安全共同体理论意识到了联盟的动态演进性,并且认识到了和解的重要作用,[21]但在本研究问题中,此类理论可为北约的案例提供一定的解释,却无法解释华约的案例。在历史上,无论是北约还是华约,其联盟中的主导国都试图要将自身的联盟体系建立起更为稳定的安全共同体,北约的宪章就明确表示其希望能够建立基于共同历史和传统的共同体,而在华约方面,也提出过建立“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理想。并且根据安全共同体理论,在塑造共同体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主导国可以起到锚点的作用,会极大地促进共同体的推进,从这一角度而言,无论北约还是华约都存在类似可能性。因此这一系列理论也不能为本问题提出恰当的解释。

除此之外,在既有对此问题的讨论中,基本上都未采取较为严谨的方法论,而是采取了简单的案例堆砌或者轶事性案例(Anecdotal Case)的方式。这就使得学者要么只关注北约这一成功的正面案例,要么仅仅关注华约这一失败的负面案例,缺乏更为科学、系统性的比较,也没有对其中的机制进行深入的探索。这也说明本章提出使用半负面案例比较法来研究此问题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