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条件组合分析:20国对民主转型影响稳健

条件组合分析:20国对民主转型影响稳健

【摘要】:条件组合分析是指在单个条件变量不构成必要条件的情况下,测量条件变量的不同组合方式对结果的影响。在必要条件检测中,非伊斯兰国家是必要条件,非二战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接近于必要条件,并且在以更高标准来设定结果变量的稳健性检测中达到了必要条件的标准,因而这两个变量不再纳入条件组合分析。条件组合分析的样本是除此之外的20个国家。检测结果表明,这5个条件组合对于民主转型的影响是稳健的。

条件组合分析是指在单个条件变量不构成必要条件的情况下,测量条件变量的不同组合方式对结果的影响。在必要条件检测中,非伊斯兰国家是必要条件,非二战苏联加盟共和国接近于必要条件,并且在以更高标准来设定结果变量的稳健性检测中达到了必要条件的标准,因而这两个变量不再纳入条件组合分析。又因所有的6个伊斯兰国家均未建立稳固的民主制度,对它们来讲,伊斯兰教就形成了无法成为民主国家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这6个国家也不需要进行条件组合分析。条件组合分析的样本是除此之外的20个国家。表4-4给出了条件组合的分析结果。

表4-4 条件组合分析结果(结果变量取值为1)

表4-4中,“*”是条件变量的连接符号,表示所连接的条件变量一起形成一个条件组合,净覆盖率是指某一组合剔掉与其他组合相重合的部分,得到的就是该组合的净覆盖率,这一指标用来度量组合对形成结果的重要程度和解释能力。所有组合的覆盖率是所列出的条件组合对结果总的覆盖率。fsqca软件给出了5个条件变量所构成的最优条件组合形式,这些组合形式具有对结果最强的解释能力,总的覆盖率达到0.82。[33]条件组合共有5组,也就是说,对于除伊斯兰国家之外的20个原苏东国家,通往民主共有5种途径:①独立国家经历和非苏联加盟共和国;②较低的资源配置扭曲程度、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非苏联加盟共和国;③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民主经历和非苏联加盟共和国;④较低的资源配置扭曲程度、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独立国家经历;⑤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独立国家经历和民主经历。其中,第一个组合的净覆盖率是0.29,为5个组合中对结果影响最大的条件组合。

事实上,剩下的4个组合都是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有“独立国家经历*非苏联加盟共和国”这样一个充分因素组合的变种。即一个国家若不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但却没有独立国家的经历,那么这个国家还可以有两个弥补的办法:较低资源扭曲*较高经济水平或较高经济水平*民主经历。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有独立国家经历却又是苏联加盟共和国,那么同样有两个弥补的办法:较低资源扭曲*较高经济水平或较高经济水平*民主经历。

将上述的必要条件分析结果和表4-4的条件组合进行分析,前面的结果可以简化成为如下的逻辑等式:

民主巩固=(非伊斯兰国家)*(二战前不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国家经历*非苏联加盟共和国)+(非伊斯兰国家)*(二战前不是苏联加盟共和国)*非苏联加盟共和国(较低资源扭曲*较高经济水平+较高经济水平*民主经历)+(非伊斯兰国家)*(二战前不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国家经历(较低资源扭曲*较高经济水平+较高经济水平*民主经历)。

在这里,“+”代表“或者”,而“*”代表“并且”。

这一结果表明,除了“非伊斯兰国家”以及“二战前不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外,独立国家经历、非苏联加盟共和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对民主巩固的结果贡献最大的3个变量。这样的结果很容易理解。独立国家经历和非苏联加盟共和国会使这些国家更快速、有效地完成国家建设,形成稳定的政治秩序和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并且在民主转型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国家能力。在新兴的独立国家中,如果遭遇到国家建设和民主转型的双重任务,则可能对民主转型造成负面影响,[34]因为国家建设要求行政权力的集中,而民主转型则强调权力的分享,并且民主转型也需要国家有能力维持基本的政治秩序,激烈的社会冲突会导致民主化的夭折和威权政体的复归。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则有助于民主巩固,这一结果与西摩·利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的观点相符。[35]此外,较低的经济扭曲度和民主经历也对民主巩固的结果有积极的贡献。

表4-5 条件组合分析的稳健性检测(结果变量取值为1)

表4-5是对表4-4的条件组合分析的稳健性检测。处理方式同样是提高民主制度的标准,只有政体指数的平均分达到了8分或以上才被认为是民主国家。在稳健性检测中,最高覆盖率的条件组合与此前的结果一致,而且总的覆盖率上升到了0.93,独立国家经历和非苏联加盟共和国这一条件组合仍旧是覆盖率最高的组合,其净覆盖率达到了0.33。检测结果表明,这5个条件组合对于民主转型的影响是稳健的。

在结果中可以发现,1990年是否与欧盟国家接壤、宗教变量(基督教东正教)并未出现在这些组合中。这说明,相比于独立国家经历、苏联加盟共和国和经济水平等遗产变量,欧盟的吸引力以及宗教的影响并没有那么重要,虽然基督教在回归分析中与民主转型显著正相关。这恰好表明,这一宗教变量可能受到了自变量的共线性影响。在基督教国家中,仅有亚美尼亚的政体得分低于8分,但它在二战前就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也不具备独立国家经历,而其余的国家(包括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政体得分都在8分或以上,它们都不是二战前的苏联加盟共和国,要么具有独立国家的经历(比如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要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如捷克、克罗地亚和斯洛伐克),因此基督教的显著正相关影响可能是由这些能够促进民主转型的变量与基督教的共线性所造成的。

另外,非伊斯兰教成为西方民主国家的必要条件,但所有6个伊斯兰国家都是在二战前就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也均不具有独立国家经历,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而伊斯兰教对民主转型的影响可能是二战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缺乏独立国家经历和经济水平较低等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作用在回归分析中存在被高估的可能。

在此,笔者要提及杰茜卡·福廷(Jessica Fortin)的研究。福廷在讨论国家能力与原苏东国家民主转型的关系时,定性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了较高的国家能力是民主巩固的必要条件,在回归分析中,国家能力与民主巩固显著正相关。[36]但福廷并未进一步讨论国家能力差异的原因。而实际上,历史遗产可能是影响国家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她所区分出的12个能力较高并建立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国家中,有9个国家,包括保加利亚、捷克、克罗地亚、匈牙利、蒙古国、波兰、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未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受苏联的影响相对较少,其政府机构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它们也都具有独立国家的经历。如果以政体得分在8分及以上作为西方民主制度的标准(因福廷用自由之家指数和政体指数的加总来度量民主制度,本章则采用政体指数标准),在福廷所界定的国家能力较低的国家中,未实现民主巩固的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些国家全部都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并且除俄罗斯外,其他国家都没有独立国家经历。本章的讨论表明,福廷看似复杂的“国家能力”数据集对于解释原苏东国家的民主巩固与否,事实上没有太多意义。其结果捕捉到的是浅层次原因,而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而我们的讨论表明,她的研究结果几乎完全是由历史遗产因素决定的,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历史遗产会对国家能力带来负面影响,独立国家经历则会有助于国家能力的提高。

总体来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历史遗产是影响民主转型的重要因素。非二战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在更高标准的稳健性检测中是必要条件,独立国家经历、非苏联加盟共和国和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是条件组合分析中最重要的条件变量,而宗教、地理等方面的遗产则不那么重要。虽然非伊斯兰教是必要条件,但这一结果可能是在二战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缺乏独立国家经历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基督教、东正教和是否与欧盟国家接壤这些条件变量并未出现在5个最高覆盖率的条件组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