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笔者认为,尽管由KKV所引发的“定性与定量之争”带动了整个政治学界对方法论的深入理解及方法创新,但今天的社会科学需要的是“超越定性与定量之争”。在展开之前,需要做四点说明。笔者必须强调一点,“定性与定量之争”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寻找因果解释”,到底是试图寻找“结果的原因”,还是仅仅是试图甄别“原因的影响”。定量研究的优势在于通过甄别“原因的影响”,从而确立某些因素对于某一类社会结果有影响与否。......
2023-08-16
受金、基欧汉和维巴的影响,定性和定量研究的论战中涌现了许多论点。[116]然而这场争论中一个重要的缺失是,几乎没有任何学者在同一个实证研究中清晰地展现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和缺陷。
第一,本章在对族群战争的研究中,将定量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结合起来,因为两者均适用于分析这一实证问题。这样做不仅得出了更为可靠的结论,而且也能将运用两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本章在研究中同时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因此定性与定量分析论战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法指责我们偏向于其中一种方法。这些实证研究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并将它们进行了比较,从而既为定性与定量研究的争论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在研究中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提供了途径。
最重要的是,选择哪一种研究方法要依据实证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而不是倒置过来,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同时使用两种方法。一些实证研究问题——如选举和投票问题——更适合采取定量研究法,因为探究某一特定投票人或立法者的行为无足轻重,如果想了解的是投票结果如何形成,那么某一特定的行为体的投票行为则不是探究的重点。其他一些问题则因为案例本身的稀缺或者定量分析所需数据的不足或难以获得,更适合采用定性研究法,即使采用该方法也不是排他性的。这类问题包括现代社会的大型革命[117]、公元前3500—2000年人类战争历史的起源[118],以及二战后不同国家如何在和平或战争中进行选择。[119]然而一些问题适合同时采取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例如二战后族群战争。根据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资料显示,1945年后共爆发了110次族群战争,而这些案例同样适用于定性研究法。对于这类问题,采用两种研究方法将可能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
第二,本章的研究强调了一个观点,即定量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竞争的。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没有哪种方法是完美无缺的。定量研究法通常无法确立特定的因果机制,以及情境因素如何影响这些机制的运作。相关性通常不是因果关系,更不是深层原因。即使利用最先进的数据库数据,使用定量研究法依旧只能发现相关性,而这与事实存在很大差距(例如两次车臣战争)。
采用过程追踪的比较案例研究并将其严格理论化,能够确立特定的因果机制,并发现情境因素如何影响这些机制运作。因此过程追踪的案例研究可以更细致地研究,并发现真正的因果机制。[120]同时定量研究法的优势在于,通过对大量观察值进行研究,揭示经验性模式并找出因素和结果间的关系,尤其是在有严谨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效果更好。在这方面,定性研究法不如定量研究法。因此只要有可能(即实证研究问题适合同时采取两种方法),应该将不同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
第三,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这一案例显示出,案例研究可以发现定量分析中的测量误差和编码错误,除此之外,这类问题很难被发现。虽然这些错误可能并不会改变整体数据结果,但它们的存在至少要求我们暂停研究,更严谨地考虑测量和编码方式。至少在莫雷利和罗纳的研究中,测量和编码存在逻辑上的错误,导致他们得到的是经不起推敲的统计结果。[121]
第四,本章强调,不论是在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中,都需要有更严谨和细致的理论做指导。如果没有严谨的理论,不论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法还是定量研究法,所得出的结果都是经不起推敲,并且难以解释的。
理论和实证假设完全不同。实证假设即使被证实,也仅仅只是抓住了经验规则或模式(例如以前发生过冲突,未来也很有可能发生冲突);相反,理论是解释这些经验规则或模式的。[122]最理想的情况是,理论是经验假设的基础,而假设来源于理论的核心部分。
然而许多先前分析自然资源与内战间关系的定量研究将经验假设与理论混为一谈,这些研究通常只是一个接一个地提出假设,但这些假设并非来源于理论的核心部分。因此这些研究即使不是完全非理论的,也仅是部分理论化的[123],虽然这些研究找出了导致内战(族群间或非族群间)爆发的许多因素,但他们所得出的大部分结论仅是这些因素与战争之间站不住脚的相关关系,无法一贯和有意义地为人所理解。[124]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现实,理论即使不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关观念、行动、结果 社会科学方法新论的文章
简单地说,笔者认为,尽管由KKV所引发的“定性与定量之争”带动了整个政治学界对方法论的深入理解及方法创新,但今天的社会科学需要的是“超越定性与定量之争”。在展开之前,需要做四点说明。笔者必须强调一点,“定性与定量之争”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寻找因果解释”,到底是试图寻找“结果的原因”,还是仅仅是试图甄别“原因的影响”。定量研究的优势在于通过甄别“原因的影响”,从而确立某些因素对于某一类社会结果有影响与否。......
2023-08-16
创业机会评估方法主要分为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以及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一)定性评估法定性评估法主要有史蒂文森法和隆杰内克法。(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这类评估的方法主要有蒂蒙斯的创业机会评价框架,[14]创业者在采用该方法时需要对经济因素、竞争优势、致命缺陷问题等8 个方面进行评估,一共有55 个指标,几乎涵盖其他评价方法的全部评价因素。......
2023-08-31
我对KKV的《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的第一印象是,尽管他们宣称是基于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方法来讨论社会科学的方法,但他们至少没有完全弄懂自然科学中的实验。事实上,我认为杰维斯对研究方法的运用基本上停留在“花絮性”证据的水平。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作期间,开始有计划地去学习不同的研究方法。)这些理解贯穿我此后的实证研究。......
2023-08-16
把社会科学的三类客体混为一谈的最糟糕的案例便是乔恩·埃尔斯特。埃尔斯特在号称是探讨研究社会行为(即行动)的工具的讨论中给出了两列社会行为,但其实在行动之外,他夹杂了很多观念和社会结果。此外,行动是事件的基本形式。[32]由于没能正确理解三类客体,以及解释三类客体需要不同的认识论立场和方法论工具,埃尔斯特的诸多讨论既不清晰也不一致。......
2023-08-16
我们现在把注意力转向具体的案例,选择出版的两部政治社会学著作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布朗利同样缺乏时空对自变量的规制,案例分析中运用最大差异原则,这种方法可能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多重因果性和遗漏变量。首先,缺乏空间规制使案例选择缺乏相似背景。对本章而言,比宾斯基关于威权崩溃解释的最大启发在于,他用清晰的时空对案例范围进行严格框定,通过时空规制下的案例选择展示了理论的可靠性。......
2023-08-16
许多偏爱定量方法论的人士已经讨论了一些基本的原则[28],告诫我们在从事定量研究时不要犯一些根本性的错误。第六,弄懂定量方法背后的基本逻辑。定量方法最核心的问题可能并不是具体的操作技巧,而是理解一类方法的基本核心逻辑。只是一个个自变量独立的回归模型越来越受到质疑,因为绝大部分社会结果都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023-08-16
[37]多值集分析方法对条件变量以多重赋值的方式进行分析,它的分析结果比模糊集更为繁杂,并且无法自动给出条件组合的结果。不过多值集分析方法会列出条件变量、结果变量和案例的比对情况,指出条件变量与结果变量相互矛盾的案例,而且可以直观地展示结果,所以我们可以用它来检测模糊集分析的结果。同时也表明,摩尔多瓦的经验可能特别值得研究。......
2023-08-16
一方面,从逻辑层面而言,基于时空的案例选择更加符合密尔方法的逻辑和案例研究的同质性假设。时空的情境含义意味着外部环境会随着时空的不同而变化,为了观察和发现这些案例中的因果机制,就需要对时期进行分段,从而保持背景因素的持续性。机制的时空性同样意味着案例选择需要接受时空因素的规制。因为作为研究案例的行为体的集合构成了一个体系,个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体系的影响,而时空的规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这种影响。......
2023-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