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情况下,本章提出半负面案例比较法。但是在半负面案例比较法中,除了要考虑初始条件和必要因素的讨论之外,还加入了对机制的讨论。而在半负面案例中比较法中,负面案例的作用除了关注某些不存在的因素,更要关注一些虽然存在但被遏制的机制。表8-2半负面案例比较法与传统的负面案例比较法结果区别......
2023-08-16
这一节将阐述把社会事实划分为观念、行动和结果对方法论的启示,但只是做两个陈述,并不讨论某种特定方法应该如何适当使用,因为这需要更专门的方法论论著。
首先,正如一开始所提到的,笔者赞成“方法论折中主义”。事实上,在处理不同客体或研究问题时,笔者运用过下文提到的所有方法,我践行了我所宣扬的。因此笔者对以下不同方法论的看法不应该被理解为由于个人偏好而贬低了某种方法。
其次,尽管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之间的激烈争论,[90]但不可能在此详尽地处理这个问题。重申一次,笔者仅仅陈述三个关键说明。对这两种方法更详细的讨论将留待之后的研究。
第一,我们必须明确区分推断一个因素的影响(即推断“原因的影响”)和构造一个原因的解释(即推断“结果的原因”)。只有在结果是由不受其他因素即仅由单一因素(或处理)导致的情况下,推断“结果的原因”等同于推断“原因的影响”。但这种情况在社会系统中极为罕见,大多数的社会行动和结果是由一系列因素辅以特定的机制而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推断“原因的影响”仅仅只是推断“结果的原因”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推断“结果的原因”不止于推断“原因的影响”(前者比后者更苛刻)。
正如加里·格尔茨(Gary Goertz)和詹姆斯·马奥尼(James Mahoney)所指出的那样,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争论中,很多困惑来源于隐含地混淆了“原因的影响”和“结果的原因”,[91]罗伯特·基欧汉、金和维巴[92]颇有影响的作品便是典型。[93]然而统计方法的重要贡献者保罗·霍兰(Paul W.Holland)非常明确这一差异,他指出统计学对“测量原因的影响”(即变量、处理、条件)是有用的,[94]但对于它是否有助于构建因果解释一直存在争议。[95]
第二,虽然回归分析有助于估计不同变量的“独立”影响或两三个因素的交互影响,但它对理解多于三个因素的交互影响有着几乎无法克服的障碍。[96]不幸的是,许多统计方法支持者对推断交互原因的影响的讨论都只使用两个因素或变量作为例证。[97]虽然为了清晰呈现交互项的基本逻辑而进行简化是很合理的,但这种简化使我们忽视了很少的社会结果仅由两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所导致,而定量技术根本无法处理超过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一简单事实。[98]因此这些对定量方法的交互作用的简化讨论,使得定量方法看上去比它的实际能力更为强大,甚至强于对它的期望能力。
第三,金、基欧汉和维巴错误地认为,推断“原因的影响”在逻辑上先于寻找因果机制。[99]其实这两项任务不仅可以齐驱并进,而且寻找因果机制在逻辑上可以先于推断“原因的影响”。[100]
一旦我们理解了这些关键点,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就可能形成更有建设性的对话。简单来说,虽然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可能是两种文化,[101]但它们是高度互补的,合适地结合可能会产生更强的解释力。[102]
有关观念、行动、结果 社会科学方法新论的文章
在此情况下,本章提出半负面案例比较法。但是在半负面案例比较法中,除了要考虑初始条件和必要因素的讨论之外,还加入了对机制的讨论。而在半负面案例中比较法中,负面案例的作用除了关注某些不存在的因素,更要关注一些虽然存在但被遏制的机制。表8-2半负面案例比较法与传统的负面案例比较法结果区别......
2023-08-16
在最根本的层面上,社会事实只有三个大类:观念、行动和结果。这三类客体在本体论上是不同的,尽管它们以分层的方式相互关联,同时行动和结果都有不止一个尺度。选民实际给克林顿投了票,这是一个行动。而克林顿赢得选举的事实则是一个结果。当实证社会科学家对观念感兴趣时,他们主要感兴趣的是行动和社会结果的直接或间接的观念动力。......
2023-08-16
把社会科学的三类客体混为一谈的最糟糕的案例便是乔恩·埃尔斯特。埃尔斯特在号称是探讨研究社会行为(即行动)的工具的讨论中给出了两列社会行为,但其实在行动之外,他夹杂了很多观念和社会结果。此外,行动是事件的基本形式。[32]由于没能正确理解三类客体,以及解释三类客体需要不同的认识论立场和方法论工具,埃尔斯特的诸多讨论既不清晰也不一致。......
2023-08-16
我对KKV的《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的第一印象是,尽管他们宣称是基于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方法来讨论社会科学的方法,但他们至少没有完全弄懂自然科学中的实验。事实上,我认为杰维斯对研究方法的运用基本上停留在“花絮性”证据的水平。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作期间,开始有计划地去学习不同的研究方法。)这些理解贯穿我此后的实证研究。......
2023-08-16
如果没有其他两个客体的输入,那必然是不充分的解释,甚至是扭曲的。更具体地说,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的主要挑战是涌现结果和多重因果。第六,因为涌现性和殊途同归性在驱动社会结果方面更为复杂和普遍,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社会结果的充分解释,尤其是在宏观层面,远比对行动的充分解释要求更高。这就对适当理解社会结果造成了巨大压力,更不用说“充分”理解了。[43]表1-2认识论的综合陈述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2023-08-16
本章通过过程追踪的比较案例研究方法对本章所提出的理论进行检验,证明理论中所阐述的机制确实曾经导致过族群战争,而当这些机制处于休眠状态时,通常会导致族群和平。对于以上两个问题的检验,只能借助于过程追踪的案例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无法做到这一点。加蓬的案例是负面案例。在定量分析中被误认为是正面案例的两个负面案例是两次车臣-俄罗斯战争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
2023-08-16
凯泽认为时空的条件范围选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历史学的条件范围,它限定了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例如17世纪的法国研究;另一种则是相对模糊的条件范围,例如欧洲的世袭君主国研究。此外,在控制了时空条件范围之后,笔者认为需要谨慎采用“可能性原则”来剔除那些被认为不可能发生的负面案例,因为界定某结果出现的概率极低与不可能之间存在较强主观性。......
2023-08-16
在实证社会科学研究中,机制的重要性已成为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共识。社会科学中的因果机制是一个过程,其不同于一般定量研究中的中介变量,通过连续的过程,从而将不同因素联系起来驱动变化。这一将因素与机制割裂开来的现象对社会科学的讨论并不有利。故而在社会科学的讨论中,我们需要将因素与机制相结合进行讨论,才可以更加完善地论证我们所希望讨论的理论假设。......
2023-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