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投影介绍奥斯特的生平,并用实验演示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3-08-16
重视科学本质的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要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科学的本质。
★★举例:“电流的磁场”案例(片段)
引入新课
(略)
教学过程
1.奥斯特实验
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总结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然后指出:最早揭开这个奥秘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多媒体展示,回顾历史)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奥斯特实验。
(1)设计实验
在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器材?怎样连接?在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观察什么?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探究电与磁的联系?(多媒体展示实验电路圈)
(2)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将电源两极对调,改变电流方向,再作一次探究。
(3)分析归纳,交流合作,形成结论
①小磁针在什么情况下偏转?
②小磁针在什么情况下不偏转?
③小磁针为什么会偏转?
④小磁针偏转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交流讨论,并选代表汇报探究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2.通电导线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用的是一根直导线,那么一根直导线通电后有多大的磁性?实际应用大吗?(学生交流讨论,猜想和假设)
总结学生猜想和假设出来的问题。同时指出:一根直导线通电后磁性不大,实际应用也不大。
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强通电导体的磁性呢?科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们让电流通过各种形状的导线来研究电流的磁场,其中用处最大的就是把导线做成螺线管再通电。
(1)实验探究
按如图8-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通电导线周围为什么存在磁场?
②小磁针为什么会偏转?
③小磁针南北极的方向是怎样的?
④为什么说通电螺线管有磁性?
⑤如何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
图8-1 实验装置
有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方法的文章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需要加强观察与实验训练,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方法,迅速洞察科学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相互联系。注重把反思、对比类比教学纳入课堂教学之中。)16世纪末,意大利比萨大学的青年学者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提出了质疑。后来,他在1638年出版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对此作了评论。......
2023-08-16
(二)理性主义的科学本质观理性主义认为,一切知识均源于理性所显示的公理。(三)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本质观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知识源自纯粹客观的观察,再经由科学方法得到科学知识或理论。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对人们认识科学的本质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科学知识形成过程被认为相当客观,而且它是对自然界的本质的真实描述,因此是极不易改变的,故科学知识被视为绝对客观的真理。......
2023-08-16
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它贯穿于知识建构和知识应用的全过程。科学思维贯穿了获取知识的一般过程,从观察出发,经过逻辑加工,最后上升为理论。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承认科学具有主观性,允许学生针对同一现象形成不同的科学问题以及作出不同的科学假设。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质疑,通过去伪存真的过程保留可被探究的若干科学猜想。二是,制定研究方案和执行研究方案阶段。......
2023-08-16
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思维,需要加强物理基本模型的教学,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引入抽象化、理想化模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探讨实际问题。体会物理模型建构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的理想化模型方法。所以,α粒子大角度散射说明枣糕模型不符合原子结构的实际情况。......
2023-08-16
以高一物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为例,我们的学生仅仅通过两个弹簧秤相互对拉一次,看一看两弹簧秤的示数,或者,通过两个力传感器对拉,看一看两力与时间的图像关系,就得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结论,然后就认为,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了。......
2023-08-13
因为认识到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不少学者把科学思维培养放到了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应从传统的只重视结论应用转变为重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是必须的和有益的,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体会物理规律的奥妙。切实结合物理实验进行教学,是对形象思维法的充分利用。......
2023-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