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作为十大核心词之二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直观想象作为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提出,可见直观想象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直观想象是对几何直观、空间想象和空间观念的融合与发展。......
2025-09-29
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需要加强物理基本规律的逻辑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教学,注重把科学史上的推理过程纳入课堂教学中。
★★举例:“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案例(片段)
复习提问: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哪些?“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没有关系”在今天看来似乎并不难接受,但这个结论却是物理学家伽利略经历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才得出的。
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重的物体下落总是比较快。比如,一个石块和一片树叶同时从同一高度掉下来,一定是石块先落地。所以在16世纪以前,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物体质量越大下落越快。由于亚里士多德在各方面成就突出,人们将他的观点奉为经典,当时的教科书上这样写道:众多学者也认同。虽然也有人表示怀疑,但由于教会对他的结论进行了神化处理,所以大家都不敢对这一观点发出公开的质疑,直到伽利略通过推理的方法研究下落运动的规律并发表了著作。但是,伽利略受到了教会的迫害,在软禁中度过余生。
(提问学生,教师补充总结,启发思考。)
那么伽利略是怎么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并建立自己的理论的呢?
教师总结:伽利略通过四个环节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并建立了自己的理论。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查阅的资料分组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1.运用推理方法,使亚里士多德的结论陷入矛盾中(https://www.chuimin.cn)
用绳子把两块石头连在一起,由于总体质量大于任一石头,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其下落速度应大于任一石头单独下落的速度;另一方面,用绳子连在一起的两块石头毕竟仍是分开运动的,大石头运动得快,小石头运动得慢,大石头必然会被小石头“向上拉”,使总体的运动速度小于大石头单独运动的速度。用同一观点分析同一问题却得到完全矛盾的两个结论,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查阅的资料分组讨论,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发表讨论结果。)
2.运用理想模型猜想落体运动的规律
首先定义匀速运动,表明时间与通过空间的比例关系;然后再定义匀加速运动,用于表述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但在没有进行数学推导和实验研究之前,他对匀加速运动的认识十分模糊。一开始他的设想有两个:一个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x成正比。后来发现,如果v与x成正比,将推导出荒谬的结论。所以伽利略的精力集中在v与t成正比的研究上。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查阅的资料分组讨论,汇总讨论结果。)
3.运用数学方法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可以直接测定的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定义匀速运动的基础上,伽利略提出了第一定理:平均速度定理,即一个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经过任一空间所用时间,等于这个物体以一个均匀速率经过同一空间所需的时间。这个均匀速率等于最高速率和加速刚开始前的速率的平均值。以第一定理为基础,伽利略又推出了第二定理,即一个从静止开始的匀速下落的物体所经过的各段距离的比等于经过这些距离对应所用的各个时间间隔的平方之比。伽利略又给出第二定理的另一种表述,即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速度按自然数增加,而在这些相等的时间间隔里所经过的距离的增量之比则等于从1开始的奇数之比。至此,伽利略便完成了自由落体定律的数学表述。伽利略修正了早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些错误提法,提出正确的表述,即在匀加速运动中,落体的瞬时速度正比于下落的时间,经过的距离正比于时间的平方。这样,并不需要测定瞬时速度,只要测定t与对应的s就可以了。
教师总结:伽利略对物体下落运动快慢问题的推理过程和实验探究过程,开启了自然科学走向实验索的阶段,为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更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
点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了解伽利略的推理过程,体会并学习伽利略所采用的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习惯;通过了解伽利略对物体下落运动快慢问题的实验探究过程,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推理的思维和实验研究方法。
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作为十大核心词之二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直观想象作为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提出,可见直观想象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直观想象是对几何直观、空间想象和空间观念的融合与发展。......
2025-09-29
课程改革强调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细化到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遵循以下原则。(一)多元化原则高中物理教学应当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5-09-29
为了把握基础教育的“基础”这一着重点,素养中的“关键素养”“核心素养”得以凸显。“核心素养”最早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欧盟的核心素养框架受到经合组织研究项目的影响。该项目研究制定的核心素养总体参照框架为世界各国建立本土化核心素养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模型。......
2025-09-29
根据我校“四环节·问题导学魅力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我针对“友谊相伴”做了下面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该活动的目的是增加学生们对“朋友”的认识,朋友是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场景、人生各个阶段、各个人群中的。......
2025-09-29
教学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一般而言,主要从“创设教学情境”“呈现学习内容”“优化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与设计。在设计“呈现学习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实际,采用接受性呈现方式和探究性呈现方式相统一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特点,设计出评估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5-09-2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核心素养,其中数学抽象是六大素养之首,即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数学抽象作为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2017年标准》提出要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025-09-29
学前分析对完善教学设计以及完成教学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前分析也有助于教师甄别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因材施教。其次,全面深入的学前分析有助于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促进起点行为和新的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全面深入的学前分析有助于确定适当的课的组织形式和知识的深广度,正确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特征的分析还包括对学生一般特点和学习风格进行分析。......
2025-09-29
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第二个层次是理解性水平的物理阅读能力。......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