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的演变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的演变

【摘要】:(一)模式与教学模式“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持“程序”说者和“结构”说者,仅是将教学模式纳入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的范畴,也非严格的科学定义。而范型或计划,指的只是教学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并不能说明其内涵特征。(二)教学模式的演变“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因此这一阶段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

(一)模式与教学模式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model还可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模式”一词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个术语,指介于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了的形式”。把模式概念引入教育学理论中来,反映了现代教学理论研究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论,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动态地研究教学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构成样式及其具体的操作程序。

“教学模式”一词,现已被广泛使用,但关于它的解说、它的内涵却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方法范畴,有人说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也有人说“常规的教学方法俗称小方法,教学模式属于大方法”。第二种把教学模式归入教学程序之内,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即教学工作应当遵循的步骤”。第三种认为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的概念有关。如有人说“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有人则说“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某一主题及其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关系,对教学结构进行组合的方式”。第四种观点以美国的乔伊斯为代表,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上述几种观点,反映的仅是教学模式的不同侧面,而没有反映出它的本质。

持“教学方法”说者,是将教学模式简化了,教学模式包含了教学方法,但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方法,也不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持“程序”说者和“结构”说者,仅是将教学模式纳入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的范畴,也非严格的科学定义。而范型或计划,指的只是教学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并不能说明其内涵特征。

从总体上分析,教学活动的构成可以分为静态与动态两大部分。其静态结构主要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与相互作用。其动态结构则是教学流程中的组织方式与程序安排。任何一个教学活动的静态和动态结构形式,总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构建的。由于教学理论或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样式、教学程序的结构方式以及实施方法也不同。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一种教学体系。它既不是纯粹的教学理论,也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是把一定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又把实践提升为理论的中介桥梁。从本质上看,它属于教学方法论范畴。

(二)教学模式的演变

“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不过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

古代教学的典型模式就是传授式,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书中文字与教师的讲解几乎完全一致,学生对答与书本或教师的讲解一致,学生是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的。

到了17世纪,随着学校教学中自然科学内容和直观教学法的引入,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夸美纽斯提出应当把讲解、质疑、问答、练习统一于课堂教学中,并把观察等直观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体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

19世纪是一个科学实验兴旺繁荣的时期。赫尔巴特的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的趋势。他从统觉论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当新经验与已经构成心理的统觉团中概念发生联系时,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选择正确的材料,以适当的程序提示学生,形成他们的学习背景或称统觉团。从这一理论出发,他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以后他的学生又将其改造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以上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性,它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19世纪20年代,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强调个性发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与流行,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应运而生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得到了社会的推崇,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向前推进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活动教学,促进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辟了教学模式的新路。

当然,实用主义教学模式也有其缺陷。它把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等同起来,低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片面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了社会的强烈批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面临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现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对人脑活动机制的揭示,发生认识论对个体认识过程的概括,认知心理学对人脑接受和选择信息活动的研究,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加工等理论的产生,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教学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这一阶段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