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方法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方法

【摘要】:确定物理学的教育目的,一般要综合考虑物理学本身的性质与特点、社会对人才的物理素养的要求、学习者的需求等因素来决定。以往对物理素养人才需求更多是从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来要求的,要求物理学教育重视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而物理教育是帮助他们实现自身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物理学教育的目的确定,必须依据青少年的发展需求,要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确定物理学教育目的,一般要综合考虑物理学本身的性质与特点、社会对人才的物理素养的要求、学习者的需求等因素来决定。

(一)物理学的性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这种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存在于一切高级的运动形态之中,因而物理学揭示的规律和研究方法就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从而使物理学有重要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

物理学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也是生产技术的理论基础。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往往推动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变革,促进新的技术科学的兴起。以蒸汽机为动力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应用电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现代科学技术进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空间技术、生物材料、基因技术等领域而正经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都是与物理学的理论创立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物理学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无论在生产中还是在生活中它都有广泛的应用,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离不开物理学。物理学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物理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人的发展和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物理学的这些性质决定了物理学教育的重要性,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物理学教育的内容。

(二)物理素养人才的社会性需求

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国家或学校根据政治、经济、社会的需要制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各行业根据社会需求和这些方针和政策,对教育提出一系列要求。在物理学教育中,这种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社会对物理素养人才的需求。

对物理素养人才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科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往对物理素养人才需求更多是从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来要求的,要求物理学教育重视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后来发现,仅仅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的人才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开始于20世纪中叶的信息化,到目前形成了席卷全球的、日益迅猛的信息化浪潮,使得不仅是信息产业甚至是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加工业等,都要实现信息化。信息化加剧了“知识爆炸”,加快了“知识更新”。这就要求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在现代生活中,由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制造的各种更新换代的产品大量涌进各行各业甚至家庭,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这种科技的渗透性,对人的物理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对具备合适物理素养的人才的社会性需求产生影响。而这种物理素养的社会性需求又结合物理学的性质与特点,制约物理学教育的目的、内容和属性。

(三)物理学习者的发展需求

物理学习者的发展需求是制定物理教育目的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物理学习者主要是青少年。这一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处于可塑性高、变化大而趋于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学习精力充沛,渴望成才,希望为社会多作贡献。而物理教育是帮助他们实现自身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因为物理学不仅是物理科学知识的集合,也是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过程,而且也充满着丰富的物理学思想和价值观。因此,物理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而且也能让学生学到并运用物理学研究过程与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尤为重要的是,物理学教育还能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社会的责任感;物理学教育中大量优美和谐的物理现象,简单明了的物理公式和实验等等都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性趣;物理学教育中对物理事物的探究和对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培养物理学习者的科学怀疑、科学求真、科学求实、科学创新的态度和价值观。

物理学教育的目的确定,必须依据青少年的发展需求,要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无论是物理知识的教学、物理能力的培养,还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都要切合青少年的发展需求,适合青少年的心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