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严密的理论科学,是定量的科学,是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
2023-08-16
确定物理学的教育目的,一般要综合考虑物理学本身的性质与特点、社会对人才的物理素养的要求、学习者的需求等因素来决定。
(一)物理学的性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这种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存在于一切高级的运动形态之中,因而物理学揭示的规律和研究方法就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从而使物理学有重要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
物理学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也是生产技术的理论基础。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往往推动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变革,促进新的技术科学的兴起。以蒸汽机为动力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应用电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现代科学技术进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空间技术、生物材料、基因技术等领域而正经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都是与物理学的理论创立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物理学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无论在生产中还是在生活中它都有广泛的应用,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离不开物理学。物理学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物理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人的发展和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物理学的这些性质决定了物理学教育的重要性,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物理学教育的内容。
(二)物理素养人才的社会性需求
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国家或学校根据政治、经济、社会的需要制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各行业根据社会需求和这些方针和政策,对教育提出一系列要求。在物理学教育中,这种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社会对物理素养人才的需求。
对物理素养人才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科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往对物理素养人才需求更多是从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来要求的,要求物理学教育重视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后来发现,仅仅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的人才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开始于20世纪中叶的信息化,到目前形成了席卷全球的、日益迅猛的信息化浪潮,使得不仅是信息产业甚至是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加工业等,都要实现信息化。信息化加剧了“知识爆炸”,加快了“知识更新”。这就要求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在现代生活中,由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制造的各种更新换代的产品大量涌进各行各业甚至家庭,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这种科技的渗透性,对人的物理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对具备合适物理素养的人才的社会性需求产生影响。而这种物理素养的社会性需求又结合物理学的性质与特点,制约物理学教育的目的、内容和属性。
(三)物理学习者的发展需求
物理学习者的发展需求是制定物理教育目的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物理学习者主要是青少年。这一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处于可塑性高、变化大而趋于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学习精力充沛,渴望成才,希望为社会多作贡献。而物理教育是帮助他们实现自身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因为物理学不仅是物理科学知识的集合,也是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过程,而且也充满着丰富的物理学思想和价值观。因此,物理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而且也能让学生学到并运用物理学研究过程与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尤为重要的是,物理学教育还能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社会的责任感;物理学教育中大量优美和谐的物理现象,简单明了的物理公式和实验等等都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性趣;物理学教育中对物理事物的探究和对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培养物理学习者的科学怀疑、科学求真、科学求实、科学创新的态度和价值观。
物理学教育的目的确定,必须依据青少年的发展需求,要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无论是物理知识的教学、物理能力的培养,还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都要切合青少年的发展需求,适合青少年的心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
有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方法的文章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严密的理论科学,是定量的科学,是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
2023-08-16
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因此,应该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指导物理教学设计,而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强调系统设计时的整体性、综合性、辩证性和有序性。(二)综合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技术综合体,教学设计也是如此。但同时我们又强调,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训练等必须加强,只有教学过程闭合才能产生切实的教学效率。......
2023-08-16
对教学原则的认识也不能局限于表面,要深刻理解教学原则需要了解其理论背景,《物理教学论》一书从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应用与研究教学原则出发,相应提出“明确意义,增强兴趣;循序渐进,周期跃迁;掌握结构,发展能力”的三个教学原则。因此,师范教育在培养和提高教师素质时,应努力适应时代发展,迎接挑战。......
2023-08-16
为了把握基础教育的“基础”这一着重点,素养中的“关键素养”“核心素养”得以凸显。“核心素养”最早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欧盟的核心素养框架受到经合组织研究项目的影响。该项目研究制定的核心素养总体参照框架为世界各国建立本土化核心素养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模型。......
2023-08-16
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思维,需要加强物理基本模型的教学,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引入抽象化、理想化模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探讨实际问题。体会物理模型建构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的理想化模型方法。所以,α粒子大角度散射说明枣糕模型不符合原子结构的实际情况。......
2023-08-16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需要加强其对数据获取、信息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的训练,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同时要能反驳他人的质疑和批判。其中,通过物理实验来进行科学论证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学磁通量的概念。......
2023-08-16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解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和结构,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运用。......
2023-08-16
进行观察和实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便于学生构建模型,同时,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容易唤起中学生的直觉兴趣。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023-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