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0-1岁宝宝记忆力开发!快来了解左脑右脑的秘密!

0-1岁宝宝记忆力开发!快来了解左脑右脑的秘密!

【摘要】:快到9个月时,有的婴儿可以离开手扶物独站几秒钟。视觉发育宝宝对看到的东西,能记忆了,并能充分反映出来。尽管宝宝对颜色的变化还不理解,也不能分辨,但能够记住颜色了,把不同颜色的气球放在不同的地方,妈妈问:“红气球呢?”宝宝会把头转向红气球。宝宝对性别有了初步认识。情感分离通常在10到18个月期间达到高峰,在一岁半以后慢慢消失。专家提醒父母才是宝宝的第一语言老师。训练宝宝能够执行简单的指令。

左右脑智能发育状况:

轻轻松松就能识别颜色

第一节 本月婴儿智能发育状况

运动

坐卧自如:不需要倚靠任何物体,能很稳地坐比较长的时间。坐着时会自己趴下或躺下,而不再被动地倒下。

开始向前爬:但四肢运动还不协调,肚子开始离开床面,但有时仍会用肚子匍匐前进。

扶物可站起:扶床头的栏杆可以站起,但不会自己向前迈步。快到9个月时,有的婴儿可以离开手扶物独站几秒钟。

身体技能发育

此时的孩子会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就是喜欢用食指抠东西,例如抠桌面、抠墙壁。会模仿妈妈拍手,但没有响声。能把纸撕碎,并放在嘴里吃。把宝宝抱到饭桌旁,婴儿会用两手啪啪地拍桌子。会拿起饭勺送到嘴里,如果掉下去,会低头去找。能拉住窗帘或窗帘绳晃来晃去。

语言发育

现在他能够理解更多的语言,与你的交流具有了新的意义。在他不能说出很多词汇或者任何单词以前,他可以理解的单词可能比你想象得多。

尽可能与孩子多说话,可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告诉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要让你的语言简单而特别。无论你给他翻阅还是与他交谈,都要给孩子充足的参与时间。提问并等待孩子的反应,或者让孩子自己引导。此时他也许已经能用简单语言回答问题;会做3~4种表示语言的动作;对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当听到“不”或“不动”的声音时能暂时停止手中的活动;知道自己的名字,听到妈妈说自己名字时就停止活动,并能连续模仿发声。听到熟悉的声音时,能跟着哼唱,说一个字并表示以动作,如说“不”时摆手,“这、那”时用手指着东西。

视觉发育

宝宝对看到的东西,能记忆了,并能充分反映出来。不但能认识父母的长相,还能认识父母的身体和父母穿的衣服。

宝宝会有选择地看他喜欢看的东西了,如在路上奔跑的汽车,玩耍中的儿童,动物,而且能看到比较小的物体了。宝宝非常喜欢看会动的物体或运动着的物体,比如时钟的秒针、钟摆,滚动的扶梯,旋转的小摆设,飞翔的蝴蝶,移动的昆虫等等,也喜欢看迅速变幻的电视广告画面。

宝宝开始能认识颜色了。妈妈不断教宝宝:“这是红气球,这是黄气球,这是绿气球。”尽管宝宝对颜色的变化还不理解,也不能分辨,但能够记住颜色了,把不同颜色的气球放在不同的地方,妈妈问:“红气球呢?”宝宝会把头转向红气球。“黄气球呢?”宝宝又会把头转向黄气球。

宝宝对性别有了初步认识。如果总是爸爸抱着宝宝玩,宝宝就喜欢让和爸爸年龄差不多的男人抱。妈妈抱得多的宝宝,喜欢让和妈妈年龄差不多的女人抱。

认知状态

此时的宝宝也许已经学会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摇晃,能够认识五官。

能够认识一些图片上的物品,例如他可以从一大堆图片中找出他熟悉的几张。有意识地模仿一些动作,如喝水、拿勺子在水中搅等。可能他已经知道大人在谈论自己,懂得害羞;会配合穿衣。会与大人一起做游戏,如大人将自己的脸藏在纸后面,然后露出脸让孩子看见,孩子会高兴,而且主动参与游戏,在大人上次露面的地方等待着大人再次露面。

情感和社交发育

之前一段时期,宝宝是坦率、可爱的,而且和你相处得非常好;到这个时候,他也许会变得紧张固执,而且在不熟悉的环境和人面前容易害怕。他行为模式的巨大变化是因为,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学会了区别陌生人与熟悉的环境。对陌生人感到焦虑是孩子情感发育旅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甚至孩子对以前可以很好相处的亲属或儿童看护者,现在也会表现为躲藏或者哭泣,特别是在他们草率地接近孩子时。这种情况是正常反应,不必感到忧虑。同时,他对妈妈更加依恋,这是分离焦虑的表现。正如他开始认识到每一个物体都是独特而永恒的,他也会发现只有一个妈妈。当你走出他的视野时,他知道你在某个地方,但没有与他在一起,这样导致他更加紧张。他几乎没有时间概念,因此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回来。孩子稍大一些,过去与你一起相处的记忆将在你离开期间安慰他,他会期望和你重新团聚。情感分离通常在10到18个月期间达到高峰,在一岁半以后慢慢消失。不要抱怨他的占有欲,尽你的努力维持更多的关心和好心情。你的行动可以教授他如何表达爱并得到爱,这是他在未来多年赖以生存的感情基础。

专家提醒

父母才是宝宝的第一语言老师。这时的父母要尽量用清晰标准的发音和宝宝进行语言交流。说话时,让婴儿看到你的口形,把语速放慢些。有的父母认为电视或收录机的语音标准,就时常给宝宝播放,以求达到婴儿学习标准语言的目的,这是错误的做法。其实宝宝学习语言要有语言环境,要与动作、实物等联系起来。

开发宝宝的左脑:

简单指令宝宝能执行

第二节 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

训练宝宝理解语言。在与宝宝的接触中,通过语言和示范告诉宝宝怎么做,如坐起来、拿、等一等。使宝宝能够理解更多的语言。

模仿发音训练。继续练习模仿发音,能使用有意义的单词,如“爸爸”、“妈妈”之类的称呼。也训练宝宝说一些简单动词,如“走、坐、站”等。在引导宝宝模仿发音后,要诱导宝宝主动地发出单字的辅音。观察是否见爸爸叫“爸爸”或见妈妈叫“妈妈”。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训练宝宝能够执行简单的指令。告诉宝宝“小姐姐到咱家玩,我们笑笑欢迎”等,宝宝做对了,大人要鼓掌、喝彩、夸奖,使宝宝为自己的正确理解而高兴,尝到成功的喜悦。

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

放手训练。训练宝宝有意识地将手中玩具或其他物品放在指定地方,家长可给予示范,让其模仿,并反复地用语言示意他“把××放下,放在××上”。由握紧到放手,使手的动作受意志控制,手、眼、脑协调又进了一步。

投入训练。在宝宝能有意识地将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础上,训练宝宝玩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并教宝宝将一小的物体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将积木放入盒子内,反复练习,训练宝宝的观察力,让宝宝学会解决简单问题。

推动滚筒训练。把圆柱体的滚筒(饮料瓶代替也可)放在地上,让宝宝用两只手推动它向前滚动。待宝宝熟练后,再让宝宝用一只手推动滚筒,并把它滚到指定地点。让宝宝在戏耍中逐渐建立起圆柱体物体能滚动的概念。

开发宝宝的右脑:

让宝宝接近陌生人

第三节 训练宝宝的大动作能力

训练宝宝站立、坐下。让宝宝从卧位拉着东西或牵一只手站起来,在站位时用玩具逗引他3~5分钟,扶住双手慢慢坐下。扶站比坐下容易,几分钟后,大人要帮助宝宝扶坐,以免宝宝疲劳,这样可以锻炼宝宝双腿的肌肉,训练宝宝身体的平衡性。

训练宝宝坐起并迈步。让宝宝仰卧或俯卧,用语言、动作示意他坐起来,并扶宝宝双手鼓励他迈步或用玩具、食品引逗他坐起来,此时要表扬宝宝,让宝宝高兴,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进一步发展。

花样爬行训练。这个月宝宝已由原来手膝爬行过渡到熟练的手足爬行,由不熟练、不协调到熟练、协调。妈妈可以用宝宝喜欢的玩具逗引宝宝爬行,提高宝宝爬行动作的熟练程度。

训练宝宝的适应能力

识图认物训练。给宝宝看各种物品及识图卡、识字卡,卡片最好是单一的图,图像要清晰,色彩要鲜艳,主要教宝宝指认动物、人物、物品等。增强宝宝的听说能力,培养宝宝爱读书的好习惯。

让宝宝接近生人。妈妈抱起宝宝,让他接近生人。过一会儿,生人可给宝宝一个小玩具,同他玩一会儿,让宝宝渐渐放松,同他笑笑,当宝宝报以微笑时才向他伸手。生人接抱时妈妈仍在近旁,使宝宝有安全感。宝宝可以随时再向妈妈伸手,这才放心接近生人。有过几次这种体验,宝宝就敢于接近生人和接近新事物了。

训练宝宝的社交行为能力

模仿大人动作。训练宝宝在注视大人动作的基础上学会用成套动作来表演儿歌。家长要先设计好全套动作并配上相应的儿歌或短语,每次动作都要一样,包括拍手、摇头、身体扭动、踏脚或特殊手势示范动作,学习时每做对一种都要表扬鼓励。

纸箱游戏。在50厘米高的包装箱四面贴上大的动物或水果图,让宝宝扶着箱子站立。妈妈先教宝宝认识每个图的名称,然后问“猫在哪儿?”

宝宝会扶着箱子四处绕行去找出猫所在的位置,训练宝宝理解名字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为宝宝左右脑开发提供最佳喂养

方式:养成宝宝良好的吃饭习惯

第四节 乳汁不再是宝宝的主食

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过8个月,即使母乳充足,也应该逐渐实行半断奶。原因是母乳中的营养成分不足,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在这个月里,母乳充足的不必完全断奶,但不能再以母乳为主,一定要加多种代乳食品。

8~9个月婴儿的母乳喂养每日喂母乳3次,时间安排在上午6时、下午2时、晚10时。在上午10时及下午6时喂稠粥、菜泥、蒸全蛋、面片。喂服温开水。果汁可改喂鲜番茄及香蕉。还可加喂豆腐脑、面条、点心。浓缩鱼肝油每日2次,每次3滴。

营养益智的小米

小米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益智作用。而且难得的是,小米中的粗纤维含量相对较低,特别适合宝宝食用。

宝宝在生长发育期间需要补充大量的优质蛋白。据科学家分析指出,小米中的蛋白质、脂肪、钙、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的含量均高于大米和面粉。另外小米富含色氨酸,色氨酸能促使大脑神经分泌使人欲睡的5—羟色胺。若在睡前半小时给宝宝喝点小米粥,可帮助宝宝入睡并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营养学家认为,小米是健脑补脑的有益主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宝宝常食可促进智力开发。由于小米中缺少维生素C,因此妈妈可将小米与含维生素C的红枣或豆类放在一起煮粥。

养成宝宝良好的吃饭习惯

固定饭桌。9个月的宝宝能够坐得很稳,而且大多数可以独坐了。因此让宝宝坐在有东西支撑的地方喂饭是件容易的事,也可用宝宝专用的前面有托盘的椅子,总之每次喂饭靠坐的地方要固定,让宝宝明白,坐在这个地方就是为了吃饭。

鼓励宝宝自己动手。这个月的宝宝总想自己动手,因此可以手把手地训练宝宝自己吃饭。妈妈要与宝宝共持勺,先让宝宝拿着勺,然后妈妈帮助把饭放在勺子上,让宝宝自己把饭送入口中,但更多的是由父母帮助把饭喂入口中。

吃饭时间不宜过长。每顿饭不应花太多的时间,因为宝宝在饿时胃口特别好,所以刚开始吃饭时要专心致志,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让孩子自己用勺吃饭

当孩子7、8个月坐得好并能吃一些固体食物时,可试着让他用手拿着食物吃,如饼干、磨牙饼、苹果片等,鼓励孩子自己用手拿食物吃。8、9个月孩子已能自如地用手拿食物吃后,可以教他学着自己用勺吃饭。宝宝刚开始练习用汤匙取饭菜时,可能会将饭菜洒在桌椅上及自己衣服上,或将碗碟打碎,所以有的家长不再愿意让孩子练习了。这时最好给孩子准备一套无毒塑料碗碟,每次取少量饭菜放在孩子的碟子里供他练习,减少遗洒。通过练习,孩子在12个月左右就会用勺子吃饭了。鼓励孩子自己进餐不仅强化了孩子对食物的认知,吸引孩子对进餐的兴趣,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自信心

适合宝宝左右脑开发的

游戏:小鼓手

第五节 识别五官

培养技能:

学习认识五官的名称、位置和各自的作用;让宝宝正确识别五官,发展宝宝自我意识;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记忆力

游戏准备:

五官的卡片、大镜子一面。

方法步骤:

坐在宝宝对面,一边唱儿歌,一边根据歌词的内容指出自己的五官相应位置,然后再念一遍,同时握着宝宝的手指出宝宝相应的五官位置,如此重复到宝宝能自己根据歌词指出五官为止。

1.妈妈和宝宝一起边拍手边说:“眼睛,眼睛在哪里?”

2.妈妈握着宝宝的手说:“眼睛,眼睛在这里。”(在最后一拍时,用手指着自己的眼睛)

3.指鼻子、指嘴巴等的方法同上。

附《五官儿歌1》:

小眼睛,亮晶晶,样样东西看得清。

小鼻子,用处大,分辨香臭全靠它。

小嘴巴,真能干,能说话,会吃饭。

喊爸爸,叫妈妈,人人喜欢它。

小耳朵,真是灵,样样声音听得清。

竖起耳朵仔细听,妈妈声音分得清。

《五官儿歌2》:

两个眼睛看四方

两个耳朵听声响

一个鼻子闻花香

一张嘴巴喝热汤

两片嘴唇亲爸妈

撅起小嘴像这样

两个脸蛋胖嘟嘟

它们都在我脸上

游戏提醒

宝宝认识身体部位的顺序是:最先认识眼、耳、口、鼻、手、脚,然后认识肚子、屁股,最后才认识脖子、肩膀、膝盖等。

益智拓展

现在的宝宝除了能识别五官之外,许多部位如肚脐眼、胳肢窝、耳朵眼、手指甲等都认识,因此妈妈教宝宝的时候,可以范围广些。或者让宝宝自己去指认识的部位和想知道的部位,使他记得更多。

认识图画

培养技能:

教宝宝学看图画认识实物,为宝宝及早认识实物作准备。

游戏准备:

水果图片(香蕉、苹果、葡萄西瓜、橘子)。

方法步骤:

1.墙上挂一些水果图片(香蕉、苹果、葡萄、西瓜、橘子)。

2.妈妈竖抱着宝宝,走进挂图让宝宝观看这些图片,妈妈指着其中某一种水果,说出水果的名称,让宝宝学着用手去拍一下那种水果图片。

3.等到宝宝逐一认出墙上的挂图时,妈妈可以用以上水果的实物给宝宝分别指认。指认时妈妈最好用语言描述水果的颜色、味道、大小等特征,这样多次重复让宝宝建立起对常见水果的认知和感知。

游戏提醒

1.宝宝学会选择并准确指认的图画后要经常温习,如果过几天不温习,宝宝思维中的这种联系就会消失。

2.最好选用与实物接近的图,不要选择卡通童趣的图。

益智拓展

以上的游戏也可以这样玩:

1.妈妈抱着宝宝坐在大床上,将家人的照片(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宝宝)排列在宝宝面前。

2.先让宝宝仔细看看这些照片。

3.妈妈试着将奶奶的照片指认给宝宝看,并说:“这是奶奶”。

4.按照以上的操作,妈妈逐一教宝宝指认爷爷、爸爸、妈妈、宝宝的照片。

5.这样操作几次,宝宝很快就能建立感知,见到家人就会想到是谁。

小鼓手

培养技能:

首先训练听力,其次通过学习用小棒跟随音乐敲小鼓,培养节奏感和协调性。

游戏准备:

小木勺、奶粉盒、乐曲。

方法步骤:

1.奶粉盒的开口封起来,做成一个鼓,再给宝宝一把小木匙当鼓棒。

2.妈妈敲打这个新做的“小鼓”,使之发出响亮的声音,教宝宝学着用手或用小木勺去敲打。

3.等宝宝能够熟练“敲小鼓”的时候,继续玩这个游戏,只是这时候要配上节奏感强的乐曲,这样宝宝可以按节拍同妈妈一起敲打。

游戏提醒

小心不要让宝宝用“鼓棒”打到自己或别人。

益智拓展

宝宝练习敲小鼓,能发展手的技巧。这是因为宝宝要用手或小棍敲中鼓面才能发出声音。宝宝通过听音可以纠正自己打鼓的技巧,使手、眼、耳互相协调而使技巧进步。每种乐器要求不同的敲击技巧,宝宝从玩具的玩法中练习手的技巧,并用眼和耳促进手技巧进步。

拿勺子盛食物

培养技能:

练习自己吃饭。

游戏准备:

勺子、小珠子、红枣、小玩具。

方法步骤:

1.妈妈在教宝宝使用勺子之前,可以平时先拿几把勺子让宝宝玩,也可以让宝宝拿一个不用的勺子舀珠子、红枣等小玩具,让他慢慢学会正确握勺子、使用勺子的本领。

2.妈妈多鼓励宝宝自己动手吃东西,自己拿东西吃能用手把食物拿稳,为自己拿勺子吃饭作准备。

3.刚开始妈妈可以准备两把勺子,一把让宝宝持勺子学吃,另一把妈妈用来给宝宝喂饭,这样就不怕宝宝饿着,也为他以后自己吃饭打好基础。

游戏提醒

1.一开始宝宝拿勺子是不分左右手的,这时候妈妈不要迫使他纠正,而且并用双手也有助于发育宝宝的左右大脑。

2.教会宝宝用勺子自己吃饭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宝宝在餐桌上也许会有一些如敲勺子、把东西丢进汤盆里等行为,妈妈不必为此而训斥宝宝。

益智拓展

如何知道自家宝宝何时想学习自己拿勺子吃饭呢?当以下现象发生时,妈妈就可以教宝宝学吃饭了:1.宝宝吃饭的时候喜欢手里抓着饭。

2.已经会用杯子喝水了。

3.当勺子里的饭快掉下来的时候,宝宝会主动去舔勺子。

模仿称呼妈妈

培养技能:

让宝宝练习发音和说话,通过模仿妈妈发音,练习称呼妈妈。

游戏准备:

香蕉。

方法步骤:

1.爸爸下班回家时见到宝宝时,妈妈用夸张的口型说“爸—爸”,示意宝宝叫“爸爸”。

2.宝宝会注意地学着说“爸爸”,爸爸要马上将宝宝举起来,以后宝宝会在父亲回家时叫“爸爸”。

3.妈妈准备给宝宝喂奶时让宝宝叫“妈妈”,或者妈妈拿着香蕉让宝宝叫“妈妈”,宝宝想吃香蕉就会叫“妈妈”。

4.以上的游戏只要宝宝叫过一两次,以后就逐渐会见人称呼了。

游戏提醒

1.用夸张的口型鼓励宝宝模仿是很重要的。宝宝喜欢模仿,如同做口部的游戏那样,越练习咽喉肌肉协调越好,对发音和说话很有帮助。

2.一开始宝宝偶然学会叫一次,可能下次他就不再配合叫了,要过几天才能再叫,妈妈一定不要太心急。

益智拓展

宝宝学会称呼父母是一件让人十分欣慰的事,但是称呼父母的早和晚与智力并不相关。有些宝宝说话早些,有一些会晚些;男孩会比女孩说话晚,因为男孩的口和喉发音的肌肉发育晚一些。宝宝懂话在先,开口在后,只要宝宝会认人和认物,听懂妈妈的意思就行。

上上下下

培养技能:

锻炼宝宝膝盖弯曲伸直,训练宝宝掌握高空平衡控制能力,同时培养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准备:

小凳子、有趣的玩具。

方法步骤:

1.宝宝面前放一个高10厘米高的小凳子,小凳子另一方地板上放一个宝宝喜欢的小玩具。

2.妈妈牵着宝宝的手,让宝宝抬高脚跨上去,协助宝宝在凳子上站好后,再让宝宝迈下来。

3.由于前方玩具的吸引,促使宝宝想要学习迈下凳子去找玩具。

4.妈妈拉着宝宝的双手让宝宝一只脚先下来,再另一只脚。

5.也可以将数个凳子按一定距离排成一行,让宝宝一上一下。

游戏提醒

1.不练习楼梯爬行时,楼梯的顶端和底部随时都要围着安全护栏。

2.宝宝一般都是先学会上,后学会下。当宝宝爬到楼梯最上面,再教宝宝下来的方法。由于宝宝还不知道怎么转身,所以你必须教他如何伸出脚,并在他每往下爬一级台阶时教他放轻松。

益智拓展

牵着宝宝的手上台阶,如果有扶栏可让宝宝自己一只手扶栏学着上。

初学时,宝宝先迈上一级,双腿在台阶上站稳之后再迈步上第二级。许多牵手学走的宝宝还未会走就已学着上台阶。住楼房的小宝宝每天都有机会练习,妈妈千万别忘记在宝宝上台阶时替他数数,一级、二级、三级,一直数到上平台,再从头数。宝宝一面学上台阶时一面学数数。

取和放

培养技能:

通过练习食指和拇指捏取细小物件,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运动能力。

游戏准备:

小碗、葡萄干少许。

方法步骤:

1.将少许葡萄干装在小碗里。

2.妈妈先捡一粒放在嘴里咀嚼,说“真甜”,宝宝就会去捡。

3.一开始宝宝可能会用手掌一粒也抓不着,这时候妈妈要再次示范给宝宝看,鼓励宝宝用拇指和食指去捏,宝宝就会学着妈妈的样子用食指和拇指去捏取。

4.刚开始宝宝可能会一把抓,遇到这种情况妈妈要细心示范,当宝宝能捏起来时,要给予鼓励。

游戏提醒

1.照看好宝宝,谨防宝宝拿起葡萄干放入嘴里。

2.之所以让宝宝学习去抓捏葡萄干,是因为葡萄干小而软,不易滚动,宝宝捏起来难度适中。

益智拓展

通常,宝宝从出生后3个月练习够取,到第5个月才能学会,有准确目的地松手也要从出生后8个月练习,到第10个月才能学会。

这就是说,虽然早期宝宝学会抓挠的动作,或者会屈伸5个手指,但是他还不能准确有目的地松手,即是眼与手还未协调,因此这时期练习捏葡萄干就能锻炼宝宝眼手协调能力。

纸箱游戏

培养技能:

扶物站立、横跨迈步,识别不同种类的图片,同时识别和记忆图片的排列顺序。

游戏准备:

大纸箱、胶水、图片(动物、植物、水果、汽车各一张)方法步骤:

1.妈妈准备一个45~50厘米高的大纸箱,将纸箱的四个面分别贴上动物、植物、水果、汽车图片各一张。

2.妈妈引导宝宝爬近纸箱,让宝宝用手扶着纸箱站起来迈步。妈妈可以指着其中一幅图,告诉他“这是汽车,它会嘀嘀地叫”,让宝宝认识图上的汽车。

3.等宝宝认出汽车图片以后,妈妈牵着宝宝绕过纸箱迈步,走到离开小汽车的另一面,妈妈问“小汽车呢?”看看宝宝是否能绕回纸箱找到小汽车图。

4.等到宝宝学会指认每幅图以后,妈妈随便问到哪一幅图画,宝宝都会快捷地迈步去找,将图画指出。

游戏提醒

图片的内容最好是不同种类,因为如果内容有较大差别能帮助宝宝更容易鉴别,如一幅幅不同的内容,有猫、小汽车、花、大苹果或一个小姐姐。

益智拓展

这是认物与运动结合的游戏。这个游戏练习过几次之后,宝宝还会记住它们排列的顺序,如知道猫的图片后边是小汽车,宝宝先找到猫再翻过去就找到小汽车了。宝宝开始锻炼顺序记忆能力。

本月智能开发效果测评

第六节 9个月宝宝智能开发效果测评1.按大人吩咐拿玩具:

A.5种(15分) B.4种(12分) C.3种(9分) D.2种(6分)以12分为合格

2.认识身体部位:

A.3处(12分) B.2处(8分) C.1处(4分) D.不会(0分)以8分为合格

3.揭纸取到玩具:

A.揭开再盖上玩(7分)

B.揭开取到玩具(5分)

C.找不着(0分)

以5分为合格

4.用食指按电视机、录音机、电灯、收音机等开关:A.5种(14分) B.4种(12分)

C.3种(10分) D.2种(8分) E.1种(4分)以10分为合格

5.称呼:

A.见父叫爸见母叫妈(15分)

B.叫爸妈中一人(10分)

C.无人时乱叫(5分)

以10分为合格

6.用姿势表示再见、谢谢、鼓掌、亲亲、虫虫飞、蝴蝶飞或其他:A.5种(15分) B.4种(12分)

C.3种(9分) D.2种(6分) E.1种(3分)以12分为合格

7.会给娃娃服务:

A.盖被(5分) B.拍它睡觉(3分)C.抱娃娃哄它勿哭(2分) D.不喜欢它,扔掉或摔它(1分)以5分为合格

8.懂得害羞:

A.当别人谈到自己时藏到妈妈身后(8分)B.躲到妈妈怀中(5分)

C.不理会别人谈话(0分)

以8分为合格

9.会拿勺子:

A.凹面向上盛到食物(10分) B.凸面向上盛不到食物(5分)C.拿勺子乱搅不盛食物(2分)

以10分为合格

10.大人帮助衣服时:

A.伸手和头配合(10分) B.会伸手(5分) C.不配合(0分)以10分为合格

11.学爬:

A.手膝爬行(10分) B.手腹匍行(5分)C.俯卧打转(3分) D.俯卧不动(0分)以10分为合格

12.扶起站立:

A.横行跨步(10分)

B.扶站不稳(5分)

C.不能从爬行扶起站立(2分)

以10分为合格

结果分析

1、2题测认知能力,应得20分;

3、4题测精细动作,应得15分;

5、6题测语言能力,应得22分;

7、8题测社交能力,应得13分;

9、10题测自理能力,应得20分;

11、12题测大肌肉运动,应得20分。

共计可得110分。总分在90~110分之间为正常,120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下为暂时落后。哪道题在及格以下,可先复习上月相应试题,通过后再练习本月的题。哪道题在A以上,可跨月练习下月同组的试题,使优点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