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0-1岁聪明宝宝爬行训练全面开发

0-1岁聪明宝宝爬行训练全面开发

【摘要】:当你感到非常高兴时,他会觉得自己所说的具有某些意义,不久他就会利用“妈妈”的声音召唤你或者吸引你的注意。有了这样的基础,为时不久,孩子就能真正地喊爸爸妈妈了,最终他会在想进行交流时才说。能发出“大大、妈妈”等双唇音,能模仿咳嗽声、舌头“喀喀”声或咋舌声。视觉发育这个月龄的婴儿对看到的东西有了直观思维能力,如看到奶瓶就会与吃奶联系起来,看到妈妈端着饭碗过来,就知道妈妈要喂他吃饭了。

本月智能开发效果测评

第六节 7个月宝宝智能开发效果测评1.拿走正在玩的玩具会:

A.尖叫乱动表示反抗(10分)

B.啼哭反抗(8)

C.不觉察(0分)

以10分为合格

2.听到大人说物名会用手指或用眼看物的方向:A.4种(16分)

B.3种(12分)

C.2种(8分)

D.1种(4分)

以12分为合格

3.两手各握着一物:

A.对敲(10分)

B.会用一手各握一物(8分)

左右脑智能发育状况:

能理解别人的感情了

第一节 本月婴儿智能发育状况

运动

坐得很稳了:此时孩子可以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坐起,坐得很稳,可独坐几分钟,还可以一边坐一边玩,还会左右自若地转动上身,也不会使自己倒下。尽管他仍然不时向前倾,但几乎能用手臂支撑。随着躯干肌肉逐渐加强,最终他将学会如何翻身到俯卧位,并重新回到直立位。现在他已经可以随意翻身,一不留神他就会翻动,可由俯卧翻成仰卧位,或由仰卧翻成俯卧位。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孩子独处。

匍匐爬行:相较于上月,此时的宝宝已经会爬了,但还不熟练。宝宝爬有三个阶段,有的孩子向后倒着爬,有的孩子原地打转,还有的是匍匐向前,这都是爬的一个过程。等宝宝的四肢协调得非常好以后,他就可以立起来手膝爬了,头颈抬起,胸腹部离开床面,可在床上爬来爬去。

身体技能发育

到这个阶段,他基本上已经可以很精确地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东西,他会对任何小物品使用这种捏持技能。如果你演示给他看,他甚至会做捏响指的动作。手眼已能协调并联合行动,无论看到什么都喜欢伸手去拿,能将小物体放在大盒子里去,再倒出来,并反复地放进倒出。在摆弄物体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如大小、长短、轻重。孩子的手变得更加灵活,会使劲用手拍打桌子,对拍击发出的响声感到新奇有趣,能伸开手指,主动地放下或扔掉手中的物体,而不是被动地松手,即使大人帮他捡起他又会扔掉。能同时玩弄两个物体,如把小盒子放进大盒子,用小棒敲击铃铛,两手对敲玩具等。会捏响玩具,也会把玩具给指定的人。展开双手要大人抱。用手指抓东西吃。将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不论什么东西在手中,都要摇一摇,或猛敲。此时的婴儿各种动作开始有意向性,会用一只手去拿东西。

语言发育

孩子从早期的发出咯咯声,或尖叫声,向可识别的音节转变。他会笨拙地发出“妈妈”或“拜拜”等声音。当你感到非常高兴时,他会觉得自己所说的具有某些意义,不久他就会利用“妈妈”的声音召唤你或者吸引你的注意。在本阶段,他每天说“妈妈”仅仅是为了实践说词汇,他还不明白这些词的含意,还不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真正联系起来。有了这样的基础,为时不久,孩子就能真正地喊爸爸妈妈了,最终他会在想进行交流时才说。

这一阶段的婴儿,变得活跃了,发音明显地增多。当他吃饱睡足情绪好时,常常会主动发音,发出的声音不再是简单的韵母“a”、“e”了,而出现了声母音“pa”、“ba”等。还有一个特点是能够将声母和韵母音连续发出,出现了连续音节,如“a-ba-ba”、“da-da-da”等,所以也称这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语言发育处在重复连续音节阶段。

除了发音之外,孩子在理解成人的语言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他已能把母亲说话的声音和其他人的声音区别开来,可以区别成人的不同的语气,如大人在夸奖他时,他能表示出愉快的情绪,听到大人在责怪他时,他们表示出懊丧的情绪。还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成人说“爸爸呢”,宝宝会将头转向父亲,对宝宝说“再见”,他就会做出招手的动作,表明婴儿已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言语交流。能发出各种单音节的音,会对他的玩具说话。能发出“大大、妈妈”等双唇音,能模仿咳嗽声、舌头“喀喀”声或咋舌声。孩子能对熟人以不同的方式发音,如对熟悉的人发出声音的多少力量和高兴情况与陌生人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他也会用1~2种动作表示语言。

视觉发育

这个月龄的婴儿对看到的东西有了直观思维能力,如看到奶瓶就会与吃奶联系起来,看到妈妈端着饭碗过来,就知道妈妈要喂他吃饭了。这是教宝宝认识物品名称并与物品的功能联系起来的好机会,帮助宝宝不仅知道这个叫什么,还知道这个是干什么的,这对婴儿智力开发有很大促进作用。

通过游戏活动,宝宝逐渐理解一种物品被另一种物品挡住了,那种物品还存在,只是被挡住或蒙上了,这是认识能力的一次飞跃。

开始有兴趣有选择地看东西,会记住某种他感兴趣的东西,如果看不到了,可能会用眼睛到处寻找。

认知状态

此时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但注意力难以持续,很容易从一个活动转入另一个活动。对镜子中的自己有拍打、亲吻和微笑的举动,会移动身体拿自己感兴趣的玩具。懂得大人的面部表情,大人夸奖时会微笑,训斥时会表现出委屈。

情感和社交发育

如果对孩子十分友善地谈话,他会很高兴;如果你训斥他,他会哭。

从这点来说,此时的孩子已经开始能理解别人的感情了。喜欢让大人抱,当大人站在孩子面前,伸开双手招呼孩子时,孩子会发出微笑,并伸手表示要抱。

专家提醒

这个月,宝宝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户外活动的意义就更大了,也更重要了。父母及看护人要尽最大可能,多带宝宝做户外活动,不要老是把宝宝闷在家里教宝宝“知识”,这是不科学的育儿方法。

开发宝宝的左脑:

伸出小手要什么

第二节 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

重复宝宝的发音。注意听宝宝的发音,当宝宝已能说出不同的单音时,要跟着重复宝宝所发的音,用动作表示音的意义,培养宝宝的发音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教宝宝伸手表示要什么。当宝宝要一种东西时,要教他伸手来表示要,然后再拿给他所要的物品,并点头以表示“谢谢”。培养宝宝手势语言的表达能力,并养成讲文明的好习惯。

用认物书给宝宝讲故事。宝宝开始能听懂一些话了,有了初步理解语言的能力。父母可以开始给他讲一些非常简单的故事。故事从他认识的东西讲起。句子要不断重复,语速要慢,故事最好不超过三句话。例如,宝宝已经认识猫,可以翻开书中有猫的图,父母拉着宝宝的小手一面指着猫一面讲:“这是一只猫,它会叫‘喵喵’,让它的妈妈快快来。”讲完后向宝宝提问:“哪里有猫?”让宝宝用手指出图中的猫作答。宝宝自己用手拍到猫时一定要称赞宝宝,或者亲亲他以示表扬。

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

训练捏取。让宝宝练习用手捏取小的物品,如小糖豆、大米花等,开始宝宝用拇指、食指扒取,以后逐渐发展至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起,每日可训练数次。妈妈要注意宝宝,避免他将物品塞进口、鼻呛噎而发生危险,离开时要将小物品收拾好。使用拇指、食指捏到小物品,这是人类才具有的高难度动作,标志着大脑的发展水平。

训练食指的技巧。第8个月时宝宝的食指很能干了。宝宝能用食指从糖果瓶中将糖果抠出来,也能把地垫的拼花拿起来。妈妈把地垫的拼花先拿起一个小角,让宝宝把食指伸进去,他就能把花纹拿出来。有些薄的泡沫塑料杯垫,中间有镶嵌的花纹,妈妈可以把杯垫弯曲,使镶嵌的花纹部分突出,便于宝宝拿到里面的花纹。许多玩具可以供宝宝练习食指功能,如用食指拨转盘、拨球滚动、按键等。小药瓶也有用,但瓶口要大于2厘米,防止手指伸入后拔不出来。用指拨玩具可以让宝宝的食指发挥最大的功能,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

开发宝宝的右脑:

寻找盖着的玩具

第三节 训练宝宝的大动作能力

爬行训练。由手膝至手足爬行,让宝宝能腹部离床用手膝爬,也可让宝宝和其他同龄宝宝在铺有塑料地板的地上,互相追逐爬着玩,或推滚着小皮球玩。爬行是全方位的大脑感觉综合能力的训练,既开发了脑潜能,使左右脑协调发展;又开发了体力,还培养了宝宝的社交能力

拉物站起训练。会爬的宝宝,遇到椅子、桌子或床铺等就会双手抓住,使劲站起来。宝宝的双腿还不够结实,站起来一会儿就需大人帮忙扶着坐下或者再次爬行。不要过早扶宝宝迈步,除非他自己能扶着伸腿横行,但要尽量缩短行走的时间,鼓励宝宝自己多站起来,为以后行走作准备。

训练宝宝的适应能力

认身体部位。让宝宝看着娃娃或他人,妈妈可用游戏的方法教宝宝认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如让宝宝用手指着娃娃的眼睛,妈妈说:“这是眼睛,宝宝的眼睛呢?”帮他指自己的眼睛,宝宝逐渐会独立指眼睛,这可以加强宝宝的理解力,还能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感知能力训练。继续抚摸、亲吻宝宝,握着宝宝的手,教他拍手,按音乐节奏模仿小鸟飞,还可以让宝宝闻闻香皂、牙膏,尝尝糖和盐,培养嗅觉感知能力,促进宝宝的感觉器官发育。

寻找盖着的玩具。用塑料杯、盒子或一张纸趁宝宝玩得高兴时将玩具盖住,看宝宝能否将玩具找出。如果不会或者要哭,就将玩具露一点,让宝宝自己取出,锻炼宝宝的记忆和分析能力,理解物体和物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锻炼手的功能。

训练宝宝的社交行为能力

认识自己。每天抱宝宝照镜子2~3次,让他认识自己。边看边告诉他镜中人,如“这是宝宝”、“这是妈妈”等。还可给他戴上有色彩的帽子,好看的围巾、头花、纸制眼镜等,逗引宝宝高兴、发笑。培养宝宝愉悦的情绪。

交往训练。妈妈要经常带宝宝到附近的亲子园上课,宝宝第一次看到许多同龄的小朋友,开始会不习惯,要往外走。后来听见音乐响了,妈妈们抱着宝宝顺着圆圈走,宝宝又开始感兴趣了,渐渐地就愿意留在教室里了。

这月宝宝在亲子园能看到更多的宝宝,能互相模仿着学习,在这里宝宝可以学习与同伴交往,特别是内向的宝宝,多和同伴交往,能克服自我封闭的不良个性。

注视家人行动。要经常在宝宝面前做事,并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注视家人行动,开始时应给予诱导,如“宝宝看爸爸拿什么呢”、“妈妈戴帽子上街了”等,以提高宝宝的理解能力。

为宝宝左右脑开发提供最佳

喂养方式:甜食不要给宝宝

第四节 给宝宝制定均衡营养的食谱8个月的宝宝消化功能增强了许多,不但能吃流质、半流质的食物,而且还能吃一些固体食物,这样就为宝宝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打下了基础。爸爸妈妈在给宝宝喂辅食的时候,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宝宝消化蛋白质的胃液已经能充分发挥作用了,可以适当多让宝宝吃一些蛋白质食物,如豆腐蛋类奶制品、鱼、瘦肉末等。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营养成分也不能少。还要注意,新的辅食品种要一样一样地给宝宝增加,宝宝适应一种再增加一种。如果宝宝有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添加新食物要在喂奶前,先吃辅食再喂奶,这样宝宝就比较容易接受新的辅食了。

另外,这一时期,宝宝体内分解脂肪能力旺盛,也可以给宝宝吃煮的、炒的食物,但一定要嫩一些的食物,如炒白菜、炒西葫芦、炒茄子、炒鸡蛋等(炒得要嫩软一些,喂的量要少一点);煮的有肉类、鱼类、谷类等食物(肉要煮成肉糜,鱼要剔干净刺)。以下是给宝宝烹制各类食物的方法建议。

米粥:给宝宝煮粥,最好用大米或者小米煮,粥要煮得软些,煮得尽可能黏稠一些才好,但不要放碱。

面食:又薄又细的面条煮软了就可以给宝宝吃,也没必要再弄碎了。

面条里可以加切碎的各类蔬菜、肉末,也可以加少许牛奶给宝宝试着吃。

刚蒸好的馒头、新鲜面包等都可以给宝宝吃。

鱼类:鱼类以清蒸的为好。要选择新鲜的鱼,最好刺儿少、肉多的鱼,比如草鱼、带鱼等。味道要清淡一些。另外,晒干的小沙丁鱼既柔软可口,味道也好,而且钙质丰富,又好消化,最适于做断奶食品。还可以把鱼肉剁成肉泥,蒸成小鱼丸子,经常给宝宝吃。

肉类:易消化的肉类中,以清淡味道的碎鸡肉较好。把鸡肉清炖,煮得烂烂的,煮出香味,撕碎了给宝宝吃。开始只能给宝宝吃半茶匙左右。

从易于消化和营养价值来说,肝类都是无可挑剔的。特别是鸡肝,即便是在断奶初期也可以给宝宝吃少量。把土豆、胡萝卜南瓜等煮好弄碎的蔬菜,与油炒过的肝混合在一起,可以做成肝汤。可以一周给宝宝吃一次煮好或炒好的弄碎了的牛肝或猪肝。

豆类:植物性蛋白质食品以豆腐最适宜。但应避免给宝宝吃凉的和凉拌的豆腐,要把豆腐加热做成豆腐汤或蛋黄炒豆腐,再给宝宝吃。除豆腐外,在豆制品方面还有豆豉、熟黄豆面等等。但豆豉或黄豆一定要弄碎、煮熟,一次不可吃得太多,以免引起宝宝肚子胀气。

其他:果汁类要采用天然食品。如苹果、梨、橘子、草莓葡萄等,直接榨取水果汁最好。尽可能避免给宝宝喝人工合成的果汁。牛奶点心类,比如薄脆饼,蛋黄饼干等,宝宝都喜欢吃。因为这些东西有时在无意中就容易给过量,吃多了容易使宝宝食欲减退,所以要加以控制,只能给宝宝少量吃一点。

给孩子准备磨牙食品

7~9个月的孩子在吃的问题上要注意咀嚼练习。这句话说说很容易,做起来碰到的问题却非常多。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父母给孩子吃的东西过于精细,生怕食物中有一点颗粒就会噎着孩子,偏偏又有些孩子喉咙特别敏感,似乎就给了这些父母不让孩子练习咀嚼的理由。

但专家表示:因怕孩子噎而废食不可取,一定要在7~9个月,孩子学咀嚼的关键期就开始改变食物的颗粒大小、食物软硬度和改变孩子进食的方式,比如用小勺吃、用手拿着吃等等。

许多父母认为只有磨牙饼干、烤面包片、磨牙棒等磨牙食品才能用来练习咀嚼,那么,他们就又犯了被商业宣传所误导的错误了!

居家过日子,平平常常的膳食中有很多可以用来“磨牙”的食物。比如把馒头切成1厘米厚的片,放在锅里烤一下,不要加油,烤至两面微微发黄、略有一点硬度,而里面还是软的程度——这就是很好的练习咀嚼的食物。一方面馒头绝不会卡着孩子的喉咙;另一方面他可以自己用手拿着吃,既增加了吃的趣味性又练习了手眼协调和手的灵巧性。

按照以上理解去挑选适合孩子咀嚼的食物,你会发现把大人吃的东西做软做细就可以了,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给婴儿吃点芝麻酱

妈妈们或许想不到,平时当成调味品的芝麻酱,对小孩子来说却是上好的食品。

芝麻酱营养丰富,所含的脂肪、维生素E、矿物质等都是儿童成长必需的,其所含蛋白比瘦肉还高;含钙量更是仅次于虾皮。所以,经常给孩子吃点芝麻酱,对预防佝偻病以及促进骨骼、牙齿的发育大有益处。芝麻酱还含铁丰富,孩子6个月后,容易出现贫血,常吃点芝麻酱,就可起到预防缺铁性贫血的作用。此外,芝麻酱含有芝麻酚,其香气可起到提升食欲的作用。

因为芝麻酱是芝麻制成的泥糊状食品,因此当宝宝六七个月大添加辅食后就可以吃了。如将其加水稀释,调成糊状后拌入米粉、面条或粥中。

1岁以后,可用芝麻酱代替果酱,涂抹在面包或馒头上,还可以制成麻酱花卷、麻酱拌菜等。

但要注意的是,1岁以内孩子吃的芝麻酱里不要放盐;1岁以后的,也要少放盐,以免加重肾脏负担。过多摄入糖对宝宝健康不利,因而麻酱糖饼也不建议孩子多吃。

吃芝麻酱,要控制好量,小孩子一般一天吃10克左右,约为家用汤匙的1勺左右。此外,宝宝腹泻时,暂时不要吃,因为芝麻酱含大量脂肪,有润肠通便作用,吃后会加重腹泻。

妈妈们买芝麻酱时,应尽量避免选瓶内有太多浮油的。买回的芝麻酱要放在避光处保存。

不要给宝宝喂甜食

这一阶段的宝宝对味道更加敏感,而且对喜欢的味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不可以因为宝宝喜欢就大量地喂某种食物。尤其是甜食,宝宝迟些吃甜食对身体有利。如果在周岁之前就开始喂甜食,那么此后就很难使宝宝放弃甜食,因此,这时不要喂含糖的食物。

适合宝宝左右脑开发的游

戏:认新鞋

第五节 从匍行到爬行

培养技能:

练习爬行顺序,激发宝宝进取精神,锻炼宝宝平衡和耐力,促使前庭和小脑发育。

游戏准备:

地垫、音乐小玩具。

方法步骤:

1.妈妈躺在地垫上,宝宝在妈妈的一侧,音乐小玩具在妈妈的另一侧。

2.妈妈引导宝宝从自己身上爬过去,找到另一侧的音乐小玩具。

3.宝宝艰难地爬到妈妈身上时会听到熟悉的心跳声和呼吸声,这时候妈妈可以温柔地叫宝宝的名字,宝宝听到较大的声音会很高兴。

4.妈妈也可以趴过来跪起,让宝宝从腹部下面钻过去。妈妈也可以先趴着让宝宝爬到背上,再跪起来让宝宝骑在妈妈背上。

以上游戏练习几回后,宝宝也会自己将腹部提起离开床铺,用手、膝爬行。

游戏提醒

1.如果宝宝害怕就让宝宝下来,多做几次宝宝就不再害怕了。

2.宝宝学爬可从出生后7个月学起,到会走后也要经常练习,学龄前期也要常常钻爬越过障碍,使爬的练习得到巩固。

益智拓展

爬行多和爬行灵活的宝宝,站立行走比爬行少的宝宝学会得早。通过宝宝爬行训练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宝宝昂首挺胸、抬腰、四肢支撑身体的能力。经常练习爬行的宝宝神经纤维联系成网较早,视听动作协调灵敏,分辨能力高,对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深远影响。视觉分辨能力良好有利于阅读,听觉分辨良好有利于理解,动作体位的协调有利于空间知觉的辨认,分清上下、左右和前后;平衡能力良好有利于各种体能运动训练。

宝宝说“谢谢”

培养技能:

训练宝宝的理解和模仿能力,培养宝宝与人交往的能力。

游戏准备:

玩具。

方法步骤:

1.爸爸递给宝宝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当宝宝伸手拿时,妈妈在一旁说:“谢谢”,并点点头或做鞠躬动作。

2.逗引宝宝模仿妈妈的动作,如果宝宝按照要求做了,要亲亲他表示鼓励。

3.爸爸作离开状,妈妈一面说“再见”,一面挥动宝宝的小手,教他做“再见”的动作。

4.家里来了熟悉的客人,教宝宝拍手表示欢迎,说:“你好,欢迎。”

游戏提醒

1.生活中要多多为宝宝制造一些具体语言情境,使宝宝有大量机会接触“谢谢”等见面用语的词语含义,帮助宝宝早一点说话。

2.宝宝说“谢谢”时,家人可以用动作教宝宝双手拱起上下活动表示谢谢或同人拜年。这样能使宝宝学会用姿势答话,引起宝宝同人交往的愿望。

益智拓展

日常生活中,妈妈要随机培养宝宝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个过程中妈妈要对其自身的行为进行要求,提供语言指导、具体示范并做出良好的行为榜样。因此日常生活中家人说话的语调和表情对宝宝的语言和情感发展关系重大,“言传身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连续翻滚

培养技能:

增加宝宝动作灵敏度,为匍行及爬行作准备;训练宝宝全身肌肉运动,训练运动协调性;锻炼宝宝的感觉统合,促进大脑和前庭系统的发育。

游戏准备:

地垫、小玩具(小汽车、小皮球)。

方法步骤:

1.在平坦的地垫上,宝宝先仰卧,用一件可爱的小玩具(小汽车)吸引宝宝注意,吸引宝宝的视线。

2.妈妈把小汽车从宝宝身边推出一小段距离,让宝宝去够取。宝宝很想向右转身去够,但够不着。

3.宝宝会将身体翻过去但仍够不着,妈妈说“再翻一个”,指着小汽车让宝宝再翻360度去够小车。

4.练过几次之后,妈妈可换个小玩具,如小皮球,从宝宝身边滚过。这时候宝宝能较熟练地连续翻几个滚伸手把球拿到。

5.经常练习能使宝宝十分灵便地连续翻滚。

游戏提醒

妈妈要适度改变小汽车的移动方向和路线,引导从仰卧变侧卧再俯卧,再从俯卧变侧卧、仰卧,这样宝宝能很快连续翻滚。

益智拓展

对于0~1岁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运动智能培养主要是学习并且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学会翻滚、攀爬这些基本动作,并最终学会走路。提高身体控制能力,掌握身体平衡,并学会控制自己的双手,这些基本能力就是宝宝正常生长发育,运动能力、协调能力正常发展,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不断增长的基础。

扶物站起,横跨迈

培养技能:

宝宝能扶物站立,练习迈步,是学走的第一步。家中要创造条件使宝宝得到练习的机会。通过练习,宝宝能用单腿支撑体重,并且练习站立平衡。为单独行走打基础。

游戏准备:

小床或地毯。

方法步骤:

1.将宝宝睡的小床床板降低,使高度大约50厘米。

2.宝宝睡醒后帮助他扶栏站起,双手扶着床栏横跨迈步。

3.如果家中没有这种可以降下来的小床,妈妈让宝宝在铺上地毯或席子的地上玩,宝宝会扶着椅子或床的支架站起来。双手扶着椅子或床沿学着横跨迈步。

4.也可以把凳子排成行,每张凳子相距30厘米。宝宝会扶着凳子迈步。伸出胳膊扶着一个个凳子慢慢走过去。

游戏提醒

许多家庭都喜欢用学步车让宝宝练习迈步。学步车有小圈围着宝宝的身体,虽然可以练习迈步,但宝宝不必维持身体平衡,不少宝宝是因此而不会站稳和独自行走,从而使学会走路延迟。

益智拓展

宝宝也会扶着椅子的扶手、沙发的扶手或用床上被子、支撑而自己想办法坐起来。旧式的小竹车也有利于宝宝练习自己坐起,宝宝躺在小车上较容易抓住两侧的栏杆坐起来。

小青蛙蹦蹦跳

培养技能:

让宝宝被动地做跳跃动作,锻炼宝宝腿部肌肉和膝关节的屈伸,为宝宝以后的行走作准备;同时宝宝身体随着音乐节拍跳动,还能培养宝宝活泼开朗的性格,感受音乐的陶冶。

游戏准备:

床或地毯。

方法步骤:

1.让宝宝站立,背对席地而坐的妈妈,妈妈从背后托住宝宝的腋下,伴随着儿歌让宝宝蹦跳。

2.跳跃的过程中,妈妈可以教宝宝唱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3.当唱到“扑通”一声时,妈妈要托起宝宝腋下举起来,让宝宝腿部自然地做弹跳动作两次。

游戏提醒

也可以站在宝宝背后,托起宝宝直接一次一次往前跳。一边跳一边唱,“小青蛙跳跳跳,跳到河里洗个澡”。

益智拓展

妈妈还可以带宝宝一边做蹦蹦跳运动,一边教宝宝《小青蛙蹦蹦跳》儿歌:“小青蛙,蹦蹦跳,嘴巴鼓了两个泡,泡儿大了叫得欢,泡儿瘪了要睡觉。”妈妈还可以根据儿歌的情境,模拟青蛙的动作和表情逗宝宝玩耍。

本月智能开发效果测评

第六节 8个月宝宝智能开发效果测评1.学认身体部位(手、耳、鼻及其他部位):A.听声会伸手去比(12分)

B.听声有动作表示(挤眼、纵鼻、撅嘴等)(10分)C.眼看(6分)

D.不会(0分)

以10分为合格

2.寻找藏起之物:

A.会找盖住大半露出一点的玩具(8分)B.露出一半的(6分)

C.露出大半的(4分)

D.眼看手不去拿(2分)

以8分为合格

3.按吩咐把玩具给爸爸、妈妈、奶奶:A.3人(15分) B.2人(10分)

C.1人(5分) D.不会(0分)

以10分为合格

4.用食指抠洞、转盘、按键、探入瓶中取物:A.4种(12分) B.3种(10分)

C.2种(8分) D.1种(4分)

以10分为合格

5.弄响玩具:

A.捏响(8分) B.摇响(5分)

C.踢响(3分) D.不响(0分)

以5分为合格

6.做动作表示语言“再见”、“谢谢”、“您好”等:A.3种(10分) B.2种(7分)

C.1种(5分) D.不会(0分)

以10分为合格

7.知道大人的表情:

A.高兴、悲伤、生气3种(10分)B.高兴、生气2种(8分)

C.1种(2分)

D.不会(0分)

以10分为合格

8.看亲人:

A.展开双手要人抱(5分)

B.大声呼叫(4分)

C.手中乱动着急(3分)

D.无表示(0分)

以5分为合格

9.便前:

A.出声表示(10分)

B.动作表示(8分)

C.不表示(0分)

以10分为合格

10.学坐或匍行:

A.自己扶物站起(10分)

B.叫唤让人帮助站起(8分)

C.不站起(0分)

以10分为合格

11.手腹匍行:

A.用手巾吊起腹部可用手膝爬行(12分)B.手腹向后匍行(10分)

C.打转不匍行(4分)

以12分为合格

12.仰卧时:

A.自己坐起来(10分)

B.扶物翻至仰卧再扶物坐起(8分)C.要大人扶住坐起(6分)

以10分为合格

结果分析

1、2、3题测认知能力,应得28分;4、5题测精细动作,应得15分;

6题测语言能力,应得10分;

7、8题测社交能力,应得15分;

9题测自理能力,应得10分;

10、11、12题测大肌肉运动,应得32分。

共计可得110分。总分在90~110分之间为正常,120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下为暂时落后。哪道题在及格以下,可先复习上月相应试题,通过后再练习本月的题。哪道题在A以上,可跨月练习下月同组的试题,使优点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