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戏的传统舞台经历了由简至繁、由小变大、由戏棚至剧场的发展历程。唐代诗歌记录下来的木老人的表演,大概是由单人操纵木偶进行表演的,因为至今还没有看到在这些诗文中关于偶戏舞台装置的描述。诸多的舞台装置是偶戏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也因各地偶戏的发展并不一致而至今在各地有不同的使用。......
2023-08-16
四川木偶戏
四川木偶从唱腔、剧目到表演程式广受川剧影响,而自身又小巧灵便,因而班社多如牛毛,大大超过了川剧班。诸类型中,尤以杖头最盛;而杖头木偶又依造型结构和表演风格的不同,分作小木偶(精木偶)、中型木偶、大木偶三种。
四川精木偶儡长40厘米,小巧玲珑却动作精确,剧目可观,文武兼善。名家吴耀光能活现角色的内在气质,他的水袖、扇子,风流潇洒,耍脚步、抖髯口,恰到好处。《杀惜》《情探》是他的代表作,深得苏联木偶大师奥布拉兹佐夫的赞扬。成都市木偶皮影艺术剧团演出的《劈山救母》,继承了吴先生的传统技艺,以偶人肢体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细致入微,极大地发展了木偶艺术的表现功能。该院还用中型木偶推出了《降魔缘》,在木偶造型和舞台装置方面也做了大胆探索,虽然偶高1米,但仍保留了精木偶的表演特色。
川北大木偶为世界稀有的木偶剧种,其偶身高大,酷似真人,五官灵动,四肢灵活,能基本完成人所能完成的一切动作,还能完成人所不能完成的一些其他动作,被苏联世界著名木偶艺术家奥布拉兹佐夫誉为世界上罕见的木偶艺术——“中华民族艺术的冠冕”。
川北大木偶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清初湖广移民传入,一说是远古木偶艺术文化的遗存。这两种说法都因木偶艺术向来被统治者认为是雕虫小技,而不见经传,从而缺乏有力的史料证据。但从现今遗下的旧木偶头像中有“咸丰五年”的字样,川北大木偶的历史至少已有200年以上。
清末民初,川北大木偶曾广泛流传于四川北部地区,到20世纪40年代,就仅存于四川南充市仪陇县马鞍场的“福样班”了。现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南充市人民政府的多方扶持,成立了“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并搬迁至南充市,川北大木偶得以保存下来。
大偶长约1.4米,重约5公斤,但表情丰富,动作灵活,依剧情要求,可穿衣、点火、喝茶、叩首、舞刀,如真人般高大,且多与“人偶”(由幼童扮演)同台,形成了以假乱真、亦真亦假的艺术特色。这在其代表剧目《盗仙草》《玉莲花》中都有完美的体现。
大木偶表演
大木偶艺术代代相传,川北大木偶艺术第四代传人李泗元技艺全面,尤擅丑行,风格粗犷而又细腻,富于神韵,且特技众多。《跪门吃草》中须贾的丢帽、乱髯、揉肩、抖袍等一系列动作,准确刻画了人物惊惧的内心。丁建平、秦映兰等后辈,亦造诣弥深,他们演绎的《白蛇传》《美人鱼》《八仙过海》《玉莲花》,技艺非凡,备受世人瞩目。
川北大木偶艺术之所以被人们所仰慕,这不单是它那复杂而细微的表演动态被观众视为难解之谜,更重要的是被它那奇特别致、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造型艺术而叹为观止。那么川北大木偶造型艺术的诀窍在哪里?有什么独有的特点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起:
首先是塑型方面的特点。一提起川北大木偶,人们自然会想到“大”和“真”。然而“大"和“真"并不是塑型艺术的特点,而是川北大木偶本身固有的特点,其塑型的特点是酷似真人而又超脱真人。所谓超脱真人是指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与之媲美的人。它们出场做戏,就像磁铁般地把观众自然而然地吸引到一种特殊的境界之中,让观众由衷地去赞叹、嘲笑、讽刺、同情、愤恨剧中人物,使观众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
一个人的性格在其面部表现出来的塑型方法,在我国传统的雕塑领域里,并非罕见。如用丹凤眼、卧蚕眉来刻画关羽的骄傲自大,用浓眉大眼、须眉钢针来刻画张飞的骁勇刚直。再如心宽体胖的和尚,枯瘦如柴的管家,诙谐风趣的店家,沉默寡言的道士等。川北大木偶正是采取了以刻画人物性格为其宗旨的塑型方法,熔古铸今,博采众长,才走出了一条酷似真人又超脱真人的路子来。
其次是安装上的特点。无论什么样品种的木偶,塑型完成了以后,就是安装,没有这一过程,木偶只是一具雕塑品,没有实用价值。川北大木偶在表演时,不但形体完美逼真,而且还能和人一样动嘴,动眼、动鼻、动耳,动手、动脚、弯腰、屈膝、握物。这是因为在其内部按需要安装了机械,然后通过演员的操作才动起来的。比如眼的转动就需20多个零件组合起来,才能完成它的动作。可见要把木偶身躯的某些部位做得像人的器官那样灵活,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就要求造型工作者不但要懂得机械制图常识,还要有铆、钳、焊、刨、车、锻以及金工、木工等的基本功,必须具有雕塑、机械设计、机械制作这三个方面的技能,否则是达不到要求的。
再次是化妆和头饰的特点。川北大木偶在造型化装方面,要求具有比戏剧、戏曲化妆更为复杂的技巧,比如色彩的富丽,色泽的处理等。在头饰方面要讲究人物的特征和时代的特征,而且还要求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增强美感。要达到这一目的,造型人员必须做出适宜的头套、适宜的帽式、精美的发型、风格别致的珠花,而且还要统一在木偶头像之中,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最后是服饰上的特点。川北大木偶的体形虽然和中等身材的人差不多,但它绝不能穿人穿的戏剧服装,因为它毕竟是木偶,除须适应操作表演外,还须比人穿得更为别致、更为富丽,才能显示出它的特点来。因此要求造型设计人员在设计和制作服装时,除了有强烈的时代感之外,还要做到款式的新颖,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色彩的统一、协调、显露等。
川北大木偶
有关木偶的文章
偶戏的传统舞台经历了由简至繁、由小变大、由戏棚至剧场的发展历程。唐代诗歌记录下来的木老人的表演,大概是由单人操纵木偶进行表演的,因为至今还没有看到在这些诗文中关于偶戏舞台装置的描述。诸多的舞台装置是偶戏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也因各地偶戏的发展并不一致而至今在各地有不同的使用。......
2023-08-16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常常用“偃师”“陈平造傀儡”来代表偶戏艺术的水准。但是中国偶戏大多借鉴戏曲艺术的经验,采用定形化的脸谱,作为偶人形象呈现的方式;同时借助对人体运动规律的把握,来展现偶人站立行走等体态。显然,在中国偶戏的各种形态中,除了人偶戏之外,其他偶戏品种基本上都将人隐藏于戏剧场面之外。......
2023-08-16
四川省村镇银行的调查与思考刘珍 肖诗顺摘要: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其发展对于缓解农村金融供给紧张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与四川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相比,村镇银行ROE偏低,ROA略高。四川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困境(一)村镇银行存款规模小,增长速度缓慢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社会公信力不高,公众对其认知不足。且村镇银行近三年的存款......
2023-11-30
而甘肃木偶作为甘肃古老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隋唐时期,甘肃一带就有木偶剧的演出活动。甘肃以永登木偶较为著名,当地人把木偶称为“肘猴子”。它的出现,为木偶戏增添不少光彩。永登木偶戏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保护,并得以挖掘、整理。木偶表演在唱腔、剧目、服装、表演等方面均与秦腔程式相同,因此,能演木偶戏的人也能登台演秦腔。......
2023-08-16
木偶戏表演最早出现于香港的木偶戏已无从考证。经过3年的筹备,在1973年正式成立了香港汉华年广东手托木偶团,演员有李昌、郑秀堂、麦丽芬、陈洪宇等。麦少棠主持的“汉华年”除在香港演出外,还到中国澳门、英国、德国等地区和国家参加当地举行的木偶节和艺术节的演出。......
2023-08-16
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卢梭的《爱弥儿》,深刻地表达了卢梭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是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其思想对康德、杜威等人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类观点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认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023-10-18
A选项,是一种本能,不属于教育现象;B选项,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现象。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D选项意为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给学生,是《学记》中提到的启发诱导原则,与题干一致。因此,E选项说法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
2023-10-18
筹备月余,现已组织就绪,特于昨日上午九时假青年会大礼堂举行成立大会。建筑费已承四川盐务局缪局长捐1万元,重庆分局费局长正计划为本会院址建筑募捐,举行游艺会。关于保育(一)保育院收容儿童的标准,一、战士的子女;二、救亡工作人员的子女;三、战区流亡者之子女。(二)儿童的年龄,以1岁至5岁为婴儿部,5岁至10岁为幼稚部,10岁至15岁为小学部。......
2023-1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