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粉笔字书写的技能技巧,国外的J.H.泰约也曾通过研究提出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意见,他认为:在使用粉笔板书的过程中,某些做法可用以改进信息传递。至于一些复杂精致的图形制作,J.H.泰约的做法值得尝试:先在一块硬而轻的纸片上勾画出图样,然后,用一根尖针或钉子沿着所画图样周围的线,每隔2厘米,打出许多小圆孔。......
2023-07-31
传说在秦代末年,陈平还没跟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当时他的家境非常贫寒,他的媳妇金嫂和妹妹银女为了贴补生活,整天在布机上织布,由于疲倦了很容易睡着。为了不睡着,姑嫂两人边织布、边说、边唱,双脚踏布机活动板,口唱、手织、脚踏,觉得很有节奏感,又在布机脚踏板安上锣槌、锣片,随着踏板上下活动,敲打着大锣小锣。
后来,金嫂和银女在悬系木偶的启发下,两人卸下木偶的下身部分,用手指套入木偶头和两手,比比划划觉得很有趣。在布机上休息时,用双脚敲打锣鼓,用手表演木偶,两人自编故事,有说有唱。机房里一片热闹声,吸引了周围群众前来观看。陈平看了姑嫂俩的聪明才干,就帮她俩设计了一个布袋台,一张小方桌大小,周边蒙布,只留一舞台框口。人在里面操作,用双脚踏动跳板敲打锣鼓,双手表演木偶,逐步形成了布袋木偶戏。
没穿上戏服前的布袋戏偶
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因为演出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部以外,手部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形状酷似布袋,所以被称为“布袋木偶戏”。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的,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和提线木偶、杖头木偶两种木偶戏相比,布袋木偶戏中木偶的动作更加节奏明快,迅捷有力。
布袋木偶戏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我国古老珍稀的优秀艺术,南宋时期兴盛于漳州,明代末期即流传至广东、中国台湾布袋木偶戏和东南亚一些地区。清代中叶以来漳州各地大量出现专业布袋戏班社,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有福春、福兴、牡丹亭三派,都各具特色。
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布袋戏形成南、北两个派别,表演技巧、音乐锣鼓、道白唱腔等方面都有不同风格。一般说来,泉州的布袋戏属南派,漳州的布袋戏属北派。
泉州布袋戏
泉州布袋戏对表演艺术有严谨的规范要求,每个行当的基本功都非常精细。如:生角基本动作24步,旦角基本指法40步;同是一把扇,生角玉骨扇11步,丑角鼓扇21步。一个缝衣程式,就有外手裁衣裳、髻上拔针、针插襟前、抽线、咬线、线尾搓尖、对针穿线、打结、口齿弹线、发上滑线、缝衣抽线等11个动作。另外,表演修书盖章时,从取印开始,再看印、去印脏、盖印油、呼印、下印,最后叠手压印,细致入微,一丝不苟。
泉州布袋戏的剧目非常丰富,有生旦戏、武打戏、宫廷戏、审案戏、连本戏和折子戏等,是一代一代承袭下来的大量传统剧目。其中有些剧目如《玉真行》《小闷》《逼父归家》《裁衣》《士久弄》等剧,是从梨园戏移植过来的。泉州布袋戏对各种类型的剧目都有过硬的功夫,其中特别擅长表演抒情性的文戏,尤其是公子、小姐、男女丑角的表演更是丝丝入扣,点点带情,是观众、行家公认的看家本领。
泉州布袋戏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语言艺术,故有“千斤道白四两曲”之说。语言艺术着重两个方面的修养:
一是强调剧情的变化。晋江掌中木偶剧团的前身潘径布袋戏,在演出实践中,根据语言轻、重、缓、急、吞、吐、浮、沉等变化创造八音调。再以生、旦、丑、净四个行当为基础,从每个行当的不同形象中各分出七个类别,创造二十八个定形音。如生角分文生、武生、黑须生、白须生、渗须生、关头和斜目;旦角也分女间旦、齐眉旦、开脸旦、丑容旦、彩旦和狠心旦等。
二是恰如其分地运用口语化的群众语言。群众中生动的语言,通过艺术化处理,变成了人物语言的性格化,特别是丑角之类人物的插科打诨语言交锋,风趣幽默,生动活泼,入情入理。
布袋戏
泉州布袋戏的音乐唱腔,属以泉州方言为标准音演唱的泉腔系统,也即是南管音乐系统,其中有提线木偶的木偶调,更多的是梨园戏的音乐唱腔。传统唱腔曲牌近百首,场景音乐用十音谱伴奏居多。音乐的基调清脆优雅,悦耳动听。乐器有唢呐、三弦、二弦,有时也用琵琶和洞箫。打击乐以独特的南鼓、钲锣、草锣为主,还有通鼓、花鼓、大锣、小锣、小叫、响盏等。泉州布袋戏的服装、道具也有特定的风格。早年布袋戏所使用的行头都有固定的加工点,如江加走的木偶头、安鲍的服装、凤冕斋的金魁头戴、阿林的刀枪剑戟等。
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木偶戏剧种之一,又称北派布袋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目、音乐、木偶制作、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漳州布袋木偶戏,其特点是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性的表演,使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既能够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以及喜、怒、哀、乐的感情,又能表演一些人戏难以体现的动作,具有技巧高超、造型精美等独特风格。布袋木偶戏的操纵是用手由下而上,以手掌作为偶人躯干,食指托头,拇指和其他三指分别撑着左右两臂。技艺高超的艺人双手可以同时表演两个性格、感情各异的偶人。布袋木偶戏尤为擅长武打场面和善于刻画人物性格。
著名演员杨胜是漳州龙溪布袋戏的代表人物,他有一双神奇的手,能代言、能歌舞,表情达意,挥洒自如。他擅长武戏,“三国”“水浒”、神怪,无一不精;特技众多,喘气、缩颈、甩发、脱衣,浑然天成。《蒋干盗书》使他声名鹊起,《雷万春打虎》《大名府》令他艺惊海外。他以细腻的人物塑造,丰富的舞台动作,鲜明的京剧唱腔,繁难的操纵技艺,代表了“北派布袋戏”的最高境界,成就了龙溪布袋木偶的艺术高峰。
扁担戏戏台
说起布袋木偶戏,不得不说另外一种特殊的布袋戏——扁担戏。扁担戏又叫“五指木偶戏”,是我国单人木偶戏中仅存的表演形式,是布袋木偶戏的活化石,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开发潜力。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年幼时为病中的母后心烦意乱,把大量歌女招进宫中,都没有奏效。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做了10个小木偶套在手指上,配上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简短的故事情节,终于博得了母后一笑。因此,有人认为扁担戏是从唐代的宫廷里兴盛起来的,称之为“宫廷戏”。后来又传入了民间。
我国的扁担戏以上海的崇明扁担戏比较有名。崇明扁担戏历史久远,早在清代的时候,有一位姓李的苏州民间艺人来到崇明演出扁担戏,在下沙等地演出时,吸引了许多从未看到过木头人做戏的当地人。
当时,一位叫顾再之的当地青年也看得津津有味,流连忘返,后来竟跟着姓李的艺人走乡穿村去看演出。后来,顾再之由好奇到产生兴趣,要拜李姓艺人为师。李姓艺人见顾再之真心学艺,就收下了他,把扁担戏的表演艺术木偶制作工艺悉心传授给顾再之。
顾再之努力学习,木偶艺术不断提高,先是跟随李姓艺人表演,后来可单独挑担外出表演。崇明人表演木偶戏由此开始。后来,顾再之将木偶艺术传授给朱少云等人,木偶戏便在崇明岛上流传开来。
苏州人顾再之传授的木偶戏担是将木桶置于桌面上,木桶上方架有木框,木框三面布幔,前面向观众开放,艺人坐在木桶中,双手向上操控木偶表演,双膝之间绑一副铙钹,用膝盖的碰撞让铙钹发出响声,配以念唱进行表演。唱腔以江南小调为主,用吴语苏州官话,也用吴语崇明官话念唱。表演很精彩,但这样艺人表演得很劳累。
后来,扁担戏传人朱克成感到这样表演不但累人,而且道具搬运、装卸也很麻烦。他要对表演方法及道具进行改革:他自己设计了一个高脚凳和一个能伸缩的小舞台,人钻在布幔围起来的高脚凳上,双脚踏响架在凳脚之间的铙钹,双手撑木偶在小舞台上表演,大大减轻了表演者劳动强度。于是崇明岛上的木偶艺人纷纷仿制这种轻便的戏担子,并流传至外地。
崇明扁担戏的木偶用梧桐树木雕刻而成,画上脸谱,穿上戏服,即成人物形象,生、旦、净、末、丑形象俱全。一个艺人一副戏担,木偶艺人用扁担的一头挑起布袋,袋中装木偶和一张能装能拆的小舞台,一头挑起一条高一米左右的木凳,轻装简从,穿乡走村,演出不受场地限制,到处都可演出。扁担戏中的长戏短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唱、做、念、打、耍,全靠艺人一人手、脚、口、舌并用表演。
崇明扁担戏现场
演出前,艺人用扁担的一头撑起小舞台,另一头插入木凳下部横档的一个凹榫或暗销里,小舞台便牢牢固定住了。舞台正面四根小柱上有两副对联,分别为:
有口无口口代口,似人非人人舞人
增知千古事,能见几朝人
这两副对联,颇为有趣,俗中有雅,典型的民间艺术语言,可谓“小舞台,大乾坤”。演出时艺人钻入撑起的舞台布幔中,布帽遮住长凳,不见其人只闻其声。
演出时,艺人口中唱、念剧情,时而塞进口哨,加口技模仿刀枪格斗兽叫鸟鸣,人物角色等各种声音。脚踩锣钹,左脚踩京锣,右脚踏细锣与钹,艺人手指掌控木偶,食指控制木偶头,中指和拇指插入木偶的两袖中,能做出点头、唱喏、拥抱、手执兵器、两人格斗对打动作,惟妙惟肖,引人入胜。口中发出念、唱口技声,伴以声声锣钹,文唱武打的木偶闪亮登场,唱腔以江南小调崇明山歌为主,用吴语崇明官话念唱,非常精彩。
崇明扁担戏演出的剧目主要有:《武松夜战蜈蚣岭》《薛仁贵大破摩天岭》《罗通扫北》《杨家将》《白蛇传》等十多个剧目。每个剧目表演短则五分钟,长则三十分钟。正式演出之前还加演崇明民间故事《陆阿大卖小布》、打莲湘《翻身乐》等节目。
有关木偶的文章
关于粉笔字书写的技能技巧,国外的J.H.泰约也曾通过研究提出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意见,他认为:在使用粉笔板书的过程中,某些做法可用以改进信息传递。至于一些复杂精致的图形制作,J.H.泰约的做法值得尝试:先在一块硬而轻的纸片上勾画出图样,然后,用一根尖针或钉子沿着所画图样周围的线,每隔2厘米,打出许多小圆孔。......
2023-07-31
图1.1对称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技巧,画面中左右两边各摆放一株外形极其相似的植物,既增添了画面的看点,又起到了呼应画面的作用。图1.3画面上的石头在体积和形态上都产生了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图1.4弧线和直线产生了对比。人和物在画面中的放置应该疏密得当,这样的画面看起来才不死板。图1.5疏密搭配合理,可以产生强烈的节奏感,有紧有松,使人赏心悦目。图1.6利用疏密变换可烘托出视觉中心主角的形体和交代场景。......
2023-11-21
地球上的动物很多,大都是人类的朋友,不能轻易伤害它们,要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然而,在野外遇到危险,在确实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为了生存,被迫抓一些普通的小动物,使我们能活下去,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乱捕、乱抓、乱杀,要遵纪守法。野外生存温馨提示小动物在地球上的生存时间比人类都长,野外需要耐心寻找,善于发现小动物的蛛丝马迹。......
2023-11-17
用典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③律诗;裴迪;诗人自己颔联写诗人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闲自得的神态、超然物外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尾联写裴迪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①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等②(略)......
2023-07-03
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天地间有一种正气,可以赋予各种事物中,下则形成河山,升则成为日夜星辰。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的精神。由此可见,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这是浩然正气的生动体现。对孟子说的浩然正气,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正气歌》做出过生动的描绘。宁死不做亏心事,就是一种浩然正气。历代民族英雄的壮举都是这种浩然正气的生动体现。......
2023-08-02
庄子告诉我们,道是确实存在的。在《外篇·知北游》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常向庄子讨教,有一次他问:“所谓的道,究竟在哪里啊?”东郭子听了不再吭声。只不过道的本体是清净虚无的,而道的作用是产生了天地万物。......
2023-08-27
[39]清周亮工在其《尺牍新钞》三集卷二释道盛《与某》中评道:“余独谓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试!即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欤?吾谓此数语者,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造化’,‘代为传神’。”而且这种教导不能登大雅之堂,父子二人估计都心照不宣,耻于外扬,所以这种记叙也是班固笔补造化、代为传神的结果。......
2023-08-20
第一部《潼关县人大志》于2014年6月附议,召开动员会,成立组织,培训人员,7月10日正式启动,2016年6月付梓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开天辟地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他们的神圣权利和职责,推动历史快速向前发展,推动社会更加文明富裕。新中国成立初,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就担负起人民管理国家的历史重任。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突出贡献及敬业精神是潼关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光荣,是全县人民的骄傲,是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的榜样。......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