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木偶主要是表演百戏和歌舞,但是时间的流水总能使片断性的娱乐表演渐渐归向于连贯性、整体性,这就产生了故事化的倾向。到了隋朝,木偶除演百戏外,对于故事的依附显然是大大加强了。历史上留下了穷奢极欲的隋炀帝时代的一些较详细的记载,记述了伎艺表演的故事化倾向,这是在木偶发展史研究中特别值得重视的。可以说,《周处斩蛟》《巨灵开山》等木偶表演片段,已是严格意义上的木偶戏的雏形。......
2023-08-16
清代木偶戏表演在城镇和乡村普遍流行,由于木偶戏班相对容易组织,特别是木偶戏与地方戏曲结合以后,木偶戏班常常演唱当地声腔,走村串户满足了人们“听戏”的需求。有的班社操作技术并不特别精湛,但有几个能配唱的演员也足以吸引人。清朝末年,陕西境内许多木偶班社都是配唱演员挑班的,便能说明这个问题。由于木偶班社演出需要的演员人数比大戏演出的人要少,一般十多个人就能凑成一班戏,流动更加方便,这样演出成本低,容易被请戏的主人接受,即使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也有木偶班社演出。
木偶班社用具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嘉庆年间就有木偶戏流入该地,说明清代木偶戏流播之广,而且适应性强,很容易与当地滇剧、花灯戏等唱腔结合起来。曲靖市木偶戏的活动,是从清代嘉庆开始的,演出剧目多为滇剧中唐、宋、三国故事戏,已经有两百年历史,活动最多时有六个戏班,经常演出的为辽浒许家和珠街孙家两个班子。演出的技艺、操作、表演、唱腔、音乐、剧目都是口传心记,代代相传。而音乐声腔,需家班几辈的沿袭,以演唱滇剧的丝弦、胡琴、襄阳三大调为主,并且吸收昆曲、洞经调、吹腔等音乐,珠街孙家班,则以唱花灯为主。同样边远的贵州石阡,清代也有了木偶戏演出,并一直传承到现在。甘肃地处西北偏远地方,但清代木偶戏演出也较为普遍。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赵本植修纂的《庆阳府志》记载:“木偶戏(手撑者,曰肘猴子,线提者曰猴子戏)影戏亦盛行,人称小戏,乡村敬神还愿多演之。”由此可见,清代木偶戏流播地域之广。
清代江苏省木偶戏繁荣,苏北一带木偶戏演出频繁,种类也比较丰富,有布袋、提线、杖头木偶等多种形式,《扬州画舫录》等书中多有记载。不但城市有演出,后来这些木偶戏还转到农村继续发展。清乾隆年间,徽班晋京前齐聚扬州,新颖的徽剧艺术,博得富商巨贾以及市民们的青睐,迅速占领演出市场。这时的古木偶戏在市区逐渐衰微,被迫转向扬州所辖的临近县城、集镇及农村区安营扎寨。从此,扬州附近的兴化、泰州、泰兴、靖江和如皋等地的木偶戏普及开来。清代康熙年间,江苏如皋就有木偶戏的演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月二十五日,如皋名士冒襄在纪念父亲百年冥寿时,专请提线木偶戏班演出。到了清代晚期,家庭木偶戏班林立,这些木偶戏班都已经和地方剧种紧密结合起来,唱当地流行的唱腔,木偶班社多以唱“昆曲”“老徽调”为主。清道光、咸丰年间,活跃在市井乡村的木偶戏有杖头、提线、布袋、药发诸式……其时木偶戏多为家庭班子,以杖头、提线为主,唱昆曲、老徽调。如皋县城内当时还有布袋木偶戏,光绪中期,同州兴仁镇街西的陈三,演指头傀儡戏《武松打虎》,唱老徽调。
传统布袋戏《武松打虎》
清代乾嘉年间,陕西合阳提线木偶戏在民间获得很大的发展。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线戏也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当时曾随同商帮到扬州、苏州演出,扩大了眼界,提高了技术,回乡后做了重大的修改,使面貌为之一新,形成了昌盛的局面。到同治、光绪年间,仅合阳县就有七十余家戏班。连靠北山只有二十户人家的农庄,也有自己的线戏班子。合阳提线木偶由于有了广大农村的演出环境,有了广大农民作为观众甚至作为直接从业者,所以在清代发展比较迅速,并产生了许多知名艺人。
福建省是木偶戏的大省,从木偶戏样式上说,有提线、布袋、杖头等多种形式,从声腔剧种看有泉腔、兴化腔、高腔、四平等十多种。自古以来,福建省木偶戏艺人足迹遍布乡村都市,把这种富有地域色彩的戏剧带给各个阶层观众,特别是对于一些无力请大戏的人来说,这种花费很少的木偶戏也好满足他们酬神还愿的要求。这样,既满足了中下层人民的需求,又促进了提线木偶戏的发展和班社的壮大。
提线木偶
清末民初是泉州提线木偶戏历史上最蓬勃繁盛的时期,当时不但农村演出普遍,泉州城内也有比较多的提线木偶演出。据老艺人说,清末民初,泉州城内共有大小六十余个傀儡戏班,从业人员多达三百余人,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一些傀儡世家,有从事表演的,也有从事偶形制作和装置的,涌现出了许多专门的作坊和工匠,或做傀儡头,或做傀儡服装和盔帽,盛极一时。其中有两个班社特别值得一提,分别是林乘池的“承池班”和连大章的“天章班”。因为林承池属相为龙,连天章属相为虎,所以时人也称“承池班”为龙班,“天章班”为虎班。承池班的班主林承池文学素养好,与当地秀才杨寿眉合作编了《水浒》《说岳》两部连台本戏,民国以后常演不衰。从整体上看,他的班社比较重视演唱艺术,感情表达注重层次。天章班班主连天章继承父业,工“北(净)”行,对傀儡神态把握准,善于刻画角色形象。更为突出的是他的班社阵容壮观,配合默契,演出质量高且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
除泉州城内林立的提线木偶班社之外,在广大的农村还有一些半农半艺的业余班社,这些班社大多数是家族班或者家班,城里人称为“农家班”或“土班”。土班演出多在农村,即使在战争年代,农村婚丧寿庆依旧有这种演出。土班艺人的演出在农村比较普遍,不但演给人看,还起着敬神的作用。农家班的演出有宗教色彩,有一些“法事性”的表演节目及形式,艺人们一般对自己的表演特技秘而不宣。
总之,清代,特别是清代中晚期,全国各地民间几乎都有了木偶戏的班社,这些民间木偶戏班社大都是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各种表演技巧、特技日趋丰富。木偶戏艺人长期在民间庆典、祭祀等活动中演出,使这种艺术样式扎根民间,获得较大的生存空间。
有关木偶的文章
魏晋南北朝木偶主要是表演百戏和歌舞,但是时间的流水总能使片断性的娱乐表演渐渐归向于连贯性、整体性,这就产生了故事化的倾向。到了隋朝,木偶除演百戏外,对于故事的依附显然是大大加强了。历史上留下了穷奢极欲的隋炀帝时代的一些较详细的记载,记述了伎艺表演的故事化倾向,这是在木偶发展史研究中特别值得重视的。可以说,《周处斩蛟》《巨灵开山》等木偶表演片段,已是严格意义上的木偶戏的雏形。......
2023-08-16
清代山西省《徐沟县志》“祥异”中有这样的记载:顺治十三年六月,飞蝗食苗,处处以木偶戏祭赛后,禾不为害。除过祈福免灾以外,清代节庆日木偶戏演出也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在乡村的一些传统节日中,经常有木偶戏演出。清代地方志中关于木偶戏的记载显然比前代史志中要多一些,这表明清代木偶戏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生活,如禳灾、庆典等,并且在其中担任了比较重要的角色。......
2023-08-16
之后,笔者继续收集清代南方地区的刻本、抄本、铅印本、油印本等类似的唱本。这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笔者进一步研究这些南方唱本的兴趣。以此为出发点,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和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与探索,“清代南方唱书”成为笔者所研究对象。......
2023-07-25
“清代南方唱书”与“清代北方鼓词”均是流行于民间、具有深远影响的曲艺曲种,两者区别在于流行区域、表演风格、唱词文本形式、唱词内容及句式等方面的不同。“清代南方唱书”之名源于其民间称呼,在文学上应该定义为“清代说唱词话”。之所以这样推测,是因为至今为止,学界尚未在清代史料中见到相关“清代说唱词话”的记载或论述。可以说,“清代说唱词话”是“南方唱书”的学名和雅名,二者是同一意义语词的不同名称。......
2023-07-25
公元1644年,满族统治了中国并建立了清朝。在对汉族文化的接受方面,清王朝比13世纪的蒙古王朝有着很大的进步,它继承了中国各个王朝的传统,沿用了明朝的制度。所以,当我们看到清朝在艺术方面仍然继承着明代的风格,丝毫不会感觉到意外。与明代相同,这些瓷器彩绘的题材,同样是从历史故事和传奇中而来。到乾隆年间,“玫瑰族”瓷器取代了青瓷的流行地位。......
2023-07-03
通过对学界研究动态的梳理发现,尽管中国会馆史研究历史悠久,硕果累累,可是对云南会馆的研究稍显薄弱。薄井由对清末民初云南会馆的分布、兴衰转移和发展特点做了梳理和分析,其引用的调查报告是研究云南会馆的重要史料。[88]2011年,卞伯泽出版了《会泽文化之旅:会馆文化》一书,该书是云南省会泽县城会馆研究的重要成果。......
2023-10-30
在清代史料中检索“唱书”这一语词,有三种解释类型。第一种范祖述《杭俗遗风·南词》中谈到“南词”演唱者被称为“唱书先生”,从这一点来说,“南词”也可被称之为“唱书”,所以“唱书”应是清代一种曲艺曲种的名称。结合蒋士铨描写的“杭州南词”演唱情况,可以说“南词”是在清代乾隆至清末时期流行于浙江杭州地区的一种曲艺曲种,这也可以说“南词”是清代浙江地区流行的一种“唱书”形式。......
2023-07-25
《西域图志》中收录了部分乾隆皇帝的纪事文,如《准噶尔全部纪略》《御制铁章记》《御制哈萨克使臣至令随围猎并成是什》等等。其中,卷三十七所收录的《御制土尔扈特部纪略》,记述了乾隆皇帝通过亲自询问,了解了土尔扈特部的世系,进入俄罗斯的时间,以及该族内部之纠纷等。乾隆皇帝御制西域问题的论说文有《开惑论》《故大学士黄廷桂挽辞》等。乾隆皇帝的一些诗前之序,往往也是记事。......
2023-1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