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戏的传统舞台经历了由简至繁、由小变大、由戏棚至剧场的发展历程。唐代诗歌记录下来的木老人的表演,大概是由单人操纵木偶进行表演的,因为至今还没有看到在这些诗文中关于偶戏舞台装置的描述。诸多的舞台装置是偶戏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也因各地偶戏的发展并不一致而至今在各地有不同的使用。......
2023-08-16
能活动的木偶所进行的娱乐表演,开始只是些歌舞或百戏,后来才发展为代言体故事。
偶像制作工匠——马钧
到三国时期的魏国,出现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制作工匠——马钧。在他设计的水转百戏中,就有“木人击鼓吹箫”“木人跳丸、掷剑、缘垣、倒立”等变化多端的百戏节目。这成为后世水傀儡的滥觞。
三国时,有人向魏明帝曹叡进献了一套木偶百戏。这些木偶制作十分精巧,造型非常美观,魏明帝越看越喜欢。看着看着,他突发奇想:要是这些木偶能自己活动,岂不是更美妙吗?有什么办法使这些木偶自己活动起来呢?他想到了机械大师马钧。对!就让马钧想办法使它们自己动起来。
魏明帝马上召见了马钧,对他说:“你能使这些木偶自己活动吗?”马钧看了木偶几眼,沉思片刻,回答说:“能!”魏明帝听了很高兴,便让马钧把木偶带回家去研究改制。马钧是扶风(今陕西兴平市)人,出身贫苦,自小便为生活而到处奔波,没有什么机会读书,但他刻苦好学,善于动脑,敢于实践,因此,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知识。他醉心于各种机械的革新和发明,曾发明或改进过织绫机、龙骨水车、指南车及各种兵器,对当时的丝织业和农业的发展、军事的应用做出过重要贡献,成了著名的革新家和发明家,为此,人们送给他一个“天下名巧”的美称。现在,他又接受了魏明帝交给他的改进百戏木偶的任务。
指南车
回到家中,他把木偶摆在面前,觉得它们的样子确实很好看,只是得靠人操纵,实在是美中不足。据传,西汉时有位叫东方朔的人,曾造过木偶,给木偶穿上衣服,里面装上机关,无人操纵,木偶也能扬袖起舞,左顾右盼,宛若真人。但这毕竟是传说,谁也没有见过。应该怎样改进呢?马钧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整天对着木偶观看揣摩,反复拨弄,终于想出了一个能使木偶自己活动的方案来:用木料做一个戏台,在台上陈设各种不同装束的木偶,在台下安装一个用木料做的原动轮,把它和台上的木偶连接起来,然后,表演时用水冲击原动轮,不就可以把台上的木偶带动起来,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吗?对,就这么办!马钧说干就干,花了几天的时间,边实践,边改进,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果然让木偶自己活动起来了。
木偶虽然能自己活动,做出各种动作来,但马钧仍感到不满足。于是,他又设计布置跟木偶身份相应的背景,同时,在表演时还让乐师配上音乐,这样,观看起来就更传神了。
活动木偶试制成功后,魏明帝很高兴,特地召集文武百官一同观赏。只见一组组的木偶在受到水流冲击的原动轮的带动下,和着音乐做出种种精彩的表演:有的击鼓吹箫,有的挥刀舞剑,有的在山涧里跳跃,有的在草地中打滚,有的在麻绳上行走,有的在墙壁边倒立,进进出出,左顾右盼,变化多端,煞是热闹。机关一停,戛然中止。满朝文武边看边啧啧称奇,连声喝彩,觉得真是太绝妙了。
精彩绝伦的水上木偶戏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时期关于机关木偶的各种故事中,无论是木偶的制作者,还是偶戏的欣赏者,基本上都是来自当时的北方地区。这让人也不禁想起日本大江匡房的《傀儡子记》所记载的那些流浪艺人,他们的生存状态与中国北方民族——北狄,非常相似。看来偶戏艺术的发展确实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喜爱和传播是很有关系的。
在偶戏从汉代到唐代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于公元6世纪中叶的北齐政权在短短二十七年的时间,使偶俑的制作工艺和偶戏的内容都获得了突破性的提高和发展。在齐武成帝高湛在位时期,工匠们在后赵檀车的结构原理上,制作了更加精致的密作堂。在这座依靠大船承载的三层木制机构中,不但有弹拨乐器、进退俯仰的乐人偶像,而且还有行香拜佛、整衣行走的僧侣形象,菩萨、飞天、卫士穿插其间,营建出一个超然于红尘世界之外的佛陀仙境。
而当时的僧人灵昭更是以制作机关偶像著称的工匠。他在北魏时期为胡太后建造的七宝镜台,总计36个门户,每一门户中配置一位妇人偶像,通过机关控制,可以让36位妇人同时从门户中走出来。在高湛在位期间,灵昭还制作了“流杯池”,用小船承载酒杯,木头小儿在丝竹音乐的伴奏下,取递酒杯,与饮酒的人相互呼应,显示出高超的制作水平。北齐后主高纬在位时期,对傀儡的热衷喜好更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佳话。他的堂兄兰陵王高肃也是傀儡戏的爱好者,据说他制作了一个机关偶人——“舞胡子”,可以随人的心意而捧盏作揖。显然,北齐时代傀儡工艺的巨大成就,与帝王的热情关注密切相关。
北齐后主高纬
古代典籍《乐府广题》中说,北齐后主高纬喜好傀儡戏,被称作“郭公”。当时有人甚至创作《郭公歌》来传诵他的爱好。这当然是北齐各代帝王对偶戏的热衷所致,并非事实。因为所谓的郭公,一名郭秃,在古代偶戏中是一个滑稽调笑的人物形象。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书证篇》中记录了为什么把傀儡称为郭秃的理由。他引用《风俗通》的话说:有个忌讳自己是秃头的郭姓人,喜欢滑稽调笑,因此后人就用偶像展示他的身体和行为,称其为郭秃。这个说法正符合傀儡戏进入喜庆嘉会后的实际需要——专门用来引逗人开心的表演,显然也与击鼓、吹箫、跳丸、掷剑、缘垣、倒立等一般的百戏杂耍有所不同。
郭公的出现明显地拓展了传统偶戏的表现内容,为偶戏赋予了说唱艺术的内涵,敷加上滑稽幽默的艺术风格,以至于后世的偶戏一直保留着丑角插科打诨的传统。这种艺术领域的拓宽,使中国偶戏正式形成了用角色进行表演的代言体特征。因此唐代以来,在偶戏表现歌舞戏的时候,引领歌舞的主角正是这位郭秃。戏剧舞台上的传统,正保留了对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角色的尊重。有意思的是,在陕西合阳提线木偶戏中,至今保留着一个称为“来报子”的特殊角色。他的造型也是一个秃头丑角,在表演中可以扮演多种人物,并有幽默风趣的表演,据说原来的姓氏正是郭姓。看来,在民间艺术的舞台上,郭秃这一角色对喜剧风格、人物造型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有关木偶的文章
偶戏的传统舞台经历了由简至繁、由小变大、由戏棚至剧场的发展历程。唐代诗歌记录下来的木老人的表演,大概是由单人操纵木偶进行表演的,因为至今还没有看到在这些诗文中关于偶戏舞台装置的描述。诸多的舞台装置是偶戏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也因各地偶戏的发展并不一致而至今在各地有不同的使用。......
2023-08-16
汽车的故事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100多年。到1804年,脱威迪克又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10吨重的货物在铁路上行驶了15.7千米。苯茨和戴姆勒则被尊为汽车工业的鼻祖。这是汽车发展史上的第二件大事。也是此时开始,美国汽车便成为世界宠儿,福特公司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在美国,汽车制造商和附件的供应商全负荷生产仍不能满足要求的迅猛增长。......
2024-05-19
从钻木取火到火柴在远古蛮荒时期,人们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远古人类钻木取火复原图商丘市城西南2千米的燧皇陵,相传就是燧人氏的葬地,其冢高约7米,周围松柏环绕。自从发明钻木取火的方法以后,人们又对取火的办法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所以也被称为安全火柴。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
2024-05-19
人类社会从最原始的手工到机械化、自动化,最后发展到智能化,是一个技术不断进步的历史。首先符合自适应、自繁殖、自修复、自稳定的特征我们将之定义为低级智能。而产品的智能特性是指产品系统在参照生命机理、脑智能和群体智能的前提下进行模拟、延伸、扩展的过程。智能模型是三个不同程度智能化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3-06-15
我把通过讲(写)故事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德育手段称为德育叙事。选择什么样的故事,由什么人来讲故事,选择什么样的叙事方法,这些都是开展德育叙事的关键。如此,德育素材便一下子丰富起来,德育叙事日渐丰满。在德育叙事成熟以后,我基本成了幕后人,德育叙事也完成了从“一个人的独角戏”到“大家演绎故事”的华丽转身。......
2023-10-25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谈宋词中的衣服与爱情“睹物思人”是一句老话,在宋词中,此话尤见于对衣服的描写与寄意。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深轼《青玉案》下片这三首词都写到衣服,并通过写衣服来寄寓爱情。所以词中的“郎袍”不是一件简单的衣服,而是爱情的寄寓与象征。词中的罗衣著破却前香犹在,表现出女子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是自穿之衣,不同于张先词的“郎袍”,但同样是爱情的寄托与象征。......
2023-12-02
写稿要找题目,不很容易,这次就可以用联而且想之法,由汽车而扩大,说“代步”;又泛论不好写,只说自己的一点点经历和感受。《水浒传》里有神行太保,可证找代步是无能。总之,思路随道家,对不用腿而找代步就不会有什么好印象。表现于代步方面,有轨变为无轨,长亭短亭变为高速,余落日的渡头变为机场。不只文章,情意也是自己的特别值得珍重,所以就本诸存诚的原则,以下说说与代步有关的或说由代步引起的情意。......
2023-07-30
成为孤儿的伊万怀着对德国法西斯的仇恨,加入了苏联红军,利用自己身材小不易被发现的特点成为一名在战火和死亡中穿梭的小侦察兵。片中通过伊万的自述或别人的叙述,侧面描绘伊万曾经幸福的童年和战争的杀戮使他变成了孤儿。伊万和小男孩萨沙一样,都有一个压抑的童年,小女孩和苹......
2023-1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