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一个描述词,其意义乃是“古博真人”;他的真实姓氏,据说是李——那就是说一棵李树。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人,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多智。万物的法则是道,行为的法则也是道,根究而言,这两种道其实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人生的本质因而是自然的节奏之一。老子认为在远古之时,人与其生活皆源自大自然,因而是朴实且安乐的,并且整个世界也是和谐快乐的。......
2023-08-16
中国文化乃是世界文明重大成就之一。法国大哲学家狄德罗(Diderot)描写中国人曾说:“这些人民在文物、艺术、聪明、才智、政策,以及他们对哲学的品味等方面,优于其他任何亚洲人民。不但如此,有些作家们甚至判断,就上述各方面来说,他们胜过最开化的欧洲人。”法国大文豪伏尔泰(Voltaire)则说:“帝王的体制持续4000多年,而在法律、习惯、语言,甚至于服装式样等方面……一切都无任何显著的变化;在世界上确难见这种至佳的制度。”这些学者们的推崇,表示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了相当深的认识,同时,一些当代的史评家认为此推崇已达极点。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凯瑟琳(Count Keyserling)曾在当代最有益且最具想象力的书中,做了如下的结论:
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那些君子型的人物[1]……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特别是他们超群、优越的风范使我印象特深……文明的中国人,谦恭有礼,是多么的完美!……中国人高雅的风采,在任何环境里,都是表露无遗。……也可以说,中国人,是所有人类中最有深度的人。
中国人不否认这一点,直到本世纪,(现在偶然有例外),他们还一直把欧洲人和美洲人视为野蛮人民。1860年以前,在一些官方文书里,依中文的习惯把“外国人”称为“夷人”;而且在条约中也必须如此规定。此一译文,实在应改正了。[2]像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一样,中国人常认为他们是最光荣的和最文明的民族。可能他们是对的,虽然他们政治腐败、混乱,他们科学落后和工业不振,他们城市臭气冲鼻,田野废物满地,他们遭遇洪水和饥荒,他们冷漠残酷,他们贫穷迷信,他们盲目生育和自相残杀的内战不止,他们一再地遭受屠杀、羞辱和挫败。因为在这黑暗面的后面,在一个外国人眼里,现在却是一个最古老和最丰富的有生气的文明,她有传统的古诗可回溯到公元前1700年;她有悠长的哲学记载;是理想的也是实践的,是玄奥的也是易于了解的;她有一些优美的陶器和无与伦比的字画;她有一些温厚完美的艺术珍品,只有日本诚可相争;她更注重伦理道德——随时可以在人群中见到;她有一种社会组织,其结合的人民,经历的世界,比任何已知的历史更为长久;她有种政体,几乎被哲学家们认为是最理想的形态,一直维持鼎革后才被摧毁;这一社会,当希腊尚为野蛮的民族居住之时,已经开化了;她目睹巴比伦和亚述、波斯和犹太、雅典和罗马、威尼斯和西班牙的兴衰,甚至当那巴尔干人称欧罗巴回复到黑暗和野蛮的时代,中国依然存在着。维持这悠久的政府,手工业的艺术,安定而有深度的精神的奥秘是什么呢?
有关华夏文明的兴盛的文章
老子是一个描述词,其意义乃是“古博真人”;他的真实姓氏,据说是李——那就是说一棵李树。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人,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多智。万物的法则是道,行为的法则也是道,根究而言,这两种道其实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人生的本质因而是自然的节奏之一。老子认为在远古之时,人与其生活皆源自大自然,因而是朴实且安乐的,并且整个世界也是和谐快乐的。......
2023-08-16
杨朱似是而非的宣称,人生充满着痛苦。杨朱认为世间无神,也没有来世。时间也许会证明:假如人人心存杨朱的想法,那么人类将无以自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社会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前之所以分崩,一部分是由于自利主义传播的关系。此所以有孟子——西洋的 Dr.Johnson——大声疾呼反对杨朱的享乐主义和墨子的理想主义。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
2023-08-16
——单一税制——孟子和共产主义者——利益的动机——革命的权利在中国的哲学史中,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自此,孟子变成一位很勤勉的学生,并竭力抵抗与其夫人离婚的引诱,且自成一学派,收了许多弟子,接受各国君王的邀请,前往论政。孟子首先到齐国,企图改正齐宣王的过失。这是孟子对于社会动乱的基本看法。孟子承认有革命的权利,而且他还当君王面前,表示赞成。......
2023-08-16
中国文学的博大——浪漫文学——历史——司马迁——散文——韩愈论《佛骨表》前面所论唐诗,只不过是中国诗史中的一部分。而诗,在中国文学中,仅是一小部分而已。西洋人评价很高的小说,在中国却遭到贬值。几乎所有中国有名的小说,都是历史小说的形式。在中国的文学中,最受重视的是历史的作品;而其写作的风格也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的散文则比较有生气;因为艺术在中国是不被禁止的,优雅尽可发挥。......
2023-08-16
于中国奉行几近千年的封建制度,并非这些征服者所创造的,而是渐渐成长的。在这55个侯国中,最重要的乃是齐国与秦国。齐国奠定了中国政府的根基,而秦则吞并六国,建立一统帝国,其国威远播,震撼全世界。我们可以从《周礼》一书中,察知前述各种典制的明确陈述。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史乃为妄作胡为与不时改革的混合史。在四分五裂、异常混乱的情形下,中国的精神生活表现出蓬勃的活力,困扰了历史家的通则。......
2023-08-16
人性本恶——法律的需要孟子的哲学有许多缺点,他同时代的哲学家们曾把这些缺点暴露出来。攻击孟子最有力、最使孟子头痛的是一位曾任兰陵令的哲学家荀子。荀子生死年代很难断定,大约是在公元前235年去世,享年70岁。孟子相信人性本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甚至尧舜当其诞生之际亦有蛮夷之性。下面荀子的一段话,恰如霍布斯所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也是位诗人,看看下面这一首诗,培根简直要黯然失色了。......
2023-08-16
一个早期的逻辑学家——宗教家——和平主义者反对墨家的孟子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根据这个论证法,墨子证明了鬼神的存在。墨子主张兼爱,认为兼爱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天下兼爱则治。墨子对于这点,感到极为惊异。从这个和平主义的论点,墨子更严厉的批评时政。墨子用他所主张的兼爱和非攻的道理,说服了公输般。墨子的两位信徒宋钅并和公孙龙,大力发扬墨子和平主义学说。......
2023-08-16
孔子留下了五本大书,是他亲自撰写或编订的,那就是中国人所熟知的《五经》。《五经》之外,再加上《四书》,便是“四书五经”,共为九大经典。在“四书五经”中,最发人深省者,莫过于《四书》的第二部——《大学》。......
2023-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