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跨校任教被评价:校方、家长和教师的观点调查结果

教师跨校任教被评价:校方、家长和教师的观点调查结果

【摘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教龄已达30年的刘老师说,教师跨校任教实质是鼓励人才流动,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教师间的竞争。据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校目前共有学生23万余人,而教师却只有近两万人。魏校长无奈地说,“如果直接将人事权交给教学单位,那么教师跨校任教及流动将会容易得多。”采访结束时,魏立新校长的话令人深思:在乌鲁木齐市,如何留住人才是比教师跨校任教更有价值的事。

【作者】马新华

2000年6月,北京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学教师尤其是鼓励在职教师跨校联聘、互聘、兼课。这对于教师只能择一校而教的传统制度不啻于一次大地震。然而在新疆,作为教育事业较发达的首府,这种制度是否适合推行呢?

一、教师:一举多得·瞻前顾后

作为这项制度最直接的当事人——老师们,接受采访时对此能否推行并不乐观。而且,他们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请记者隐去姓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教龄已达30年的刘老师说,教师跨校任教实质是鼓励人才流动,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教师间的竞争。

他以自己为例说,学校每周安排的课时只有10节,作为高级教师的自己完全有能力有精力去教更多的孩子。

一位年轻的教师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这种既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又能增加教师收入的制度何乐而不为?

但在六道湾某子校任教的一位老教师告诉记者,以现在的管理,别说跨校任教,即使是课后带家教都不容易。学校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七八年的时间,你必须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带好自己的班,否则学生不愿意,学校就更不会同意了。

二、管理方:无米之炊·少谈为妙

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校长魏立新说:这项制度是现行教育体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在我市,现阶段不宜推行。

“这最主要是因师资力量不足造成的。从2000年起,乌鲁木齐市初中升高中的招生比例由原来的40%、50%扩大到80%,而教师队伍却远远跟不上。与此同时,一些优秀教师流往内地教学,学校现有的教师更加紧张,有些学科甚至需要外聘教师,但现在学校只能向各地州、厂矿吸收师资。”魏立新校长说。

据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校目前共有学生23万余人,而教师却只有近两万人。尽管师生比例相当悬殊,可仍有少数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借外出培训等机会,“孔雀东南飞,一去不复回。”

“现行的人事制度也是制约教育跨校任教的因素之一。”魏校长无奈地说,“如果直接将人事权交给教学单位,那么教师跨校任教及流动将会容易得多。”

一位教育局长则更直接地向记者表明了态度:目前,教师跨校任教绝对不允许。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教师课上40分钟,课后需要付出的将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如果现在这项制度在本地推行,只会搞得各校教师“流心”涌动,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并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业。

三、家长:求之不得·忧心忡忡

孩子在第二小学上学的陈女士说:“要推行这种制度我第一个不赞成。老师都去流动兼课,个人一心顾着挣钱,哪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现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已是人满为患,代课老师能把自己班上的六七十个孩子教好就不错了。如果推行这项制度,我将会提出强烈抗议,这是对学生一种不负责的做法。”

“好事,绝对是好事,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能力让孩子去重点学校上学的家长来说,既可以让孩子享受到优秀教师的教育,又可以免去高额跨学区费及托关系、走人情的麻烦,真是一举两得。”新疆电池厂的杨女士提起这事毫不掩饰内心的激动。

女儿也在二小上学的苏女士说,只要老师有精力,本着同样负责的态度去教其他学校的孩子,从而提高收入,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采访结束时,魏立新校长的话令人深思:在乌鲁木齐市,如何留住人才(优秀教师)是比教师跨校任教更有价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