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与群众的位置是一个多维体,笔者认为校长应处在以下四个位置:一、校长的位置应处在群众之下。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承担着学校管理的重任。校长只有自觉接受师生群众的监督,切实尊重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才能确保群众主人翁地位。......
2023-08-15
【作者】徐匡迪
校长要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自身的崇高职责;要成为教育改革的推进者、开拓者和探索者;要成为凝聚全校师生的核心;应该是学生心目中最受敬重和最值得仿效的人。
市教育党委、市教委今天请各位校长来,座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做校长,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教益。我离开校长的岗位已12个年头了,回顾那一段经历,我感到做校长既很辛苦,又很有价值,很崇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与学校紧紧相连的。不管哪一级、什么类型的学校,校长都肩负着神圣的历史重任:校长既要承担起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重任,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重任。所以我一直都认为校长这个岗位是崇高的,是神圣的,再辛苦也值得。
下面我谈几点想法。
一、校长要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自身的崇高职责
教育方针是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学校的根本指导思想,关系到办学的宗旨和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校长履行职责、做好校长的基本准绳。对此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非常重视。早在1957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多次对党的教育方针作了明确阐述,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泽民同志也一以贯之地强调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性。他最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复杂环境里,坚持这样的教育方针是极为重要的。”校长是学校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领导人,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谈话,重温我们党三代领导核心的教诲,更使我们感到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性。这是我们教育的根本。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求我们下定决心、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我觉得校长在推进这项工作时,思想立意要高。
一定要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校长的知识层次一般都较高,有的大学校长还是某一方面的著名专家,中、小学校长通常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某门课程的优秀教师。他们很自然会非常熟悉、热爱自己的专业。应当说,校长们都学有专长,是我们当今教育界的进步。但另一方面,校长们也因此更要注意处理好专业与育人的关系,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意志的培养。因为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是由广大教师具体负责的,而学生是否有好的素质,校长要负总责。
20世纪初,时任南洋大学校长的唐文治就主张办学要以全校蔚成高尚人格为宗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大学女校长、金陵大学校长吴贻芳,把“厚生”定为校训,即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30年代,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出:“教育一事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三育并进而不可偏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高尚的品格,养成他们适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锻炼出克服困难与迎接挑战的坚强意志。这是一所好的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在学校的教育安排上,要统筹兼顾,防止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
一定要着眼于下一代长远的成长。有位历史学家说得好,教育者发挥的影响是永恒的,连他本人也无法预料这种影响何时会终结。我们校长们今天所要考虑的,不仅应是当前的学校管理、教师待遇和学生的升学率,更应是我们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风和精神,培养出的学生在踏上社会以后,几十年后将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作出何样的贡献。每一所学校都应使学生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充满信心,充满潜力,充满希望。这才是一个教育家应有的胸襟和眼界,这就体现出校长治校的水平。
上海中学、南洋模范中学、育才、位育、格致中学等一些学校,毕业生中人才辈出,是一代又一代校长们志存高远、呕心沥血、多年奋斗的结果。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倡导“成功教育”,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也是着眼未来的可贵探索。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成功,正如许多毕业生所讲的,在于“哈佛教育激发学生发挥他们所拥有的潜在能力,就犹如点燃了暗室中的烛火,使之大放光明”。
二、校长应当成为教育改革的推进者、开拓者和探索者
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每一个校长的时代职责。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高科技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新形势下,如何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改革传统教育,适应时代潮流,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问题。
我觉得,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就是教育的发展,包括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与人的现代化的发展相适应;就是要充分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经验,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广采博纳,取长补短。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体系、教学内容、考试方式,都偏重于继承人类已有的文明与积累的知识,这是基础和前提。但当今知识更新速度突飞猛进,教学内容上要大胆革新,厚今薄古。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最新科技知识的同时,又不增加负担。教育面向未来,就是要着眼于我国和上海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从背诵、重复老师的讲课中解脱出来,敢于怀疑、大胆提问。今天在学校内,学得生动活泼;明天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上海发展奋力拼搏、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校长应当具有这样的战略意识和战略眼光,从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成为三个面向的身体力行者。
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必须加快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从面上看,过去长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教育结构、教育机制,已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从学校内部看,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也有许多亟待革新的地方。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的校长们去努力开拓,努力创新。首先要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活力;二是要深化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科建设,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为使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创造条件;三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特别是高等学校更要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校长要成为凝聚全校师生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校长是一校之魂。”我深深体会到,校长的思想观念、品德风貌、道德情操、知识才学和领导艺术,在学校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有人曾极而言之,有了好的校长,就会有好的学校。一个好校长,应是全校强大凝聚力的核心。有了凝聚力,学校就有了改革、前进的动力。
全心全意地热爱自己的学校,十分珍惜自己学校的名声,是成为一个好校长的精神基础。一所真正的好学校,一所好学校的名声,不是靠金钱买来的,不是靠“炒作”捧出来的,也不是靠过去的历史送给你的,它是全体师生员工用心灵浇灌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学校中受到激励,经受洗礼,他们今日为自己的学校自豪而奋发荣校,日后又以献身社会、发展事业、报效祖国为母校扬名。作一个好校长,就是把他的全身心献给学校和事业。校长有了这种奉献精神,就不会受名利场上的诱惑及影响,就能摆脱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我觉得在教育界,至少在校长中,应该有一点“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
好的校长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很大的包容性。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校长不必也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比别的教师能干,但一个好校长必然是“思贤若渴,汇萃英华,识才爱才,扬人所长”的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需要把方方面面的人才,包括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个性和不同特长的人才汇聚在一起,发挥出1加1大于2的效应来。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长期间,始终坚持以“兼容并包”为准则,由此而使北大人才云集,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发源地。“识才爱才”还要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不拘一格起用人才。要在尊重和发挥老教师带头、引路作用的同时,敢于破除门第等级观念,不搞论资排辈,大力提携后进,营造有利于青年人脱颖而出的环境。
我这里还想强调的一点是,校长必须“无私公正”。在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教育殿堂里,一个校长的非权力影响比权力影响重要得多。在知识分子心目中,校长的权威不是来自职位和权力,而是来自校长的学识与人格力量,来自教师们公认的公正和无私。当然学识与水平是没有极限的,只能是局部的和相对的。但“公生明、廉生威”,公正无私方能树立威信。在学校管理中,对每个人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利益问题。人们追求公平、合法的利益是无可厚非的,然而限于物力,在利益分配上还难以满足每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如评职称、评先进、发奖金等方面的问题,容易引发矛盾,因此往往影响到工作。但是只要一个校长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是公正无私的,那么他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谅解和拥护。
总而言之,一个好校长能否成为全校凝聚力的核心,关键在于他(她)要让自己的灵魂“闪光”,让闪光的灵魂去照亮和引导全校的每一个人。
四、校长应该是学生心目中最受敬重和最值得仿效的人
校长是全校师生凝视的焦点人物,尤其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学生尤其是中小学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过程,他们对校长比对老师更怀有敬仰、崇敬的心理倾向。我们的每一位校长,都要珍惜自己的这一特殊地位,这是身为校长的崇高荣誉,亦是自律的鞭策。
要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首先靠“身正为范”。校长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作用。我们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校长更应在品格上为师生树立表率,因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关键是要受校长的思想作风影响的。校长的以身作则,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大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学校的规章制度,凡是要求师生员工贯彻执行的,校长要带头贯彻执行,这是以身作则。
其次,要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学生。将整个学校看成自己的家庭,将育人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校长对学生的爱,表现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察知学生的愿望要求,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关怀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首先发动和依靠教师去了解、关心学生以外,校长还应有一定的机会与学生对话,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新时代校长应具备的素质”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心目中,“了解当代教师、学生的思想状况”是优秀校长应具备素质中排在最前位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更强调这点。青少年学生比较单纯,他们对社会是最无偏见的,他们所最尊崇的是科学与事实,他们渴望被理解和尊重。因此,即使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过失,身为校长,不应只想到“纪律约束”和“严厉整顿”。在学校这样一个知识的殿堂里,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感化、引导、谈心比任何处罚更重要,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最后,一个受学生敬重的校长应是不断接受新知识的领头人。我们正进入一个学习化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模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作为新时期的校长,要时刻走在时代的前列,善于接受新思想,不断以新知识充实自己,拓宽视野,开拓创新,把学校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管理一所学校不容易,把学校办出特色更不容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向我们提出了艰巨的改革任务,同时也为我们拓宽了探索与实践的空间。希望各位校长不负众望,为上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有关中小学教学改革探索:教学的创新能力探索的文章
施建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与群众的位置是一个多维体,笔者认为校长应处在以下四个位置:一、校长的位置应处在群众之下。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承担着学校管理的重任。校长只有自觉接受师生群众的监督,切实尊重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才能确保群众主人翁地位。......
2023-08-15
我应邀在大会作专题报告,并用四句话来说明我国特有的校长负责制的含义,这就是: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所谓校长全面负责,指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领导和负责学校的工作。有的地区看到中央已经作了决定,便匆忙宣布所属中小学全部实行校长负责制。因为,校长负责制的内涵,最重要的应说明校长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只用“全面负责”四字来说明是远远不够的。......
2023-08-15
王凤秋政府职能转变后,校长应从战略决策、资源筹划、内外协调、信息管理、开拓创新五个方面强化管理职能。学校逐步摆脱了对政府部门的依附关系,主体地位得到了显现,校长的管理地位得到了提升,其管理职能也在作用方向上发生了改变。校长要抓教育教学,也要抓创收,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后赋予校长的新使命。......
2023-08-15
我国现有的教育管理学基本上都是“接受性”的教育管理学。主导这种教育管理学的认识方式是“接受性认识取向”,即对研究对象所持有的一种整体性接纳、认同、信任、支持、赞赏等相关的认识观念和意识。“接受性”教育管理学,对外界的一切事物表现出天然的顺从性、信赖性。接受性教育管理学有时容易患极端化的毛病,容易将它看重的某一方面无限地放大,并肆意剥夺了其他方面存在的权利。......
2023-08-15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常规管理与发展学生个性间的关系还并非易事,有人认为二者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排斥性,抓常规管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等。(三)常规管理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而人的个性发展是个体潜质的舒展、现实化。总之,常规管理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创设条件,而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又为班级常规生活增添活力。......
2023-08-15
笔者分析认为,目前教师聘任制在实施中容易患的“病”有四种。这样的事不能不说是远离了教师聘任制的初衷。这样的结果显然违背了教师聘任制的本意,也丧失了聘任制“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这样将使教师看不到自己的前途,从而丧失上进心。结果好端端的教师聘任制让那些利欲熏心的人把“经”给念歪了。教师聘任制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场革命,是对学校管理与监督模式的变革。......
2023-08-15
针对目前地方行业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产教融合难以深入、校企协同难以落地、符合学校定位的专业标准不够明确等问题,基于OBE理念,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OBE理念探索适合土木工程专业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工程教育面向社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有着显著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2023-0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