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职务犯罪主体逐渐成为一个“精英”群体,但因为个体差异,职务犯罪者进行职务犯罪和洗钱犯罪,既有群体特点,也有个性特点。其中,洗钱犯罪过程中的因素可分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这三个因素是本模型的自变量。洗钱犯罪结构方程的内生变量为上游犯罪类型和资金转移途径,其中将上游犯罪类型设置成中间变量,将资金转移途径设置成因变量。......
2023-08-15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职务犯罪主体逐渐成为一个“精英”群体,但因为个体差异,职务犯罪者进行职务犯罪和洗钱犯罪,既有群体特点,也有个性特点。根据研究,职务犯罪与洗钱犯罪关联性很强,对于绝大多数职务犯罪者而言,职务犯罪所得不应是沉淀的政治资本,也不应是固定的财富积累方式,普遍性趋向就是通过洗钱,既可以实现职务犯罪所得的合法性,也可以保持已有的犯罪所得实现保值增值,因此,不但职务犯罪具有鲜明的个体特性,洗钱也具有个体特性。
(一)模型设定
为了研究洗钱犯罪过程中犯罪主体因素对其资金转移用途和上游犯罪类型的影响,本书基于2005—2017年198个洗钱犯罪案例,运用AMOS结构方程,构建了一个多因素、资金转移用途和上游犯罪类型的因果关系模型。其中,洗钱犯罪过程中的因素可分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这三个因素是本模型的自变量(外生变量)。洗钱犯罪结构方程的内生变量为上游犯罪类型和资金转移途径,其中将上游犯罪类型设置成中间变量,将资金转移途径设置成因变量。
(二)变量及指标选取
对结构方程中的变量可由两个角度进行定义:从可观测角度来解释,结构方程中的变量可以分为显变量与潜变量,前者能够直接观测,而后者无法观测,需要通过计算得出;从生成角度来划分,可将变量定义为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由模型外部决定,与模型内生变量无关,内生变量的值由模型内其他变量决定。因此,本书按其定义与实证目的,将公职人员犯罪信息表中的相关指标做了如下分类:(1)外生潜变量: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其他因素;(2)内生潜变量:上游犯罪类型、资金转移途径;(3)外生显变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公职类型、级别、心理特征以及成长的家庭状况、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是否支持该犯罪行为、家庭成员是否参与该犯罪行为、亲戚是否有该犯罪经历、同事是否有该犯罪经历、所在省份按人均收入排名、非法所得金额、转移时间长度、转移成本;(4)内生显变量:贪污、挪用公款、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其他犯罪类型、资金转移途径。具体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表1 洗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指标体系
续表1
(三)因果关系及理论假设
本书根据案例信息表的设计,构建了因果关系模型。五个变量中,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是外生潜变量,上游犯罪类型和资金转移途径为内生潜变量。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为自变量,上游犯罪类型为中间变量,资金转移途径为因变量。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2,由图2中的影响方向做出相关理论假设。
图2 模型假设
H1:公职人员个人基本情况会影响其上游犯罪行为;
H2:公职人员所处环境对其上游犯罪也有影响;
H3:公职人员其他因素,如犯罪金额、犯罪时间长度和转移成本同样会影响其上游犯罪行为;
H4:个人因素影响公职人员非法所得的转移方式;
H5:公职人员所处环境同样会影响非法来源的转移途径选择;
H6:其他影响因素也会影响公职人员资金转移途径。
(四)实证结果分析
基准模型结果分析。提取案例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后按假设模型放入AMOS 结构方程软件,实证分析结果如图3 和表2,总体标准化路径系数表中Estimate 表示参数估计值,S.E 表示标准误,C.R 表示组合信度,P 表示p 值。根据实证结果来看,从整体而言:(1)三条路径对上游犯罪类型的回归均不显著,说明从业人员的心理因素不会过多地影响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类型。(2)个人因素到资金转移途径和环境因素到资金转移途径这两条路径显著,个人因素会负向预测资金转移途径(β=-0.223,p<0.05),环境因素会正向预测资金转移途径(β=0.172,p<0.05),说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洗钱犯罪的最终资金转移用途存在决定性影响。
图3 总体模型结果
表2 总体标准化路径系数
(五)分行业数据模型结果分析
上述结论是全样本案例的实证分析结果,而本书不仅想得到总体结论,还想得出不同行业分布下心理因素对上游犯罪类型和资金转移用途的影响的相关结论,因为不同行业间的内部结构与行业性质具有显著差异,对行业进行异质性分类可以更加有效地解释问题并得出针对性结论。因此,我们将全部案例分为商贸、大金融、国企和社会机构四部分案例,通过对不同组别及性质的案例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分行业化的异质性实证结果。
1.商贸行业结果。在商贸分组模型中,实证结果如图4和表3所示。个人因素到上游犯罪类型这一路径显著,个人因素会负向影响上游犯罪类型(β=-0.210,p<0.05);其他因素到上游犯罪类型的路径也显著,其他因素也会负向影响上游犯罪类型(β=-0.240,p<0.05),其他路径之间均无显著预测关系。这说明,在商贸机构中的最终资金转移途径几乎不受从业人员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影响,但从业人员的个人因素和其他因素会对上游犯罪类型产生一定影响。商贸机构的复杂性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结果。
图4 商贸分组模型结果
表3 商贸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
2.大金融行业结果。在大金融分组模型中,实证结果如图5 和表4所示。个人因素到上游犯罪类型这一路径显著,个人因素会显著正向影响上游犯罪类型(β=0.782,p<0.05);个人因素到资金转移途径的路径显著,个人因素负向预测资金转移途径(β=-0.514,p<0.05);其他因素到资金转移途的路径显著,其他因素可以显著预测资金转移途径(β=-0.496,p<0.05),其他路径之间均无显著预测关系。这说明,在金融机构中,从业人员的个人因素对上游犯罪类型和资金转移途径的决定均有明显影响,因为在金融机构中,从业者面对的金钱诱惑较为巨大,且金融管制存在一定漏洞,这让从业人员的个人因素被无限放大。其他因素也会对资金转移用途产生一定影响。
图5 大金融分组模型结果
表4 大金融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
3.国有企业结果。在国企分组模型中,实证结果如图6和表5所示。个人因素到资金转移途径这一路径显著,个人因素会显著负向影响资金转移途径(β=-0.545,p<0.05);上游犯罪类型到资金转移途径的路径显著,上游犯罪类型显著负向预测资金转移途径(β=-0.252,p<0.05);其他路径之间均无显著预测关系。这说明,与金融机构相似,在国企中个人因素也是从业人员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个人因素对最终的资金转移途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上游犯罪类型也对资金转移途径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与国企内部权力分配过于集中有关。
图6 国企分组模型结果
表5 国企分组标准化路径系数
4.社会机构结果。在社会机构分组模型中,实证结果如图7 和表6所示。个人因素到上游犯罪类型这一路径显著,个人因素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上游犯罪类型(β=-0.405,p<0.05),个人因素到资金转移途径这一路径显著,个人因素会显著负向影响资金转移途径(β=-0.394,p<0.05);环境因素到资金转移途径路径显著,环境因素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资金转移途径(β=0.334,p<0.05);其他因素可以显著负向预测资金转移途径(β=-0.308,p<0.05)。这说明,社会机构从业人员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均会对资金转移途径产生影响,这是由社会机构的分散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个人因素也会对上游犯罪类型产生影响。
图7 社会机构分组模型结果
表6 社会机构分组标准化路径系数
5.回归分析结论。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影响洗钱犯罪行为的因素,同时利用AMOS结构方程定量对这些心理因素影响洗钱资金转移用途和上游犯罪类型的途径进行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不会过多地影响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类型;(2)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到资金转移途径这两条路径显著,且个人因素会负向预测资金转移途径,环境因素会正向预测资金转移途径,其他因素对资金转移途径影响不显著,说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洗钱犯罪的最终资金转移用途存在着决定性影响。
此外,本研究还对不同行业分布下多因素对上游犯罪类型和资金转移用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在商贸行业中,仅个人因素与其他因素到上游犯罪类型这一路径显著,且都是负向影响上游犯罪类型。这说明,在商贸机构中的最终资金转移途径几乎不受从业人员的各类因素影响,但从业人员的个人因素和其他因素会对上游犯罪类型产生一定影响。(2)在金融行业中,个人因素到上游犯罪类型这一路径显著,正向影响上游犯罪类型;个人因素与其他因素到资金转移途径的路径显著,负向预测资金转移途径。这说明,在金融机构中从业人员的个人因素十分重要,个人因素对上游犯罪类型和资金转移途径的决定均有明显影响。(3)在国有企业中,个人因素到资金转移途径这一路径显著,负向影响资金转移途径;上游犯罪类型到资金转移途径的路径显著,负向预测资金转移途径。这说明,国有企业与金融机构相似,个人因素对最终的资金转移途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在社会机构中,个人因素到上游犯罪类型这一路径显著,正向预测上游犯罪类型;个人因素与其他因素到资金转移途径这一路径显著,且都是负向影响资金转移途径;环境因素到资金转移途径路径显著,正向预测资金转移途径。这说明,社会机构从业人员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均会对资金转移途径产生影响,这是由社会机构的分散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注释】
[1]唐旭,张雁,等.中国洗钱风险评估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1(5).
[2]唐旭,张雁,等.中国洗钱风险评估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1(5).
[3]唐旭,张雁,等.中国洗钱风险评估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1(5).
[4]唐旭,张雁,等.中国洗钱风险评估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1(5).
有关职务犯罪与反洗钱问题研究的文章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职务犯罪主体逐渐成为一个“精英”群体,但因为个体差异,职务犯罪者进行职务犯罪和洗钱犯罪,既有群体特点,也有个性特点。其中,洗钱犯罪过程中的因素可分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这三个因素是本模型的自变量。洗钱犯罪结构方程的内生变量为上游犯罪类型和资金转移途径,其中将上游犯罪类型设置成中间变量,将资金转移途径设置成因变量。......
2023-08-15
由于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职务犯罪领域反洗钱调研的重要考察对象,故本次访谈调查抽取的调查对象均为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课题组实施的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职务犯罪领域内的反洗钱工作而展开。......
2023-08-15
洗钱罪是前款上游犯罪发生后极大概率发生的罪名,当职务犯罪发生后,为了维护利益、掩盖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将赃款进行“洗白”是大多数犯罪嫌疑人的选择。职务类犯罪一旦发生,追逃追赃的工作随之开展。为了对国内职务犯罪领域的洗钱行为进行打击和防治,可以在比较法的视角下,分析国际反洗钱法律法规,探讨我国职务犯罪领域反洗钱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3-08-15
洗钱犯罪的脉络贯穿古今,只要职务领域有犯罪发生,其相伴相生的洗钱活动就会展开。对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精通职务犯罪领域的洗钱活动是基础标准,如果不能达到该标准,则很有可能影响案件事实的判断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等。将每一位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是司法机关的终极目标。每一位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都有面临职务犯罪领域洗钱案件的可能性。......
2023-08-15
金融机构分别在立法主体规制完备性、被监督范围全面性、违法责任承担惩罚性三个方面均存在很大的问题。证券市场的准入是犯罪活动发生的门槛,注册制无疑是不利于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的反洗钱监督调查工作开展的。保险业的主体有保险公司、被保险人、投保人等,在职务犯罪领域洗钱行为中涉及的主体主要为投保人、保险公司。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钱惩罚信息中,银行业占据了过半数......
2023-08-15
(一)研究的创新点职务犯罪领域洗钱是一种常见的犯罪现象,但是由于法律和反腐败治理体系存在漏洞,职务犯罪领域洗钱在国家的反洗钱机制中,法律惩治往往被上游犯罪的惩治所遮蔽,因此,无论执法过程还是公民认知,都无法得到彰显。本书将我国职务犯罪领域洗钱与反洗钱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法律问题和国家反腐败治理体系建构的重大课题提出来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具有创新性。一是研究方法创新。......
2023-08-15
由于腐败所得是非法不当得利的组成部分,不受法律的保护,所以,如何将非法不当得利通过合法的形式和途径加以合法化,就成了职务犯罪领域洗钱的主要动因。通过对洗钱案例的抽样调查,一项对我国255个洗钱案例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洗钱犯罪活动主要集中在银行业、房地产业和证券业。......
2023-08-1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46条就全面规定了关于洗钱司法协助的内容,这是迄今有关司法协助方面的最佳国际标准。在英国,它参与反洗钱立法,制定发布反洗钱的监管制度。各国参与的国际条约、公约及国内法对国际司法协助、引渡及资产追回方面,都大致达成了FATF 建议的标准。......
2023-0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