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葫芦山环境破坏:违法采矿引发生态危机

葫芦山环境破坏:违法采矿引发生态危机

【摘要】:为了掠取葫芦山中丰富的矿产资源,谢某、倪某、郑某、李某等不顾葫芦山生态环境的破坏,硬生生地在葫芦山山顶掀开一个“豁口”,拨山皮、拔林木、铲土壤、占地采矿、乱丢乱弃等违法行为在他们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利益之下无环境保护之言。倘若对葫芦山环境破坏行为采取放任态度,对谢某、倪某、郑某、李某等环境破坏行为不闻不顾,葫芦山生态系统的平衡必将遭受破坏。

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地处福建中北部,延平区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8℃,气候宜人。主要河流太平溪源出大峰山注入闽江,闽江流经葫芦山、儒罗、岳溪、九潭等村,水域资源丰富。全镇有林地面积18.72万亩,居全区第2位,森林覆盖率73.4%,林木总蓄积量89万立方米,年供商品材1万立方米以上,毛竹2.1万余亩,年可供商品竹3万根,为福建省确定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示范点,有“南平绿色银库”之美誉。沿江两岸,人们依山而建,沿江而居,依靠天然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形成错综复杂而富有特色的村落,人们在此种稻养鱼,拓荒养林,生息不绝,享受着自然最原始的馈赠,代代年年。对于太平镇葫芦山村的村民们来说尤为如此。

葫芦山村,地处南平市东南,闽江北岸,村辖范围有森林面积38 947亩,木材蓄积量34.6万立方米,花岗岩及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葫芦山系葫芦山村高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形地势及气候环境条件,植被主要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林木及矿产资源丰富。山下的村民们并不知该山的具体年纪和来历,他们记得的是葫芦山曾对他们的哺育。当然,村民们也无法计算从该山中撷取的资源数量,花鸟草虫木石等不一而足,都是村民们原始的物质来源。此外,葫芦山也对葫芦山村周边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环境污染防治、气候调节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们原本以为葫芦山会一直不受打扰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但现在看来村民们还是失算了。

为了掠取葫芦山中丰富的矿产资源,谢某、倪某、郑某、李某等不顾葫芦山生态环境的破坏,硬生生地在葫芦山山顶掀开一个“豁口”,拨山皮、拔林木、铲土壤、占地采矿、乱丢乱弃等违法行为在他们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利益之下无环境保护之言。倘若对葫芦山环境破坏行为采取放任态度,对谢某、倪某、郑某、李某等环境破坏行为不闻不顾,葫芦山生态系统的平衡必将遭受破坏。短期而言,将导致森林资源总量减少,影响木材和林副产品的供应,加剧供需矛盾。长此以往,将使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森林生态系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导致水土流失、河库淤塞、旱涝、泥石流等灾害,环境质量下降;森林保护环境、净化空气、吸毒消尘的作用也将被削弱或消失;动植物资源亦将减少甚至灭绝,这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场面和情景。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功在千秋之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亦是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奠基和保护。若逐一时之利,而将森林资源的保护抛在脑后,必将反受自然的惩罚,桎梏人类自身的发展。保护自然环境是时代的要求,也应是人类对自身的要求,葫芦山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是个例,但我们希望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