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草案》中未明确规定玩忽职守罪的主观特征及罪过形式。第一种观点认为,玩忽职守罪的罪过是过失。笔者认为玩忽职守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故意不构成本罪,也就是说,行为人对于其行为所造成重大损失结果,在主观上并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过失造成的。该区办事处负责人黄某、麦某等对该起事故负有直接监管责任,造成了严重后果,涉嫌玩忽职守罪,被依法提起公诉。......
2023-08-15
玩忽职守罪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职责的勤政性原则,侵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行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也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公共财产安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玩忽职守罪的客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属于复杂客体。
玩忽职守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但根据玩忽职守罪的本质特征可知,本罪侵犯的两个客体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职责的勤政性原则和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是主要客体,国家和公民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是次要客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玩忽职守罪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职责。所谓职务职责,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法律选举或者任命担任一定职务的职责范围。例如,部长有部长的职务职责,司局长有司局长的职责范围,处长有处长的职责范围,国家机关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有一定职务,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每个国家工作人员都应当认真履行职责范围内规定的义务。如果玩忽职守,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规定,就是对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的侵犯,是对社会有危害的 行为。
职务职责与职业职责是不同的。职业职责,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从事某种职业的职责范围。每个单位的职工,都要从事某种职业工作,每个岗位职业工作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例如,医生有医生的职责范围,教师有教师的职责范围,营业员有营业员的职责范围,工人有工人的职责范围。单位职工应当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在职责范围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单位职工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就是对职责的侵犯,侵犯国家对社会的管理秩序,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行为。
职责的范围和内容有的是由法律规定的,有的是由规章制度规定的,有的是由习惯形成的,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职责,其对该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有约束力,都必须尽心尽力做好职责内的工作,完成职责范围内的任务。但并不是所有的违反职责都要受到刑法处罚,更不是都要以玩忽职守罪来定罪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玩忽职守罪的客体是职务职责,不包括职业职责,因为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按照我国的实践情况,凡是从事公务的人员都具有职务,都有职务职责。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说,他们拥有的是国家赋予的职权,而并不是一般的职业,因此玩忽职守罪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职责,而不是职业职责。
有关消防领域刑事犯罪概论的文章
但是《草案》中未明确规定玩忽职守罪的主观特征及罪过形式。第一种观点认为,玩忽职守罪的罪过是过失。笔者认为玩忽职守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故意不构成本罪,也就是说,行为人对于其行为所造成重大损失结果,在主观上并不是出于故意而是由于过失造成的。该区办事处负责人黄某、麦某等对该起事故负有直接监管责任,造成了严重后果,涉嫌玩忽职守罪,被依法提起公诉。......
2023-08-15
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为上述人员不存在职务,不符合玩忽职守罪是职务犯罪的特征。将玩忽职守罪的主体限制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集中力量惩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犯罪行为,确保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王某等人的行为完全符合玩忽职守罪的客观方面特征。......
2023-08-15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所规定的玩忽职守罪,源于1979年《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所规定的玩忽职守罪。......
2023-08-15
过失爆炸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行为。以不作为方式完成的,过失爆炸罪,行为人必须负有特定的义务。如果爆炸不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引起的,而是由于自然原因或者其他不能预见、不可抗拒的原因引起的,则不成立过失爆炸罪。......
2023-08-15
放火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放火,即用引起公私财物燃烧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放火,也称纵火,是指使用各种导火材料,点燃目的物,或者利用既存的火种,引起公私财物的燃烧,制造火灾的行为。在这三个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及时将火种撤离或者扑灭,目的物仍可以独立继续燃烧,放火行为就被视为实行终了。至于目的物在脱离导火材料后是否能够继续燃烧,并不影响对已经着手的认定。......
2023-08-15
失火罪是与放火罪相对应的过失犯罪。②失火罪是指由于过失行为引起火灾,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刑法草案第22稿对放火、决水行为的规定比较烦琐,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了失火罪。所以,对日常生活中以及与违反特别的业务活动必须遵守的注意义务无关的过失造成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不能以失火罪论处。因此,只要法律另有规定的,就应当以相应的犯罪论处,不构成失火罪。......
2023-08-15
滥用职权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都不能成为滥用职权罪的主体。而如果刑法没有对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某种滥用职权行为做出具体规定,也就不能定罪处罚。......
2023-08-15
放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我国刑法理论对放火罪的客体没有多少争议,因为在通说观点理解的危害公共安全含义中,本身就包含人身和财产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我国刑法规定放火罪的目的是保护公共安全,并未明文限定放火罪的对象只能是公共财产或他人的财物。因而,对王某的行为应以放火罪论处。......
2023-0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