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效管理常规:保障课堂秩序

高效管理常规:保障课堂秩序

【摘要】:比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带手机进课室等,这样的课堂常规让学生感到师生是平等的,一切规则都是为了使师生共同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课堂管理的行为多是围绕预防和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来进行,教师多是处于被动防御地位,而不是通过积极主动的管理活动去促进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探究,实现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呈现规则,明确要求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直以来,一些教师的课堂因为没有相应的规则做保障,使得所谓的“讨论”变得杂乱无序。有些政治教师认为,自己只是个科任教师,学生的课堂常规是学校和班主任的事情,自己只负责落实就行了,这实在是大错特错。虽然学校和班主任从宏观方面制订了一些课堂常规条例,但每一学科都有着自己学科的特点,再加上学情不同、教师的个性不同,对课堂的要求也千差万别。

1.建立必要的、规范的课堂教学常规

建立必要的、规范的课堂教学常规,是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还是课堂学习效率得以提高的重要保障。规范化的课堂教学常规,不仅使学生凡事有规可循、有据可依,还可以促使学生改变懒惰、散漫的不良习惯。当然,为了使维护课堂常规的权威,可以制订相应的赏罚制度。

一般来讲,科任教师的常规是对班级常规的补充,或是针对本学科学习的特点和所任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的特别要求。比如,针对理科生不重视文科学习,上政治课会偷偷做理科作业的行为,我们制定了如下规则:预备铃响后立刻回到座位上,把其他科目的课本和资料收起来,桌面上只能摆放思想政治课本及相关资料。而一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常规是对师生双方都有约束力的。比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带手机进课室等,这样的课堂常规让学生感到师生是平等的,一切规则都是为了使师生共同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2.培养学生把遵守“课堂规则”当作一种习惯

最初上课前,教师应该用坚定的语气、明确的语言向学生表达对课堂秩序的重视,让学生知道课堂上我们应该做哪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行为。课堂常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行事的框架,在里面学生知道可以期待什么,因而可以根据已经确立了的规章、规范和违反规则的后果来做出相应的选择;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提醒和强化,逐渐培养学生把“课堂规则”当作一种习惯。

(二)快速决断,妥善处理

即使我们制订了规范的课堂教学常规,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难以避免一些偶发的事件,从而打乱课堂秩序,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就要根据不同情况及当时学生的心理,快速判断,因势利导,妥善处理,避免课堂上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当学生有不当行为发生时,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果断地处理相关问题,明确学生的行为和后果,不仅能减少学生犯错的机会,而且能增加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同时,哪些不良行为可以忽略、哪些可以当场解决、哪些可以课后解决,这都需要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机智应对,彰显个人的教育智慧。

1.顾全大局,适当责罚

课堂管理的要点是教师必须有大局意识。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首先关注班里大多数人,关注课堂的整体情况,不要被个别学生的问题牵着鼻子走,不要忘记课堂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我们经常见到有的教师为了不大的事情与学生发生冲突,情绪失控,没完没了,这不仅影响整个教学进程,而且容易招致多数同学的不满,降低威信。所以,教师处理个别学生问题时,应当顾全大局,就事论事,适当责罚。

2.先管理,后教育

我们认为,在课堂管理中,教师最需要做的事情是维持稳定,尤其是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不适合在全班场合进行。有些学生的行为影响全班,教师多次提醒不听,致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教师只好停下课来处理。但此时也要注意,一般不宜当场做出说教。教师工作重点应该是稳住局面,做出最基本和最迅速的判断,制止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当场就要明断是非。课堂上的管理有时候只是一种暂时稳住局面,真正解决思想问题不能靠一时管理,而是要靠事后的对症下药。

3.善用提醒,慎用批评

有些教师责任心特别强,课堂上见错就管。课堂上发现一点点问题,开口就批评当事人,这是教师们经常做的事情,但我们觉得这样做有时确实有点武断。课堂上凡是能用提醒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批评的语言或语气。比如,有的学生上课喜欢讲话,对他说“请保持安静”或者“有问题问,可以站起来问”,多数学生听到教师这样的话就会识趣地闭嘴了;如果我们用批评的口气说“闭嘴,废话真多”,就有可能发生冲突,有学生会狡辩说在讨论问题,甚至说自己没说话,这时教师一跟进,一场小型的批斗会就开始了。没有人喜欢批评,所以批评这个武器,能不用就不用,不得已时再用

4.充分信任,自主管理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之所以讲那么多,是因为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作为教师必须管着他们。实际上,学生的能力远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学生是可以进行自我管理的。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课堂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绝大部分学生有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学习生活的强烈愿望,有着展示自己才华的冲动,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因此,教师可因势利导,优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我管理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课堂管理的行为多是围绕预防和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来进行,教师多是处于被动防御地位,而不是通过积极主动的管理活动去促进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探究,实现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本章对此有一定的突破:在新课程改革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把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由原来以“预防、处理”为核心内容的“堵”式管理,转到以“构建、组织”为核心内容的“导”式管理上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这对促进以“学”为中心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为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和实现学生的社会化成长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