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学思政课堂策略:强化课后师生交往

中学思政课堂策略:强化课后师生交往

【摘要】:课后交往是指教师在课堂之外与学生进行的各项交往。

课后交往是指教师在课堂之外与学生进行的各项交往。课后交往与课堂交往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课后交往是过去课堂交往的延伸,课堂交往为师生课后交往提供交往内容,如作业批改,课后交往为课堂交往解决未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课后交往是未来课堂交往的基础,教学内容存在延续性、关联性等特点,目的是既解决好上节课存疑问题,又为上好下节课提供知识支撑和学情分析。总之,课后交往对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影响。

(一)加强课后面对面的交流

在面对面的沟通中,发送者可以借助接触、声音和视觉等渠道,直接地将各种信息给接收者。师生课后交往主要以解决疑难问题为主,而政治学科的知识社会性强,难度相对于理科要低,所以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的课后面对面交往相对少。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第一,教师主动加强交往意识,积极参与课后的师生交往。教师要加强责任意识,克服畏难的消极心态;要积极观察学生,解决学生的各方面困难。

第二,教师要创设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参加课后交往。对于作业和试题进行面批,促进师生知识交往和情感交往;加强对学生研究性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操作能力和迁移知识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利用课后交往参与备课,而不局限于知识复习解答。

第三,制订政治学科面对面交流的制度,对交往场所和交往时间进行制度化和人文化安排。

第四,加强教师与学生的非正式交往。非正式交往指的是在正式教学工作之外进行,不受规章制度约束,建立在师生友谊的基础上,体现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非正式交往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体育活动、聊天、共同参加社会实践等。面对面的非正式交往可以让师生交往摆脱固定的内容、工具性的目的、身份的阻碍,使师生之间增加对个性心理特征的了解,做到相互理解,促进情感的交流与师生关系融洽,进而推动课堂师生关系的进步。

(二)构建师生网络交往课堂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这个世界。”在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混合学习理论也告诉我们,教学网络在促进学生知识学习、锻炼能力和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混合学习理论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的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在脱离教师和班级同学后,很多的疑难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在正常学期,很多学校实行走读制,而走读制学校的学生回家后,一些疑难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在假期学习时,学生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学习计划缺乏、学习效率低下、问题难以解决、学习方法失当、学生有答案练习失效等。所以,从学生角度来看,假期期间他们也经常需要学习上的帮助。

1.利用教师微信、QQ、微博等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教学资源包括学生的假期计划、课程安排、课件、练习题、作业、试题答案等,在学校教学资源集中分享,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通过微信、QQ、MSN、FETION等即时网络通信软件的即时传输性能,向所有学生传输学习资源,有条件及时上网的学生可以即时接收,没有条件即时接收的学生可以延时接收。

通过教师班级微信群、QQ群文件共享、QQ网络硬盘等,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资源上传后,即可实现资源班级共享。其特点是具有存储功能,可以重复下载接收,并且还可以对资源进行分类,便于资源的查找。

2.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建设高参与度互动讨论平台

班级微信群、QQ群具有群聚效应,班级所有成员都享有高度的自由话语权,任何一个成员的话语均可以被不同地点的班级同学接收。班级群的高参与度可以瞬时获得学生的学习问题,使难点问题的解决更加迅速、方法更加多样。

3.利用微信、QQ等假期构建远程测评平台

假期学生往往缺乏有效测评,因为假期布置作业和试卷测评时,教师往往存在一个两难处境,即是否发放答案。如果将答案一起发放,要求学生自觉自主进行测评,测评完毕再结合答案进行批改反思,但很多同学往往因为题目需要思考而急切参看答案,或者直接抄袭答案应付教师检查。如果不发答案,学生做完作业后,缺乏正确答案对照,又会因为反馈周期过长导致知识遗忘。

即时网络通信软件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一两难问题。教师假期开始只发放作业和测评试卷而不发放答案,学生在完成作业和测评后,通过图片、摄像头等方式将作业情况和测评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确认检查后,再从网络发电子答案给已完成同学,未完成同学暂不发放。网络通信软件既可以发放答案,又可以监督学生有效完成远程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