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学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中学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现在的思想政治教材中都插入了很多事例、图片等,为思想政治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学生反思学生可以在课后对自己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讨论中是否积极地发表观点,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能否在小组合作中得到解决,并形成自己的见解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反思。

(一)案例教学法操作的一般程序

1.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

①研究本课的教材内容,明确重、难点

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明确这节课学的是什么与重、难点是什么。

②研究分析学生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③选择和编写案例

教师搜集案例的渠道有很多。一是直接采用教材中的素材。现在的思想政治教材中都插入了很多事例、图片等,为思想政治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二是从互联网上搜集案例。网络上的案例素材具备资源丰富、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等特点。三是从报纸、杂志上收集相关素材。

(2)学生课前准备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对教材内容形成自己的认知;其次,学生在对教材有一定认知的前提下,搜集、查看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学生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有利于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案例学习讨论的氛围中,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2.课堂实施

(1)新课导入

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初,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课堂导入方式尤为重要。常见的课堂导入法有以下几种。

①情境导入法

通过图片展示、播放音乐、朗诵诗歌等方式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更快地投入课堂。

②故事导入法

一般学生都对有趣的故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用趣味故事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时政导入法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时事政治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利用时事来展开新的一课。

④设疑导入法

疑问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新课开始前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始新的一课,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的焦点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案例呈现

教师应当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依据教学案例的内容,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呈现案例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①以文字材料的方式呈现案例

教师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素材以文字资料的方式打印出来,课堂上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分析。这种方式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②运用口头语言叙述案例

这一案例呈现方式通常情况下只适用于情节比较简单的事件的描述,而且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省时、省力,缺点是容易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

③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现案例

目前,大多数教室都配有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而且大多数思想政治教师都选择多媒体呈现案例的方式。这种方式以直观的视听效果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极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④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现案例

这种方式通过实现案例情境的模拟、再现,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案例的准备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直观生动,缺点是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

(3)阅读分析案例

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通读案例。学生只有在对案例内容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继续进行案例的讨论。同时,教师可以先简单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案例。

(4)提出案例问题

案例问题的设置要讲究技巧。首先,案例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指向性;其次,案例问题要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

(5)讨论案例

①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7—8人的小组。同时,为了确保小组讨论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设置一些规则:第一,规定小组讨论的时间;第二,小组中每位成员都要发表观点;第三,挑选出小组负责人,确保小组的讨论正常进行。

②班级讨论

班级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先前小组讨论中得到观点汇集起来。现在各个学校一个班内的学生人数比较多,不可能让每位同学像在小组讨论中那样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时,教师可以让小组推举出代言人,发表小组的看法,也可以通过举手点名的方式让学生陈述观点。

(6)案例总结

在经过案例讨论的阶段后,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案例观点做总结归纳,促使案例答案升华到理论知识上来。

第一,对学生讨论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他们的观点更具逻辑性、理论性;第二,学生观点中不恰当或存在谬误的看法要予以纠正,引导他们获得科学、正确的认知;第三,对讨论被学生忽视、遗漏、讨论不深入的问题予以补充,提升学生对案例的深层次认知。

3.课后反思

(1)教师反思

教师的课后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选取案例方面

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讨论观点的分析,来反思所选取的案例是否贴合教材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讨论激烈程度的观察,来反思学生对所选案例的感兴趣程度。

②学生表现方面

回想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的学习活动,如讨论是否积极参与、观点是否明确、学生课堂掌握情况等。

③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对自我表现进行评判:学生讨论过程中是否干预过多、教学目标有没有完成、总结归纳是否到位等。

(2)学生反思

学生可以在课后对自己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讨论中是否积极地发表观点,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能否在小组合作中得到解决,并形成自己的见解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反思。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案例

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白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靠行动实现生命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观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领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养成热爱生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的习惯,实现人生的价值。

2.教学重、难点

(1)实现人生价值从点滴做起。

(2)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3.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4.教学手段

多媒体。

5.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诗朗诵视频《有的人》。

思考:诗中提到了哪几种人?你愿意做哪一种人?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教师:这些人用具体的行动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共同学习的内容。

【案例】

(1)王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他怀有科技报国的雄才大略,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倡导团队精神,并以提携后学为己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学术骨干,在2001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1975年开始,王选作为技术总负责人,领导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后来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探索与推陈出新,终于研制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从而使中国的印刷业走过了铅与火的历史,跨越了纸与笔的时代,而他也因此被称为“当代毕昇”。他所研制的汉子激光照排系统累计创造经济价值已超过60亿。他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为民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2)庄玉荣是一名平凡的城市清洁工,并且从事这项工作已经20多年了。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当大家都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她便早早起床离开家,伴随着漫天的星星,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一次次地用那富有节奏的“唰唰”扫地声划破寂静的清晨,在工作中,只有她的装满垃圾的小车伴她左右。无论冬天、夏天,每天清扫结束,汗水都会浸湿她的衣服。可她从未因是一名清洁工而感到羞愧,甚至每当看到打扫完毕后的干净街道,她都会有“城市美容师”的自豪。

【教师设疑】

问题一:他们的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的?

问题二:自己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说一说自己周围的人是如何体现生命价值的?

【案例讨论】

方法: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学生:围绕创造和奉献……

【案例总结】

教师: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要求。

【案例】

课件展示名人名言: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我唯一的希望是多做贡献。——白求恩

【教师设疑】

他们在奉献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

【案例讨论】

方法:小组交流、组内探讨。

学生:充实、满足……

【案例总结】

教师:奉献使人快乐,使人充实,使人高尚……

【案例】

课件展示:

李素丽是北京市21路公共汽车上的一名售票员,车厢中的三尺票台就是她工作的岗位。为了干好本职工作,她为自己制订了“四心”服务原则。她在认真分析各类乘客的不同需要的基础上,把最真诚的服务送到他们的心坎上。老、幼、病、残、孕怕挤怕碰,她搀上扶下,重点照顾;上班族最急的是按时上班,她将心比心,尽量等候他们;外地乘客既怕上错车,又怕坐过站,她自问不烦,到站提醒,让他们坐“安心车”;中小学生天性活泼,她提醒他们注意交通安全。她十几年来始终如一,坚持在最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地服务于乘客,并且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服务宗旨。因此,她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人们喜欢她、尊重她,当地人愿坐她的车,外地许多游客也专程来一睹她服务的风采。李素丽凭着出色的服务,成为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模范,1996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教师设疑】

有人认为,只有干大事才是实现人生的价值;也有的人认为,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案例讨论】

学生:小组交流探究,分组展示。

【教师总结】

并不是只有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中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每个人不论能力大小、从事何种工作,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后反思,提高升华】

教师寄语:……

这篇教案比较完整地展现了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整个教学过程。下面我们对这篇案例教学法的教案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从教学目标上看,教案的教学目标围绕着课程的三个目标维度而展开,由浅及深,紧紧贴合教材知识,并且在其过程与方法目标中体现了对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

其次,从新课导入环节来看,本节课的导入使用的是诗歌朗诵的方式,这种导入方式非常新颖,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集中起来,为后面案例的展示做了良好的开端。

再次,从对案例的分析来看,在本篇教案中,教师展示了三次案例。第一个案例展示,教师通过两个不同人物的事例来让学生明白奉献和创造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要求;第二个案例展示的是名人名言的素材,虽然案例素材简洁,但是非常能说明问题,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本篇教案中最重要的是第三个案例的展示,通过真人真事的素材展现,极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每一次的案例展示后都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案例,掌握知识。

最后,从教师的总结及反思来看,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反馈的信息,及时做出评价,并把案例问题升华到理论层面上来,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思路,形成逻辑的认识。随着教师最后的情感升华,学生对这一课的情感也随之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每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一样,它们在最初的运用上总要经历一段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磨合期。目前,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运用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正确看待案例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扬长避短,发挥案例教学法教学的最大优势。

除此之外,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学校领导阶层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各方联动,共同努力,形成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健康发展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氛围,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激发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动力。而作为教育对象和教学主体的学生,也要及时转变学习观念,从而适应案例教学法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