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和理论支撑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和理论支撑

【摘要】:目前,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在很多地区实行,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为“学案”教学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依据。学案导学的认知理论有许多种,这些理论可大致归于两个领域:发展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在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内部同伴间的互动合作,互相教授、学习、检查,以达到对已经建构知识的精制,以便更精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和运用。

(一)国内外研究

1.国内研究

在国内,一直以来广大教育者都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努力的目标。从1999到2010年,有关此方面的论文就多达九百多篇。20世纪末,“学案”教学开始兴起,至今可谓方兴未艾,有关的方式、方法都备受关注,它的兴起对我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自1979年以来,关于相关的教育改革实验就没有停止过。1997年秋,浙江金华一中的教师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种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与此同时,山东平邑一中的教师也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将教案进行了适当的改动,变为了“学案”。目前,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在很多地区实行,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例如,银川市第二中学、上海市紫竹园中学等。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教师李蕾曾写过一篇文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案教学》,文中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扮演的是信息主动加工者、知识主动构建者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应该有所转变,应该从以前的主导者、传授者转换成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引导者、帮助者。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思想,她还进一步论述了学案的教学法:教师(学生)—编写、教案发放(预学教案、提出质疑)—指导、释疑(合作、探讨、创新)—总结达标。

但是,现在大多数学者对于学案导学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学案的设计、构建以及它的组成部分等,显得比较零散、不成熟,尚未构建起从新授课到复习课以及试卷讲评课的一整套的实施体系。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甚至会把学案当成教案,简单机械地按学案顺序来组织相关的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更有甚者直接把学案编写成为典型例题集等,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还需深入地进行研究。

2.国外研究

在国外,与本节主题相似的研究早就出现,即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17世纪就已经提出课堂教学概念,他认为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也就是从那时起,课堂教学的研究就没有停过。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衡量真正教育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能否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只有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教学。美国教育家杜威创立的问题教学法,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为目的。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建立了“认知研究中心”,将“产婆术”的教学方法和近代教育家卢梭等人的教学思想相结合,阐述了“通过发现学习”的理论和模式,强调教学就应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

20世纪,美国、英国、法国等一致认为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发展学生的自主性,重新定义了教学的重心和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及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认为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需要,就要转换教师的角色,并且将“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这也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为“学案”教学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依据。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案”的最主要作用之一。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学生在教学中和所扮演的学校角色都是颇受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充分强调和体现。除了学生的地位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是焦点,如美国一致提倡完善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和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当然,如果想有高效率的教学质量,还要使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相一致。

(二)理论支撑

1.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②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原则;④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⑤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⑥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认知结构理论

布鲁纳作为哈佛大学教授,曾主持该校的认知研究中心,专门研究认知学习。他认为不能以实验室内研究狗、猫、鼠、猩猩等的学习现象来推论人类个体的学习过程,必须要到学习的第一线进行研究。认知理论认为,由于与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相关的原因,学生间相互作用本身便可以提高学业成绩,强调学生共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学案导学的认知理论有许多种,这些理论可大致归于两个领域:发展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

发展理论的基本假定是儿童围绕适宜的任务所进行的相互作用能促进他们对重要概念的掌握。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和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

认知精制理论与发展理论不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要使信息材料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知重组或精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莱文在一篇总结30年来关于精制研究的综述性文章中提出了有关精制的定义性的陈述:学习中的精制是使人们更好地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精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解释材料给别人听,在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被教者,还有利于施教者。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施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

在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内部同伴间的互动合作,互相教授、学习、检查,以达到对已经建构知识的精制,以便更精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和运用。

3.动机的选择理论

选择理论的创立者哥拉斯认为,对青少年的四种需要值得认真关注。这四种需要就是归属(友谊)、影响别人的力量(自尊)、自由和娱乐。他指出,虽然今天的学校教育过于压抑,不够愉快,但这不是问题的焦点。学生懂得在一个群体情境中不可能让他们自行其是,需要遵循规则和纪律。另外,如果学生有了归属感和影响力,那么愉快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问题最终会集中到归属和影响力的需要。人的行为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需要,学习是满足主体内部需要的过程。柯尔曾指出,青少年学生之所以鄙视学业成绩的价值,迷恋于运动场和演艺界的明星人物,原因在于他们内在的强烈归属感、从众心理和得到表现的渴望能从中得到满足。他们需要同伴的接纳和认可,需要表现其对团体的贡献。哥拉斯在《课堂中的控制论》一书中指出,利用归属、影响力和乐趣,能够激发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在学案导学教学法下进行学习,可以相互交流、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和竞赛。同伴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这种归属感和影响力的统一,既保证了学生心理上的沟通和学业上的成功,又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起到一石二鸟之效。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也被称为结构主义,瑞士的皮亚杰应该是这一理论的最早提出者。他提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解释和构建现实的,由于每个人拥有的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程度不同,每个人对外部刺激的认知和解释也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说,它更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知识经验(包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教师“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学生在了解社会文化背景之后,运用外部资源和协作(教师指导、伙伴合作、利用网络资源等),通过运用本身已有的旧知识和旧经验对新信息进行重新加工而达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

5.“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一直从事教学与发展问题的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这个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存在两种发展状况: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最近发展区”;另一个是可能的发展水平(潜在的发展水平),即“教学的最佳区”。也就是说,后者在获得一定的帮助下,达到一定的学习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包括现有水平差异和潜在水平差异这两个方面。教学就应该考量这两种水平的差异,通过教学过程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使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法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其次,设计的学案要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最后,在课堂上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去谈见解和看法。

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内在的、潜在的学习成长能力,从而学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并非是在外部条件的迫使下被动的行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第一,人类先天具备学习的内在潜力;第二,学生是教育的核心主体;第三,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要感兴趣,学生只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可以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中得以体现,无论是学案编写还是课堂教学,都要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色和角度开展整个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投入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正是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