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现象的“一枝独秀”“艳压群芳”,满足了社会上芸芸众生求新求异不甘平庸的心态,更加凸现了社会对人才观念的误解。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容易把学历等同于人才也是不乏道理的。放眼世界,发达国家对人才标准的界定主要强调能力导向和业绩导向。学历只能是人才能力中的很小一部分,最多表现一个人的潜能。从人才学的角度看,凡人都有才,是人都有才,只是看是什么才。......
2023-08-15
“培根”与“选果”的问题,在教育上便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还是仅仅考虑现在的问题。有人为了学生现在成绩的提高,加大作业训练量,延长学习时间,研究学生学习的情况以“治瘸补短”,不惜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结果暂时使成绩提高了却给学生埋下了终身厌学的种子,离“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现实越来越远。
成功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盖洛普名誉董事长唐纳德•克利夫顿认为:成功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而当人们把精力用于弥补缺点时,就无暇顾及发挥优势,因此要倡导“扬长避短”。他举了一个例子,大意是小兔子被送进了动物学校,它最喜欢跑步课,并且总是得第一;最不喜欢的则是游泳课,一上游泳课它就非常痛苦。但是兔爸爸和兔妈妈要求小兔子什么都学,不允许它有所放弃。小兔子只好每天垂头丧气地到学校上学,老师问它是不是在为游泳太差而烦恼,小兔子点点头,盼望得到老师的帮助。老师说,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你的跑步是强项但是游泳是弱项,这样好了,你以后不用上跑步课了,可以专心练习游泳……可以想想,我们的教育都在干些什么?我们的教师都在干些什么?
有人将“人才”划分为四种类型:“一”字类型(知识面宽),“1”字类型(专),“T”字类型(宽且专),“十”字类型(宽,专,且敢于冒头,即富于创新精神),并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主要是最后一种类型的人才。诚然,“十”字类型人才是最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才,可是如果社会上的人才,全是这一类型的,有多大的可能性?假如不考虑社会的复杂性与人才的多样性的客观现实,一个全是“十”字类型人才结构的社会有多大的稳定性?一个都想做元帅的军队有多大的战斗力?都想去做“花”,不想去做“叶”;都想去做“果”,不愿去做“根”,那这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吗?
有人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不知教师的这一桶水,是为了给学生舀一碗水(传授知识)做准备的,还是为了做让学生了解舀水过程、学会舀水方法(获取掌握知识的方法)的源泉呢?如果是前者,老师的那一桶水,眨眼间成了一个个学生眼前的一碗水,那一桶水有舀空的时候吗?看来老师那一桶水也得不停地注入新鲜的东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也许是现在教师继续教育越抓越紧的原因之一。如果是后者,教师的知识储备恰恰是为了点燃学生求知欲的火种,在点燃及燃烧的过程中,师生互动资源共享,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岂不更好!
古语云: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话说得多好。宇宙很大,可一个人拥有的时空有多大?诚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也是为所有的鱼和鸟准备的,对某一“鱼”或“鸟”来说,这是其施展才华的舞台,但同时也是其同类施展才华的舞台,因此推而论之,有“瓢”就足够了,何必还要“一桶水”?而这“一瓢”,从方法论上看:那便是点石成金之术;而“一桶水”或“一碗水”无非是仙手所点的“金”。从立身处世上看,这“一瓢”,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一技之长;而“水”则是各种才能的总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谁能穷尽天下所有的知识?谁能具有世间所有的才能?所以,一个人,在世上生存,有一种“一瓢饮”的心态,并且刻意锤炼掌握自己的“瓢”,将根培实,必将有益于自己,有益于社会。
因此,人才的多样化、层次性要求,给教师以及教育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各类人才都健康成长,如何使“世上无无用之才”,使人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多学科专家的参与和全社会的认同。
比如“成功”是什么?“人才”是什么?什么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不彻底解决,新的正确的人才观便无法树立起来。
克利夫顿认为,成功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优势并发挥优势。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才”就是具有优势并运用优势或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造福社会的人;而“全面发展”绝不是“全优发展”,绝不是各种才能的齐头并进。如此,我们人才的评价模式亟待改变,培养途径需要拓宽,如果老把眼光对着那一丝一毫的分数,仍然是杀鸡取卵式的近视教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评价,终将对人才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无益而有害。
(刊于《宁夏教育》2003年第1期.获宁夏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有关守望初心的文章
“状元”现象的“一枝独秀”“艳压群芳”,满足了社会上芸芸众生求新求异不甘平庸的心态,更加凸现了社会对人才观念的误解。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容易把学历等同于人才也是不乏道理的。放眼世界,发达国家对人才标准的界定主要强调能力导向和业绩导向。学历只能是人才能力中的很小一部分,最多表现一个人的潜能。从人才学的角度看,凡人都有才,是人都有才,只是看是什么才。......
2023-08-15
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是和谐,到位而不缺位、补位而不越位是和谐,犹如手掌有五指,指指有其位、指指有作用,合则一个完整的、有力的手掌,分则一个残缺的手掌、残废的手掌,你能说大拇指重要而小拇指不重要吗?在一个单位,则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分层次管理”的原则行使权利,现在又倡导偏平式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管理效益。......
2023-08-15
教育界一度流传一种“木桶理论”的说法,是说木桶的有效容量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有人以此理论为依据,强调人才培养要扬长补短,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实际上,许多人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诚所谓高山之下必有深谷一样,大自然的分布自有其规律在,你能说平原好高山不好、河流好陆地不好?......
2023-08-15
“执一杆教鞭赶着世界前行”,多有诗意的一句话呀!仔细想想我从师范院校一毕业便踏上了讲台,光阴倏忽,一晃三十余年矣,干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说得文雅和崇高一些,就是执一杆教鞭赶着世界前行。因此,执一杆教鞭,干着社会上最神圣、最崇高、最有意义的事情,何其令人激动、让人自豪。“执一杆教鞭”的人很多很多,我只不过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2023-08-15
一位好校长的成长过程必须经历这四个阶段,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论专家、好的教育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人们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校长要达到“教师的教师”这一学者型管理者至少得有几桶水。......
2023-08-15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教育”“全面和谐发展”这些常见诸报刊的提法,全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特点的论述。同“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点表现得特别突出。弄清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才能借鉴各地实施素质教育的......
2023-08-15
管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双边活动,其核心是决策。而管理个性则是指强调管理的手段更符合员工的个性心理特点,或者可以说是个性化管理微观的部分。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一样,钥匙是用来开锁的,如同管理的职能,但无视管理对象的不同,则如同无视锁子的不同,试图有一把万能钥匙去开所有的锁,则是过分强化了管理的共性。因此个性化管理也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2023-08-15
四是关心“问题学生”,重视对问题学生的转化。七是安全监督员工作常规化。八是办好家长学校,家校紧密联系,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关心未成年人成长,是全社会的事情,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缺一不可,必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2023-0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