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九歌》是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九”是泛指,非实指。《九歌》本是古乐章名。也有人认为《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关于湘君和湘夫人为谁,多有争论。二人为湘水之神,则无疑。这首诗是祭湘君的,以湘夫人的语气写出,写她久盼湘君不来而产生的思念和怨伤之情。译文湘君啊你犹豫不走,因谁停留在水中的沙洲?......
2023-08-15
唐·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38],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39],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40]。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41]。
茂陵刘郎秋风客[42],夜闻马嘶晓无迹[43]。
画栏桂树悬秋香[44],三十六宫土花碧[45]。
魏官牵车指千里[46],东关酸风射眸子[47]。
空将汉月出宫门[48],忆君清泪如铅水[49]。
衰兰送客咸阳道[50],天若有情天亦老[51]。
携盘独出月荒凉[52],渭城已远波声小[53]。
题解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这首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产生兴亡之感的原因,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唐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起彼伏,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有关观复国学·第四册的文章
题解《九歌》是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九”是泛指,非实指。《九歌》本是古乐章名。也有人认为《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关于湘君和湘夫人为谁,多有争论。二人为湘水之神,则无疑。这首诗是祭湘君的,以湘夫人的语气写出,写她久盼湘君不来而产生的思念和怨伤之情。译文湘君啊你犹豫不走,因谁停留在水中的沙洲?......
2023-08-15
于是取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之义,给本套国学教材命名为“观复”。这就转到了国学之用。再者,功利一点,这套国学教材,我在选材与设计上还暗扣了目前的中小学语文应试体系。正是基于此认识,这套国学教材的编写我确定了如下思路:经、史、子、集相互照应。这套国学教材主要是本人平时上课的讲义集成,主要任务是给上课的学生提供文本资料,篇幅所限,因而不一定顾及每位借此自学者的感受。......
2023-08-15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118]。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
2023-08-15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任翰林学士。黄巢败亡后,皮日休下落不明。文人在仕途上非常困难,平安闲适成为他们生活上的目标,精神上则尽量不受外界干扰,皮日休就是这种避世心态与淡泊的代表。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
2023-08-15
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119]。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120],愿与沛公西入关。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128],因袭攻武关,破之。诸将或言诛秦王。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2023-08-15
季布者,楚人也。季布匿濮阳周氏。乃髡钳季布[270],衣褐衣[271],置广柳车中[272],并与其家僮数十人[273],之鲁朱家所卖之[274]。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275]。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283],乃许曰:“诺。”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286],朱家亦以此闻名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287]。......
2023-08-15
正月[149],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欲长都雒阳,齐人刘敬说[154],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高祖击布时[155],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158],令谁代之?”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161]。”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
2023-0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