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必须注重其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实践主体有着明确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自发地形成过程,它是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的自觉选择,而承担这一历史使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2023-08-15
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是与其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分不开的,理论也只有与本国具体国情相适应,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的本土化,新的理论才可能在不同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曾作过明确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强调有关原理在实际过程中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他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2]所以说,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始终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态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由认识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我们认识事物都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深化、逐渐接近事实真相的过程。因此,我们对中国实际的客观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把握,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实践深入而不断深化的。在实践中多次检验,不断修正,从而不断完善那些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认识。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实践发展,不断修正那些过去我们曾经认为正确而事实上已经不合时宜的认识,并不断超越原有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在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过程,是在具体实践中反复进行的,不可能一次就完成,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就像毛泽东说的:“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的肤浅,何等贫乏”[3]。由于我们没有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某些具体的论断区分开来,也没有把它们和俄国革命经验以及“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区分开来,使得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走了不少弯路,付出过沉重代价。在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扎根在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和中国实践肥沃土壤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历史给我们的深刻经验教训。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程,我们会发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由开始注重“书本词句”转变为注重“现实关切”、由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公式标签”到当作“行动指南”。纵观党近90年的奋斗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什么时候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什么时候我们的建设事业就能够取得成功。如改革开放30年来,因为我们坚持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没有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反,什么时候我们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教条地、片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把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以固守,导致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的挫折。1957年后,对我国国情的判断失误,过分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一段曲折道路,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僵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没有坚持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态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的,是由认识的客观规律决定,也是历史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的警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过程中也不断实现理论的超越和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不断对实践经验进行概括提炼、不断根据实践的变化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再实践,再提炼,再创新,循环往复、不断超越的过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有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的文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必须注重其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实践主体有着明确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自发地形成过程,它是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的自觉选择,而承担这一历史使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2023-08-15
由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再加上自身一段时期的主观错误,列宁的金融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局限于对列宁金融理论认识的简单化和机械化,中国共产党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精辟见解,是党吸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金融理论的科学理论成果。......
2023-08-15
为确保完成金融改革,中国共产党实施了加强金融系统党组织垂直领导的重要举措,以防范金融风险。成立金融工委和金融党委,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措施,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和改进金融系统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决策。......
2023-08-15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经济、金融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新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曾全力抑制通货膨胀,是建立在“仍然可能发生通货膨胀”的认识基础上的。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争取物价稳定,制止通货膨胀的工作,并取得了维护币值稳定,制止通货膨胀的胜利,为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时候,陈伯达竭力鼓吹假共产主义,制造“货币无用”论。......
2023-08-15
中国共产党认为,金融事业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0]讲话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发展,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以融资为己任的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共产党关于金融的思想对改革开放时期金融工作的指导作用日益凸显起来。党中央认为,坚定信心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首要问题。......
2023-08-15
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根据地的金融工作要依照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新中国成立以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多次波折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工作违背金融发展规律有关。邓小平的这一著名论断,表明中国共产党发展金融工作思路的转变,从过去急于求成到遵循金融本身发展规律来发展金融的转变,为新时期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说,胡锦涛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体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这条主线的延续。......
2023-08-15
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金融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形成的,是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所以,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金融的理论和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用来指导中国金融实践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考察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
2023-08-15
同时,由于长期纠缠于姓“社”、姓“资”问题,一部分人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面临如何看待金融改革,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看待金融改革的原则问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的思想,主张证券、股市要坚决地试,以坚定金融改革,坚定发展金融事业的决心。1986年12月19日,邓小平专门作了《企业改革与金融改革》的谈话,他强调说:“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
2023-0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