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革命胜利的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革命胜利的物质基础

【摘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建立革命根据地,为革命胜利积聚力量。中国共产党贯彻金融服务的阶级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事业的人民利益性,进一步争取了工农革命阶级的力量,为夺取革命胜利,取得革命政权打下了执政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建立革命根据地,为革命胜利积聚力量。反革命势力千方百计想将革命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在对根据地实行军事围剿的同时,还实行经济围剿。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不得不在独立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独立地开展经济斗争,为军事斗争和政权建设提供物质保证,而金融工作是当时经济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革命根据地针对如何开展金融工作以打破敌人的军事和经济封锁,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用以指导废除封建高利贷剥削、创办工农银行和统一货币等工作,为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金融支撑。

在废除封建高利贷剥削方面,早在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取消和废止一切高利贷形式的借贷”的金融思想,认为高利贷是封建制度的支柱,是盘缠在人民颈上的毒蛇。《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关于土地斗争中的一些问题的决定》等文章,对“债”和“账”的区别、高利贷的界定和废除封建债务斗争的意义,展开了阐述。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金融工作中,对涉及金融的信贷阶级斗争结合起来,铲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基础,把农民阶级从封建剥削中解放出来,同时也保护了合法诚实经营的商人的利益,从而活跃了根据地经济,支持了革命斗争。

在废除封建高利贷剥削、繁荣经济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创办信用合作社和工农银行的工作,以调剂金融流通。信用合作社和工农银行可以活跃资金,调剂金融流通,发展生产,稳定群众生活,是中国共产党获取物质经济和革命力量的机构保证。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提出废除封建高利贷剥削思想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废除封建高利贷剥削只是帮助农民摆脱经济压迫的第一步。要彻底解决农民的资金需求,还要组织建立为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要“招集私人股金创办信用合作社”的思想,只有这样,“农民卖米买货不为商人所剥削,而农村贮藏资本得以收集,使金融流通”。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需要金融经济的支持,作为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注意到农民在摆脱高利贷剥削后,建立信用合作社对于农民的重要性。为此,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特意提醒政府工作要重视信用合作社的建设,他说“应该注意信用合作社的发展,使在打倒高利贷资本之后能够成为它的代替物”。在毛泽东等人的推动下,在各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在农村根据地设立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的建立和推广,解决了农民生活和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为彻底废除高利贷剥削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根据地经济建设,支持了反“围剿”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创建工农银行”的思想。中国共产党认为,除组织信用合作社外,还需要创建为工农服务的银行机构。为此,在各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信用合作社外,还创建了各类工农银行。工农银行在资金储蓄、低息贷款、打击杂币、发行货币等方面发挥了信用合作社不可代替的作用,与信用合作社一起组成了根据地的金融机构体系,为根据地经济建设和革命斗争提供了保障。

根据地金融机构建立以后,信用合作社和工农银行如何开展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在革命斗争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强调始终把农贷放在各项贷款的首位”的思想。强调把农贷放在各项贷款的首位就是坚持金融服务的阶级性,坚持金融服务工农的方向和立场。中国共产党贯彻金融服务的阶级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事业的人民利益性,进一步争取了工农革命阶级的力量,为夺取革命胜利,取得革命政权打下了执政基础。

总之,在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指导下,各革命根据地的金融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粉碎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根据地的经济活跃、繁荣起来,为革命和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