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幼儿思维数学游戏:从造房子数数,快乐学智慧玩数!

幼儿思维数学游戏:从造房子数数,快乐学智慧玩数!

【摘要】:背景介绍主要蕴含的数学教育内容数数。(幼儿一个接一个地讲述自己造房子所用的“棍子和钉子”的数量。③记住第一次造房子时红房子所用棍子和钉子的数量并接着往下数,算出总数。

背景介绍

主要蕴含的数学教育内容数数(不受物体排列位置的影响,正确、快速地运用默数、目测、接着数、按群数数等方法数清造房子所用的“棍子和钉子”的数量)。

幼儿已有经验和存在问题在大班初期,幼儿虽然已经积累了数数的经验,但当物品的数量增多或呈无规则排列时,幼儿可能会出现漏数、跳数、重复数等现象。

游戏与教学活动融合

幼儿对建构活动感兴趣,教师利用幼儿园现成的建构类玩具“磁力棒”设计了活动,引导幼儿根据图纸有目的地取“材料”(棍子和钉子)搭建房子,请幼儿反复数一数,说一说数数方法,以此帮助幼儿梳理数数方法,如先数屋顶再数房间,从上数到下,从左边数到右边等,促使幼儿不断反思,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图一

图二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纸按需取材料搭建房子,提高有目的建构的意识。

2.正确点数20以内物品,继续积累不漏数、不跳数、不重复数等数数经验。

活动准备

教师用大设计图纸4张(见图三);幼儿小图纸一本(见图四);大磁性板一块;磁力棒/球(棍子300根以上/150个以上)(见图五);小磁性板、小箩筐、小地毯;

图三

图四

图五

活动重点

学习看图纸搭建房子,正确点数20以内物品。

活动难点

在分享交流中用数学的思考方法讲述观点。

活动过程

一、认识造“房子”的材料

导入:建筑工人很了不起,他们能根据“图纸”造房子,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建筑工人,根据“图纸”造一模一样的“房子”。

介绍造房子的材料(出示大设计图纸和造房子的材料)。

教师:我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图纸”和造房子所需要的“棍子和钉子”(教师边说边演示),待会儿请你们根据设计图纸取材料造房子。

(教学提示:教师介绍材料的目的,一是让幼儿了解搭建的要求,二是让幼儿了解材料的名称,为后续的交流作铺垫。)

二、按要求造房子

1.幼儿第一次造房子

(1)出示1号图纸(贴在大磁性板上),提出搭建要求

提问:你们仔细看看,这座房子是怎样的?(有一个三角形的屋顶、一个正方形的房间。)

要求:请每个建筑工人根据1号图纸,拿上自己的小箩筐去取“棍子”和“钉子”,然后坐到小地毯上按照图纸造一幢“一模一样”的房子;取材料时不要拥挤,要轻拿轻放,不要将材料洒落在地。

(2)幼儿按图纸造房子,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提示:教师让幼儿坐在小地毯上操作,是为了避免建构活动中“钉子”不小心滑落发出声响而分散幼儿的注意;幼儿搭建房子时,教师应重点关注幼儿能否根据图纸造房子,如果发现个别幼儿搭建房子有困难,可提示他模仿同伴搭建的方法,或提供1∶1的图纸,引导幼儿边观察边搭建,以降低搭建的难度;如果幼儿搭建还有困难,教师则与其一起完成搭建任务。)

(3)幼儿搭建房子后,组织分享交流

提问:请问“建筑工人”,造这幢房子需要几根“棍子”、几颗“钉子”?(幼儿一个接一个地讲述自己造房子所用的“棍子和钉子”的数量。)

追问:造同样一幢房子,为什么用的“棍子和钉子”会不一样多呢?

(教学提示:在分享交流活动中,教师之所以要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地说需要几根棍子、几颗钉子,一是为了培养幼儿完整表述的能力,二是有利于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并判断自己的结果与同伴是否相同。如果幼儿说出的结果与同伴不一样,教师可让幼儿当场验证,比如,有幼儿数数的结果是“6根棍子5颗钉子”,有幼儿则是“5根棍子5颗钉子”,对此,教师不必急于评判,而是先让数数结果有误的幼儿验证,再让数数结果正确的幼儿验证,以引发生生互动,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小结:原来,数清楚“棍子”和“钉子”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上往下数、从下往上数、先数左右两边再数中间……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数数的结果肯定是相同的。

(4)引导幼儿现场验证

提问:第一幢房子真的用了“6根棍子5颗钉子”吗?我们一起来边数边取下棍子和钉子。

(教学提示:在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边数边取棍子和钉子,既再次验证了之前的结果,又自然地将“棍子和钉子”等搭建材料收回,一举两得。)

2.幼儿第二次造房子

(1)引导幼儿回顾、讨论、总结第一次操作情况

提问:刚才在造房子时,有的建筑工人因为取的材料不够用,所以要来来回回跑好几次取材料,浪费时间。也有的建筑工人一下子取了很多材料,房子是造好了,但材料剩余了好多,浪费材料。能不能只取一次材料就把房子造好,而且材料不多不少正好呢?怎么做呢?(预估:幼儿想出来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数清图纸上需要几根“棍子”、几颗“钉子”,记在脑子里,再去取相应材料;另一种是边看图纸边取材料。)

(2)出示2号图纸,提出搭建要求

提问:这幢房子需要几根棍子、几颗钉子?

要求:每个建筑工人只能搬运一次材料,然后按照图纸要求在磁性板上造房子,材料要不多不少,正好。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提示:幼儿取材料后,教师可及时用遮布将材料筐罩住,以免幼儿重复拿取材料,从而影响幼儿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该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幼儿取材料的方法、造房子的情况以及材料是否正好。)

(4)交流分享

提问:房子造好了吗?材料不多不少正好吗?

(教学提示:在该环节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情况加以引导。如,当幼儿出现搭建成功但材料有剩余的情况时,教师可追问:“多取了什么材料?哪一根(颗)重复数了?”当幼儿出现搭建未成功、材料不够的情况时,教师可追问:缺少了什么材料?漏数了哪一根(颗)?)

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取材料的?你觉得哪一种办法更快更好呢?

幼儿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从上往下数(先数三角形的屋顶,再数正方形的房间)。

②从左往右数(先数红房子,再数黄房子)。

③记住第一次造房子时红房子所用棍子和钉子的数量并接着往下数,算出总数。

提问:造这幢房子究竟应该取几根棍子、几颗钉子呢?

小结:要想把房子造成功,取材料时一定要仔细数,不能漏数、跳数、重复数。

(教学提示:在该环节中,教师一方面要观察和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是怎么数的,再分别对幼儿采用的数数方法加以总结。如果数数结果有争议,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当场验证,让幼儿明白什么是漏数、跳数和重复数,特别要引导幼儿关注图形“公用边”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晨晨数出的结果是12根棍子,红红数出的结果是11根棍子,两人的结果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呢?哪一根棍子重复数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有意识地在图纸中使用红、黄两种颜色(也可用其他颜色)的“棍子”,既有助于幼儿根据颜色分类数数,也便于引导幼儿尝试运用“数的组成、运算”等方式检验自己数数的结果是否正确,比如,红房子用了几根棍子,黄房子用了几根棍子,合起来共需要取几根?)

三、继续引发幼儿“看图纸、造房子”的兴趣

导入:(出示3号图纸、4号图纸)这里还有其他图纸,想一想,造这幢房子需要几根“棍子”、几颗“钉子”?

(教学提示:该环节要根据第二环节幼儿的完成情况灵活把握,如果第二环节中幼儿的搭建和数数比较顺利,那么教师可引导幼儿对3号图纸所用的材料进行数数。如果第二环节中显示幼儿存在较大困难,那么教师出示3号图纸、4号图纸的目的是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可将活动延伸到区角中,以利于幼儿积累相关数数经验。教师可选择合适的时机再组织集体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