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快乐学数 智慧玩数:小班幼儿数学教育游戏

快乐学数 智慧玩数:小班幼儿数学教育游戏

【摘要】:背景介绍主要蕴含的数学教育内容积累按物体大小进行比较的经验。活动准备大、中、小三只熊(见图三);礼物(瓶子、盒子、盘子、球、波利海苔、棒棒糖、碗、勺、鼓等(同种礼物需备大、中、小3件,见图四);大、中、小熊吊牌各3个(见图五);大、中、小3个圈为一组,共3组(见图六)。

背景介绍

主要蕴含的数学教育内容

积累按物体大小进行比较的经验(如三只熊大小比较,礼物大小比较等)。

幼儿已有经验和存在问题

幼儿在个别化数学材料操作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大小比较的经验,他们会在3个物体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也能尝试将3个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镶嵌、叠高或排序等,但幼儿在镶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虽然会根据提供的底板轮廓进行镶嵌,但在叠高或排序时,对按大小顺序排列有困难,其原因是幼儿未能将3个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缺乏比较的方法。

游戏与教学活动融合

根据小班幼儿在个别化操作中的行为表现,教师创设了“三只熊”这一游戏情景,提供了大量的大小不等的材料(牙膏、牙刷、碗、皮球等),让幼儿在给三只熊送礼物的游戏中,通过直接比较的方法(尝试用排序和重叠比较等),判断3个物体的大、中、小。

图一

图二

活动目标

能用排序和重叠比较的方法判断三个物体的大、中、小,体验与同伴一起给“三只熊”送礼物的快乐。

活动重点

判断三个物体的大、中、小。

活动难点

能用排序和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判断。

活动准备

大、中、小三只熊(见图三);礼物(瓶子、盒子、盘子、球、波利海苔、棒棒糖、碗、勺、鼓等(同种礼物需备大、中、小3件,见图四);大、中、小熊吊牌各3个(见图五);大、中、小3个圈为一组,共3组(见图六)。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活动过程

一、比比:三只熊的大小

导入:(出示3只熊)看看这是谁啊?

我们和三只熊打招呼吧!(大熊你好、小熊你好,中熊你好。)

提问:(抱起中熊)你们怎么知道我是中熊?

小结:和大熊比一比,我比大熊小;和小熊比一比,我又比小熊大;所以,我不大不小是中熊。

(教学提示: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认识并命名中熊;在开展两两比较时,教师需将中熊依次放在大熊和小熊的旁边进行比较,让幼儿能清楚地感知到“中熊比大熊小”和“中熊比小熊大”,从而得出大小是需要比一比才能知道的。)

二、玩玩“给三只熊送礼物”

1.观察礼物

提问:盘子里有些什么礼物?说说礼物的名字吧。

每个盘子里的礼物都一样吗?

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小结:每个盘子里的礼物大小不一样(有大、中、小)。

提问:怎样送能让每只熊都满意呢?

(教师任意选择一盘礼物,比较盘中3件礼物的大小。)

(教学提示:比较礼物大小时,须将礼物两两放在一起,用重叠或排序的方法进行比较。)

2.游戏:送礼物

玩法:每个幼儿选一盘礼物,然后把盘中的礼物分别送给大、中、小三只熊,边送礼物边告诉它们“送了什么礼物”。

请1名幼儿示范送礼物。

小结:某某小朋友一边送礼物,一边还会告诉它们“大熊,我把大大的棒棒糖送给你”或者“我把大大的棒棒糖送给大熊”。

幼儿送礼物。

重点关注:关注三只熊得到的礼物是否合适。

关注幼儿送礼物时的语言表达

游戏后分享:三只熊都得到了礼物,大熊得到的礼物都是大大的吗?

(教学提示:若发现礼物的大小和熊的大小不匹配时,引导幼儿取出“同种”礼物进行两两比较,区分大中小,并让幼儿自我纠错。)

小结:大熊的礼物是最大的,小熊的礼物是最小的,中熊的礼物比大熊的礼物小一点,比小熊的礼物又要大一点。

(教学提示:幼儿“送礼物”过程也是自我纠错的过程,比较3件物体大小时,需用排序或重叠的比较方法进行验证。)

三、活动延伸

1.游戏:小熊站圈

玩法:三只熊收到了礼物很开心,它们想和小朋友玩一个“小熊站圈”的游戏;这里有许多熊的照片(大、中、小三种胸牌),请每个小朋友选一张照片挂在胸口;这里是“熊的家”(教室地上放置大、中、小三种大小不一样的圈);音乐起,熊宝宝(小朋友)一起去散步,音乐止,每个熊宝宝赶快找到自己的“家”站圈,一个熊宝宝一个家(圈)。

小结:这些圈有大、有小,大熊住大“家”,小熊住小“家”,中熊的家比大熊家小,比小熊家大,熊宝宝要仔细看一看,比一比,才能找到自己的家。

(教学提示:此游戏可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反复进行,并在每一轮游戏开始前让幼儿和同伴交换熊牌,运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其大小的差异性。同时观察圈的大小,使幼儿在调换胸牌后能正确找到与之大小匹配的圈。)

四、活动延伸

变换圈的大小(大小差异缩小)。

(教学提示:此目的是引发幼儿关注物体的大小比较是有相对性的,调换其中一种圈,使3只圈的大小发生变化,逐步增加游戏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