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幼儿思维数学游戏—快乐学数 智慧玩数

幼儿思维数学游戏—快乐学数 智慧玩数

【摘要】:那么,如何使现成玩具经过再开发,成为趣味性、挑战性强的“幼儿思维数学”玩具呢?特点“幼儿思维数学”集体游戏是由幼儿探究的强烈愿望所引起的,伴随着快乐积极的体验,有助于幼儿体验数学学习的有趣、有用,且对幼儿的思维有挑战,同时也有助于幼儿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对于幼儿数学概念发展和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实践来说,与材料互动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充分的,运用集体游戏的组织方式与同伴互动交流,教师语言刺激、提示归纳,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也同样重要。因此,我们聚焦一线,围绕“幼儿思维数学”游戏材料和“幼儿思维数学”集体游戏开展实践与研究。

1.“幼儿思维数学”游戏材料

“幼儿思维数学”游戏材料源于生活,教师要做有心人,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幼儿喜欢的玩具和用品,支持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自由操作;教师要善于观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获得不同的数学经验,更获得快乐、智慧、成功的体验。下面从现成玩具的使用、现成玩具再开发、新材料的设计进行介绍。

(1)现成玩具的使用

研究表明,幼儿数学经验的习得并非通过成人口口传授,而是在与环境、材料互动中自主建构。因此,当大量的现成玩具进入教室,教师会怎么做呢?有的老师很快地作出判断,根据领域经验将其投放入“区角”;有的教师则按“说明书”照本宣读玩法;还有的教师则会拆开包装自己先玩一玩或者和幼儿共同游戏……那么,现成玩具要成为高质量的数学游戏材料,该如何挖掘其功能,使其效益最大化?其一,玩具必须是幼儿感兴趣并愿意主动探索的;其二,玩具必须蕴含数学核心经验(比如:“红白小人乘汽车”的玩具蕴含了“数概念与运算、次序、逻辑分类与关系”等);其三,玩具适合小、中、大各年龄段使用。

因此,在现成玩具的使用中,教师切忌按“说明书”上的玩法照本宣读,而应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并鼓励其根据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大胆推测“玩法和规则”,当游戏中出现问题冲突时,教师不急于“介入”,而应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分析、鼓励并支持幼儿主动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2)现成玩具再开发

如今市面上的玩具品种多样,它们色彩艳丽颜值高、材料牢固可反复利用、可玩性强,深受幼儿的青睐。但我们观察发现:现成玩具虽夺人眼球,但幼儿摆弄几次就放弃了,由此将其打入冷宫。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玩具玩法简单、单一,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有的玩具因玩法过于复杂且成人化,幼儿力所不能及;还有的是因在游戏中玩具小配件缺失而无法继续游戏……

针对现状,教师该如何面对呢?搁置和废弃显然不是好的办法,那么该如何利用呢?由此,将现成玩具再开发,成了我们团队教师共同的目标,经过集体的智慧与开发,大量即将废弃的现成玩具获得新生,开发后的玩具又一次得到了幼儿的追捧,我们教师也收获了喜悦和经验。

那么,如何使现成玩具经过再开发,成为趣味性、挑战性强的“幼儿思维数学”玩具呢?①现成玩具再开发,必须顺应幼儿的需要,以满足兴趣为前提;②现成玩具再开发,必须把握年龄特点,挖掘玩具中的数学元素;③现成玩具再开发,必须尊重科学,且玩法多样充满玩的智慧。

(3)新材料的设计

作为一线教师,在设计新材料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困惑与困难,所以,设计灵感很重要。设计一份好玩又能蕴含数学核心经验的材料,灵感来自哪里呢?

灵感一,来自教师观察个别幼儿学习时的发现。材料的推进作用不大、幼儿兴趣不持久、玩法不适合现阶段幼儿等都可以成为设计新材料的依据。以材料“团团转”为例,我们在观察幼儿玩记忆棋时,发现幼儿在游戏中无意识的行为较多,当骰子掷到某个颜色的时候,幼儿随意拿起一个棋子,发现颜色不同之后,会放下再接着找。这样的游戏过程对于幼儿的推进作用并不明显。基于这样的观察,我们设想:如果这些棋子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那么幼儿是不是能够在选择某种颜色的时候将无意识的猜测转化为按照一定的经验(模式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推断,从而将数学的核心经验与游戏性结合起来。

灵感二,来自幼儿喜欢的玩具或是日常用品。教师要学会做有心人,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这些材料和玩具,配合一些辅助材料就能够制作出一份有趣又有益的数学游戏材料。“士兵突击”的设计就来源幼儿自由活动时玩的“小兵”玩具。我们发现幼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用这些“小兵”排兵布阵充满兴趣,从中教师发现了材料与数学核心经验吻合的点—空间方位,由此设计了这份材料。由于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玩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最近发展区,引发了幼儿多种创造性的玩法。

灵感三,来自对经典游戏的改编。很多经典的游戏其实都蕴含着数学的核心经验,教师只要依据幼儿的特点稍加修改就能成为一份游戏性很强的数学材料。很多教师的手机中都会有“消消乐”的游戏,基本的玩法就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的元素连成一行或者一列就能够消除。这是一款非常减压的游戏,很多大人都喜欢玩,其核心的数学经验就是空间方位的感知和运用。孩子能玩吗?教师在考虑了要让幼儿的学习留有痕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之后,改编了部分玩法和规则,设计出了“四色小熊棋”。

当然,教师的灵感不仅仅来源于以上三个方面,每位教师都会有属于自己灵光乍现的时刻,但归根结底,对于设计新材料,教师如果能做到: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前提,以数学核心经验为依据,以推进幼儿发展为目标,灵活地改编游戏规则和玩法,那么就能够设计出一份既好玩又有意义的数学思维游戏材料。

一份成功的“幼儿思维数学”游戏材料就像“能量棒”,能让孩子从中获取更多的“养料”;一份成功的“幼儿思维数学”游戏材料就像“活力素”,能让孩子快乐、自主地学习;一份成功的“幼儿思维数学”游戏材料就像“智慧贴”,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变得更聪明。

2.“幼儿思维数学”集体游戏

(1)内涵

在游戏中融入数学教育目标、内容、要求,通过游戏自主、轻松、娱乐的特点,营造出一个积极性比较强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感知、体验、积累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并运用经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感受数学的有趣与有用。

(2)特点

“幼儿思维数学”集体游戏是由幼儿探究的强烈愿望所引起的,伴随着快乐积极的体验,有助于幼儿体验数学学习的有趣、有用,且对幼儿的思维有挑战,同时也有助于幼儿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3)分类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游戏种类一般分为两类:自主游戏和规则游戏。“幼儿思维数学”集体游戏是规则游戏中的一种,包含教学游戏和游戏化教学。

①教学游戏

是教师借助游戏的载体,把数学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游戏,当游戏结束时,教学目标也随之达成。我们从民间游戏、运动游戏、表演游戏中捕捉灵感,大胆设计、开发受幼儿喜欢的、有挑战的教学游戏。如,大班的“躲猫猫”,小班、大班的“老狼老狼几点钟”,中班的“金锁银锁”,中班的“许多小鱼游来了”……

②游戏化教学

是教师依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了游戏化的情景、氛围,该游戏有明确的目标、层层递进的环节,过程中教师以情景化的口吻组织开展活动,幼儿在情景中体验、操作与学习。如大班的“穿越地雷阵”“种花生”,中班的“图形骰子翻翻乐”“小乌鸦送礼物”,小班的“小蜜蜂采花蜜”“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