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内心认知状况报告

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内心认知状况报告

【摘要】:图6.2.1天津市流动人口内心认知情况——前四个问题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二)从城市生活与之前生活的差异方面出发,不同问题衡量的身份认同水平差异较大,如何在融入城市的同时保留家乡的风俗习惯成为身份认同过程中的最大阻力图6.2.2天津市流动人口内心认知情况——后四个问题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说明当前天津市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程度较高,与当地人的差距较小。

本报告在选择衡量身份认同指标时,选择调查问卷中八个主观判断问题作为依据。这八个问题涵盖了城市归属感、城市排斥感、城市差异感和身份认同四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6.2.1所示。

表6.2.1 天津市流动人口主观身份认同问题

(续表)

其中前两个问题涉及流动人口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关注程度,对城市生活关注程度越高,证明其主人翁意识越强,其身份认同也就越靠近城市居民。第三、第四个问题涉及流动人口主观感受的歧视,从正向角度考察了流动人口的融入意愿、从反向角度考察了流动人口所能感受到的歧视,其越感受不到歧视,说明其融入意愿越强,身份认同也就越靠近本地居民。五至七问是流动人口认为城市生活潜在的问题,即歧视、风俗习惯和卫生习惯,流动人口越不注重这种差异,证明其距离城市生活更近,身份认同程度也就更高。最后一个问题是身份认同问题,即流动人口是否认为自己是本地人。

(一)从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喜欢、关注程度,对城市生活的融入意愿和感受到的来自城市的歧视等角度出发,当前流动人口身份认同水平较高

由此可见以上八个问题,从流动人口的主观层面出发,多个角度衡量了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情况。依据调查问卷的具体数据,八个问题的具体回答情况如图6.2.1和图6.2.2所示。

图6.2.1 天津市流动人口内心认知情况——前四个问题

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注:A-我喜欢我现在居住的城市/地方
B-我关注我现在居住城市/地方的变化
C-我很愿意融入本地人当中,成为其中一员
D-我觉得本地人愿意接受我成为其中一员

图6.2.1展示的主观问题中的前四个,其各种答案的比例结构较为类似,不同意的占比不足10.00%,绝大部分的流动人口关注并且喜欢自己生活的城市,愿意成为城市生活的一员,且认为本地市民愿意接纳自己。

(二)从城市生活与之前生活的差异方面出发,不同问题衡量的身份认同水平差异较大,如何在融入城市的同时保留家乡的风俗习惯成为身份认同过程中的最大阻力

图6.2.2 天津市流动人口内心认知情况——后四个问题

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注:E-我感觉本地人看不起外地人
F-按照老家的风俗习惯办事对我比较重要
G-我的卫生习惯与本地市民存在较大差别
H-我觉得我已经是本地人了

图6.2.2展示了主观问题中的后四个问题,其中五、六、七这三个问题是流动人口认为当前城市生活存在的不便之处,包含是否感受到歧视、是否感受到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是否感受到卫生习惯方面的差异,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对不同问题的感受度也存在差异。首先在歧视方面,约有25.00%的流动人口认为本地人看不起外地人,这说明虽然绝大部分流动人口都认为本地人愿意接纳自己成为一员,但是并没有从内心尊重自己,自己还是会感受到歧视。同时也有超过20.00%的流动人口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受到歧视;在风俗习惯差异方面,超过60.00%的流动人口认为尊崇老家的风俗习惯更重要,说明当前流动人口在风俗习惯方面的惯性较强,不仅不易改变,而且很多流动人口也不愿意主动改变。在卫生习惯方面,约有不足1/4的流动人口认为这种差异存在,绝大部分流动人口还是认为自己的卫生习惯与本地人不存在明显差异。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结构可以看出,当前流动人口虽然有较高的融入意愿,但是仍然在融入过程中存在顾虑,其中来自歧视的顾虑和卫生习惯的顾虑较低,而绝大部分顾虑来源于对家乡风俗习惯的坚持。最后一个问题是身份认同,可以看出超过七成的流动人口有较高的身份认同,认为自己已经是本地人了,但同时也有超过20.00%的流动人口缺乏这种自信,认为自己和本地人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通过图6.2.1和图6.2.2的内容,基本上可以总结出,首先流动人口对于流入地都存在好感,会积极关注城市变化,希望融入流入地的社会生活中。并且主观上并没有感受到来自当地人对流动人口的歧视。但同时也感受到城市生活与自己原本的生活存在巨大差异,而这其中最大的不同来源于对风俗习惯的坚持。不过即便存在这样的不同,从总体身份认同水平来看,绝大部分流动人口还是认为自己已经是流入地人。说明当前天津市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程度较高,与当地人的差距较小。

以上分析表明,从身份认同本身来看,天津市流动人口身份认同水平较强,但是如果从八个问题所反映出的情况来看,所反映出的社会融合水平有高有低,那么究竟哪一指标才能够准确反映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水平呢?不同学者存在差异性观点,并且认为流动人口与当地人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不一定代表其身份认同水平较低。基于此,我们从这八个主观问题入手,以身份认同(第八个问题)为参照,考察哪个问题反映出的身份认同情况与身份认同问题本身更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