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3.2本地居留意愿与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情况单位:元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二)非农户籍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更高将流动人口的户口分为农业、非农业和其他三类。从家庭人均支出来看,股份/联营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资及港澳台独资企业的流动人口有着较高的消费,主要得益于其家庭收入相对较高,具有高消费的能力;集体企业人均消费水平最低,仅为897.41元。......
2025-09-29
(一)流动人口总体自评健康水平状况良好
针对健康指标,已有研究主要从机体功能、疾病和主观看法进行评价。自评总体健康,在综合性和稳健性上被证明优势明显,被认为是更准确更客观的健康测算方法,体现出综合性和稳健性。2025年天津市流动人口中,自评身体状况健康的人口占比达到84.60%,基本健康人口13.42%。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人口占比1.92%,生活不能自理人口占比0.06%(见图4.1.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25年天津流动人口身体基本健康及非常健康的比重达到98%,说明天津流动人口身体状态良好。究其原因,首先是流动人口来自天津市以外的省区,来天津主要目的是工作、经商以获得经济收入,身体健康是基本要求;其次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为36.9岁,其中40岁以下人口占比63.66%,50岁以下人口占比89.28%,说明流动人口主要以青壮年为主,身体健康在年龄上有保证。
图4.1.1 流动人口总体健康状况分布
数据来源:2025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的流动人口样本中,20岁及以下占比1.90%,30岁及以下占比23.60%,31岁到40岁占比37.00%,41岁到50岁占比26.50%,51岁及以上占比11.10%,样本以20~50岁人口为主。流动人口分年龄组和性别的身体健康状况自评结果显示,35岁之前年龄组的流动人口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的比例非常高,都在90.00%以上(见图4.1.2)。
35岁以上的年龄组,仍认为自己非常健康的流动人口比例有所下降,多数认为自己基本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评身体非常健康的人口比重逐步下降,身体基本健康的比重逐步上升,但是流动人口认为自身健康的比例总体仍保持较高水平,这一结论适用于男性和女性流动人口。
图4.1.2 流动人口分年龄组和性别的健康状况分布
数据来源:2025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二)流动人口健康自评存在明显群体差异
第一,在不同性质就业单位工作的流动人口总体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图4.1.3)。国有部门流动人口身体健康比例为83.18%,私有部门身体状况健康的比重更高,高达87.14%。调查数据显示私有部门的平均健康水平更高,其可能原因是在私人部门就业的流动人口(平均35.59岁)较国有部门就业的流动人口(平均38.73岁)更年轻,因此身体健康状况会更好。
(https://www.chuimin.cn)
图4.1.3 分工作部门的总体健康状况
数据来源:天津市202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第二,受教育程度和流动人口的总体健康水平呈正比(见图4.1.4)。受教育水平越高,流动人口的自评为健康的比例越高。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能够显著改善他们的自评健康状况。
图4.1.4 不同教育背景下流动人口总体健康水平
数据来源:天津市202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从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不同受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中,受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健康状况最差,健康比例为82.71%;受高中/中专教育水平的健康比例为86.62%;受高等教育水平的健康比例为89.82%。通常来说,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带来收入的提高,会显著改善个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会更加重视医疗卫生等知识的积累,可以形成更加科学健康的思想观念、卫生习惯等。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正向变化符合一般认知规律,同时也为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可行方向。
第三,城市户籍流动人口在总体上健康自评水平低于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但这一差异只是在24岁以下以及54岁以上年龄阶段明显,其余年龄阶段健康状况非常接近(见图4.1.5)。具体而言,农业户籍流动人口自评健康状况优于非农户籍流动人口,两大群体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的比重分别是82.09%和85.14%。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和非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在25~54岁之间的自我健康评价水平差别并不大,差别集中在青少年和中老年阶段。例如24岁以下流动人口中,农业户籍人口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的比率高达93.92%,非农户籍人口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的比率是85.71%;对于54岁以上农业户籍流动人口身体健康的比率是56.36%,非农户籍流动人口身体健康的比率是45.00%。这与生活中认为的非农户籍人口健康状况好于农业户籍人口的认识完全不同。
图4.1.5 分年龄和户籍流动人口总体健康状况
数据来源:天津市202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流动人口以农业户籍人口为主,调查数据中样本数有限,有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不均的情况。例如24岁以下的流动人口样本中,农业户籍有329人,非农户籍仅有49人;54岁以上的样本中,农业户籍165人,非农户籍100人。非农户籍流动人口样本量少,会产生样本信息不全,代表性不足的偏差。此外,本次健康评估是基于样本的自我主观评价。评价过程中,受个人年龄、受教育水平和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影响,对身体健康问题的理解和评价产生差异,因此年轻和年长的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在对于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可能会存在更大的差异。
相关文章
表2.3.2本地居留意愿与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情况单位:元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二)非农户籍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更高将流动人口的户口分为农业、非农业和其他三类。从家庭人均支出来看,股份/联营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资及港澳台独资企业的流动人口有着较高的消费,主要得益于其家庭收入相对较高,具有高消费的能力;集体企业人均消费水平最低,仅为897.41元。......
2025-09-29
天津市自2016年开始实施积分落户制度,通过设置受教育水平、流入区域、年龄等积分项目,为外地人口设定落户门槛,引导流动人口在天津的流动和分布。从流动人口在各城区的分布比例看,流动人口在天津市整体呈现“外密内疏”的空间分布,中心六区以外的城区接纳了超过七成的流动人口。随着天津市积分落户制度中对不同城区积分权重的差别化设置,流动人口的这种分布趋势有可能得到强化,有利于天津流动人口在全市范围内的均衡分布。......
2025-09-29
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将流动人口的就业身份分为雇员、雇主、自营经营者和其他几种类型,不同就业身份的流动人口,有不同的就业状况。2017年流动人口中,雇主仅占4.90%;相对于2016年,通过自己经营实现就业的自营劳动者比例稍有提高。2017年流动人口中不同就业身份流动人口的月收入水平差异明显,雇主月平均收入约为8867元,自营劳动者月平均收入4372元,而雇员的月平均收入约为3977元,均比上年同期平均月收入略高。......
2025-09-29
图3.3.1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避孕状况比例数据来源: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图3.3.1可以发现,在天津市流动人口中,有78.54%的有偶育龄妇女选择使用了避孕方法进行避孕,有21.46%的有偶育龄妇女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表3.3.6显示天津市流动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育龄妇女在选择避孕方式时存在较大差异。......
2025-09-29
分大区域看,流动人口平均月收入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滨海新区4662.66元、市内六区4452.17元、环城四区4340.2元,其他城区4016.99元,收入最高的区域是收入最低区域的116.07%。从增长变化情况来看,滨海新区和环城四区的流动人口月平均收入保持逐年递增趋势,而市内六区和其他外围城区流动人口的月平均收入水平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2025-09-29
(一)农村权益显著降低流动家庭在天津的落户意愿调查数据表明,如没有户籍制度限制的情况下,天津市流动人口超过半数愿意落户天津。农业户籍的流动人口,是否落户天津,显著受天津市户籍权益和原居地户籍所捆绑权益的对比变化影响。(二)夫妻共同流动是家庭流动主要形式天津市流动人口中,65.60%与配偶共同流动,仅34.40%流动过程中不与配偶同流。......
2025-09-29
通过图3.4.1,可以发现2017年天津市流动人口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初婚年龄相对于2016年都有所提高;滨海新区不同性别流动人口初婚年龄高于天津市流动人口初婚年龄。通过对滨海新区和天津流动人口中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比较分析,发现滨海新区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平均年限高于天津市全体流动女性的平均水平,该结论印证了本报告在前文的推测。......
2025-09-29
流动人口之所以发生婚育形式的新转变和新变化,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制度上的影响。(一)经济压力导致初婚初育年龄延后初婚初育年龄延后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压力。晚婚晚育政策对于树立科学婚育观,降低人口出生率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晚婚晚育的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流动人口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延后结婚年龄,出现了大量适婚青年不婚或晚婚现象。......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