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刑附民诉讼裁判的民事责任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对共同犯罪中共犯的民事责任分配裁判问题更为突出。另有观点认为,周某、王某实施抢劫杀人行为引起的刑事、民事责任均应由其二人独立承担,因其他共犯无抢劫杀人的故意与行为,故对损害后果不承担民事责任。故各共犯对共同犯罪的致害后果负有民事责任的......
2024-01-21
自然正义原则与古希腊先哲们对于正义的思想探索具有不容分割的关键。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正当方式制定的法律规范才具有终极性的最高权威,而这种自然、正义的法律在任何地方都具有同等的效力,不管人们是否对其表示接受。后来斯多葛学派在此基础上创设了自然法概念,并进一步指出,理性作为一种普世力量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它不分国界和种族地存在于所有人的心中,因此,基于理性的自然法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均有拘束力。后来,这种自然法思想借助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论”等流行理论,在欧洲大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和发展。到中世纪时期,在自然法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已经发展出了自然正义原则,并将其作为衡量程序正义的一项基本标准。自然正义原则具有两个要求:一是,任何人不得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二是,法官应当平等地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115]之后,英国的爱德华·柯克爵士,在1610年审理博纳姆医生案之际,便阐述了法官中立原则和听审请求权保障原则对法律程序的必要性,并且赋予了自然正义原则以实质内容,即法官必须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一方,并给予被告充分的辩护和申诉的权利,否则其所作判决就会被撤销。[116]随后,英国人根据自然正义原则的第二个要求发展出听审请求权保障原则,即“当事人具有陈述意见和被倾听的权利”。随着自然正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听审请请求权保障原则的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最后将受通知权和裁判说理也纳入了自己的概念范畴。[117]
有关民事诉讼听审请求权研究的文章
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刑附民诉讼裁判的民事责任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对共同犯罪中共犯的民事责任分配裁判问题更为突出。另有观点认为,周某、王某实施抢劫杀人行为引起的刑事、民事责任均应由其二人独立承担,因其他共犯无抢劫杀人的故意与行为,故对损害后果不承担民事责任。故各共犯对共同犯罪的致害后果负有民事责任的......
2024-01-21
(二)及时性要求听审请求权的核心任务在于,保障当事人通过自身的攻击防御行为影响裁判结果的形成。故而,一般而言,法院应在裁判前对当事人进行听审请求权保障,唯在例外情形才考虑为其安排事后保障制度,比如假扣押、假执行制度中的事后异议机制。(三)充分性要求听审请求权保障的充分性要求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权利行使时间的充分性。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保障并不局限于言词辩论程序。......
2023-08-15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6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二是特殊证明责任分配原则,即特殊侵权案件及合同案件中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有关法律对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依据《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2023-08-11
测谎:民事诉讼能用吗何家弘陈甦张卫平[2007年5月17日第5版][编者按]民事诉讼中能用测谎术吗?当然,在民事诉讼中进行测谎应该坚持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为增加捕捉谎言的手段,时下一些法院已经尝试在民事诉讼中运用测谎术,甚至出现强制当事人接受测谎的情形。民事诉讼中究竟可否运用测谎术,相关争议至今未息。......
2024-01-19
根据我国 《民事诉讼法》 的规定,法院调解在诉讼的各阶段、各审级中均可进行。法院是司法机关,所进行的调解属于审判活动,是行使审判权的体现。根据我国 《民事诉讼法》 的规定,法院调解要遵循当事人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应当在事实清楚、责任分明的基础上进行,程序上应当合法。通过法院调解活动,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的,一般应制作调解书。......
2023-08-16
电子数据是我国 《民事诉讼法》 2012年修订时新规定的一种独立的证据类型,而在此之前,电子数据被视为视听资料。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适用于电子数据的规定。另外,关于电子数据的立法规定还要结合实体法来进行分析。我国 《电子签名法》 虽然适用于电子商务领域,但其关于数据电文的规定概括了电子数据的属性。......
2023-08-16
与之相类似的就是终结执行制度,可以把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终结制度。同时认为《民事诉讼法》第233条规定的终结,实际上是不能再恢复执行的终结,适用该条作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法律依据显然不当。既然目前无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法律依据,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又是民事执行中的重大事项,应当制作执行裁定,故适用《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1款第项之规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可避免上述矛盾。......
2024-01-21
具体来说,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范围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实体法律事实。在民事诉讼中,存在以下无须证明的事实,即免证事实。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92条、第93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条的规定,无需证明的事实包括以下几类:一是诉讼上自认的事实。......
2023-0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