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程序请求权又叫公平审判权。学者们一般将该条文视为公正程序请求权的法律依据。此外,法院滥用审判权的禁止,也属于公正程序请求权的基本要求。公正程序请求权也要求,当事人在法院主持的程序中应被赋予程序主体地位,使其能对程序的进行和结果有所影响。事实上,公正程序请求权具体包括听审请求权、适时裁判请求权、法官中立原则以及程序平等原则等内容。简言之,公正程序请求权对听审请求权具有拾遗补缺的作用。......
2023-08-15
知悉权又称受通知权,是指当事人享有及时获得通知,了解民事诉讼的系属、进程、对方当事人陈述和法院所作卷宗的权利。[34]早在中世纪,欧洲教会法便设置了预先传唤当事人制度。按照这一制度,法院在作出裁判前应传唤当事人到庭,如果法院因为传唤不当或错误致使当事人无法到庭,所作判决便归于无效。[35]可见,预先传唤实则构成了司法裁判合法、有效的必备要件。就法院而言,预先传唤是一种必须履行的程序通知义务;对当事人来讲,它属于一项程序性权利。直到今天,知悉权对听审请求权的实现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理由是,唯有事先知道诉讼程序的启动与进度、对方陈述的内容以及法院收集或制作的案卷材料,当事人才能明确自己应在何时、何地参加庭审,才能拥有充分时间准备诉讼资料,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攻击防御策略,有效行使陈述与被听审的权利。[36]
一般而言,知悉权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知悉诉讼系属及相关期日的权利。这一具体权利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法院的送达制度。当事人如因未收到合法送达而不能了解诉讼进程,以致延误诉讼期日,可通过民事诉讼中的恢复原状制度加以救济。第二,知晓他方陈述内容的权利。只有当事人事先了解对方陈述的内容,才能明确案件的争议焦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攻击防御行为,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实现。这种针对他方陈述内容进行的通知,属于法院的义务。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要求,法院在裁判前必须确保当事人已获得必要的通知。[37]同样,对方当事人发表意见的权利也需要通过这一制度安排予以保障。[38]第三,阅览案卷资料的权利。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阅览对方当事人已经提交的诉讼文件原件,也可申请抄录、影印或拍摄案卷中的诉讼文书。不过,当事人的案卷阅览权也存在一定限制。[39]譬如,案卷材料涉及了当事人或第三人的隐私或业务秘密。
有关民事诉讼听审请求权研究的文章
公正程序请求权又叫公平审判权。学者们一般将该条文视为公正程序请求权的法律依据。此外,法院滥用审判权的禁止,也属于公正程序请求权的基本要求。公正程序请求权也要求,当事人在法院主持的程序中应被赋予程序主体地位,使其能对程序的进行和结果有所影响。事实上,公正程序请求权具体包括听审请求权、适时裁判请求权、法官中立原则以及程序平等原则等内容。简言之,公正程序请求权对听审请求权具有拾遗补缺的作用。......
2023-08-15
当事人权这一概念为日本学者所创,是指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享有的各种程序性权利。此外,按照处分权主义和辩论主义要求,当事人权还包括指定裁判范围、限定法院收集裁判资料、撤诉、放弃或认诺请求、和解等各种权能。听审请求权相当于当事人权中的一部分,即辩论权和旨在保障辩论权的程序性权利,如阅卷权、受送达权等。......
2023-08-15
司法实践中,二审和再审法官作出的裁判文书,往往仅就当事人的实体争议问题进行厘定和说理,很少对当事人听审请求权受侵犯的程序性主张予以回应。对此再审法院认为:“至于邵某、邵某康提出的其他再审申请理由,因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不予采信。”可见,对于当事人的程序性主张,实务部门采取了一种选择性回应的说理策略。事实上,这种侵犯听审请求权的案件并不在少数。......
2023-08-15
(二)及时性要求听审请求权的核心任务在于,保障当事人通过自身的攻击防御行为影响裁判结果的形成。故而,一般而言,法院应在裁判前对当事人进行听审请求权保障,唯在例外情形才考虑为其安排事后保障制度,比如假扣押、假执行制度中的事后异议机制。(三)充分性要求听审请求权保障的充分性要求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权利行使时间的充分性。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保障并不局限于言词辩论程序。......
2023-08-15
在民事诉讼中,听审请求权的相对人为司法机关,具体而言就是指受诉法院。这意味着,受诉法院对当事人行使听审请求权负有保障义务。由此扩展,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对应于听审请求权的基本内容,受诉法院负有妥当告知当事人、听取当事人陈述、审酌当事人意见以及不得突袭性裁判等具体义务。倘若申请人满足了条件,但法院却不准许其救助申请,便构成对听审请求权的违反。......
2023-08-15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6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二是特殊证明责任分配原则,即特殊侵权案件及合同案件中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有关法律对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依据《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2023-08-11
民法是调整商品关系的基本法仍然是民法学界的主流学说。其“基本性”主要体现在财产权在整个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财产权包括物权和债权,非财产权也称为人身权,或人身非财产权。我们甚至可以说,对过错方财产权的减损是最基本的民事制裁手段。于是有的学者干脆将这一含有财产内容的亲属权称为身份财产权。知识产权从前在大陆法系国家被称为无体财产权,与财产权中的物权、债权相并列。......
2023-07-16
测谎:民事诉讼能用吗何家弘陈甦张卫平[2007年5月17日第5版][编者按]民事诉讼中能用测谎术吗?当然,在民事诉讼中进行测谎应该坚持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为增加捕捉谎言的手段,时下一些法院已经尝试在民事诉讼中运用测谎术,甚至出现强制当事人接受测谎的情形。民事诉讼中究竟可否运用测谎术,相关争议至今未息。......
2024-01-19
相关推荐